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

渤海灣旅遊,主打的是情懷。

這些年,百姓都富裕了,渤海灣沿線城市百姓對海洋的記憶,肯定是深入基因的。

當海洋要被填充,家鄉大變樣,肯定能吸引一批批遊客回鄉記錄童年的記憶。

情懷牌,永遠不過時。

尤其對那些過過苦日子的老一輩,他們珍惜現在的甜,更珍惜苦難時光。

他們和年輕人還不一樣,年輕人對鄉情沒太多感觸,反而四海爲家,哪裡有工作機會,哪裡就是家,家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但老年人不一樣,他們有很濃郁的鄉情。

重土難遷,他們進城打工,都是被逼的,爲了孩子結婚,爲了買房子,爲了兒孫能過上好日子,纔出來打工的。

他們經歷過景泰八年前的困難,也經歷過景泰十二年之後的輝煌,他們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他們的思想,跟不上新潮思想。

他們受不了快節奏生活。

他們也是最具鄉情的一代,充滿回憶的一代。

可是,當他們步入老年的時候,卻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在自己家鄉安靜死去。

他們要在城市裡,給兒子閨女哄孩子;要留在城市裡,因爲兒女不放心他們回老家;要留在城市裡,因爲回老家就意味着兒女不孝順,他們不忍讓兒女揹負罵名。

而故鄉,會在他們的記憶中不停被美化。

思鄉之情,如百爪撓心,縈繞在心頭。

當聞聽家鄉要動遷的時候,思鄉之情會在頃刻間崩潰,回家是不可能了,那就買一張車票,回家旅遊,再看一眼故鄉。

而年輕人是理解不了這種情懷的。

只有等他們老了,纔會知道,自己的家該多麼好,而他們的家,則是城市裡,城市的樓房總是缺少幾分記憶點,也就缺了幾分鄉愁。

打情懷牌,永遠不過時。

旅遊的核心,是獵奇和情懷。

渤海灣旅遊二者全佔。

朱厚煐在大連什麼都沒看到,直接乘船去平壤。

平壤,也是一座千萬人口級的超級大城市,人口達到了2100萬,是整個朝鮮北方的人口集中地。

朝鮮有三座大城市,平壤、漢城和釜山。

其中平壤最沒有特色。

朝鮮布政使沒少琢磨,想開發平壤旅遊,比不過大連,賽不過漢城,甚至連北面的長春都不如。

至於朝族特色,別逗了,朝鮮省哪裡沒這種特色啊,非要來平壤玩嗎?

關鍵平壤物價超級高,東北物價第一高。

這裡物價高,主要是運費貴。

平壤不靠海,卻又距離海邊不遠,朝鮮北方勉強能耕種,卻養不活平壤兩千萬人口的。

平壤所有生活物資,都要從黑吉進口。

吉林有海,要麼在元山港停船,要麼繞行整個朝鮮半島,在平壤港停船,運費確實高。

另一點,則是平壤四不靠。

平壤上下南北,都沒有大城市,距離瀋陽、大連、漢城都比較遠,無法形成城市羣,互助互補。

還有就是,平壤成爲大城市,是政治原因,朝廷扶持。

因爲在景泰五十年之前,朝鮮省人口都往南跑,漢城、釜山、春川人口太多了,整個朝鮮北部空虛,人口高度密集集中在南部。

而南部地形比北部更惡劣。

朝鮮這塊爛地,北部特別爛,南部是爛到了極致。

所以古代中原王朝真看不上這裡,真的不想要。

否則大唐怎麼可能不要?明清都有朝鮮請求內附的記錄,全無例外的拒絕了。

朝鮮,類似於貴州的地形,丘陵溝壑,沒個好地方,種地不打糧,放牧沒草原。

以本地的地理環境極限,最多能養活兩千萬人口,還不能吃肉。

如果吃肉的話,也就三四百萬。

極限了。

景泰朝的朝鮮,吃的是東北糧食,之所以南部繁華,因爲距離東北近,從吉林的海港出發,不用繞行整個半島,節省運費。

還有一點,則是朝鮮的王都在漢城,有天然優勢,其次是氣候環境比較好。

在景泰五十年之後,朝廷就傾斜資源發展平壤。

在十五年間,春川人口急速下降,漢城人口也從2700萬人,降到了2300萬,釜山也從2600萬人口,下降到了2000萬。

人口北流,也是保護朝鮮土地,謹防朝南土地荒漠化。

緩解北方人口嚴重空虛的窘境。

所以,平壤物價奇高,朝廷寧願貼錢,也不能任由人口向南流動。

平衡發展,是景泰朝的主基調。

朱見漭秉政後,在這方面一以貫之。

平壤一份盒飯,敢賣60元,在人均工資3000元的時代,敢賣60元,誰敢信?

