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重水複(一)

山西太原府順風標行

“安化王反了?!”

標行內賬房密室中,總鏢頭邢大樁驚得幾乎跳起來。

因有成祖這位藩王造反成功的祖宗在,時人聽着藩王造反都不免精神緊張。

邢大樁對面是兩個風塵僕僕的漢子,顯見長途奔馳而來,一臉疲態,幾乎是癱倒在椅上,不住的往口中灌着茶水。

因着劉瑾的罰米輸邊政策,不少受罰官員光靠自家僕從是無法送米糧到九邊的,所以一時間鏢局的生意大好。

順風標行藉着這東風(歪風)迅速發展起來,在山陝甘寧各處都立起站點。

隨着這幾年經營,交通網越來越完善,消息傳遞也極是快捷,因有遼東馬匹供應,田豐又搭上了這邊牧場,馬匹充裕,這一路換人也換馬,速度堪比驛站八百里加急。

聽得邢大樁的話,其中一個漢子囫圇拿袖子擦了嘴邊水漬,便點頭道,“要不怎麼說不趕緊將消息送給豐爺纔是。咱們緊趕慢趕搶先回來,只怕一兩日內,消息也會到山西各處了。”

延綏馬市開放時趙弘沛帶着陸二十七郎過去籌謀商路了,是李熙與田豐留守山西。

田豐如今管着整個西北的順風標行,消息都是他這邊處理的。只是他這幾日恰往大同去了,如今太原府只剩下個李熙。

邢大樁反覆看了那密信,點頭表示會妥當安排,便叫人攙了兩個漢子下去好生休息。

他則騎上馬趕過去知會李熙一聲。

李熙的宅子離着不遠,邢大樁這還沒進大門就聽得裡頭琵琶聲聲,不由問門房可是李世子在宴客?

李熙雖還沒受封世子,但豐城侯就這一個嗣子,早晚也都是他的,外面擡舉人便都這樣叫了。

因都是熟人,也不用什麼等着回稟,門房笑着引邢大樁往書房去,道:“沒客人,是世子爺要鬆乏鬆乏。”

他們這一路走過,只聽得花牆外鶯聲燕語,卻是那邊李熙攬着粉頭,喝着小酒,聽着小曲,一副富貴閒人做派,好不愜意。

邢大樁臉上登時便不太好看。

他也是綠林中數得上號的人物,後跟了田豐進了標行,雖如今正經標行當差,可也只聽命于田豐,與那什麼姓李的姓趙的全不相干,不高興了面子都不給的,更別說什麼敬畏了。

這會兒他生氣,是爲自家頭兒不平——

他們的頭兒田豐那邊忙得什麼似的,恨不得一個人劈成八半用,這位李大爺可好,只顧自家高樂去了!

那邊當是有人過去稟報了,沒一時樂聲停了下來,有姐兒謝賞聲,有姐兒拿腔拿調癡纏聲,着實有些混亂。

邢大樁是強壓着火氣沒罵出來。

而李熙那邊抽身出來,也沒更衣,身上猶帶着酒氣,轉出花園子進了書房,瞧見邢大樁,沒端什麼架子,笑着拱手道了聲總鏢頭辛苦。

邢大樁面色稍緩,指了指密室方向。

李熙知是要事,立時收了臉上笑容,不由鄭重起來。

進了密室,接過邢大樁手中的密信,李熙只一瞥便也是大驚。

“安化王反了?!”

他同樣下意識喊了一句。

卻也沒要人回答,李熙一目十行迅速看完了信,口中又反覆叨唸着“安化王反了!”這聲音裡已是壓不住的興奮。

說起來,李熙這幾年過得真是不大如意。

當初是他聰明,先過繼到李旻膝下,藉着張永與丘聚的矛盾、張會與會昌侯孫銘的矛盾,上下奔走,拜了張永、張會和沈瑞的山門,硬生爲李旻謀劃着承襲了豐城侯。

李旻倒也知恩,對他這嗣子視同己出,坐穩了爵位後屢次上摺子爲李熙請封世子。

只是皇上那邊一直沒準。

精明如李熙如何不明白,皇上是抻着他,直到他立功才肯封的。

當初他主動請纓想討個幹實事的差事,揣着火熱的一顆心跟着趙弘沛來山陝,也是奔着立功來的。

卻不想這邊形勢複雜,官員、宗藩、邊軍、巨賈,各種關係盤根錯節,竟是處處受制,遲遲也未能打開局面。

再看沈瑞那邊真將登州打造成蘇鬆一般,又升了官兒,他如何不眼熱——早知道當初就求着跟沈瑞了,真真失算。

如今,總算又有個機會擺在他面前了!

