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多方角力(三)

沈瑞從楊家回府時,沈理、沈瑾、三老爺沈潤都已經提早下衙聚在沈府外書房裡了。

沈瑞往徐氏那邊請了安就匆匆過來書房這邊。

進得門,沒等沈瑞開口彙報今天去楊家所得的消息,三老爺先遞了張大紅的帖子與他,沈瑞接過來一看,是英國公嫡次孫張會的帖子,約他二十六日“浣溪沙”茶樓一敘。

沈瑞心下一動,他和張會是沒什麼交情的,但張會是壽哥的親衛,莫非是……壽哥想見他? шшш▪ttκд n▪¢ ○

想起來竟然有一點點激動,他也是早就打好主意要好好維護和壽哥的關係的。只是,在這樣的時候壽哥見他又是何意?

思及方纔楊廷和說的,壽哥曾親自去審案,那此來見自己,必然是與寧藩、與沈家的案子有關,沈瑞也不免心跳快了幾分。

屆時,他應該說些什麼?壽哥極是聰明,又頗多疑,不是那輕易能用話糊弄過去的人。

沈瑞又下意識望了一眼屋中衆人,沈滄是知道壽哥身份的,但也沒與他挑明過。他亦從不曾與家人說過他知道壽哥的身份。如今……他思量再三,到底沒說出下話來。

三老爺見沈瑞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只當他也覺得此事突兀,不由皺着眉道:“這是剛剛送來的帖子。咱們家和英國公府一向沒什麼往來,只珏哥去時,這位張二公子前來弔唁,所以上月英國公世孫成親,咱們家也依例備了份賀禮罷了。張二公子,是你朋友?這會兒尋你爲的是何事,你可心裡有數?”他是頗爲疑心這一舉動背後是不是牽扯英國公府。

沈瑞道:“他是我朋友的表親,從前見過幾面,爲人倒是頗豪爽的。我也不知道這次是爲何,不過約了幾天之後,當不是什麼壞事。”說罷心裡又是一動,九月二十四便是萬壽聖節,也就是皇帝的生辰,若二十六壽哥也去,他一會兒得去把松江帶回來的東西再翻上一翻,尋幾樣精巧的給壽哥作個壽禮。

沈理也看了帖子,卻是沉着臉道:“英國公府好本事,查得倒是清楚。”說着將帖子推到沈瑞面前,點了點上面的地址。

浣溪沙是個詞牌子,沈瑞原也沒在意,待看到沈理指出地址才發現,這竟是翰林院旁生母孫氏贈與沈理,沈理又要回贈給他的那間茶樓。

那茶樓也不是什麼有名望的地方,生意清冷,只價錢便宜,多是窮翰林去的地方,像張會這種勳貴子弟是斷不可能登門的。

那就只有一個解釋,張會已知道了這是沈家的產業。

雖說這不是什麼格外重大的秘密,但被人查了個底兒掉,又被擺在你眼前,又不是多熟的人,很難不被當做是示威。沈理自然不滿。

皇帝想知道點兒什麼事還難麼。沈瑞心下嘀咕,面上也只好無奈道:“張會……是錦衣衛的。”就是錦衣衛,想查個把人,還不是容易的緊。

沈理臉色更難看了幾分。

對於選這麼個地點,沈瑞也是心裡納悶,壽哥這是想說什麼呢?不過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向沈理解釋道:“張會雖是國公府嫡次孫,到底只是小輩,想來手裡也沒什麼可靠的產業,選了這處爲着穩妥吧。”

沈理只道:“小心爲上。”不過到底是在自己家地盤,要踏實得多。

沈瑞應了一聲,轉過話題,說起今日在楊府與楊廷和的對話。當然,因有沈理在,他會不提三位閣老都不想讓王華入閣的私心,只說劉健與王華素來不和。

而說及李東陽,又說楊廷和讓自己對閆家的事閉口不談,其中涉及到沈源,是沈瑞“本生父”,“爲尊者隱”的緣故。

沈瑾有些愧疚的道:“都是因着我,纔有這般……”

沈理毫不客氣道:“你父親糊塗,與你什麼相干。”

沈瑞也勸道:“事情都發生了,多想無益,瑾大哥何必自苦。”

罪魁禍首沈源毫無悔改之意,倒讓沈瑾受盡牽累還滿心愧疚,算什麼事。

而且,沈瑾受罪的還在後頭,就算李東陽不惱恨報復,他手下這些人爲了巴結討好,也會給沈瑾小鞋穿的,沈瑾在翰林院的日子只怕不會好過。

至於沈瑾的婚事,一個得罪了李閣老的人,便是新科狀元,前途也是有限的,高門大戶乃至中等官宦人家怕都會不來招婿了。而有“一得富貴便悔婚鹽商家”的事在前,疼惜女兒的人家也不可能許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靠上來的又能有什麼樣的人家,這樣的人家又焉能做親。