這是普遍物價。

wωω• Tтkan• ¢o

京師怎麼樣,整個北直隸1.7億人口,繁華到什麼地步了,寸土寸金吧,一份盒飯,15元而已。

東北物價最低,長春一份盒飯6元,哈爾濱7元,海參崴6元,瀋陽6元,大連7元,漢城8元。

就平壤貴!

貴得吐血,朱厚煐買了幾份,打開扒拉扒拉,一勺菜抖半勺,剩小半勺,一口吃的。

“這就六十?”

朱厚煐都覺得在搶錢,作爲大明未來的皇帝,他都覺得貴。

關鍵味道還不咋地,有股衛生紙味兒。

這是最低廉的盒飯,價格最低,不好吃很正常。

他讓人去好點飯店去買。

價格單拿回來,朱厚煐都咋舌,小碗菜108,就這分量,一個人得吃三碗。

“難怪這地方人瘦呢,原來是餓的。”

朱厚煐發現,平壤人都很瘦很有型,他以爲本地人樂意健身的,現在才知道,是刻薄的。

他讓侍從去調查調查民間物價。

結果,他真的咂舌。

一斤菠菜17,一棵白菜44,一斤油菜16,一斤哈密瓜70元……

“這是大明?”

朱厚煐都懵逼了,侍從跑了幾個菜市場,價格都差不多。

詢問本地百姓,還說大白菜便宜了,上個月大白菜50元呢,頂峰大白菜漲到了70元一斤,誰敢信?

朱厚煐愛吃白菜,他知道,北直隸秋天時大白菜一毛錢一斤,過了儲存秋菜期,價格還會下降,最貴的春天時,也就五毛錢一斤,已經非常貴了。

大白菜最便宜的地方,就是東北。

吉林大白菜,儲存秋菜時,五分錢,最貴的春天,才一毛錢一斤,黑龍江價格也差不多,遼寧略貴,但不會高於兩毛。

大白菜可是北方最重要的冬天蔬菜,冬天裡唯一的維生素補充來源,也是家家戶戶冬天天天吃的東西。

因爲種植期短,東北的話,會在糧食收割之後,加種一輪,兩三個月成熟,臨近上凍時收割。

所以,價格真的很低,平壤貴得驚人,但不能70元吧?真是搶錢。

難怪這地方人把辣白菜當成高檔餐品。

在東北,辣白菜家家戶戶都吃膩了。

“爲什麼這麼貴?”他問平壤府知府。

“運費高呀,蔬菜本就不容易貯存,在藥劑使用達標的基礎上,儲存成本非常高,再加上要從吉林運過來,價格翻了幾倍。”

“就算翻十倍,才五毛錢一斤,到這怎麼變成的70元?”朱厚煐不信這是運費問題。

“千歲勿擾。”

“70元是最高價,這邊均價在40元到50元之間。”

“聽臣給您算一筆賬。”

“吉林的白菜,從產地運到港口,這段距離的運費,每斤要加一元錢,裝貨卸貨工錢要三元。”

“輪船出港,到平壤港停靠,運費兩元錢,不算高的。”

“平壤港運到平壤,要將海船轉成江船運輸,裝卸費3元,運費1元。”

“反覆裝卸貨物的損失,就高達1元錢了。”

“從吉林的白菜,五毛錢一斤出貨,沒算各道販子的利潤,成本就是11.5毛錢了。”

“幾道販子轉手的利潤,賺三塊五,不算高吧,這樣成本就是15元了。”

“而且,朝廷非常注重食安,對於使用藥劑量嚴格控制,不能給大白菜上藥,儲存難度巨大。”