“安、化、王……”李熙口中翻來覆去嚼着這幾個字,臉上露出個略顯猙獰的笑來。

邢大樁瞧李熙這樣子,以江湖客的思維,自覺地是理解的——有人造反,自然就需要有人平叛嘛,李世子樂成這樣,怕是惦記着軍功吧?

聽說這位過繼的爹在京中掌着府軍前衛呢,都是官兵,人頭熟吧?恰好那個張公公現在兼着寧夏鎮守太監,把這李世子塞進兵營,想來不難。

就是嘛,這位的功夫,嘖嘖,那是三腳貓都不如的。

那所謂騎射,不過是紈絝子弟遛馬吧,弓能不能拉開都得兩說,去了兵營不是拖後腿嘛!

邢大樁對文弱公子哥兒一般的李熙是壓根瞧不上的,心下暗暗盤算着,豐爺卻不過面子只怕要挪出幾個好手來護衛李世子,還真得琢磨琢磨讓誰跟着去——沒準兒兄弟們命好,能撈個小功勞呢。

果然那邊李熙鄭重道:“大樁,你也知此事緊要,現下你把人手攏一攏,有大用。”

求人就是不同,叫得忒也親熱。

邢大樁倒也應得爽快。

卻不想李熙分派下來卻全然不是他想得那般。

“留幾個好手盯着晉王府……”

“把能調的人手都調出來,立刻趕往汾州,盯着慶成王府各處。”

邢大樁唬了一跳,下意識道:“盯着王府做什麼,難不成……也都是要反的?”

李熙擺了擺手,只道:“這種時候,總要防備一二。”

邢大樁卻不容他含糊,直言道:“李世子,咱們就是走鏢的,又不是錦衣衛,咱們去盯梢套話的,行。可旁的,做了,就是與官府爲難,被打成匪寇可就再難翻身了。”

他是不懂政治,但綠林出身,對官府剿匪的道道可是明白得緊。

李熙想了想,又道:“是我思慮不周。大樁,我記得你同徐儀徐千戶有些交情,你備份禮,去尋徐千戶吃酒。”

邢大樁呆了一呆,合着,我們不行,就得去搬來行的上?可,你當錦衣衛是咱家鏢師啊?!這是吃酒就能搬來的人物嗎?!

“李世子,在下可沒有這樣的面子。”邢大樁不客氣道。

李熙卻閒適的整了整衣襟,道:“你且放心,我往沈參議府上去,回頭便去尋你。”

這沈參議,說的乃是蘇鬆沈氏先前的宗子,長房長子沈珹。

沈珹當年外放山西爲布政使司右參議,因着賑災有功,藉着京察打點一番,轉了左參議,只是離着參政始終還差一口氣。

自從沈家分宗、賀家倒臺,沈珹與其他兄弟就越發遠了,如沈瑾、沈瑞成親都是禮到人沒到,尋常節禮也只是平平。

不過,趙弘沛到山西時也曾帶着李熙拜訪過沈珹,沈珹倒也沒拒之門外,相反,倒是搭手幫了些小忙,彼時還讓沈瑞沈理十分詫異。

這些內情,如邢大樁這樣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若是田豐在,許會仔細斟酌這種時候讓不讓李熙去找沈珹。

可在邢大樁眼裡,沈珹就是沈家人。

順風標行有沈家一大股,他邢大樁如今端着的是沈家的飯碗,李熙去找他東家的族人,那他有啥好斟酌的,好生備禮也就是了。

*

沈珹置的宅子離布政使司略遠,外觀不大起眼,內裡園子陳設亦是尋常。

而沈珹本人一身家常道袍,看上去樸素得簡直不大像江南望族子弟。

李熙卻是知道,這位在山西任上絕沒少撈。

人都道山陝邊關,是苦地方,可實際上,山西的豪商,家資絲毫不遜於江南!

