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

弘治十八年十月十六,孝宗敬皇帝梓宮發引,小皇帝衰服於几筵殿行啓奠禮,一路哭隨,行遣奠禮朝祖禮等,直至梓宮出至承天門,小皇帝才依禮辭梓宮而回宮。

這一路,梓宮一動,壽哥就猶如被摘了心肝一般,幾乎不顧形象嚎啕大哭,連一旁同樣淚眼滂沱的張太后也不禁動容,幾次前去相勸。

壽哥卻是根本不聽,哭到傷心處,昏昏沉沉搖搖欲墜,行禮都十分勉強,被劉瑾、谷大用、馬永成幾個親近內侍強勸着架着才全了禮數。

待至承天門,壽哥也不知哪裡來的力氣,死活不肯放了父皇梓宮走,跪倒在梓宮前幾乎哭闕過去。最後還是張太后喝令不要誤了時辰,命內侍揹着壽哥上龍輦強擡回宮裡。

梓宮出大明中門,就由宗人令駙馬都尉蔡震護喪,文武百官衰服步送至德勝門外,沿途皇親及羣臣命婦各祭如儀。

十八日,孝宗敬皇帝梓宮葬泰陵,駙馬都尉蔡震奉神主詣獻殿行安神禮。

至此,山陵事畢,祔廟禮成,弘治皇帝徹底成爲歷史。

哀損過度的壽哥也病了一場,再出現在人前時,小臉瘦得只剩一條,一時後宮前朝皆傳新帝至孝。

而壽哥臥病期間,張太后曾多次親自去探視,母子談到先帝,抱頭痛哭一場,於是那些母子不和的傳聞也就此淡去。

十月下旬,沈家也迎來一場大祭禮,便是十月二十二沈滄的週年祭。

玉姐兒十五一過便每日都回孃家徐氏張羅祭禮諸事。

如今毛遲已輕鬆考中庶吉士,因其父毛澄就是翰林侍讀學士,妻族又有沈理、沈瑾兩位翰林,且姻親這邊楊廷和雖從翰林院到詹事府,但東宮侍講仍有多人在翰林院,故而毛遲在翰林院中是倍受關照。

他爲人又是憨厚謙遜,幾個月下來倒是人緣極好,坐館的日子也頗爲輕鬆。

所以玉姐毛遲夫婦二人這日子過得十分和美,唯一不足便是尚無子嗣,但兩人都還年輕,先前玉姐兒也是有孝在身不得同房,毛家也並未催促。

像毛家這等書香人家,也是極爲看重嫡長的,並沒有給丫鬟開臉斷藥等讓玉姐兒窩心的事。

但玉姐兒心底也還是盼着早日有嗣的,本身沈家二房子嗣單薄也是玉姐兒心頭一根刺,生怕自己也是兒女緣淺的。因而她是愛煞了沈家現在兩個小孩子,在家時原就愛帶着四哥兒玩,現下對小楠哥更是歡喜,每每抱着他便不肯撒手。

而那邊何氏則深覺掉進了福窩裡,這樣的人家她原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契母慈愛,嬸孃和善,契妹也是溫柔體貼,沈家人人待她和小楠哥都極好,下僕也因此極爲恭敬聽話,她的日子是再順心不過,對徐氏越發孝順,打理起沈滄的祭禮也越發盡心,那深深埋在心底的寒冰也被沈家的溫暖氛圍層層化去。

便是松江族人裡三房的人進京參加週年祭,何氏也不過是淡淡的作普通親戚看,不再是仇視的態度。

十月二十松江族人抵京,沈瑞親自帶人去接。

松江一行人裡帶隊的卻是三房四老爺沈漣,一見着沈瑞便連連道:“出來時原是算好了時日的,不想過了大半路程,運河上忽多了不少運木料石料的船隻,皆打着官家的旗帆,客船不敢相爭,便都行得慢了,幸虧沒誤了日子。”

五房來的是沈全,雖在孝中未出百日,論理不當出門,但五房出了族長,又素來與二房親厚,因此還是派了沈全過來。

沈全下了船就捶了沈瑞肩頭一記,笑道:“這兩個月倒是長回些個肉了,不像前些日子那又黑又瘦的。”