“儲存庫一斤成本,最少需要5元錢。”

“再加上用藥成本、運輸成本、每斤再加一元錢,就是21元了。”

“批發市場的老闆,最少賺兩元一斤,因爲這其中是有損耗的,比如白菜乾了,水分蒸發掉秤,所以賺兩元錢,都沒什麼利潤的。”

“成本就漲到了23元,各級包裝成本,再加1元,就是24元了。”

“菜販子的利潤,毛利潤要達到50%纔有得賺,因爲他們是最後一道,賣不出去、菜被挑爛了、攤位費、人工費、貯存費等等成本,淨利潤已經很低了。”

“所以,一斤白菜賣44元,這還是朝廷補貼了結果呢,不然要賣到48元,甚至50元,整個產業鏈纔有得賺。”

平壤知府如實道:“您想說,爲什麼漢城物價就低?”

“因爲漢城周邊就種植白菜,所以價格低。”

“平壤種不了白菜,附近都是山脈,不搞種植,搞畜牧。”

“您去了漢城就知道了,平壤的肉價,要比漢城低的。”

“平壤是新鮮瓜果類比較貴。”

“漢城是肉食比較貴。”

朱厚煐總覺得自己被忽悠了。

這筆賬好像不是這樣算的。

漢城物價就低,釜山物價更低,就平壤是後媽養的?

其實,平壤知府沒敢說,平壤有一筆稅,叫回流稅,這筆稅不是人頭收,而是收頂級商家的稅。

比如說,不收菜販子的稅,卻會收批發蔬菜的店鋪稅,是要嚴格保密的。

這筆稅金額巨大。

主要是當初建設平壤時的資金,以及傾斜資源,讓人口迴流這筆費用,都轉嫁在每一個在平壤工作的百姓頭上。

朝廷有一本賬,往平壤砸的資源,約合二百億元,建設費用、雜七雜八的費用,在二十億左右。

這筆錢總要回本的。

就設下了這個迴流稅。

這個稅,只有平壤在收。

所以平壤物價奇高,高得令人髮指。

可不管誰來算,知府這筆賬都很合理,人家也說了,別和漢城比,漢城的肉食貴呀,咱們平壤肉便宜。

還真沒錯,平壤肉價是便宜,但就差一塊錢!

平壤肉價:雞肉6元,鴨肉4元,豬肉11元,牛羊肉27元,驢肉馬肉35元,牛奶一斤6元,雞蛋一斤3元。

這不對呀。

平壤北面全是牧場,運輸成本又比較低廉,路運貨運都行,成本並不高的。

漢城就不一樣了,要靠朝鮮北部供應肉食,

運輸成本要遠高於平壤。

平壤確實肉價低,但僅僅低一元錢,算什麼低。

等等,肉價確實低一點,但牛奶雞蛋價格高呀,這裡面有鬼呀。

哦,肉價低了一元錢,卻在蛋奶價格上找回來,真會算賬啊。

平壤知府又給朱厚煐算了一筆賬。

從運費,到人工成本,各家利潤算了一筆詳細的賬,朱厚煐聽得細緻,跟着點點頭。

猛然,他又覺得自己被忽悠了:“你叫曾銑?景泰六十年進士?”

“正是微臣。”

曾銑年僅二十歲,就榮登進士第,二榜第十七名高中。

在中樞觀政一年之後,主動到地方從科長開始幹,屢屢得到晉升,年紀輕輕就執掌一座超級大城市,做平壤知府,兼任平壤市長。

朱厚煐看着他:“孤記住你了。”

“謝千歲牢記。”曾銑也有意思,換了其他官員,直接說迴流稅就完了,偏偏他就不說。

朱厚煐讓他滾了,生氣。

接連幾日,他都派人去走訪,卻解決不了平壤奇高物價的謎團。

中樞這些年爲什麼默不作聲呢?

