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看戲
?孝宗皇帝劉延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因爲是一母同胞,手足間感情一直十分要好。
劉延是個十分孝順的人,對生母何太后簡直稱得上千依百順。
和其他弟弟妹妹不一樣,劉延出生的時候,他父親淳宗皇帝劉衡還未承繼皇位,他的祖父肅宗皇帝劉原也還在世。
劉延對祖父的記憶也十分模糊,只記得那是個十分親切的人,待他很好,但是在其他人的描述中,這位祖父並非一個和善寬厚的人。甚至有人對他的評價就是薄恩寡義。他能登上皇位,可以說是完全憑靠了蔡皇后和其兄長的助力,但是他登基之後,蔡皇后病亡,蔡家也沒落了。
甚至還有傳言,說蔡將軍和蔡皇后的死,都與他脫不了干係。
而且肅宗皇帝的死因,也實在稱不上光彩。沒有幾年功夫,民間就有了一些話本、評說,其中不乏風流皇帝游龍戲鳳的故事,就是影射肅宗的。不過人家一沒說是本朝本代,二也沒指名道姓說就是在嘲諷你,皇帝也不能怎麼辦。淳宗皇帝劉衡就說過,本朝還沒有看個戲聽個評書就給人治罪的理兒。要治的話,那寫書的,說書的,聽書的,是不是一起治罪?那全天下的牢獄全塞滿了也不夠啊。
再說,要憑這個去治人的罪,豈不正向天下人表明了,皇家自己要對號入座,擺明了是心虛,這叫不打自招啊。
所以對於御史的奏報,皇帝一笑了之。
既然淳宗皇帝都不介意了,孝宗皇帝稟承父志,對這些詞話也是不理不問。
當然,還有一個理由,就不足爲外人道了。
那是因爲,何太后倒是很喜歡聽這些詞話。
劉延很理解母后。父母鶼鰈情深,父皇這一生沒納旁的嬪妃,只守着母后一個。
從父皇去世之後,母后落落寡歡的,從椒房殿移居到康寧宮,之後還病了一場,那一個來月,劉延衣不解帶在病榻前親侍湯藥。他心裡也清楚,無論他做得再好,再多,也填補不了母后心中的缺口。
你說何太后還能有什麼消遣?聽聽詞話打發打發時辰,也無傷大雅。劉延還曾經在何太后宮裡看過一段,伎人們聲情並茂,演得當真是好。演到催人淚下的地方,一旁的宮人都在偷偷拭淚。劉延給何太后遞帕子,也問了聲:“母后,不知這本子什麼人編的?”
這本來只是順口問了一聲,何太后嗯了一聲,說:“嚐嚐這茶。”
劉延也沒有在意,想着多半是麗苑哪個伎人樂師寫的本子,倒是寫的真好,全不似一般曲詞話本那樣浮誇不實,是那種才子遇佳人,忠臣害奸人的套路。要麼就是一味的宣揚因果報應勸人向善。
很真實,也很動人。
這本子本來只在宮裡演,但是漸漸就流傳了出去,京城的幾個大班子沒過多久就都學會了。然後越流傳越廣,聽一些地方官的奏報上偶爾提及,居然連千里之外的州府鄉鎮也有這劇目了。
劉延未免有些好奇,叫了太后身邊的總管張順來問。宮裡一應大事小情,只怕沒有這總管不知道。
張順以前服侍淳宗皇帝,後來孝宗登基,他就伺候太后。雖然也不年輕了,可是面白無鬚,臉上總是帶着笑,看起來一點兒不象已經過了知天命年紀的人。
“奴婢愚鈍,不知皇上說的哪一齣?”
他纔不愚鈍呢,孝宗皇帝心裡有數。
“就是現在最熱的那一出。”
“皇上說得是石頭記啊?”張順說:“這戲是好,詞藻好,世情也講得通透。麗苑的班子排了小半年呢。據說寫本子的人曾經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後來家境敗落了,曾享過富貴,也歷經人情冷暖,所以才寫得好哪。”
劉延一笑,揮揮手把他打發了。
本來他沒什麼想法,現在卻覺得這寫本子的人很有意思。陸陸續續的看了幾書,還真上心了。從孤女進府,共讀西廂這幾齣開始,一直看到呼喇喇大廈傾,最後落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據說外頭有些地方演的時候,因爲看戲的人對結局不滿,所以好些班子自行改了結局,弄了個家業起復,終成眷屬的團圓結局。可是那些嚷着要看大團圓的看客,卻左挑一個毛病,右一個不滿意。大概有了原來的先入爲主,再看這樣的總覺得彆扭。
也許所有人心裡都清楚,世事原該如此,再折騰,也不過是一點自欺欺人的安慰而已,當不得真。
所以演得最多,最深入人心的,還是原先那個版本。麗苑中頭一個挑樑演這個本子中那位黛玉姑娘的伎人,一時間名頭傳遍大江南北,堪稱紅透半邊天。
後來麗苑的班子又陸續排了好幾出劇目,都十分精彩,只是作者無一例外,要麼是鄉野隱士,要麼是落難公子——好奇的人越來越多,可是誰也探不出究竟來。
後來還有位王爺打聽消息打聽到皇帝這兒來了。對這位壽王,先皇都拿他沒轍,劉延也只能含糊其辭把他打發了。過後想了想,讓人傳話,晚上到康寧宮去陪太后用膳。
雖然派人傳過了話,可是康寧宮也沒有擺上一桌山珍海味招待皇帝。反正他三天兩頭就來蹭飯,有時候一旬裡頭倒有將近十天是在康寧殿用膳。李姑姑深深的懷疑,是否御膳房的新掌事和新廚子們嚴重失職,做出的飯菜不合皇帝的口味?