沈瑞笑着喚了聲三哥,又問郭氏諸人可好。

沈全笑回都好,說到沈琦,他神色略黯,只是在碼頭上當着衆人不便多說,含混兩句過去。

除了九房來的是沈琳外,其餘六七八房都是人丁單薄,派了旁支子弟盡個禮數。宗房這邊派來的是小二房庶出的三哥,瀋海已然老邁又染疾,不堪旅途勞頓,不能前來,沈珺對外只說去訪名醫治腿,但沈全悄悄對沈瑞說了沈珺已悄然去了南昌。

沈琳雖是九房的人,卻不是九房太爺派來的,而是從南京過來。

九月中旬南京地震,因是白日,傷亡不重,卻也倒塌了不少房舍。國子監也有破損,一處學館坍塌還傷了學生,慰問安撫學生、監督修繕房屋讓沈洲等一應國子監官員忙得焦頭爛額,上官便也沒批准沈洲請假北上參加兄長的週年祭,故而沈洲只能遣沈琳進京。

自八月間沈洲從松江帶去了沈漁等族人,沈琳手上的庶務都被諸人接走打點妥帖,他便也閒了下來,方纔得了這趟差事。

衆人廝見一番,紛紛上車回沈府。沈瑞與沈漣、沈全同車。

沈瑞初時聽聞是沈漣北上,不由十分詫異,只不好當衆問出。

待上了車問起,沈漣臉上有些尷尬,沈全則帶着幾分怒氣道:“還不是三房湖大伯、大伯孃非要過來,說什麼要救珠哥兒,九房太爺也嚷嚷着要來,在祠堂族會就鬧了一場……”

他這說的還是委婉的,實際上湖大太太在族會上要求跟着上京時,真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口口聲聲去沈滄墳前問問,怎的族親都不互相幫襯,怎的狠心不去救她那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理當前途無量的珠兒。

而沈湖還能繼續裝他的文人雅士,對妻子的撒潑視而不見,只坐椅子上拿扇子敲着掌心唉聲嘆氣。那九月深秋將入冬的天氣虧他還能拿着扇子出來!

九房太爺咳疾犯了,在祠堂裡咳得驚天動地,像隨時一口氣上不來就能過去似的,卻還能聲嘶力竭喊着要進京去把寶貝孫子救回來。

一場族會開得亂糟糟的。

族長沈琦豈容這羣人上京來給二房添亂,這不是來好好參加祭禮,這是來尋仇吶。當下毫不客氣的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更還直接問他們,要不要在這祠堂上就說說兩位“證人”是怎麼回事。

九房太爺和沈湖夫婦都是心裡有數的,不過是仗着是沈滄週年祭,覺得二房要臉面就不會把事情鬧大,便想借機要挾一把罷了,就是不救人出來,也能弄些銀錢好處。

聽沈琦要撕開那層窗戶紙,三人便也都不做聲了。

“章家闔家都被錦衣衛拿了,抄了家,湖大伯,九房太爺也是真怕了。”說起章家,沈全也搖頭,“陸家也是受驚不小,還往咱們家打聽消息。”

五房也是權衡一番,便讓沈漣跟着上京了,總比三房旁人要強。

那邊南京也來了消息,沈琳要上京,九房太爺的咳疾又隨着天氣轉涼日趨嚴重,老人家也不敢貿貿然北上了,只得怏怏作罷。

沈漣其實也是生怕大哥大嫂這兩個禍害上京,非但辦不成事還得把二房往死裡得罪,便痛快表示自己可以替他們去。而於他自己,亦是巴不得跟上京問問,——如今分了宗,沈珠若是問罪,別的房頭牽連不着,他這三房的可是跑不了的。

藉着沈全話頭,沈漣也不禁問道:“瑞哥兒,依你之見,如今咱們可能……可能自保?”