彷彿不知道平壤的奇高物價,還是故意視而不見呢。

這裡面肯定有鬼。

他詳細調查了地方誌,發現平壤物價變得奇高無比,是從景泰五十六年開始的,景泰五十年之前,這裡只是一座小城市,是老皇帝畫了一個圈,然後這座城市就崛起了。

到了景泰五十六年時,人口正式突破兩千萬,物價就開始暴漲。

中間平壤百姓也鬧過,也流失過人口。

朝廷發了些補貼,但杯水車薪。

後來平壤百姓都認命了,不鬧了。

朱厚煐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如此奇高無比的物價,平壤房價居然比漢城低很多,是全國同等級城市中房價最低的城市。

這就有意思了。

以這邊的高消費,房價應該跟着漲呀。

更奇怪的是,攤販的利潤,還真跟曾銑說的差不多,不太高的,所以攤販和打工賺的錢差不多。

這些年,有人離開了平壤,也有人又回到了平壤。

因爲漢城房價連年走高。

到了今年,漢城好地段的房價,已經到了3500元一尺,而平壤好地段的房價,才2000元。

從景泰六十五年之後,漢城房價連年瘋漲,平壤可沒漲,維持平穩,最多跑贏通脹。

所以,有人迴流。

漢城物價是很香,房價卻讓人吐血。

平壤物價是高,但房價是真香。

朱厚煐決定去平壤附近的城市去看一看。

卻在景泰六十七年十月初九,平壤附近的勝湖發生大地震,預估在7.6級左右。

地震發生之時,整個勝湖,斷掉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繫。

地震之時,朱厚煐尚在平壤,平壤震感極爲強烈,也出現了大橋出現裂縫、有樓房倒塌的事故。

但電話線路沒斷。

中樞收到地震消息後,立刻組織人救援。

朱見漭親自給朱厚煐打電話,讓他坐鎮勝湖,跟隨勝湖百姓攻克難關。

同一時間,內閣首輔劉大夏立刻動身,坐鎮勝湖。

朱厚煐肯定不想去的,他也擔心有餘震,萬一他剛到又塌了,他可就倒黴了。

所以他磨磨蹭蹭地往勝湖方向走。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平壤府知府曾銑,騎着自行車去勝湖坐鎮,親自組織救援。

他一直以爲,曾銑是個貪污犯,平壤奇高物價和他有關,卻沒想到,曾銑居然身先士卒,敢去災區坐鎮。

要知道,受災的災民情緒可不穩定,處置不好,發生民變,中樞還會遷怒官員,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可相對應的,大災意味着大濟,意味着發財的機會。

這年頭還好一點,天子不用下罪己詔,景泰朝正在破除迷信,君權神授那一套,早就掃進垃圾堆了。

君權神授,能讓君權變得神秘,但也和天災掛鉤,皇帝動不動就要下罪己詔。

現在,都是講科學的年代了。

當初老皇帝破除迷信,朝中官員一致反對,因爲破除了君權神授,皇帝就沒了法統,還怎麼統治大明?

老皇帝卻不這樣認爲,他認爲統治,不在於法統,而在於人心,掌握人心,就能統治,丟掉人心,再有法統王朝照樣滅亡。

所以,從景泰三十五年之後,朝廷就在逐漸破除迷信。

如今地震海嘯颶風,皇帝根本就不用下罪己詔了,只要及時救災就可以了。

皇權不再神秘,但也無人敢染指皇權。

朱厚煐可不敢深入災區,而是在空曠的野外搭建帳篷,做臨時指揮所。

他親自指揮。

而實際指揮人則是曾銑。

他發現,曾銑非常有才華,指揮得當、妥善,處置事務十分有條理。

在勝湖呆了兩天,朝鮮各地的志願隊都來了,有了充足人手後,很快遇難人員也統計清楚了。

預估有30萬人遇難,死亡人數在2萬人左右,下落不明的還有三千人,目前正在努力搜救。“怎麼會這麼多?”

朱厚煐大驚失色:“七級地震,就有兩萬人罹難?勝湖不過一座小城市,總人口才六十多萬人,怎麼會有三十萬人遇難呢?”

