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善始善終(上)

因有呂丫這個拖累,沈瑞等人趕到下一個城鎮時,已是黃昏時分。

依舊是尋了大客棧住下,不過這回歇了不是一晚,而是在這裡滯留了下來,爲了是安置呂丫。

那日入住客棧,用了晚飯後,五宣便叫小二去請官媒。

安置呂丫,沈瑞並不意外,因這兩日王守仁待呂丫很是冷淡,明顯是不願生出感情來;若是王守仁幫一個就容留一個在身邊,那善事做的就太絆手絆腳。讓沈瑞意外的是,安置呂丫的法子。

呂丫因瘦小、看着不過七、八歲,實際與沈瑞同齡,已經十歲。王守仁安置她的辦法,竟然是要將她嫁出去。

嫁出去?

沈瑞表示很吃驚,難道十歲真的很大麼?就可以談婚論嫁?

顯然,類似的事情五志經歷的不是頭一遭,等媒婆被叫來,王守仁沒有出面,而是吩咐五宣帶着沈瑞去應對。呂丫這個當事人,現在也得露個面。

五宣心有成算,低聲安撫了呂丫幾句。呂丫的腦袋垂得更低了,耳朵通紅。

沈瑞在旁見狀,抽了抽嘴角,小姑娘這是害羞?

等看到官媒,五宣便指着呂丫道:“這丫頭是孤女,被叔叔插了草標,我家大哥心善,收了委身書,只是出門在外,帶個小丫頭不便。請媽媽過來,是想要尋個妥當的人家,安置這丫頭。她本是小戶女兒,不做婢哩,莫要尋那富貴人家,尋個百姓人家做個親。”

官媒笑着說道:“小哥心善。。只時下這風俗,小哥也曉得,娶媳重嫁財哩。。這丫頭看着是個老實丫頭,可年歲小,這光着身子進門……”

五宣哼了一聲道:“媽媽莫要哄人,時下婚嫁是重嫁財,可還講究聘金。總有寒門小戶、或兒子多的人家,說親不易。這自古以來有娶不上婆娘的漢子,可沒有嫁不出的小娘子。”

官媒說了這許多,不過是習慣使然,想要壓下呂丫的身價銀。見五宣是個明白的,她便不囉嗦,道:“那婆子就去幫小哥打聽打聽,且不知這聘銀幾何?”

昨天能五兩銀子買下呂丫,那是牙婆藉着衙役的勢壓了價,要不然怎麼得七、八兩銀子。七、八歲的小姑娘,是人牙手中最好出手,大戶人家進人,多是買這個年歲的小丫頭。年歲小的,還需人照顧;年歲再大幾歲,性情定了,不好管教。

呂丫要是七、八歲,就算要給人做童養媳,樂意要的人家也不多,因爲年歲太小,需要養的年頭太多;可十歲,就不一樣。即便她看着瘦小,可年歲在這裡,過個三、四年來潮,就能成禮。

五宣想了想道:“聘銀看人家境況,日子過的去的人家就四兩;日子過的實在困難就二兩。只是要清白人家,公婆要和善,萬不能是那打打罵罵的人家。新郎年歲差不多才好,太大的怕是等不及這丫頭長大;太小的,往後受累哩。”說罷,將半兩重的銀葉子塞到官媒手中,道:“我家大哥既做了善事,總要求個善始善終,就勞煩媽媽多費費心。這個與媽媽吃茶,等親事說妥當,再與媽媽謝媒禮。”

這官媒早就聽小二說,這投店的主家是位舉人老爺,見五宣書童裝扮,帶了個更小的哥兒出來應付自己,本還有些不滿。不過見五宣口齒伶俐,說的頭頭是道,出手又闊綽,那絲絲不滿也就散去。

官媒走家串戶,自是瞧出五宣這做派,不是尋常小廝、書童,像是高門大戶出來。如今茶水銀子就給了半兩,等到事情妥當,這“謝媒禮”少說也要一兩,這婆子就熱乎不少。

官媒走到呂丫跟前,拉着呂丫的手摩挲了一下,又問她會做什麼活計,父母什麼時候沒的,親戚還剩下何人。一問一答,套出不少話來,最後這婆子還不忘提了提呂丫的裙子,看了看她的腳。呂丫的腳纏過,可又放開過,看着比四、五寸稍大。

最後,官媒記了呂丫的八字,對五宣道:“這呂姐兒相貌性情都好,就是命太硬。尋到有意的人家,也得先和八字,再說其他,要不也是白折騰。這樣一來,許是就要耽擱幾日。”

五萱道:“到底關係這丫頭終身,不怕慢,三、五日的沒甚,只是別太久。”

