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盤(三)

喬永德話說的太難聽,不僅將沈家四子罵進去,旁邊衆人也不好受。

如今大老爺身居正二品尚書,爲衆姻親中品級最高,無形之中沈家也成爲幾姓主心骨。大人如此,小一輩自然也多跟喬家兄弟似的,得了家中囑咐,好生結交沈瑞、沈珏兄弟。

如今在喬永德口中,連沈瑞、沈珏都成打秋風的,那湊到沈家跟前的其他幾家算什麼?

“五哥……”喬永善面露焦急,去拉喬永德的胳膊。

喬永德卻一把掙開他的手,冷哼了一聲,斜眼看着沈珏、沈瑞。

沈珏的脾氣,哪裡禁得住他如此挑釁,立時就要揮拳頭,卻是被沈瑞拉住

沈瑞輕笑道:“我到是不知,這在沈家,沈家人怎麼就做不得主人了?珏哥,方纔你還提及禮,現下怎麼反而要失了待客之禮?”

沈珏滿心不忿,卻曉得眼下不是耍脾氣的時候。

徐氏吩咐他們兄弟出面待客,鬧出是非來,不管到底是誰對誰錯,也在長輩心中留下不擔事的壞印象。

沈珏嗤笑道:“是我迷瞪了,與不知禮的人計較什麼?沒得自己也失了身份”

何泰之早就瞧不慣喬永德目空一切的模樣,湊趣道:“就是,珏表哥你可不是小孩子了,還是懂事些”

旁人還可,沈琴卻忍不住笑出聲來。

方纔大家相見時,在場諸人序了年齒,喬永德年紀最大。

喬永德漲紅了臉,望向沈瑞滿臉不善:“沈家大老爺是我表伯父、沈家二老爺是我表叔與親姑父,是你甚麼人?”

沈瑞訝然道:“自然是在下伯父,許是這位方纔沒聽真切,小子姓沈……

見沈瑞避重就輕,喬永德越發惱:“這天下姓沈的多了,名分還沒定呢,就裝起大爺來?仔細閃了腰,被打回原形去?”

沈瑞見他歪纏得沒完沒了,膩味的不行,撂下臉道:“於卿底事?”

喬永德冷哼一聲,還要再說,沈瑞已經轉過頭去,對楊仲言道:“讓表哥受了池魚之殃,對不住楊表哥了……”

原來楊仲言身上,也穿着馬尾裙。

楊仲言摸了摸鼻子苦笑道:“說句實在話,我也不愛穿這個,就我這身段,穿着越發富態,不過如今京中流行,就跟着上身了……”

他長得本就有些胖,穿上這馬尾裙就顯得越發胖了。

沈珏這才發現自己失言,忙起身對楊仲言作揖道:“楊表哥,小弟之過,還請楊表哥恕罪……”

楊仲言忙擺手道:“沒事沒事,不過一句話,有甚計較的?珏表弟太見外了”

沈珏向來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性子,眼見楊仲言這般熱絡,便也親親熱熱道:“表哥不怪罪就好,方纔聽表哥與琴二哥、寶四哥說起城外莊子的野趣等真要過去時,表哥可不許落下瑞二哥與小弟我……”

楊仲言今日過來,本就是與沈家小一輩結交的,見沈珏搭了梯子,自然立時接了:“那是自然,改日三舅這裡放假,咱們兄弟一起出城……”說到這裡,還不忘對田家兄弟與何泰之道:“田表哥、田表弟與何表弟得空也一道去…

一於人等說得熱鬧,將獨獨將喬家兄弟撇在一邊。

不怪楊仲言這樣圓滑的人也擺明立場,實在是喬永德的性子又臭又硬,又無自知自明,不招人待見。

在衆姻親中,沈家不用說,新出爐的尚書在這裡擺着;楊家是正四品大理寺少卿,何家有個侍講學士;田家品級雖低,田家書院在京畿一代卻是數得上的書院。

相比之前,反而是喬家光景敗落,又後繼無人。

論起親戚之間,沈、楊兩家在官場互爲臂力;沈、何兩家則有些微妙,畢竟立場不同;田家向來清貴,雖與沈家結親,可這些年來也鮮少有求到沈家的時候;反而是喬家,如今需要依附沈家。

無人理睬,這下不單單喬永德面上難看,連喬永善都露出幾分尷尬。

喬永德還想要再說話,喬永善低聲喝止道:“五哥”