“千歲,地震時正是下班時間,擁擠在路上的時候,忽然地震,受災人羣自然就多了。”勝湖知縣道。

“那你怎麼沒事?”朱厚煐問他。

勝湖知縣啞口無言。

“孤再問伱,下班時間,正是路上的時候,又不是晚上睡覺,在路上怎麼可能遇難呢?難道石頭從天上掉下來的?這是隕石嗎?”朱厚煐覺得這場地震不簡單。

想派遣近侍進入災區瞭解情況,卻被橫檔豎攔的,朱厚煐什麼都看不到,明明人在勝湖,卻是個瞎子。

“曾銑,你說!”朱厚煐把壓力給到了曾銑。

曾銑眼神凝鬱:“千歲所言甚是,該查。”

“大人……”勝湖知縣想說什麼。

曾銑擺擺手:“當朝首輔明日便到,今日你自己查明,比首輔查清楚,對你更有利。”

勝湖知縣攤手,滿臉無辜:“下官來勝湖三年,哪有什麼利不利的,下官只是擔心殿下安危而已,既然殿下要查,那就查唄。”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地震時,正值晚上下班時間,跨江大橋坍塌,導致上千人掉進江裡,因爲無人施救,而被淹死。

家裡的老人正在做晚飯,來不及逃,壓死在裡面。

最可怕的是,勝湖知縣統計不實。

而且,事故發生之後,勝湖上下沒有及時救援,公職人員逃竄,不顧百姓安危,而在事後救援當中,他們極力掩蓋事實。

朱厚煐派出去的近侍,根本沒法詳細瞭解,比如受災嚴重的小區,被救援隊阻攔在外面,不允許進去,他們也見不到災區羣衆。

收集回來的信息,多是道聽途說,聽民間傳言的。

可是,朱厚煐的眼睛肉眼可見的發紅。

“曾銑,你們平壤府,都是豆腐渣工程嗎?”

朱厚煐語氣森然:“陛下對工程質量極爲重視,並且朝廷有嚴旨,法律上有明文標記,建築必須扛得住八級以上地震。”

“大橋坍塌,火車站坍塌,樓房坍塌,火車出軌,這些工程,真的合格嗎?”

“曾銑,你這個知府,是怎麼幹的?”

曾銑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其實,老皇帝的話是好話,政策都是好政策,但地方都沒有執行。

抗八級地震的建築材料,價格高昂,想用得起,就意味着房價上升。

可爲了收回流稅,平壤府的房價就必須保持低廉,不然人口就跑沒了,一分錢一分貨,好東西當然貴了。

“爲什麼不說話!”朱厚煐十分生氣。

出了事,不去解決問題,而是在掩蓋事實,逃過上官的追責,這就是大明官員的處事態度!

難怪老皇帝不滿意地方呢。

就這樣的地方,殺乾淨纔對!

“微臣不知!”曾銑絕對不會背鍋的,這事本就跟他沒關係。

“你不知道?那救援時候你知不知道?那些坍塌的樓房裡,還有多少人能活着?”朱厚煐質問。

曾銑不答。

救災中,死一個人,要比活一個人更划算。

死一個,朝廷就發一筆補助,這就是上下其手的機會。

可活一個,補助就得實打實發到手上去,不然人家會鬧的,一旦鬧得天下皆知,倒黴的是他們這些官員。

死人數量也要虛報的。

大明律規定,發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的時候,何時救援,如何救援,救援策略等等都有詳細的規定,而地方官員只要違背律法,就是有罪了。

所以,地方官員爲了不犯罪,就會嚴格按照大明律執行。

可這人世間,沒有一板一眼的事,都需要地方官員活學活用,可官員們怎麼會管老百姓死活呢,他們只會盯着上面官員的屁股看。

只要他們不被抓,不被治罪,就夠了。

所以,只要發生災害,他們就完全按照規章辦,明明能救人,但可能會違背大明律,他們絕對不會救的。

只要和大明律條文裡寫的不一樣的東西,那就視而不見,保住官帽子比什麼都重要。

這裡面還有一層好處。

像這種地震災害,越大越有利,四面八方的支援隊來支援,地方是要供飯的管住宿的,這筆賬是要報上去,中樞掏的,那麼該怎麼報學問就大了。

還有一點,就是捐款。

這兩年都是捐物資了,捐款都捐傷心了。

災難之後,朝廷要撥一筆款項重建,這裡面水就更深了,怎麼把災害報得大,還讓地方官員無罪,最好還能得到上面的表彰,這學問就大了去了。

反正,這場災難,就是一場饕餮盛宴。

曾銑太瞭解地方這些爛事了。

可當權者朱厚煐並不知道,他心裡是裝着百姓的,這樣的人做皇帝是很好的,可恰恰也容易被矇蔽,他不懂這裡面的深層邏輯,也不懂下面當官人的心思。

所以,曾銑對他沒什麼好說的。

“好,你不說話!”