聽聞三房九房被沈琦按住,沈瑞是大大鬆了口氣。

現在官司正在膠着時候,沈湖也好九房太爺都是皮厚如城牆,難纏得緊,若真是來了京裡,逼着二房或沈理去“營救”沈珠、沈琭,可不叫人頭疼!沒準兒還被賀家抓了把柄。

不過沈漣這一北上來,松江那邊也是少個幫手,長壽這才上路十天……

聽沈漣問話,沈瑞也知他心思,安撫道:“原看着是無大事的,只是近來賀家又搞了些事出來,我也是怕他家再出手暗算。正好漣四叔全三哥你們來了,還有事要與你們商量,這裡不便細說,等咱們回去再論。”

他心下盤算,沈全不說,沈漣卻是打理生意多年,人情世故最是圓滑,在京許也是能幫得上忙的,二房被各方盯着,不好多走動,族人就要便宜許多。

沈漣忙道:“若有用着我的地方瑞哥兒你儘管說。雖我們房頭京裡的鋪子是二哥父子打理,我不大來京,但也有一二朋友在京的……”說着忽想起原本京裡的鋪子是沈玲打理,如今哪裡還有什麼“二哥父子”,便又忙打住話頭,佯作咳嗽幾聲掩飾。

見沈瑞沈全也都想起沈玲,面色都有些黯然,沈漣自知失言,忙又岔開話題,問沈瑞道:“這運河上恁多官船,我便也去旁敲側擊打聽了,開始口風緊得很,快進京了才露出話來說是整個西苑都修,不知要造多少景緻出來。瑞哥兒在京裡可聽着什麼消息了?若真是天家的別苑,這除卻石料木材,後面漆料、花木、太湖石、乃至帳布窗紗都是大宗買賣,旁的也就罷了,咱們的布是盡有的,若能分一小處,賺了銀子不說,許還能搭上線,交上幾個管用的人物……”

沈瑞也不得不服了沈漣這份商人的頭腦了,想到賺錢生意不難,偏他就能從生意想到結交幾個通天人物爲沈家的案子說話!

不過西苑……?沈瑞心下納罕,十來日前才與壽哥說了開放西苑的事,難不成這就要動工了?可算起來,消息也沒這麼快傳到這石料木料原產地吧,除非壽寧侯府原就有建別苑的打算。

只是眼見要進冬月,可不是什麼破土動工的好時候。再過幾日入冬封凍,別說材料無法自運河運來,便是凍土地基也不好挖。

又或者,這是哪裡放出的風聲?要做些什麼?

沈瑞一時也摸不到頭腦,只擺手道:“這些日子我也不怎麼出門,並不曾聽到這消息,四叔別急,待回頭我叫人去打聽一二。”

一路閒話,很快回了沈府,衆人見過徐氏並三老爺夫婦,被安頓在西路客房。

沈漣雖在路上聽說了玲哥媳婦被徐氏認爲契女,但見到何氏時仍覺尷尬不自在——彼時將沈玲除族他也是默許的。甚至說,這會兒若能將沈珠除族,他纔會踏實。

人性本私,沈漣也不是聖人。但他也並非惡人,在面對因被族人拋棄含冤而死的侄兒遺孀,沈漣也做不到淡定如常。

何氏則只淡淡的,除了待沈全親近些外,待沈漣乃至沈琳等沈氏族人皆如同路人。

如今於她而言,不會放下仇恨,但也不會執着於仇恨,有沈家二房這樣的溫暖福窩,她是相當惜福,只想好好活下去,好好把小楠哥帶大。

衆人安頓好,紛紛盥洗安歇,沈漣沈全則被請到內書房,與三老爺和沈瑞商量應對賀家諸事。

沈全是自己人,沈漣則是案子直接牽連人,都會同心,沈瑞將最近得來的賀家種種消息和盤托出,只隱去自己認識壽哥不提,說皇上也在問孫太爺海商之事。

對於皇上垂詢這事沈全沈漣也不意外,沈瑞岳父楊廷和就是帝師,知道些消息也是正常。

而對賀家行徑,沈全氣得暴跳,連罵無恥。

沈漣則思忖片刻道:“賀家當初算計了沈家,是買通了我大哥身邊管家,現下與這等小人也不必講什麼君子了,咱們也以牙還牙,買通他們的人作證去!咱們家與賀家原也有生意往來,我也認得幾個賀家的管事,賀家這種百年大族,族親、下僕、管事,關係盤根錯節,沒準兒就順藤摸瓜,真找到了什麼證據。”