被喬永德鬧了這一場,氣氛即便迴轉過來,也有些冷場。

喬永善倒是放得下架子,主動湊過去,與大家聊起下四月裡府試的事。

伸手不打笑臉人,衆人即便心裡再惱喬永德,喬永善卻一直沒有失禮,也就接了話去。

何泰之苦着臉道:“也就只有我們書院的先生,總是守着功名需趁早的教條,催促我們早日下場……換做其他書院,說不得先生反而要學生多學習兩年

喬永善知曉何泰之在春山書院讀書,帶了幾分羨慕道:“誰讓你們那裡夫子都不是尋常人,學生又都是出身翰墨之家,自然與尋常子弟要求不同……”

何泰之嘆氣道:“那也不用火燒屁股似的呀……肚子裡半瓶子水過去晃盪不是更丟人,哪裡有書讀透了一鼓作氣的好……不瞞諸位表哥,小弟才學兩年時文,實在是心裡沒底……”

說到這裡,他看了田家兄弟一眼,道:“倒是羨慕兩位田家表哥,聽說南城書院的學子過了十六方應童子試……”

田家兩兄弟,年長的叫田英,年幼的叫田榮。

田英苦笑道:“書院的學子是十六應童子試,田家祖訓男子及冠方可求功名,我們兄弟還有好些年……”

大家聽了這一句,都十分意外。

要知道科舉出仕,誰也不能保證一撮而就。有的人白髮皓首才舉業,即便僥倖中了進士,不過是止步七品;同樣要是少壯進士,入翰林也好,外放也好,才能更進一步。

像春山書院那裡,因爲大家都是翰林子弟,本來就是書香子弟,家學淵源;其次就是致仕的翰林教書,老師的水品就比外頭書院高一頭。

起點高,先生的要求也要,不是覺得學生們十幾歲就肯定能得了功名,而是希望通過一次次考試,使得他們在科舉仕途上能比旁人早行一步。

像南城書院這樣要求學生十六歲應童子試的,倒是如今民間學子的常例。六歲啓蒙,十年苦讀,十六歲開始下場,一場場地考下去。

不過像田家兄弟這樣,有祖訓丨要求二十下場的,還真是頭一回聽說。

旁人十五、六歲下場,田家滿二十才許下場,這前後就差了兩科。

等到田家人考到最後,得了功名時,在仕途上也比同齡人晚了。

這難道就是田家人不出高品級官員的原因?

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這一點。

沈瑞是旁觀大明科舉制的後來人,覺得這制定田家家訓的!先祖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實在是科舉這條路“誨人不倦”,大明朝三年一科取進士百十餘人,這條路哪裡是那麼好走的?多少人走不到終點,倒在半道上,有的是身體垮了,有的是心智被摧毀。

男子二十歲的時候,不管是身體,還是心智都是成熟的時候。如此就是科舉落第,也不至於一蹶不振。

至於晚登科也有晚登科的好處,處事沉穩,不容易爲外物所惑。不過壞處就是,容易泯滅與衆人。

大家都是少年人,提及科舉,就提及左春坊大學士楊廷和。

楊廷和雖是同進士出身,卻是十二歲舉於鄉,是大明朝開國以來年紀最小的舉人。

又提及翰林院侍讀學士蔣冕,十四歲的解元。

還有成化五年的王臣,十六歲中進士與庶吉士,大明朝最年輕的進士。

如今在座衆人最小的十一歲,最大的十五歲,都在讀書求學中。提及上面那幾位少年登科的儒林先輩,都是羨慕不已。

不說旁人,就是沈瑞心裡,即便沒奢想着在功名之上順風順水,可也無法想象自己從十幾歲考到三、四十歲的光景。

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二十歲之前中舉,三十歲之前謀進士。如此一來,正好在正德中出仕,避開正德初年的官場動盪。

離正德登基還有四年,是不是該想個法子提醒王守仁了?

沈瑞想到此處,陷入沉思。

喬永德在旁,聽着大家說的熱鬧,沒人搭理自己,肺要氣炸了,也顧不得堂弟方纔私下勸說,“騰”的一下起身,一下子踹倒了面前的小几,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小几的茶杯落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偏廳上一下子靜了下來,喬永善滿臉無奈,忙起身對衆人抱拳道:“我家五哥這幾日遇到點事,心裡正不痛快,還請諸位表哥、表弟勿要與他計較,永善在這裡代五哥給大家陪不是……”

沒有人接他的客氣話。

喬永德算老幾?他不痛快,就在家裡貓着就是,有什麼資格對大家發火?