“勝湖之事,最多算你督查不利!”

“平壤有一座樓房坍塌,你該如何解釋?”

朱厚煐生氣。

這就是地方,不敢讓中樞官員看的地方。

“千歲,平壤那座房子已經有47年了,當時混凝土技術並不成熟,所以遇到強烈餘震後,就坍塌了。”

“只有一死一傷,並不是特大事故。”

“平壤有關部門,已經及時解決了問題,將受災百姓妥善安置,對於傷亡之士,也給予安置和補償。”

朱厚煐在這裡就補償。

如果沒人在,也補償,但款子什麼時候到,那就不好說了。

天下烏鴉一般黑。

朱厚煐氣得不想說話。

他感受到,自己調查得一片祥和時,就皆大歡喜,哪裡都讓看,可如果發現了丁點陰暗面,就會遭到難以想象的阻力,什麼都看不到。

假巡視時他是千歲,真巡視時他就是災星了。

朱厚煐心裡生出一股無奈感。

直到下午,劉大夏到來。

他沒有質問本地官員的不作爲,而是組織救援,能救一個是一個。

可是,已經錯過救援時機了。

預計會有六萬人罹難,傷者不計其數,實際上會有五十萬人以上的人受災,幾乎全縣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劉大夏對地方的爛樣,心知肚明,尤其聽完朱厚煐的控訴之後,他只是輕輕點頭,並沒有抓人。

“此事老臣已經瞭解,您幾日沒休息好了,先去休息吧,您身體要緊。”劉大夏下達逐客令。

朱厚煐走出帳篷時,嘆息一聲天下烏鴉一般黑。

劉大夏把曾銑叫來。

“老師,千歲殿下可能誤會您了。”曾銑居然是劉大夏的學生。

其實不是門生,劉大夏是曾銑的座師,所以成了劉大夏的心腹之一。

“無妨。”

劉大夏不在乎:“爲師問你,平壤府工程嚴重不合格,你是否知道?”

曾銑點點頭:“知道,學生上任的時候,就親自調查過,確實不合格的。”

“但這事情有可原,平壤要徵收迴流稅,還需要用低房價吸引人居住在平壤府,只能降低原材料。”

“您有所不知,在中樞刻意壓制下,平壤是所有同等級超級大城市中,房價最低的。”

這件事劉大夏知道。

“樓房之事不提,橋樑也是因爲造價原因,偷工減料嗎?”

劉大夏凝眉問他:“老夫記得,勝湖的橋樑,是李侃任朝鮮督撫時建造的,朝廷可是一分沒少的撥款下來,應該還有盈餘,退還給財庫了,對吧?”

曾銑點點頭:“老師,橋樑的事我確實不知情,學生只知道房屋不合格。”

“還有,鐵軌呢?鐵軌是衛王(朱見淥)督撫朝鮮時,修建的,老夫沒記錯吧?”劉大夏道。

老三十七衛王朱見淥,母妃是朝鮮妃,所以他在朝鮮呆了四年。

“沒錯,整個朝鮮的鐵軌,都是衛王主持修建的。”

曾銑回答道:“火車站也是當時的配套設施,學生雖是知府,但鐵路上的事,歸朝鮮鐵路分局直管,學生也管不到。”

鐵路、菸草、石油、電力全都自成體系,和地方官員不干涉。

主要是朝廷不放心地方官員,這些國家命脈,或者賦稅支柱產業,不能假於他人之手,全是朝廷直管。

劉大夏眯起眼睛:“你倒把自己摘得清楚。”

“學生冤枉啊。”

曾銑跪在地上:“老師,學生剛來平壤府不久,確實不知道這裡面的曲折;而且,學生是什麼人品,您還不清楚嗎?”