他頓了頓,似乎想起什麼,一捶掌心,信心似又足了幾分,道:“我們動身前,我隱約聽着風聲,說賀家在暗中搜捕賀南盛身邊的幾個得力管事。自從賀勉一頭撞死在大堂上,就有好幾個賀南盛得用的人嚇跑了。若沒點兒齷蹉事,哪裡還用抓回來。”

沈瑞頻頻點頭,“我也認爲賀勉那邊是個缺口,旁的不說,只要能拿到實證賀勉爲賀南盛指使,賀南盛最少一個陷害士子的罪就跑不掉了。而沈珠既然能帶着賀家的人去劫殺沈琭,在通藩上賀家絕不清白,若再能拿到這個實證,整個賀家也難逃國法。我已派長壽快馬南下去查了。”

他看向沈漣道:“原就是想請漣四叔幫忙,不成想四叔進京來了。那便如四叔所說,要煩勞四叔多留京幾日,探一探這邊賀家的人可有與南邊兒有親眷的,這事過了三月有餘,許多消息也當傳進京了。”

沈漣忙應道:“這事交在我身上,瑞哥兒放心就是。”又道:“瑞哥兒可還有什麼不方便走動的關係,也可盡皆交給我。”他猶豫了一下,道:“這次太湖用兵,咱們與錦衣衛也有了些來往,既然賀家找了東廠的關係,咱們是不是也……”

一旁一直不語的沈三老爺聞言連忙擺手,出聲道:“使不得。結交錦衣衛還則罷了,總是有些勳戚子弟避不開的。但結交東廠可就過了,在士林裡可沒甚好名聲。”

沈瑞也道:“漣四叔只按正常生意往來那般走動,如今也不知道明處暗處多少雙眼睛盯着咱們,大意不得。”

沈漣連聲應是,暗想京中局勢比自己預估的還要緊張,之後行事要小心再小心了。

末了幾人有商議了一番沈滄週年祭之事便散了。

沈全是隨沈瑞住在九如居的,兩人回了院子,才細細談起松江及五房諸事。

倭亂過後的松江元氣大傷,如今街面上雖也恢復了一些,卻遠不復往昔繁華模樣。

“好在入秋後,外地布商來囤布的不少,大小織廠生意尚可。”沈全嘆道,“好歹有了明年買絲的本錢。”

沈瑞想起壽哥所說要將松江棉布定爲貢品,只是旨意沒下,這事兒到底也不算作準,但提前量還是要打好的,因此向沈全道:“若是可能,明年多收些生絲,叫蠶農也好過一些。這場浩劫裡,又不知道多少尋常百姓家日子艱難,咱家的織廠能擴建便擴建吧,多招些工,幫襯一二也好。且多織些布來,我聽到些風聲,明年或許有大買賣。”

沈全皺眉道:“你這是要達則兼濟天下了?心是好心,可咱們是不是也量力而行啊!這受災的不是一戶兩戶,如何幫得過來?莫非你也是想着漣四叔說的拿修西苑的事兒?這事兒可要有準信才行。雖說棉布就算織多了也能囤起來,不像瓜果易壞,但你也知道,這布放久了顏色也不鮮亮了,這價錢上讓一讓,咱們可就要賠了。而若在庫中受了潮……”

沈瑞禁不住笑道:“三哥,你怎的也一肚子生意經了!放心,不是西苑的事兒,而是我確實得了個別的好消息。”

他想了想,還是向沈全吐露了一些:“這次內官張永大人南下,孝敬了不少松江棉布進宮,皇上太后用着都好,說是要將咱們松江棉布定爲貢品。只是旨意沒下,我先和你說說,咱們能提前預備起來。”

沈全聞言滿臉喜色,“若是此事真成了,可是天大的好事,松江也就此聞名天下了,那多少布匹賣不出!這受災的百姓也能緩過來了。張永公公可真是替松江辦了件大好事!”