山西平陽、汾州之地一直較爲富庶,也有經商的傳統,平陽的解州還有着現下山西最大的鹽場。

潞安、澤州則自古便是南北轉運要道,又有絲綢產業、煤鐵冶業。

尤其澤州大陽鎮冶煉發達,手工制針那是享譽天下。

當初山西行省提出“開中法”,便是這四地商人最先響應,亦最早獲利。

尤其解州的鹽,使得鹽引不必非取“淮鹽”,更爲這些晉商提供了便利。

這四地商人由此崛起,時人筆記稱“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山西舊稱)。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窯粟,其富甚於新安。”

“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

即使後來開中法停了,那商路已是趟出來了,至今往蒙古去的商路仍牢牢掌握在幾大豪商手裡。

這些大豪商當然也會各找靠山,且山西官場上上下下自然也都會打點到,處處有人給撐腰。

是以趙弘沛、李熙雖可稱一句侯門公子,背後也有大勢力,卻也是強龍難壓地頭蛇,動不了這些商賈分毫。

想從這些人手中拿下最賺錢的通蒙商路來“爲皇上分憂”,那是別指望了。

沈珹倒是幫趙弘沛牽線搭橋過,將他們引薦給一些商賈,邊貿沒指望,倒是把山西的一些特產運往山東銷到海外也算過得去的買賣。

因打過交道,李熙登門,沈珹便十分和氣。

然當他看到了那信箋上的內容,那笑容便凝在了臉上,立時便打發走了一應伺候的下人,又叫人遠遠守在院子裡。

沈珹語氣極差,近乎訓斥道:“布政使司衙門還不曾收到信報,這是哪裡來的消息?這種消息也是能混傳的?!還巴巴送來本官門上!”

李熙毫不在意的一笑,道:“咱們順風標行和八仙車馬行的消息,沈大人還不知道嗎?左不過這一兩天,衙門大約也會有信兒了。”

他傾了傾身子,道:“我這不就緊着來找大人,好叫大人早做打算。”

沈珹其實心下對這個消息信了十成十,面上卻仍是黑沉着臉,冷聲道:“李公子莫要玩笑,山西府有何打算自是要布政使大人做主,本官豈有越俎……”

還不等他說完,李熙已搶着道:“我已着人看着晉王府和慶成王府了。”

沈珹登時臉色大變,拍案怒喝道:“你好大的膽子!”

李熙哼笑一聲,道:“朝廷諸公對宗藩一向慎重,這個我是知道的,不過大人應更清楚,這幾年來,慶成王府惹了多少禍端,皇上申飭了多少回?”

慶成王府那些儀賓作奸犯科委實太多,皇上厭煩慶成王府也是擺在明面上了的。

實際上,慶成王府又何止幾個儀賓爲惡呢!

當初南海郡君闖去京城被遣返回慶成王府並下旨問罪後,慶成王就曾上書痛陳他子女兒孫不孝,說了包括南海郡君在內的許多郡君、鄉君及鎮國將軍朱奇滔、朱奇浙等諸多不法。

雖說當時是以退爲進吧,但也確實就是有那麼多不法事的。

慶成王有多少子孫呢?現任慶成王朱奇湞記錄在冊的成年子女就有九十多人!

據說首代慶成王有子百人。

慶成王乃是晉王一脈,晉王系共有郡王二十四位,這子嗣不是一般的繁茂。

那些郡王、將軍、縣主、郡君紛紛出去建府造宅,如現下的汾州城有半數地方是慶成王府的,另半數呢,屬於另一位晉王一系郡王——永和王。

除了官衙還在城中,百姓都被擠到邊角地方了。

這樣多的龍子鳳孫,哪個不是眼高於頂,視百姓如家奴,爲禍地方的事哪裡會少了。

冒出頭的、被申飭的不過是一個慶成王府罷了,可實際上,山西宗藩實是大問題。

“皇上的意思,大人不知道?”李熙直視沈珹,咄咄道。

沈珹一時語塞,進而有些惱羞成怒,拍着案几喝道:“李公子倒是要來教導本官了?!”

“不敢。”李熙說着不敢,卻不曾移開視線,口中更沒有半分退讓,道,“山西宗藩如今是個什麼境況大人不知道?”

“山東清丈田畝,宗藩那邊清出來的千頃有餘,這還是不好從嚴呢。山西可敢清丈?”