劉大夏神色一緩,讓他起來:“此事老夫會幫你遮掩,至於你能否逃脫劫難,就要看你自己了。”

“謝老師。”

曾銑沒明白,劉大夏後半句是什麼意思。

景泰朝,老皇帝就責任放在官員頭上,他不管地方官員怎麼治理,出了事就找你。

所以,不管曾銑有沒有干係,都要被追責。

倒是不會罷官,但會成爲他履歷中的一個污點。

朝廷還會追溯,上面幾任官員,不管你退休與否,哪怕是死了,兒子頂罪。

劉大夏也鬱悶,剛榮登首輔,就要和朱見漭直接撕逼,因爲朱見漭不會放棄攻訐他的機會的。

果然。

他通電報給中樞。

朱見漭就給他一頓臭罵,讓他務必查個清楚。

勝湖知縣等一干官員,在第二天就被抓了。

是中樞的聖旨。

朝廷派來官員查驗平壤府的工程質量。

勝湖縣工程質量不合格,引起全國軒然大波。

因爲每個城市的石碑上,都刻有大明律,以及重要的聖旨,其中就有一道,老皇帝親筆聖旨,要求全國工程達到什麼標準,標準詳細到需要幾根螺絲釘,都寫得清清楚楚。

相關部門的官員一查,發現平壤府95%以上的建築不合格。

不止樓房不合格,堤壩、大橋、瀝青路、鐵路等方方面面都不合格,都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

中樞震怒。

朱見漭親下聖旨,逮捕平壤府歷任知府,所有相關人員,並抓捕朝鮮鐵路分局局長等,鐵路相關部門的幹部。

旋即,中樞再下聖旨,要求全國各地官員進行自查,工程質量是否合格,一經發現不合格,一查到底。

肅清的餘波還在,朱見漭兇名在外。

這段時間無比憋悶的朱見漭,終於一掃鬱悶,向劉大夏發起反擊,太子和皇帝之爭,也正是拉開帷幕。

曾銑也被抓了。

作爲劉大夏的學生,被獄卒特殊關照,被第一個拷打。

曾銑倍感冤枉,他不過一個新任知府,明擺着跟他沒關係的,卻還是被拷打。

他招供什麼啊?

只能寄希望於他的老師,劉大夏幫他。

不過,被拷打的時候,他才明白劉大夏後半句話什麼意思,確實得靠自己,熬不住他老師也幫不了他,他知道自己踏進權力漩渦了,生死不看真相,也不看他,而是看上面鬥得誰贏誰輸。

劉大夏也焦頭爛額。

有人把李侃吐出來,而劉大夏當年走過李侃的門路,朱見漭拿捏這點,對劉大夏發動攻擊。

劉大夏變得被動。

他和朱見漭的鬥爭,從他站隊老皇帝時就開始了。

無論有沒有這次地震,朱見漭都會他動手的。

劉大夏最壞的是,他沒有反擊,而是給老皇帝打電話,讓老皇帝煩心去。

讓他們父子狗咬狗,他在地方裝可憐。

如果劉大夏是一條忠犬,就不該煩心老皇帝,可惜他不是。

朱祁鈺聽說這事,臉色陰沉:“李侃死多少年了,太子若要鞭屍,隨他的便。”

“朕在景泰十六年時就下過聖旨,景泰二十一年時又下過,天下所有城市都有刊刻。”

“誰敢偷工減料,按大明律查辦便是。”

“劉大夏也是的,這點小事也來煩朕,告訴他好好救援災區,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

“朕又要做眼睛手術了,讓他快些回中樞,朕在等他。”

朱祁鈺在保劉大夏。

因爲他需要劉大夏來保他的命。

這番話傳到朱見漭耳朵裡。

他爹完全不裝了。

悲天憫人?他憫的就他自己。

朱見漭怎麼可能放過劉大夏呢,他還要藉機擴大化,擴大到全國去,以查工程爲名,掃清老皇帝的黨羽。

反正他連自己的黨羽都不保,看他這次會不會離心離德。

可他很快發現,自己過於樂觀了。

地方官員陸續上疏說,本地工程檢驗合格。

獄中的曾銑上疏,平壤府的工程不合格,和迴流稅息息相關,因爲當初中樞要徵這筆稅,又要以低房價吸引人,只能在工程質量上做文章,此事是地方和中樞約定俗成的。

“都在騙孤!”

