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新軍啓用

袁可立此時現在毛文龍處,兩人就朝鮮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商談。遼將最終的叛變,讓毛文龍沒有感到太大的奇怪。在這遼東這個地面,一會姓明、轉身姓金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早就已經司空見慣,包括自己的手下,毛文龍也從來沒敢指望過他們能夠一直的守身如玉。只不過這次的叛變搞笑的成了一個集體叛變,這倒是大明朝第一次有之了。

對於建奴的情報,毛文龍是知道的,遼東將領得到了他們主子的許可,投降之後,在莽古爾泰的帶領之下就奔赴了朝鮮。因爲建奴這邊沒有信心敢於面對山海關這個雄關。那裡可不是錦州等城或者軍堡能夠可比的。就那城牆的高度,別說是什麼攻城了,就是閒來無事,拿個雲梯想爬上去都比較費事,而且還是特製加高的雲梯。而建奴拿用的什麼圍困之計,更是無所談起,所以建奴並沒有打算強攻山海關。

而朝鮮戰略是他們早已定好的,現在正是掃清一個敵人或者是兩面三刀的敵友難分的人。不過因爲阿敏不小心被明皇種在了前門,所以才由莽古爾泰帶兵去罷了。而那些了將因‘心戀舊主’,‘不忍相殘,’所以主動要求的去打朝鮮的遼將們當然也就成了這次朝鮮戰爭的主力部隊了。如今朝鮮戰場之上,遼將們爲了給新主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特別的賣力氣,所以那裡已經是打的相當強烈了。

消息得到了證實,袁可立也得到了皇上的指示,讓朝鮮先面對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的局面再說,這樣更加的符合他們人前一面,人後一套的棒子(棒子這詞有人說是人蔘。有人說是婦女洗衣的梆子,也有人說是古時代一種刑具之類,更有人說在日本人佔領東三省的時候,僱用了大量的朝鮮人當警察,他們拿着人警棍迫害中國人。這幾種說法都表現了棒子的不可靠性。)特徵。

那就讓光海君等待一個出現的時機吧。依皇上的意思,這東西還是比較難把握的,既要讓朝鮮人看到光海君能給朝鮮人帶來光復朝鮮的希望,然後可以支持光海君取得政權;然後又要讓他們看到朝鮮的絕望,那樣才能順利的移民大明,走上其最後一條活路。這纔是難點中的難點,因爲這一個階段必要是要打個大敗仗的。

這樣的策略已經大大出乎了袁可立的意料之外,他所想的就是一個駐軍而已,甚至再遠一點,建立一個長久的傀儡政權。但皇上卻給他指示的是移民,要先趨狼吞虎。來個坐山觀虎鬥,然後半路殺出再來個攪局,把光海君扶植上去,幹掉現在的朝鮮政權,重組政府,把人聚集起來,而後再戰。但不幸戰敗。好在還有大明這一條後路,用船把他們運到大明。朝鮮已經亡國了,人都在大明瞭,還復的那門子國去,只要打敗了建奴,好塊地,就又變成了大明的了。

計謀的本身一錢不值,沒見什麼經天緯地之才,裡面倒是不斷的有着陰謀詭計,更是對棒子們生死的漠視。不過倒是符合大明的利益。做爲太祖定的這個不徵之國。的確是對大明損害太大了,更是遺害子孫。這樣的計策,倒是不能流傳於世,在不利於皇上的仁慈的威名了。

孫承宗接到了皇上開赴大同的命令後,沒有什麼驚喜之情。對於去大同也只是一個防守而已,遠不如去前線來的更加讓人激動。

西山大營的錦衣衛訓練的時間不短了,說起來他們也是自己的徒孫輩了,因爲他們的教官——淨軍就是自己訓練出來的,新錦衣衛更是自己組建的。從山西回來之後,皇上就讓他多注意這批錦衣衛,因爲他們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軍,無論是年紀還是精神面貌、身體素質等,都不是那些半路出家的宦官、老錦衣衛們能比的。如同是一張潔白的紙一樣,可以讓自己隨意的圖畫,若是能給他們畫上一副壯麗,那將會爲大明,增加一副絕美的詩篇。但若是畫完蛋了,那就是作畫者的問題了。

