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驚見甲骨

“楚兄進去吧,那人走了再逛。”田爾耕沒注意朱由校那一臉豬哥的模樣,說實話,對於目前宮裡只有二位妃子的朱由校很少有人會想象這位皇上也是悶騷界的一朵奇葩。現在看着皇上盯着董其昌那邊,以爲還真的是看那老頭子呢。

朱由校一聽,感覺到有些失態了,訕訕的就要收回了目光,但就在這時董家那小娘子,竟然感覺到什麼似的,直接朝這邊看來,嚇得朱由校急忙的後閃。失態了,來了大明這麼長時間,一直都是循規蹈矩的一副君子做派,最後來了一個八十老太倒崩孩讓一個丫頭片子給迷住了,那人可是丟大了,若是被那個董老頭再發覺了,好說不好聽來再來兩句,那可真受不了。

田爾耕一看這姿態,再傻他也明白了這是皇上要發春了,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問:“楚公子,那小娘子是董其昌的嫡孫女,名叫董若仙,年芳十七,那可是有名的京城美女,說媒的人都堵滿了董其昌的家,不過董老頭一個沒看上,放言等明年科舉之後,爲其選婿,若楚公子有興趣、、、、、、”

“瞧你那一臉的淫蕩樣子,這叫欣賞,懂不懂,不要擺出一副花癡顧問的形象,快進店。”朱由校一聽又是才子佳人的故事的版本,一副被人發現了小秘密,有些氣急敗壞的樣子說。

“呵呵,那就進店看看,”皇上這個時候沒有個皇上樣子,田爾耕雖然被罵。但也聽出了裡面的親切,而且罵的新鮮,透着聖眷在內,心裡更是得意。

這隨意進去的商鋪,沒想到還是一家高級別的金石居。這裡的金石可不是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金石,也是不賭石中的切開了石頭裡面有翡翠的意思。這裡“金”就是銅的意思,是指有銘文銅器;“石”多半指的是石刻,有文字的石刻。

然後在這些有文字的銅器和石刻上。依據材料。來覈對古代的經濟、古代的史書,發現、糾正問題,並補充了很多問題。因爲研究的是實物,所以也跟考古學搭一點邊。但是跟後來的科學意義上的考古學還不太一樣。因爲以後的考古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去挖墳。只是國家授權的挖墳掘墓。把裡面的文物拿出來,那就叫考古,而自己去挖的。那就是文物罪犯,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金石主要研究對象爲前朝的銅器和碑石,特別是其上的文字銘刻及拓片;廣義上還包括竹簡、甲骨、玉器、磚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金石學研究涉及文字學、歷史、書法、文學、圖書學等方面。這裡有名的人物挺多的,比如歐陽修寫了一本《集古錄》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就是這方面的高手,寫了一本書《金石錄》。

這東西文物考古價值相當大,當然價格也高的離譜,隨便的一個物件在前世一拍就是上百萬、上千萬的,不是小人物能看的,所以有自知之明的人基本不往上湊。今日有幸過來看看,倒沒有了小人物的自卑,因爲現在的自己是九五至尊,受着萬衆景仰的人物,絕對的中國超級首富,之所以說是超級,那是因爲這個首字,遠遠的把所有的人拋到了後面,當然這些錢是自己賺到的,而不是挖地三尺的民脂民膏。

“兩位客官好,裡面請,弊號是百年老店,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信譽至上服務周到,客官可以在、、、、、、”一位長相清秀的小夥子,看到後,急忙的過來打招呼,領着就進了店,旁邊呼呼啦啦的,進來二十幾個侍衛,外面還留着二十幾個,先跑到裡面看了一遍,然後找地站着也不言語,小夥子一看這架式,這是貴人啊,帶的這一幫扈從,一個個的虎背熊腰孔武有力的樣子,挺嚇人的。

“帶路吧,我們只是看看,有合適的再叫你,”聽着這個小夥子自誇自擂的,朱由校倒是感覺到親切,小夥子挺賣力的。

“好的客官慢看。”