朱見漭十分生氣:“天下工程,全都合格?那麼怎麼一地震就有裂痕呢?當孤什麼都不知道嗎?”

“派人去查,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查,一座居民樓,一座橋樑,一座堤壩的查!”

“孤就不信了,天下所有工程都合格?糊弄鬼呢!”

可他發泄一通之後。

卻黯然發現,他派人下去查,也必然全都合格。

現在官員被肅清肅怕了。

都是當一天官,往死裡貪一天,往死裡享受一天,誰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看見太陽。

地方的事,他們更不管了。

景泰朝本就不優待官員,朱見漭回國後就肅清官場,弄死幾萬人,流放、罷官、追溯的超過二十萬。

有些人的確貪了,但他們做出政績了呀,在百姓口中他們也是好官啊。

一個有能力的貪官,要比一個沒能力的清流強上一萬倍。

可是,朱見漭不管那些,一概殺。

那麼以後誰還會好好做官啊?

怎麼着都是死,當官成了高危職業,那麼就躺平唄,可勁貪可勁摟可勁玩,早死晚死都是死,怕個卵。

很多想做出政績的官員,也躺平了,做好了有個鳥用啊。

朱見漭就知道殺人。

這回把人心殺崩了。

隊伍裡肯定有壞蛋肯定有貪官,但總體來說,大明還是向上的,朱見漭這麼一殺,大家都不想怎麼好好當官,而是想着怎麼享受,怎麼保命。

別說地方官員了,中樞官員都這樣。

享受一天算一天。

就連朱見漭身邊的人都擔心有一天會肅清到他們自己頭上。

朱見漭進入了怪圈。

繼續肅清吧,人心離亂。

停止肅清吧,自己打自己的臉,大明又恢復了原樣。

可不肅清吧,下面也不聽朱見漭的。

接着肅清吧,下面全部躺平,氣死朱見漭。

所以,朱見漭現在是往前,不對,往後,不行,往左,沒路,往右,死路。

以前遇到這種困境,朱見漭會去徵詢老皇帝的意見。

現在父子成仇。

他也不想見那個人。

關鍵那個人也不會告訴他答案,因爲朱見漭現在的困境,就是他一手佈局營造出來的。

就在他焦頭爛額的時候,卻傳來朱佑棅溺水的消息!

“老大要逼死孤嗎?”朱見漭大怒!

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13章 門在你在,門失你亡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142章 錢王妃流產,朱祁鎮的手段!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1章 奪門前夜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173章 科舉舞弊案,神秘力量露頭!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474章 戰後復甦:皇族的親情,由校和由檢第138章 皇太后,朕踩着你,也踩着整個大明第143章 坐在周王身上,掄鞭子抽天下諸王!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256章 打土豪分家產,自發鴿命也是利益驅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119章 支棱起來,勵志做竇憲的于謙!先殺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82章 那東西留着沒用了,切了就切了,送去第156章 欺君之罪的下場!林朱鬥法,敲打方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57章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454章 至暗來臨:對朱見深的歉意(七)第1章 奪門前夜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被屏蔽了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256章 打土豪分家產,自發鴿命也是利益驅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
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13章 門在你在,門失你亡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381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142章 錢王妃流產,朱祁鎮的手段!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1章 奪門前夜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173章 科舉舞弊案,神秘力量露頭!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474章 戰後復甦:皇族的親情,由校和由檢第138章 皇太后,朕踩着你,也踩着整個大明第143章 坐在周王身上,掄鞭子抽天下諸王!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348章 大明有變廢爲寶 點石成金的能力,爲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256章 打土豪分家產,自發鴿命也是利益驅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119章 支棱起來,勵志做竇憲的于謙!先殺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82章 那東西留着沒用了,切了就切了,送去第156章 欺君之罪的下場!林朱鬥法,敲打方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57章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454章 至暗來臨:對朱見深的歉意(七)第1章 奪門前夜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被屏蔽了第315章 首輔之爭,案中案,桂怡離奇死因第256章 打土豪分家產,自發鴿命也是利益驅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