孫承宗首先去看了一下李德全的神弩製作作坊,一萬之弩,多長時間能出爐?得到的回答是四天。這樣孫承宗又從南城往西山趕,也就是路修的好了,否則這一路的顛簸,這個年紀的人還真不一定能受得了。

西山原京城大營,現在已經是錦衣衛訓練基地了,孫承宗已經來過幾次了。在這裡他是元老級的人物,倍受青睞尊重。

如今的大營裡,已經有錦衣衛近五萬人,年齡合適、家境清白、能在二個半時辰裡跑完‘馬拉松’的,一律入圍。所以從最開始的三萬八千人,又收了一萬多人。

看着一手創辦的錦衣衛新軍,孫承宗更有一種自豪感,皇上現在就要挑一萬人上戰場了,比以前規定的二個月,還差了點時間,那時候所受的大明使者割耳之辱,卻已經被皇上自己報完了,更是把人家來了個全體苦役。這一步就要面對着草原的‘共主’林丹可汗了,就是不知道何時皇上纔會親征遼東,那纔是目前大明最需要的,孫承宗認爲這一天不會太遠的,他相信他的學生,當然也只是相信好學生,另一個得到了全國百姓的高呼,卻一刷到底從新學習了。

當孫承宗宣佈前一萬名,可以赴大同,這些新錦衣衛,立刻激動起來,終於解放了。訓練真是太苦太悶了,就憋在這個山窩窩裡,全封閉的訓練訓練再訓練,人都快逼瘋了。連八月十五這樣的節日也沒有能回家團聚,多少人都哭的跟個淚人一樣,想家、想媽,有的更是想情人,還有的別的不想,就是想吃一頓想吃的,這是人在單調的環境里正常的反應。眼看着還差十幾天就要熬到二個月了,竟然有此大獎的降臨,當然是相當的高興了。

第338章 鋪路規劃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763章 假手製成第105章 決勝千里第477章 大明硬幣第803章 大明關稅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522章 理論大儒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337章 皇上親處第564章 對付遠程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151章 衍聖公叛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466章 水過城失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148章 斷腸之草第241襄陽炮現1第602章 建奴優勢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493章 戰馬賭馬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422章 亂民來援第71章 皇家六店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554章 夾牆之內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64章 天軍罷訓第735章 電線成型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446章 讓利與人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632章 殺俘不祥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258章 遼東世族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579章 港口血戰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264章 大破蒙軍4第80章 寵物商店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639章 肆意蹂躪第197章 草原傳旨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134章 見袁可立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233章 大明留聲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32章 與民爭利第242襄陽炮現2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119章 可綱進宮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53章 巾幗英雄第648章 建奴炮陣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540章 驚見甲骨第37章 御膳始末第762章 風力發電第82章 大練鋼鐵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542章 近臣產業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115章 銀行水泥
第338章 鋪路規劃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763章 假手製成第105章 決勝千里第477章 大明硬幣第803章 大明關稅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522章 理論大儒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337章 皇上親處第564章 對付遠程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151章 衍聖公叛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466章 水過城失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148章 斷腸之草第241襄陽炮現1第602章 建奴優勢第724章 一場小火災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493章 戰馬賭馬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422章 亂民來援第71章 皇家六店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554章 夾牆之內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64章 天軍罷訓第735章 電線成型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446章 讓利與人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632章 殺俘不祥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258章 遼東世族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579章 港口血戰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264章 大破蒙軍4第80章 寵物商店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639章 肆意蹂躪第197章 草原傳旨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134章 見袁可立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233章 大明留聲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32章 與民爭利第242襄陽炮現2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119章 可綱進宮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53章 巾幗英雄第648章 建奴炮陣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540章 驚見甲骨第37章 御膳始末第762章 風力發電第82章 大練鋼鐵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542章 近臣產業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115章 銀行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