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大明宗室

但天真的朱元璋卻規定,宗室子弟是帶着工資出生的,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着年薪,不論男女。這種含着金卡出身的還真正是富二代。祿給標準爲,親王祿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600石,鎮國中尉400石,輔國中尉300石,奉國中尉200石。這是男的。

而女的也不少,公主及駙馬2000石,郡主以下逐級遞減。親王的83人,封爲長公主(明制,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冊,祿二千石,婿曰駙馬都尉。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玄孫女曰鄉君,婿皆儀賓。郡主祿八百石,餘遞減有差。)的80餘人。

這些人又因爲制度的上限制的太死了,做這個不行,幹那個不讓,連交個朋友都被限,追根刨底還是朱棣本身就是一個藩王,他都可以拿着朱元璋的祖訓搶自己侄子的江山,他當然得防着這一招了。所以這一防就把宗師子孫圈在了城裡,和養豬沒什麼區別。那個時代就是宗室子弟的宅男宅女時代。但他們沒有網絡,做不到足不出戶就能開個網店之類的勾當。又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閒着沒事那就生孩子玩。

從朱由校的爺爺萬曆老爺子時,就發現了這一重大問題,錢太多了,根本不是玩不轉經濟的大明朝能夠擔負了的。雖然也弄了什麼定額制度,但是治標不治本,根本沒法解決這一問題,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錢能怎麼辦。所以先是耍賴皮,不給錢,宗室子弟沒有工資那可不就玩命的鬧,鬧的實在是沒辦法了。又把這個皮球踢給了地方政府,讓地方政府自籌。地方政府也是無奈,就這樣半死不活的拖欠着發放着,那些宗室子弟也是這樣半死不活的拿着這不足的宗祿。沒辦法之下他們就拼了命的去犯罪,反正官府還欠着他們的錢,也沒法處理。

現在地方政府連收稅權都取消了,哪裡又有錢給這些宗室子弟。更何況對於不讓收稅了,下邊肯定是少了一塊‘自留地’收入,那當然是他們不願看到的,宗室子弟一鬧,正是他們樂意看到的。玩個太極推手,把矛盾直向了皇上。然後搞點串聯,這不奏摺如雪片一樣飛到了岱海。

看着這一重大課題,實在是讓朱由校頭疼不已,這些帶年薪的二十多萬人,可真不是他能養活的了的,即便是現在勉強能夠維持着,全這個愚公移山一樣的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是誰也不敢接招的,估計除了太祖如此心大的人才能如此的‘豁達’。這裡面的制度問題也着實讓人頭疼。

太祖腦子本身就不好,喜歡玩個祖制,同時又喜歡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起先,弄這個藩屏之時,給蕃王們兵權、行政管轄權,讓他們駐守着邊關要地。後來又因“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御之?”所以而後又去推翻以前的‘祖制’開始削藩的規定:不許親王同時朝覲,只能一個親王來朝,平安回到封國後,派人以書信方式報給其他親王,才能來朝;進京朝覲時只能十天。即遣返封國,以防止藩王與朝臣的勾結。又規定:親王王子要入侍,這更是含有人質之意。後來又規定:王府廢除王府的相傅,升長兄司爲正五品。長史由皇帝親自選派,若王有過,則詰問長史,即長史有監督、規勸藩王之責。

慢慢的又變成了藩王雖有藩號,但不治民,不錫土,食祿不治事;王國文官由朝遷選派,犯法時依律審判;王國百姓有侮慢王的,亦要解京審問明白然後才能治罪,以防止王對封地內官民的控制;經濟方面則刪除了王府若有興建工程,有司即時由王所居的城中市戶差付,不得稽延這條;親王的歲祿亦減爲萬石。

不過朱元璋既要諸王藩屏國家,備侮御邊,夾輔王室,要講親親之誼,就必須給藩王以實力和特權,所以很多對藩王的限制,並未有太大的效果,藩王的軍權仍然被維持着,形成尾大不掉不勢,以至於朱棣有實力發動奪位之戰。

永樂帝奪了侄子的政權後,即位後,鑑於前朝之失,不讓另人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所以對控制藩王極爲重視,或以謀反等罪名,分別削去他們的封爵、屬官、護衛,取消統領駐軍的權力。又廢除宗室可以爲官規定,即使是宗人府,亦改由勳戚大臣攝其事而不備官,所領事務均歸禮部管轄。文武百官對於親王,只具官稱名而不稱臣。

藩王在封地也有許多限制,如二王不得相見;不得擅離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請,得到允許後才能成行;如無故出城遊玩,地方官要及時上奏,有關官員全部從重杖罪,文官直至罷官,武官降級調邊疆;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會有司飲酒;王府發放一應事務,地方官要立即奏聞,必待欽準,方許奉行,否則治以重罪。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舉人、落職知縣等擔任,成了位置閒散之地。對宗室的約束還有:不得預四民之業,仕宦永絕,農商莫通。不得到京師,如有出城越關到京師的,即奏請先革爲庶人,然後發往鳳陽高牆圈禁,同行之人,發往極邊的衛所永遠充軍。宗室不得擅離境外,有居住鄉村者,雖百里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畫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鎖,下審理所,定罪議罰。從郡王至儀賓以下,不得與文武官員往來交結及歲時宴會。那些好飲醇酒、近婦人的藩王,因其對朝廷沒有威脅而被稱爲“賢王”,受到獎勵。宗室成了不農不仕、啖民脂膏、被軟禁於封地內的典型寄生階層。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這樣的宗室子弟有田地的還好說,沒有田地的,只能是被活活的餓死了。所以宗室子弟的犯罪率也是居高不下。

第395章 應天夜行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28章 連弩改造第474章 薊鎮練體第820章 巧借西洋殖民第391章 峽谷鬥智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16章 造衛生紙第411章 步步爲營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676章 指天爲誓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573章 軍事制度第393章 果斷放手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86章 三千錦衣第614章 情報消息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542章 近臣產業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201章 大明之辱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432章 光海戰策第270章 李自成現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75章 大明求極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238章 留聲制謠第672章 爲了報仇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98章 亂點中醫第629章 飽和攻擊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734章 海西女真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199章 大儒願歸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197章 草原傳旨第777章 萬般無奈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514章 官員實習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24章 八千淨軍第566章 冰上行軍第379章 佈置戰場第98章 亂點中醫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156章 宮廷政變1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118章 收何可綱第560章 左公平反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51章 白銅大錢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668章 夢醒時分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43章 農場牧場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9章 老魏歸心第450章 邊兵求帝第107章 國公怒火第311章 草原會戰6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708章 爲國爭光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268章 遼東風雲
第395章 應天夜行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28章 連弩改造第474章 薊鎮練體第820章 巧借西洋殖民第391章 峽谷鬥智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16章 造衛生紙第411章 步步爲營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676章 指天爲誓第806章 海上對峙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573章 軍事制度第393章 果斷放手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86章 三千錦衣第614章 情報消息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542章 近臣產業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201章 大明之辱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432章 光海戰策第270章 李自成現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75章 大明求極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238章 留聲制謠第672章 爲了報仇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98章 亂點中醫第629章 飽和攻擊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734章 海西女真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199章 大儒願歸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197章 草原傳旨第777章 萬般無奈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514章 官員實習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24章 八千淨軍第566章 冰上行軍第379章 佈置戰場第98章 亂點中醫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156章 宮廷政變1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118章 收何可綱第560章 左公平反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51章 白銅大錢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668章 夢醒時分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43章 農場牧場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9章 老魏歸心第450章 邊兵求帝第107章 國公怒火第311章 草原會戰6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708章 爲國爭光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268章 遼東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