“我細細查算過,山西境內有親王府三,郡王府七十四,藩府宅邸逾三千!(指輔國將軍、縣主、郡君等的宅邸)”

“而莊田,僅晉王府就有四千餘頃,各親王郡王、將軍縣主合計只怕不下兩萬頃!”

“大人在山西多年,熟知山西民情,這山西,一共有良田多少畝?”

“奪了田,還要爭水,百姓要麼沒田,要麼有田無法引水澆田,一年又能得多少收成?”

“有了收成,又有多少如當初南海郡君儀賓那般兜攬解納稅賦、敲詐勒索小民的?”

“‘民以食爲天’、‘地爲民之命’吶,大人!”

一句句皆如利箭。

刺得沈珹一句也答不上來。

這是多少年積弊了,打宣德年間起就是困擾山西的大問題了。

山西大小官員誰人不知?

歷代皇上不知嗎?!皇上太知道了!

那,皇上又想怎麼做呢?

當今,早就厭惡慶成王府了。

正德元年又有山西流民往京城去險些驚了聖駕的事。

皇上豈會不疑心晉王府?只怕對晉府也是多有不滿!

但能怎麼樣呢?

靖難之後,事涉藩王,朝廷總是謹慎再謹慎,生怕逼反了藩王,再逼出成祖那樣的人物來。

再是不滿,也不過是敲打敲打,沒有天大的錯處,也不能削藩。

這些年,藩王除國的,都是“無子除國”。

偏在山西的這羣宗藩,個頂個的能生,真要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讓孝廟和當今這子嗣不豐的情何以堪,哎。)

而今,安化王反了!

同在西北,安化王與其他藩王可能沒有絲毫聯絡嗎?

可能的。

但,誰在乎呢?

就算真沒有,也,“可以讓他有”。

造反,那就是天大的錯……

削藩,貶爲庶民,名正言順。

沈珹額角有些見汗,他想到了這些可能性,但是,他能做什麼?

他艱難的吞了口口水,咕咚一聲,聲音大得驚了他自己一跳。

李熙仍是那副笑模樣,聲音低沉,道:“大人也是知道,這山西邊貿裡,有晉王府多少抽紅?!慶成王府還有幾位儀賓好能耐,能直接搭上那邊的商賈?!嘖嘖,草原上,都是騎馬挎刀的,誰知道是商賈還是馬賊,還是騎兵呢……”

沈珹瞳孔一縮,半晌才道:“你與本官說這些,又有何用?本官也不是那能做得主的。”

李熙卻道:“大人在參議任上也有年頭了。”

沈珹臉上更黑了。

當初他爲宗子,不說舉合族之力供給他也差不了多少。

宗房經營族產,落下的那許多銀錢,讓他在京中走關係探門路時出手闊綽,很容易達成心願。

彼時他伯父沈滄、舅舅賀東盛都身居高位,很是提攜於他,他也算是仕途順遂。

那會兒九房的旁支沈理中了狀元郎,又娶了閣老的女兒,他還很是不服氣了一陣子,明裡暗裡較着勁。

可如今再看呢……

分了宗,族長歸了五房,族產交出去,宗房還落得族人埋怨。

沈理一躍成了湖廣佈政使,從二品的封疆大吏!

便是沈瑞那個小娃兒如今品級都在他之上了!

他呢,三年又三年,這多少年了,還在個參議的位置上打轉轉!

他不想上進?!

如何會不想!!

沈瑞升官快靠的什麼?——爲皇上分憂吶。

如今,眼前,就可以爲皇上分憂!

把晉王府乃是山西幾家不大安分的王府統統打成從逆,山西地面就清淨了。

皇上會如何犒賞其功?

沈珹死死盯着李熙。

他,還有一樁隱憂。

他的長子,沈棟,自那年“松江倭禍”中“失蹤”後,一直也沒有消息。

他知道,那是被寧藩擄去了,可這麼多年,也沒人來聯繫他。

шшш .тt kán .C〇

二弟沈珺往南昌去了,這些年卻也沒能尋回小棟哥。

他養那麼大的兒子,又是個讀書種子,那是錐心刺骨的痛!

不盼着兒子活着嗎?

不敢盼!他現在寧可兒子已經死了!

若寧藩一直捏着他兒子,別說終有一日會拿小棟哥來脅迫他做什麼。

就算,什麼都不做,他日寧藩敗露,小棟哥也會牽連到他這親老子的。

所以,他得做點什麼。

堅定的擁護當今皇上的正統地位,堅決反對一切的宗藩,纔不怕被人說“通藩”!

