第684章 馬車軌道

朱由校的提議立刻引發了從文武將官的響應,在蓋州已經經歷過了棄城而走的經歷,只不過一個是空城,一個是準備充足防禦的超級大城而已。但兩城卻都有一個特點,繞過之後,不影響行軍。

“皇上,自大清河一戰之後,除了從蓋州取得一些糧草,並無其他的補充。皇上之計固然直指建奴心臟,逼其自救,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大軍渡過太子河北上,再渡渾河兵圍瀋陽。而現在軍中之糧,還能堅持半月左右。從伴仙山灘塗運糧過來,一路左有代善三萬兵馬,右有黃臺吉虎視眈眈,再有須在遼陽城眼皮底下渡太子河、再渡渾河。運糧將難上加難,稍有不慎,則有軍糧短缺之禍,請皇上三思。”孫承宗聽完之後也犯難,一日無糧千軍散,軍糧是個硬貨,不容有失。

現在皇上在北伐的路上留的一個個小尾巴,並非是什麼穩紮穩打步步爲營,本身就是危險因素。指望着後來的部隊專門運糧,這個危險將變得更加的可怕。計毒莫過絕糧,不用想也知道,建奴不傻,這種明軍的短板他看得到,在漫長的運糧線路上,建奴肯定會不斷的阻擊的。

而且現在有了幾萬的俘虜,這軍糧已經大超計劃,若無蓋州那些雪中送炭,還真是短缺。

河面的冰估計在一個月的時間,纔是徹底消融下去,那時的運糧就可以從水上,走三岔河轉渾河直奔瀋陽了。但還有近二十日的糧食沒有着落。

軍糧的重要性當然是一支軍隊的生命最大保障。衆人聽了也不斷的發表了一下見解。

“朕明白衆愛卿之意,此次兵圍瀋陽,目的就是圍點打援,這個圍字,時日頗多。運糧問題相當之重,處於今時之形式,不能在兵發瀋陽之後,再另行運糧,只能一次性帶足了糧食。否則只能在最快的時間攻破瀋陽。若是攻擊受阻,則只能回師。這個險不能冒。”朱由校聽了衆人的話。也是從善如流。

“皇上,另有一覓糧手段,”這時盧象升言道。

“愛卿請講。”

“是皇上,通過對戰俘的審問得知。在遼陽、瀋陽的四周。其實有着不少的莊子。即建奴所謂的皇莊、官莊和王公莊園,這些莊子以抓來的遼東漢民爲奴經營,儲備的大量的糧食。若能掃蕩一番。應當可以得到一批糧草。”聽着是大軍,其實朱由校帶的人馬,也就是三萬人而已。一天一人一斤糧食,一個月也就是九十萬斤。看着數量挺大,其實相當於幾個或者幾十個大莊子而言,並不算有多少。

朱由校一聽樂了,本來他還想着在這邊停留一下,等着後面一次性將軍糧給運過來,再一起渡太子河北上,那如果有這種‘就地取糧’的便利,可就太好了。現在的遼東,拋荒形成了一道風景線,漢民被殺的多,同時由於建奴的殘酷統治,倖存的漢民靠着種地,實在是活不下去,這更造成了大量的漢民逃亡,而這種逃亡更讓建奴惱羞成怒,殺的更多,如此惡性循環之下,田地當然的拋荒的更多。

但這裡皇莊、官莊、王公莊園當然是個特例,那裡關係到了建奴高層的腰包,他們當然在意。着實的經營下去。瀋陽、遼陽,那裡水系發達,土地肥沃,建奴的特權層,當然的在這遼河、渾河、太子河的河套之地搞莊子了。

對於皇莊之富有,朱由校當然是知道的,現在他的收入來源裡,皇莊收入也是佔了一項。雖然建奴這邊管理經營上,肯定不行,畢竟他們那種腦子,不太適合玩經濟。但就是單純的種糧,這日積月累的糧食貯存也是一個大數,朱由校一聽哪裡能不期待。