沈瑾底子本就薄,得罪了大佬,再沒有岳家助力,未來更是艱難。

沈瑾也深知自己這仕途之路怕要坎坷了,因嘆道:“如今,我也只想着先在翰林院呆上幾年,待尋了機會想法子外放出去,還能自在些。”

沈理沉聲道:“將來的事又哪裡說的準,誰知道三年後朝局又是什麼樣子,也不必先發這哀嘆之語。”

沈瑾喏喏稱是。

對於李東陽,幾人是沒什麼可說的,那是高高在上,夠也夠不着的人物。

沈理昨日歸來就去拜訪過他岳父謝遷了,謝閣老也只安撫他兩句讓他不要過分擔心,卻也不曾說過要力保沈家無虞的話。閣老們都有自己的思量,沈理又能說什麼。

但對於四處奔走的賀家,三老爺冷笑道:“當初賀東盛應下我三件事,如今只辦了一件,還了五萬銀子,可還欠着兩件呢。”

說的卻是當初賀東盛要治死賀平盛,賀平盛使計禍水東引,讓賀東盛以爲沈瑾知曉了內幕,不敢貿然動他。

沈瑾不知就裡,來尚書府找了沈瑞,就此把尚書府也捲了進去。還是三老爺出面與賀東盛交涉,使計逼得賀東盛許諾答應三老爺三件事。頭一樁是拿五萬兩銀子抵了當初騙去的孫氏織廠,餘下兩件三老爺表示還沒想好,要“以後相求”。

沈瑞道:“三叔準備讓他答應什麼?只怕是他翻臉不認了。”

三老爺卻道:“究竟是什麼事,能讓賀東盛對一個前途大好的族弟下手?”

這件事他們當初就分析過了,也沒得出個所以然來。

但若是現在知道了這件事,無疑也是賀東盛的一個大把柄,怕他也不敢再蹦躂。

“三叔是準備再去詐他一下?”沈瑞奇道。可會不會適得其反。

沈瑾想了想道:“如今賀平盛外放知縣,一時也問不到他。當然,他也未必肯說。想當初我去探望賀平盛時,見賀北盛像是很護着他,想來,賀北盛許也是知道了什麼。”

沈理則道:“賀南盛被提走沒幾日,賀北盛就服侍賀老太太上京了,現下住在賀東盛府上。”

這個消息三老爺也是知道的,因此點頭道:“賀北盛城府比乃兄差得遠了。”

沈瑾立刻自告奮勇道:“我去探探話,當初賀平盛與我也說了些似是而非的話,若賀北盛真知道,我一提,他怕就會露了馬腳。”

三老爺點頭道:“你也多加小心,賀東盛是個心黑手狠的主兒。”頓了頓,他臉上也露出幾分狠意,冷冷道:“就算是沒問出來,也要嚇賀東盛一嚇,讓他知道知道,沈家也不是隨他們兄弟算計的!”

除了對付賀家,其餘便按照楊廷和所說,不再有任何動作。沈瑛給沈瑞的那些信件雖沒用了,但沈瑞和三老爺及沈理商量後,還是按照名單每人備出一份薄禮來,以沈瑛相托問候的名義送去,也算是維持住人際關係。

送走了沈理、沈瑾,沈瑞才與三老爺說了幾位閣老對王華的態度。

三老爺也只有嘆氣。

沈瑞不免又提到鹽引的事,因三老爺同他分析了沈珞的死因,疑心與張延齡有關係,沈瑞也就格外關注張家。

在楊廷和麪前不好多問張家的事,沈瑞便問三老爺這鹽引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先前太注意過朝中這事,不過歷朝歷代鹽引都是暴利,沒有門路別想弄到,原也是高官貴戚發財的法門。

三老爺道:“先帝仁慈,弘治十六、十七年先後許了幾家勳貴奏討鹽引。不想勳戚嚐了甜頭,變本加厲,這還是先帝駕崩前,慶雲侯周壽、壽寧侯張鶴齡奏討的鹽引有十七萬之巨,才引得朝廷上下彈劾。九月初戶部尚書韓文言此輩名爲買補殘鹽,實侵奪正課,上書請罷黜給出去的鹽引。皇上只說先帝許之,還沒有下話。這陣子也是彈章不斷。”

沈瑞皺眉道:“天下鹽引攏共多少!西北還在鏖戰,還需鹽引換糧,這羣皇親國戚不顧這些,朝廷諸公如何會不管!”