“我……本官……我這樣的位置,便是有心,只怕也是無力。”最終,沈珹緩緩開口道。

李熙笑得真誠極了,“查謀逆的事兒當然不能讓大人您來。不過是大人一片忠心,出面與錦衣衛徐儀徐千戶說上一說。這查案嘛,還是錦衣衛拿手些。”

沈珹眼神閃了閃,微微點了點頭,“是這個道理。”

李熙的笑容就更燦爛了些,再次湊近沈珹,道:“大人吶,延綏能開馬市,大同,一樣能開。”

第632章 緱山鶴飛(二)第二百六十章 風雲際會(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時來運轉(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春風得意(五)第二百六十章 風雲際會(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二百二十章 貞元會合(四)(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沈氏分宗(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640章 星河明淡(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山高水長(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鶺鴒在原(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漸生嫌隙(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二百章 塵埃落定(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鳥知還(四)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風雲際會(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二百五十九章 風雲際會(一)第七十一章 人心不足(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與人爲善(二)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事在蕭牆(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時來運轉(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金針暗渡(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聞風而動(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640章 星河明淡(二)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恩甚怨生(一)第五十三章 兄弟怡怡(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七十四章 過路財神(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二百六十章 風雲際會(二)第六十三章雛鳳清音(四)第二十三章 素車白馬(二)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六百零二章 鳳凰于飛(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蟬(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頂門立戶(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一)第四章 歲暮天寒(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開誠佈公(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自作自受(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抽絲剝繭(五)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多方角力(八)第四百八十八章 引蛇出洞(四)第四百零五章 秋來風疾(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一百四十章 萬象更新(一)第九十八章 羊狠狼貪(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倦鳥知還(三)第八十八章 今朝酒醉(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樂往哀來(三)第八十九章 有女懷春(一)第三章 歲暮天寒(三)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四百二十一章桂子飄香(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迴腸九轉(二)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貞元會合(二)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622章 鳳凰于飛(二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作之合(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羣分(二)第一百零二章 風波再起(一)第五百零一章 順藤摸瓜(一)第八十六章 今朝酒醉(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紅衣使者(三)第二十六章 素車白馬(五)第四百一十五章 百年歸壽(四)250加更第二百六十九章 有心無力(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久聞大名(三)第五百七十九章 多方角力(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別有用心(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五百九十章 鶺鴒在原(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四)
第632章 緱山鶴飛(二)第二百六十章 風雲際會(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時來運轉(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春風得意(五)第二百六十章 風雲際會(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二百二十章 貞元會合(四)(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沈氏分宗(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640章 星河明淡(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山高水長(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鶺鴒在原(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漸生嫌隙(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二百章 塵埃落定(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鳥知還(四)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風雲際會(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二百五十九章 風雲際會(一)第七十一章 人心不足(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與人爲善(二)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事在蕭牆(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時來運轉(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金針暗渡(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聞風而動(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640章 星河明淡(二)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恩甚怨生(一)第五十三章 兄弟怡怡(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七十四章 過路財神(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二百六十章 風雲際會(二)第六十三章雛鳳清音(四)第二十三章 素車白馬(二)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六百零二章 鳳凰于飛(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蟬(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頂門立戶(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一)第四章 歲暮天寒(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開誠佈公(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自作自受(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抽絲剝繭(五)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多方角力(八)第四百八十八章 引蛇出洞(四)第四百零五章 秋來風疾(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一百四十章 萬象更新(一)第九十八章 羊狠狼貪(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倦鳥知還(三)第八十八章 今朝酒醉(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樂往哀來(三)第八十九章 有女懷春(一)第三章 歲暮天寒(三)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四百二十一章桂子飄香(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迴腸九轉(二)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貞元會合(二)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622章 鳳凰于飛(二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作之合(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以羣分(二)第一百零二章 風波再起(一)第五百零一章 順藤摸瓜(一)第八十六章 今朝酒醉(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紅衣使者(三)第二十六章 素車白馬(五)第四百一十五章 百年歸壽(四)250加更第二百六十九章 有心無力(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久聞大名(三)第五百七十九章 多方角力(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別有用心(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五百九十章 鶺鴒在原(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