“如此,明日先以白桿兵、天雄軍在這遼陽四周掃蕩一下,看看有多少的油水。我親軍也要秉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從建奴手裡搶來糧食,然後征戰瀋陽。哈哈,衆愛卿以爲如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能不能籌到軍糧,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揮師直上瀋陽就無憂了。當然,如果費了勁而找不來糧食,那就沒辦法了,只能是另想辦法了。

衆臣聽了稍稍的有點不舒服,聽這就地取糧的感覺,怎麼都有點土匪兵的意思。但針對的不是漢民,而是建奴。

在第二天的時候,明軍陣營一付視察遼陽,伐木造攻城器械的樣子。而白桿兵、天雄軍,則四處找糧去了。

朱由校看着遼陽城,這裡估計是黃臺吉最後一個可以玩陰謀的地方,現在他即要最爲激烈的反抗,又想着,明軍最終進城,自己再玩烈火焚城之計,徹底的把自己給燒死,大明的天肯定一下子就塌了,最起碼僅僅在另立新君上,就在吵吵一陣子。這個烈火焚城之計的確是太毒了一點。

大清河大捷的消息隨着山海關的得知,一下子就傳到了京城,並傳往了大江南北一時間全國皆知。這一大捷,來的是如此的必然與突然,如此的狂風暴雨,一下子把全國的官員商人百姓給弄的驚喜交集、狂慶大捷。

聖天子大清河一戰,殲敵、俘敵幾萬之多、俘馬匹、俘大炮、戰場迫建奴八旗兵集體自宮、、、、、、這是何等的霸氣,何等的威風,大明終於挺直了腰桿,站起來了,這個壓在大明身上的陰影,終於,終於在被打散了。

自從萬曆三大徵之後,明軍的戰鬥力是一天不如一天,最終使得建奴飛速的崛起。佔領了整個遼東、並稱帝與大明比肩。起先是爲了剿滅他們爲目的,但建奴卻是越剿越強,大明則是越剿越弱。最終形成了對峙的階段。而就是這個對峙,還是建奴壓着大明打。

建奴屢屢想着進犯中原,深入中原腹地,對於他們,大明的百姓相當的害怕、恐懼。而且每年他們還要承擔那讓他們承受不住的遼餉,爲的就是讓這些殺千刀的建奴不要跑到中原來。消滅他們,百姓們早就不敢去想了。想想看打死建奴幾百人都能舉國同慶,這是怎麼樣的恐懼心理?

而聖天子登位六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先是遠征河套,將歸化城收進了大明、登兵三襲建奴,殺敵數千、喜峰口力拒建奴,使其損兵折將,灰溜溜而走。現在又在大清河開創對建奴最大之勝利,重創建奴,收俘其在遼東所有的大炮。這是何等的大捷!

魏忠賢激動的差點老淚縱橫,當然是真心的哭,還是作戲,無人得知。老魏爲了遼餉可是費盡了心思,他當然知道建奴之害嚴重威脅到了大明的統治地位。他這樣權利慾的人,對於遼東戰線都不敢多插手,因爲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敢多事,就是知道的乾兒子楊國棟,也只是安排到了山東那邊而已。

他能做的就是在收遼餉之時,將矛頭主要指向了‘雜費’,而不是以百姓自耕農爲主。但因此,他也被罵的遍體鱗傷,樹敵無數。

現在,大明的心腹之患,終於被皇上重創,遼東之戰,有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這是何等的幸事。這是他‘執政’之下的豐功偉績,當然的大辦特辦了。