提起張永,沈全又讚道:“便是沒貢品這事,張永公公還有王守仁王大人如今也是松江百姓口中的活菩薩了。有消息進京了吧,你可聽說了,他們在太湖下了好幾個寨子,解救了不少百姓送回了松江。不少人家骨肉團聚,都爲兩位大人立了長生牌位!”

然說着說着,沈全神情又黯然下來,低聲嘆氣道:“只可惜,還沒有我二嫂和兩個孩子的消息。二哥嘴上不說,心裡也是煎熬。母親、大哥和我也不知道怎麼開解纔好……”

第六百零四章 鳳凰于飛(三)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一)第五百四十七 明鏡高懸(四)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風雲際會(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桂子飄香(七)第三百二十五章 事難如意(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青雲路始(四)第658章 田月桑時(六)第三十九章臘盡春回(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十六章 前塵影事(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一章白龍魚服(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金友玉昆(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裂(五)第六百零一章 天理昭彰(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一百四十二章萬象更新(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抽絲剝繭(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金針暗渡(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鳥飛魚躍(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兄弟齊心(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山高水長(四)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道主(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七十六章 過路財神(三)第五百零七章 廬山真面(二)第三百七十章 桃李之教(五)第四百零五章 秋來風疾(一)第678章 花明柳暗(二)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紅衣使者(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萬象更新(四)第四百二十一章桂子飄香(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飛遠走(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頭角崢嶸(五)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第四百零三章 管中窺豹(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分煙析產(四)第四百三十章 樂往哀來(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添油熾薪(一)第四百零九章 秋來風疾(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各方匯聚(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恩甚怨生(四)第六百十八章 鳳凰于飛(十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久聞大名(五)第628章 晚來風急(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事在蕭牆(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分煙析產(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近朱者赤(三)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羣分(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近朱者赤(三)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齊心(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近朱者赤(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蟬(二)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來運轉(二)第四百零五章 秋來風疾(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較長絜短(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第四百零七章 秋來風疾(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別有用心(一)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三十七章 景星鳳凰(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六十六章蜚短流長(二)第八十八章 今朝酒醉(六)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分煙析產(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薈萃一堂(二)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680章 覆手爲雨(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心無力(四)第四百五十章 金榜題名(一)第二百五十章 褏然舉首(二)第五百零九章 廬山真面(四)第五十三章 兄弟怡怡(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倦鳥知還(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
第六百零四章 鳳凰于飛(三)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一)第五百四十七 明鏡高懸(四)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風雲際會(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桂子飄香(七)第三百二十五章 事難如意(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青雲路始(四)第658章 田月桑時(六)第三十九章臘盡春回(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十六章 前塵影事(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一章白龍魚服(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金友玉昆(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裂(五)第六百零一章 天理昭彰(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一百四十二章萬象更新(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抽絲剝繭(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金針暗渡(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鳥飛魚躍(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兄弟齊心(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山高水長(四)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道主(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七十六章 過路財神(三)第五百零七章 廬山真面(二)第三百七十章 桃李之教(五)第四百零五章 秋來風疾(一)第678章 花明柳暗(二)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紅衣使者(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萬象更新(四)第四百二十一章桂子飄香(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飛遠走(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頭角崢嶸(五)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第四百零三章 管中窺豹(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分煙析產(四)第四百三十章 樂往哀來(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添油熾薪(一)第四百零九章 秋來風疾(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黃雀在後(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各方匯聚(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恩甚怨生(四)第六百十八章 鳳凰于飛(十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久聞大名(五)第628章 晚來風急(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事在蕭牆(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分煙析產(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近朱者赤(三)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羣分(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近朱者赤(三)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齊心(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近朱者赤(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蟬(二)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來運轉(二)第四百零五章 秋來風疾(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較長絜短(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第四百零七章 秋來風疾(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別有用心(一)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三十七章 景星鳳凰(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六十六章蜚短流長(二)第八十八章 今朝酒醉(六)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分煙析產(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薈萃一堂(二)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680章 覆手爲雨(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心無力(四)第四百五十章 金榜題名(一)第二百五十章 褏然舉首(二)第五百零九章 廬山真面(四)第五十三章 兄弟怡怡(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倦鳥知還(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