何太后一向尚儉戒奢,平日所食多是四菜一湯,口味也較清淡。皇帝要來,不過是多添了兩道菜,一道魚,一道雲卷。雲卷是將肉削成薄如竹紙一樣的肉片,裡面捲了新鮮時蔬蒸出來的,味道端的鮮美。皇帝一嘗就知道,這兩道菜都是何太后的手藝——當下十分捧場,兩道菜一點兒都沒讓剩下。雲卷吃了精光不說,連魚頭魚尾巴都吮了個乾淨,一點兒沒糟踐。何太后微笑着看大兒子的吃相,心道幸好知子莫若母,就知道他一貫這樣,所以兩樣菜做的份量都不多。
“晚上不宜多食,恐傷脾胃。皇上喝口湯吧。”
劉延放下筷子,摸了摸肚子:“母后這裡飯菜總是特別可口。”
上了茶,母子倆一起說幾句閒話。康寧宮後頭原來是長泰殿,大概是爲了孀居的太后太妃禮佛方便。但是何太后對吃齋唸佛興趣不大,所以劉延在康寧宮西牆那裡拆了牆擴出去,建了個小戲臺子。劉延問:“母后這裡最近可有新戲看?兒子可要一睹爲快了。”
何太后笑着說:“皇上是忙人,哪來的閒情看戲啊。吃飽了你就快回去吧,省得皇后、貴妃她們倚門翹望啊。”
劉延厚着臉皮說:“兒子腹中飽脹,陪母后看一折戲,消消食再回去。”
天色已晚,戲臺四周挑了燈籠,伎人粉墨登場,在方寸之地上演無限悲歡。劉延喝了口茶,問:“這麼些年……我都不知道母后還會寫話本呢。”
何太后看了他一眼,沒否認,也沒解釋。
誰也沒規定什麼事兒都得向兒子交代吧?他不知道的事情可多了去了,再說,連他爹都不知道。
何太后抿了口茶,轉頭看着戲臺上。
濃妝淡抹的伎人正鶯聲嚦嚦的唱着:“……怡紅快綠何處有,春風秋月總關情……”
看別人做戲,總是讓人心曠神怡。
幾十年都在做戲給別人看,說得不是自己想說的話,做的也不是自己想做的事,甚至連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都由不得自己做主。誰說做皇帝做皇后是幸福的事?讓他來做一個看看!
雖然有劉衡,兩個人互相扶持着,依靠着,走過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可說句老實話,有實在午夜夢迴,醒過來再也睡不着的時候,潮生也不禁會想,如果她沒嫁他呢?如果她當時再堅決一點……選擇另一條不同的人生道路,也許她不用過得這麼勞心勞力,一天接一天的言不由衷,身不由己。
當然,他對她很好,做爲一個皇帝來說,已經不能做得更多,更好了。
她原本有機會不嫁他的。
可是,她捨得嗎?
有句被用俗了的話,描述她此時的心情最合適。
剪不斷,理還亂。
算啦,這輩子,反正已經這樣了。世人要是知道她還不知足,不知該怎麼罵她。嫁了一個好丈夫,又有個好兒子。淳宗皇帝生前獨寵皇后,虛懸六宮。孝宗皇帝事母至孝,堪稱天下表率。做爲一個女人而言,她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尊榮最幸福的人了吧?
可人總是這樣的,總是不知足。沒飯吃的時候想溫飽,有富貴了還想要自在。她自認也是個大俗人,不是什麼聖人。所以她也會不滿足,會有些胡思亂想——
但是到了這個歲數,再回頭看的時候,會發現那些過往……酸也好苦也好甜也好累也好,都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甜蜜而傷感的光暈。
他不在了,她還活着。她要把兩個人的快活,都活出來。
——————————————
新坑開挖了,書名又一春。呃,現在還在審覈狀態。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