官媒笑着下去,五宣打發呂丫回房,帶着沈瑞到王守仁這邊回話。

王守仁聽了,點點頭,道:“如此安排正好,只是送人送到底,左右要停幾日,你們打聽打聽此地嫁妝行情,這兩日給那丫頭預備出一份來。就按照聘銀的雙倍。”

五宣似乎對王守仁的安排並不意外,點頭應了;沈瑞有些明白王守仁的用意。

呂丫只是賣身孤女,即便讓她帶一份嫁妝,旁人也只有挑剔的。即便勉強應下,也不過是看在她嫁妝的份上,等花光她的嫁妝,還不是任由婆家處置;只有將呂丫的不足盡數說了,還能接納她的人家,以後纔不會嫌棄她。至於要聘銀,那是因白得的東西,沒人會珍惜;白送上門的人,也只會讓人瞧不起。

而那些咬牙湊“聘銀”娶童養媳的人家,日子肯定不會富裕,這個時候收到一份雙倍聘銀的嫁妝,則是意外驚喜。對於呂丫這帶來驚喜的小新娘,也更容易接納。

王守仁如此安排,不過是對人心看的透徹。

舉手之勞幫人與這樣爲人盡心籌劃是兩件事。

見沈瑞繃着小臉若有所思,王守仁道:“瑞哥在想甚?”

沈瑞的擡頭道:“先生經常如此行善?不過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把一把還罷了,作甚先生願意如此周全?”

王守仁笑着說道:“與我花些心思、費幾個銀子的小事,與她卻是生死攸關。我若是不在意,輕慢處置,說不得幫人也成了害人。與其那樣,還不若從開始就不幫。”

聽到這些話,沈瑞想起上輩子聽過的一個故事。

退潮後海邊灘塗上留下許多小魚,有個孩子見了,頂着烈日,一條條撿起灘塗上小魚,重新送回大海。大人看了,覺得這孩傻,說:“海邊那麼多小魚,怎麼能撿得過來?你這麼做,誰會在乎?”孩子指着手心中的小魚道:“這條魚在乎。”又捧了另外一條:“這條魚也在乎。”

原來五百年前,就有人開始“撿小魚”了。

*

官媒說是要耽擱幾日,可過了兩日便登門。看來是用了心思的,找了四戶人家出來,將那幾家的情形仔細地講了一遍。第一家還是個孤兒寡母兩個,還是讀書人家,祖上出過秀才,去了的當家是童生,這家的小哥十二歲,由寡母紡織供着讀書;第二家是菜農,當家娘子沒了,只有當家的帶了兩個半大小子,大小子十七,二小子十五,都沒說親,這次說的就是這個大小子;第三戶長輩倒是齊全,當家人是木匠,做的一手好夥計,就是家中人口多,上有三位老人,下有五個兒女,祖孫三代十來口人,日子過得緊罷,說的是他們家大小子,今年十四;第四戶家人口簡單,一對老兩口,帶了一個孫子,老兩口早年在城外擺茶水攤,如今老了,便在家裡做些手工,孫子十三,已經做了在布莊做了兩年學徒,眼看就能出師做夥計。

五宣仔細聽了一遍,想了想,道:“丫頭還小,正需長輩教導。第二戶沒個娘子,那孩子年紀有太大了,不妥當。剩下那三家,我不好拿主意哩。媽媽先吃茶,我去尋我家大哥拿主意。”

沈瑞曉得,這話不過是說的婉轉。那第二家,都是青壯,極容易出是非。兩個兒子都沒說上親事,多是因這個緣故。

如今待客的是呂丫住的客房,五宣請那婆子稍坐,讓沈瑞陪着,自己起身便去了隔壁。至於呂丫,昨日官媒看過了,今日就避到隔壁,給王守仁磨墨。這談的雖是她的婚姻大事,可這事情還真輪不到她拿主意。若是她大些,自然是由她選擇,喜樂自得;可她還小,就算自己有主意,想的也不會有大人想的這麼周全。

沈瑞年歲不大,可白白淨淨,清秀可愛,很容易得人好感。官媒樂呵呵地與他說話,話中不乏打探之意。

沈瑞有一句沒一句地答了,卻都是避實就虛,沒一句有用的話。這婆子五十多歲,哪裡聽不出,心中腹誹不已,對着沈瑞卻越發熱絡。尋常小戶家童子,哪裡會這麼精;一個兩個,都跟人精子似的,只好豪門大戶的小哥,纔有這樣氣度。

隔壁,五宣將那三家的情形對王守仁說了一遍,王守仁道:“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那戶讀書人家罷了,若是不成才還罷,成才了有的挑剔;第三家、第四家你帶瑞哥去轉轉,看看兩家人品口碑。”