三老爺嘆氣道:“周、張兩家跋扈由來已久。且先帝也是謙和太過,養大了他們的心。原是張家一家來討,周家瞧見好處,便也來了,先帝怕是給了張家不好不給周家,此例一開,鹽政只能步步敗壞。先帝原還是要整頓鹽政的……”

這周家,乃是先太皇太后周氏的孃家,歷經三朝的老牌外戚。

周太皇太后與張皇后一樣有兩個弟弟,也都封了爵位,一個是這慶雲侯周壽,另一個是長寧伯周彧。

周太皇太后是英宗朝的貴妃,憲宗皇帝的生母,又撫養過孝宗弘治皇帝多年,憲宗和弘治皇帝都侍周氏至孝,而周氏本身也是極厲害霸道性子,因此成化、弘治兩朝,周家都是權勢滔天,論作威作福、橫行無忌可以說周家兄弟比張家兄弟是半點不遜色的。

在內宮之中,周太皇太后素來看不上孫媳張皇后,而無論是輩分還是手段,張皇后都比這位老太皇太后差得遠些。

要知道,當初周氏可是甫一晉位皇太后,便開始試圖取代嫡後地位,被朝臣所阻未遂後,她還能弄個把戲,竟使嫡後錢皇后與英宗同陵不同堂,離了幾丈遠,又填土埋死隧道,爲她自己與英宗合葬留了空——直到弘治十七年她薨逝,下葬時弘治皇帝才發現這點,但因風水先生表示不宜再動土,最終到底是她老人家與英宗合葬的。

這樣一位狠角色,又是深得弘治皇帝敬愛,張皇后就是再有對這太婆婆不滿也沒法子,饒是她有帝寵,事涉太皇太后,以孝爲先的弘治皇帝立刻就會表現出來不快,張皇后也只得忍氣。

在宮外,兩家爭鬥也是不斷,還曾一度聚衆毆鬥,京城譁然。但有太皇太后在,周家還是隱隱壓張家一頭的。

所以在鹽引這件事上,弘治皇帝既許了張家,便不好再拒絕周家。

不過,隨着周太皇太后的日益老去,如今的周家也顯出幾分頹勢來。

這從一樁婚事上可窺一二——重慶大長公主的庶女嫁與了張延齡的內侄。

重慶大長公主是周太皇太后唯一的女兒,後下嫁駙馬周景,駙馬雖然姓周,卻和周太后的孃家沒什麼關係。周景也深得憲宗皇帝喜愛,執掌宗人府。這對夫婦也是成化、弘治年間顯赫的一對,後弘治八年駙馬過世,弘治十二年大長公主過世。如今周府當家的便是大長公主的嫡長子周賢,蔭封了錦衣衛指揮僉事。

周賢的這位庶妹,在堪堪守完嫡母孝後,就即嫁給了張延齡的內侄。

雖然不是公主所出,但到底是駙馬府的千金,那張延齡的內侄不過是鄉紳之子罷了,身份如此懸殊,且若拐着彎細細論起來,還差着輩分,竟也成就了姻緣!這樁婚事並沒大肆宣揚,但京中上層也都是知道的。不少人嘲笑周賢這巴結的姿態太難看,當然也有暗忖周家一脈這是日漸式微,不得不開始向張家低頭了。

後周太皇太后、先帝先後薨逝,現下小皇帝登基在即,周家的外戚親緣關係越發遠了,而張家則是皇帝的親孃舅,這強弱已成定局。

沈瑞與三老爺從周家談到駙馬府,自然會提及那害死了沈珞之的周貿,此人正是駙馬府的庶子。三老爺是國喪時才知道周張聯姻的,還特地去查了一查,那位嫁去張家的庶女,正是與周貿同母。

那日爭鋒的是周貿,設宴的卻是張延齡。

事後周賢親自登門道歉,且以“不孝”爲名將庶弟周貿除族,可沒多久周貿又被“酒醉落水身亡”,怕是爲了滅口,爲某些人掩蓋真相。

三老爺臉色越發難看,雙拳緊握。

墜馬而亡的沈珞,曾是二房三兄弟唯一的子嗣,是三兄弟一起教養看顧下的孩子,十六歲的少年舉人。要是沒有當年變故,沈珞已經應了春闈,說不得已經出仕支起門戶。

可若真是張家,如今張家氣焰正盛,想要報仇討個公道便是癡人說夢了。

沈瑞聽罷也是沉默,張家,是整整一個正德朝都蹦躂得歡實的,直到嘉靖朝才被修理了。

沈瑞沉吟片刻,又問:“鹽引之事上,這兩家利益一致嗎,還是其實兩家也有明爭暗鬥?”