見大家神色淡淡,喬永善求助似的望向沈珏:“珏表弟……”

沈珏輕哼一聲,轉過頭去,並不接喬永善的話。

沈瑞雖不喜喬家人,可也要顧及沈珏,便道:“我們沒事,喬表哥還是先去看看令兄……”

喬永善感激地看了沈瑞一眼,轉身追喬永德去了。

沈珏沒好氣地道:“瑞二哥倒是好脾氣?”

沈瑞道:“難得諸表兄、表弟過來,何苦爲了個渾人,擾了大家興致?”

楊仲言笑道:“瑞表弟說的正是,道不同不相爲謀,他將咱們都當成鄉下人,咱們就一塊村着,別搭理他那個城裡人,就是……”

何泰之搖頭道:“不過井底之蛙,誰不曉得江南富庶不亞京畿……”

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心無力(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木落歸本(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多方角力(十)第659章 田月桑時(七)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嫌隙漸生(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自作自受(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脈香菸(一)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明鏡高懸(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脈香菸(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較長絜短(一)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風玉露(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鶺鴒在原(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632章 緱山鶴飛(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一百六十章 夙世冤家(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順水行舟(一)第五百四十七 明鏡高懸(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迴腸九轉(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六百一十章 鳳凰于飛(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夙世冤家(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事在蕭牆(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近朱者赤(三)第四十七章 善始善終(上)第640章 星河明淡(二)第十六章 前塵影事(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三)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四十一章 千里之行(一)第699章 克紹箕裘(九)第四百七十五章 兄弟齊心(一)第八十八章 今朝酒醉(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至親骨肉(二)五百四十四章 明鏡高懸(一)第九十五章 名士風流(二)第四百零一章 管中窺豹(二)第八章 靈前孝子 (一)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第五百三十三章 至親骨肉(三)第十六章 前塵影事(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威難測(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風洗塵(一)第二百九十章 白龍魚服(一)第五百六十章 沈氏分宗(七)第七十七章 過路財神(四)第五百六十章 沈氏分宗(七)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六十六章蜚短流長(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羣分(六)第三百五十二章 兩姓之好(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利之所在(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脈香菸(三)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一百三十章 順水行舟(四)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六百零三章 鳳凰于飛(二)第八十五章 今朝酒醉(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二百九十六章 慈母之心(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開誠佈公(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利之所在(五)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脈香菸(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兩姓之好(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人心鬼蜮(五)第三百零三章 改惡遷善(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象更新(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樂往哀來(三)第五百七十章 人心鬼蜮(八)(二合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未雨綢繆(五)
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心無力(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木落歸本(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多方角力(十)第659章 田月桑時(七)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嫌隙漸生(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自作自受(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脈香菸(一)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明鏡高懸(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脈香菸(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較長絜短(一)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金風玉露(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鶺鴒在原(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632章 緱山鶴飛(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一百六十章 夙世冤家(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順水行舟(一)第五百四十七 明鏡高懸(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迴腸九轉(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六百一十章 鳳凰于飛(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夙世冤家(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事在蕭牆(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近朱者赤(三)第四十七章 善始善終(上)第640章 星河明淡(二)第十六章 前塵影事(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三)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四十一章 千里之行(一)第699章 克紹箕裘(九)第四百七十五章 兄弟齊心(一)第八十八章 今朝酒醉(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至親骨肉(二)五百四十四章 明鏡高懸(一)第九十五章 名士風流(二)第四百零一章 管中窺豹(二)第八章 靈前孝子 (一)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第五百三十三章 至親骨肉(三)第十六章 前塵影事(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威難測(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風洗塵(一)第二百九十章 白龍魚服(一)第五百六十章 沈氏分宗(七)第七十七章 過路財神(四)第五百六十章 沈氏分宗(七)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六十六章蜚短流長(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羣分(六)第三百五十二章 兩姓之好(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利之所在(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脈香菸(三)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一百三十章 順水行舟(四)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六百零三章 鳳凰于飛(二)第八十五章 今朝酒醉(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二百九十六章 慈母之心(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開誠佈公(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利之所在(五)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脈香菸(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兩姓之好(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人心鬼蜮(五)第三百零三章 改惡遷善(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象更新(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樂往哀來(三)第五百七十章 人心鬼蜮(八)(二合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未雨綢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