店裡還有二個顧客,但被如此多的侍衛給驚着了,以爲是過來打架的呢。但看看不象,兩位公子爺慢慢的在看東西,這諳擺的有點大了,逛個商鋪都這樣玩法,看看那些扈從太陽穴努着、腮幫子鼓着、胳膊四棱子起筋線,一個個虎頭燕額不怒自威龍驤虎視,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燈,雖然沒有一個人說什麼,但兩個顧客自覺的清場,這氣場讓人受不了。

小夥計也規規矩矩的站在一邊,看着眼前的陣勢,暗暗稱奇,不敢多言,但瞧看神情,也是有點見識的,並沒有太害怕。裡間傳來掌櫃的聲音,原來是侍衛進去查看一下,掌櫃的打個招呼而已。

這東西太多了,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一件件物件分門別類的擺在那裡。看得朱由校都不忍放手,這都是文物啊,一件件的從夏商周開始直到唐宋。而不同的物品也是分門別類的擺在那裡,竹簡、玉器、磚瓦、封泥、兵符、石碑、印章等等,看的朱由校如此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

看着看着,這佔有慾就越來越強,朱由校的心思可沒有什麼考古的覺悟,就是淘寶心理,那就是‘單靠一雙識貨眼,賤收骨董賣湖邊’,現在這些東西價值太大了,一件東西足可以在其前世讓一個家庭頓時成爲富人階級,天天過着小資生活。比如手邊的這個大鼎,上面有上幾百個銘文,大小基本和毛公鼎差不了多少,若不是贗品的話,上千萬人民幣肯定相當的輕鬆。

再看了看,朱由校竟然發現了甲骨文,不是一二個,而是一大筐,是的,是用筐盛的,堆得滿滿的。

“夥計,此物如何賣?”看着這一筐甲骨文,朱由校隨手拿了起來,甲骨文又稱爲“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第23章 天子親軍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172章 早朝之前第329章 建奴有炮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6章 災難預言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114章 京源糕點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82章 大練鋼鐵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810章 可憐的命中率第278章 細作之計第423章 大捷之後第198章 雙耳之失第77章 東林智囊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335章 戰定再爭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52章 鑄幣權回第764章 休妻風波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331章 遼東鐵心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703章 堵住撫順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145章 選舉皇帝第283章 寧遠分兵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491章 官復原職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360章 阻敵衝鋒第4章 災難現場第531章 闖王獻計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636章 冰牆內外第544章 文玩核桃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624章 血戰雪原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404章 緊咬不放第322章 奇襲連雲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440章 不留後患第410章 專射馬腿第235章 移動射擊第339章 同樂開業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440章 不留後患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189章 借道蒙古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108章 合法採礦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82章 大練鋼鐵第33章 割股療親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645章 港口添堵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166章 宮廷政變11第33章 割股療親第258章 遼東世族第812章 進退兩難第294章 錦衣屠奴9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259章 君臣失和第313章 草原會戰8第275章 免稅開始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第175章 裁撤京營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66章 天下免稅第818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429章 明皇智慧第602章 建奴優勢第565章 戰前準備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16章 造衛生紙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2章 再臨死亡
第23章 天子親軍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172章 早朝之前第329章 建奴有炮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6章 災難預言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114章 京源糕點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82章 大練鋼鐵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810章 可憐的命中率第278章 細作之計第423章 大捷之後第198章 雙耳之失第77章 東林智囊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335章 戰定再爭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52章 鑄幣權回第764章 休妻風波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331章 遼東鐵心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703章 堵住撫順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145章 選舉皇帝第283章 寧遠分兵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491章 官復原職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360章 阻敵衝鋒第4章 災難現場第531章 闖王獻計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636章 冰牆內外第544章 文玩核桃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624章 血戰雪原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404章 緊咬不放第322章 奇襲連雲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440章 不留後患第410章 專射馬腿第235章 移動射擊第339章 同樂開業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440章 不留後患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189章 借道蒙古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108章 合法採礦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82章 大練鋼鐵第33章 割股療親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645章 港口添堵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166章 宮廷政變11第33章 割股療親第258章 遼東世族第812章 進退兩難第294章 錦衣屠奴9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259章 君臣失和第313章 草原會戰8第275章 免稅開始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第175章 裁撤京營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66章 天下免稅第818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787章 亡羊補牢第429章 明皇智慧第602章 建奴優勢第565章 戰前準備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16章 造衛生紙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2章 再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