三老爺道:“原都是怕自家比那家少了,現在,都是對上內閣朝臣,怕是要聯手了。不過也有旁的事這兩家不對付的,現下宮裡正在爲皇上選後。”

沈瑞道:“不是說張家早早就接了親戚家女孩子來調教,莫非周家也是這個主意?”

三老爺嘲諷道:“都是外戚上位,這條路走熟了的,周家已是風光了兩朝,又豈能讓張家‘專美’。”

沈瑞皺着眉,心下突然同情起壽哥來。

三老爺又冷冷道:“我大明不比前朝,這後宮都選自民間,閣老們是斷不會容一家外戚長長久久做下去。外戚勢大便是朝堂隱患。這鹽引之事,究竟是衝着什麼來的,還未可知。”

此時,在紫禁城,也有人在談論這鹽引之事,卻是那被沈瑞同情着的壽哥,而他對面坐着的正是他的母后張太后與外祖母金太夫人。

第二百九十九章 慈母之心(五)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高水長(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五百零八章 廬山真面(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第六十四章雛風清音(五)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自作自受(五)第一百四十二章萬象更新(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來運轉(四)第635章 緱山鶴飛(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小人之道(一)(求月票)第五百三十章 各方匯聚(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六百七十章 疾風勁草(二)第一百零三章 風波再起(二)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僞莫辨(四)第三十一章 浮雲富貴(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紅衣使者(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一百四十二章萬象更新(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飛遠走(四)第686章 朱闕牙璋(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飛遠走(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白龍魚服(四)第六百十九章 鳳凰于飛(十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白龍魚服(三)第二十七章 浮雲富貴(一)第三百零一章 改過遷善(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至親骨肉(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五十章 雁南燕北第三十七章 景星鳳凰(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較長絜短(三)第二百三十章 未雨綢繆(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李之教(二)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五十三章兄弟怡怡(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樂往哀來(三)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盤(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羣分(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頭角崢嶸(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小人之道(一)(求月票)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明鏡高懸(三)第644章 星河明淡(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二十五章 素車白馬(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飛遠走(四)第四百零二章 管中窺豹(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兩姓之好(五)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再起(三)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六十七章蜚短流長(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風洗塵(五)第五百零二章 順藤摸瓜(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象更新(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時來運轉(六)第六百零九章 鳳凰于飛(八)第626章 晚來風急(二)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六百章 天理昭彰(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分煙析產(六)第四百四十章 頭角崢嶸(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二百二十八章 未雨綢繆(二)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桃李之教(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道主(四)第二百零一章 塵埃落定(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煙析產(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頭角崢嶸(五)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三百零一章 改過遷善(一)第三百零一章 改過遷善(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難兩全(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四百一十章 秋來風疾(六)200加更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雲際會(五)第六百十三章 鳳凰于飛(十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鶺鴒在原(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木落歸本(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七十章 人心不足(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羣分(六)
第二百九十九章 慈母之心(五)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高水長(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五百零八章 廬山真面(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第六十四章雛風清音(五)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自作自受(五)第一百四十二章萬象更新(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來運轉(四)第635章 緱山鶴飛(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小人之道(一)(求月票)第五百三十章 各方匯聚(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六百七十章 疾風勁草(二)第一百零三章 風波再起(二)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僞莫辨(四)第三十一章 浮雲富貴(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紅衣使者(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一百四十二章萬象更新(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飛遠走(四)第686章 朱闕牙璋(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飛遠走(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白龍魚服(四)第六百十九章 鳳凰于飛(十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白龍魚服(三)第二十七章 浮雲富貴(一)第三百零一章 改過遷善(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至親骨肉(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五十章 雁南燕北第三十七章 景星鳳凰(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較長絜短(三)第二百三十章 未雨綢繆(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李之教(二)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五十三章兄弟怡怡(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樂往哀來(三)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盤(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羣分(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頭角崢嶸(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小人之道(一)(求月票)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明鏡高懸(三)第644章 星河明淡(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二十五章 素車白馬(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飛遠走(四)第四百零二章 管中窺豹(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兩姓之好(五)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再起(三)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六十七章蜚短流長(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風洗塵(五)第五百零二章 順藤摸瓜(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象更新(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時來運轉(六)第六百零九章 鳳凰于飛(八)第626章 晚來風急(二)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六百章 天理昭彰(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分煙析產(六)第四百四十章 頭角崢嶸(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二百二十八章 未雨綢繆(二)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桃李之教(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道主(四)第二百零一章 塵埃落定(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煙析產(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頭角崢嶸(五)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三百零一章 改過遷善(一)第三百零一章 改過遷善(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難兩全(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四百一十章 秋來風疾(六)200加更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雲際會(五)第六百十三章 鳳凰于飛(十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鶺鴒在原(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木落歸本(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七十章 人心不足(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羣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