有了官方的意思表示,下邊的民衆當然是紛紛的表達着他們的熱情,將慶功的喜氣傳遍大明。

而大同城外,也在這種熱鬧慶祝聲中,開始了一個新鮮的全線開通儀式。這個儀式是用來開通大天高速有軌馬車來進行的,就是大明首條大同到天門城的有軌馬車。

有軌馬車道,總長一百二十里,鋪設着輕軌,中間有四個專門的驛站,馬車由專門地方製作的,由四匹馬拉着跑的特殊馬車,均爲四輪馬車,當然輪子是特製的鐵輪,適合在軌道上行進。平均跑上二三十里,就會換馬,在四個驛站裡,有專門的換馬之地。如同驛站換馬不換人一個道理,讓馬兒保持衝鋒的速度,如此行進也有了那六百里加急,或者七百里加急之說。一般來說,馬的日行程(八小時)在一百二三十里路左右,象白桿兵那樣的急進軍每日近二百的速度,已經相當罕見了。當然那是吃渴住一路都有人照顧的原因。

驛站換馬的速度相當快,只要把馬連相鞍具等一起連同牽着換,不是一匹匹的換。由專門的工具環,一解一扣,就御開了,而換上的時候也是把早就準備好的馬匹,一扣上,也就可以了。所以換馬所需要的時間不多。

而四匹馬如此的衝鋒速度,連起來那是相當恐怖的,平均的時速,能有八十里左右,而去掉了換馬的時間,也有七十多裡的時速。

第一次開通,大家看到了馬車的速度相當快,不足一個時辰,這一百二十里跑就跑完了!

馬車的時速如此之快,把圍觀的衆人驚的是目瞪口呆。要知道這個速度不是空身,而是拉了二千斤的貨物,這樣的動力何其之大?)

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807章 一官論船第827章 琉球久米第462章 硬幣發行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444章 邊兵長跑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337章 皇上親處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164章 宮廷政變9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608章 各有算計第780章 錦衣開查第19章 抄家收穫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265章 大破蒙軍5第527章 韃靼之計第579章 港口血戰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22章 驛站光報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29章 玻璃課堂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451章 建奴異動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431章 徵西無帥第576章 盧公歸來第333章 路遇兵匪第829章 收復澳門第467章 封住關口第698章 三路出發第87章 羣測皇上第405章 賴皮反擊第794章 談判開始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66章 天下免稅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346章 冰河新城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179章 驛站修路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74章 談雨論風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7章 賑災事宜第359章 谷口之戰第116章 貂嬋張嫣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659章 大勝之後第757章 普富消費第134章 見袁可立第286章 錦衣屠奴1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292章 錦衣屠奴7第748章 北牆收復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466章 水過城失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96章 信王選秀第320章 凌丹憨現第24章 八千淨軍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722章 我是管家婆第725章 塑料現世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46章 宋氏兄弟第76章 又聞遼東第85章 大明銀行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86章 三千錦衣第521章 文臣死諫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655章 臺吉傻了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684章 馬車軌道第327章 驚人逆轉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401章 陰謀終現第702章 行軍之慢
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807章 一官論船第827章 琉球久米第462章 硬幣發行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444章 邊兵長跑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337章 皇上親處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164章 宮廷政變9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608章 各有算計第780章 錦衣開查第19章 抄家收穫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265章 大破蒙軍5第527章 韃靼之計第579章 港口血戰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22章 驛站光報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29章 玻璃課堂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451章 建奴異動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431章 徵西無帥第576章 盧公歸來第333章 路遇兵匪第829章 收復澳門第467章 封住關口第698章 三路出發第87章 羣測皇上第405章 賴皮反擊第794章 談判開始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66章 天下免稅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346章 冰河新城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179章 驛站修路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74章 談雨論風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7章 賑災事宜第359章 谷口之戰第116章 貂嬋張嫣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659章 大勝之後第757章 普富消費第134章 見袁可立第286章 錦衣屠奴1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292章 錦衣屠奴7第748章 北牆收復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466章 水過城失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96章 信王選秀第320章 凌丹憨現第24章 八千淨軍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722章 我是管家婆第725章 塑料現世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46章 宋氏兄弟第76章 又聞遼東第85章 大明銀行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86章 三千錦衣第521章 文臣死諫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655章 臺吉傻了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684章 馬車軌道第327章 驚人逆轉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401章 陰謀終現第702章 行軍之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