五宣再見官媒,就仔細問起第三家、第四家的情形,又問長輩的脾氣,提出要過去看看。

官媒見他那麼仔細,並沒有不耐煩,帶了五宣與沈瑞出了客棧。

路上,五宣問起房子,即便是寒門,也要有恆產纔好。

因馬上就過去看,官媒也盡實說了,那第三家還真是典的屋子,不過聽說攢下了買房子的錢,就是一時沒有合適的;第四家是自己的房子,只有正房廂房加起來三間,不過因人口少,也夠用了,就是年久失修,屋子破舊得厲害。

擱在講究人家,這樣直接上門很是不禮貌,可市井人家哪裡講究這個。

先去的是木匠家,他們家典的屋子,有個大院子,沈瑞等人到時,這家爺孫父子幾個,正在做木活。

見來的官媒,這家當家人忙高聲喚娘子出來,木匠娘子扶着腰出來,很熱絡,笑着道:“媽媽來了,快屋裡吃茶,那邊可是應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接風洗塵(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688章 朱闕牙璋(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明鏡高懸(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644章 星河明淡(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五百零六章 廬山真面(一)第三百零五章 改過遷善(五)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三百七十章 桃李之教(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十三章 靈前孝子(六)第668章 向海圖強(下)第十五章 靈前孝子(八)第642章 星河明淡(四)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再起(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漸生嫌隙(四)第二十八章 浮雲富貴(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心鬼蜮(十)(二合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較長絜短(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至親骨肉(一)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三十六章 景星鳳凰(四)第五百八十章 多方角力(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裂(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久聞大名(四)第二十八章 浮雲富貴(二)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688章 朱闕牙璋(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五章 歲暮天寒(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嫌隙漸生(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三十五章 景星鳳凰(三)第二十五章 素車白馬(四)第644章 星河明淡(六)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七十八章 過路財神(五)第683章 朱闕牙璋(一)第二十三章 素車白馬(二)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五百零一章 順藤摸瓜(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添油熾薪(五)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蟬(四)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九十章 有女懷春(二)第五百零七章 廬山真面(二)第五百零五章 順藤摸瓜(五)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淚盈襟(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姓之好(一)第五十七章玉軟花柔(三)第三百四十章 山高水長(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四十七章 善始善終(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六百二十一章 鳳凰于飛(二十)第五百零三章 順藤摸瓜(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頭角崢嶸(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較長絜短(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慈母之心(二)第686章 朱闕牙璋(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六百零七章 鳳凰于飛(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雙喜臨門(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威難測(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室操戈(下)第640章 星河明淡(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久聞大名(三)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第四百零六章 秋來風疾(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桃李之教(三)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三十二章 浮雲富貴(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聞風而動(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鳥飛魚躍(五)第三十章 浮雲富貴(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明鏡高懸(二)第646章 星河明淡(八)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以羣分(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一章 歲暮天寒(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齊心(五)第二十二章 素車白馬(一)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
第一百三十九章 接風洗塵(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688章 朱闕牙璋(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明鏡高懸(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644章 星河明淡(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五百零六章 廬山真面(一)第三百零五章 改過遷善(五)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三百七十章 桃李之教(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十三章 靈前孝子(六)第668章 向海圖強(下)第十五章 靈前孝子(八)第642章 星河明淡(四)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再起(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漸生嫌隙(四)第二十八章 浮雲富貴(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心鬼蜮(十)(二合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較長絜短(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至親骨肉(一)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三十六章 景星鳳凰(四)第五百八十章 多方角力(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裂(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久聞大名(四)第二十八章 浮雲富貴(二)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688章 朱闕牙璋(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五章 歲暮天寒(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嫌隙漸生(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三十五章 景星鳳凰(三)第二十五章 素車白馬(四)第644章 星河明淡(六)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七十八章 過路財神(五)第683章 朱闕牙璋(一)第二十三章 素車白馬(二)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五百零一章 順藤摸瓜(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添油熾薪(五)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蟬(四)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九十章 有女懷春(二)第五百零七章 廬山真面(二)第五百零五章 順藤摸瓜(五)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淚盈襟(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姓之好(一)第五十七章玉軟花柔(三)第三百四十章 山高水長(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四十七章 善始善終(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六百二十一章 鳳凰于飛(二十)第五百零三章 順藤摸瓜(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頭角崢嶸(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較長絜短(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慈母之心(二)第686章 朱闕牙璋(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六百零七章 鳳凰于飛(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雙喜臨門(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威難測(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室操戈(下)第640章 星河明淡(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久聞大名(三)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第四百零六章 秋來風疾(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桃李之教(三)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三十二章 浮雲富貴(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聞風而動(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鳥飛魚躍(五)第三十章 浮雲富貴(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明鏡高懸(二)第646章 星河明淡(八)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以羣分(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一章 歲暮天寒(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齊心(五)第二十二章 素車白馬(一)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