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李斯的眉頭漸漸的鎖了起來。烥
“人撞,力不足千斤,收發自如,不及傷人。”
“馬撞,力不足千鈞,尚有收發,可避人不傷。”
“快車馬撞,力不足千石,已然不顧,傷人傷己。”
“滾石撞,力超過千石,無法控制,發不知果。”
“隕石撞,力不可計數,天地崩裂。”
“李公認爲,此時的大秦鐵騎,屬於什麼樣的程度?”
嬴城又問道。烥
“無法對比,但倘若以戰馬爲比,大秦目前擁有一百二十萬匹服用於軍事的戰馬,一馬之力約十五石。”李斯眉頭緊皺的回道。
“是啊!”嬴城道:“千萬石之物,我讓他停在嶢關,他衝在上雒,就顯得太合理了,我無法怪罪任何人。”
“大裁軍?”李斯試探的問道。
他不關心問題的產生,他在意的是問題的存在,任何試圖顛覆這個國家的人,都是他李斯的敵人。
】
“不能裁啊!”嬴城搖頭一嘆道:“就好似站在路旁,在一個奔騰而過裝滿石頭的車架上取下來一塊石頭,即便是取下來,也是傷己的行爲。”
“若裁撤兵力,就要直面一個更加現世的問題,封田地,在伍尚且還能拖着,若退伍這就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倘若如此,在集體化之下,這就又變成了極其特殊的存在,不集體化,只有封荒山荒地,兩頭均不可。”
“我本想以集體化農業來消除這個危機,以裡集體消化個體危機,等到集體化農業安穩下來,返鄉的士卒見家中餘糧充足,自不會鬧事。”烥
“但集體化農業,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來推行,還要配之以相應的福利制度。”
“倘若裁撤部分實際封地的士卒,必然導致大秦軍事力量自若,北有匈奴南有百越西有羌人內部同樣不穩定。”
聽到嬴城如此說,李斯總算是鬆口氣,
道:“那便該按既定計劃推進,先把變法一事做好,屆時再想辦法解決軍事的問題。”
“況且,軍功軍爵榮譽優待制,已經極大的穩定了大秦將士,而軍事學府的建立也可以培養新一代將領,只有完成變法,才能體現出新軍制的優利,新軍制是建立在新法的基礎上,新法不成,新軍制反而會成爲更大的矛盾。”
“我明白,讓我再想想吧!”嬴城嘆了嘆,漫步離開了太尉府門前。
太尉府內的軍令往來都在他的腦袋中了。
“大律令去哪?”李斯忍不住的問道。烥
“御史大夫府!”嬴城說着,已經漸漸遠去。
李斯盯着嬴城的背影,微微一嘆,他知道,此時的嬴城進入了一個極其可怕的階段,他曾經當着荀師的面要放棄儒法的時候也經歷過,否定此前所學的知識而重塑自己的理念。
這個階段,極其兇險。
只是。
他無法給嬴城任何的指導。
即便是他略有所悟,也無法理解,大秦軍事在嬴城的眼中究竟爲什麼會成爲不可逆的亡國。
“老夫不管將來如何,但現在,乃至發生最壞的預想之前,老夫會竭盡畢生之力的讓法在這個世間成爲不可替代之法度。”李斯低沉的呢喃,“國可滅,法不亡!”烥
體量!
太大了!
嬴城執掌政事,對各府的文書均有大規模觀看,更清楚這個問題。
大到人口數量佔據了秦國十分之一的體量!
大到生產總值佔據了秦國二分之一的體量!
大到國庫支出佔據秦國三分之一的體量!
所以就有極盛的狀態!烥
也一定會迎來極衰的狀態!
極盛之下!
統一六國!
極衰之下!
十五年亡國!
胡亥!
繼位不過兩年的時間而已!烥
天下譁變!
三年!
章邯投降項羽,武關被劉邦攻破,並在極短時間內咸陽被攻破。
劉邦項羽在哪?
揚州!
東南沿海!
這樣的地域跨度,就算是大秦將士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吐一條長河拖延十年。烥
除非!
這個軍事主體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初來大秦時,他認爲這就是胡亥的問題。
因爲胡亥的確大肆殺戮。
經歷了七八年的耕讀,他發現其實大秦在始皇帝在位的時候就存在着很多的矛盾。
包括六國貴族,秦國勳貴,秦國軍制,徭役等。
可現在。烥
他覺得他以前忽略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軍事主體不屬於國家,屬於個人。
而這!
無法完成軍事主體的交接!
也就是說,不管胡亥得位正不正,他都無法繼承這個軍事主體。
始皇帝活着,大秦屬於始皇帝。
始皇帝死亡,這個國家分崩離析,會更接近於軍閥割據。烥
而始皇帝之所以能夠在扛着分封壓力下完成大一統,也要歸結在這個軍事主體。
這是大一統的保證。
極其強大的歸於個人的軍事力量,有這個,才能夠書同文車同軌修靈渠疏水道。
當然,劉邦那句嗟呼,大丈夫當如是也,延續了始皇帝的意志,至此華夏走上了軍政一體的大一統國家。而如果讓項羽奪得天下,華夏未必就能延續大一統,事實上,項羽入主咸陽後,分封十八路諸侯王。
這都是後話。
想要完成軍事主體過度,就需要蓋世軍威,複製下一個始皇帝。
而這也需要面對另一個問題。烥
每一個皇權繼位者,都要去複製。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御史大夫府。
掌監察百官之權。
但除此之外。
還擁有一個特殊的地方。
國家圖書館!烥
天下書冊典籍的儲藏之地。
如果按照時間跨度來對御史大夫府圖庫進行細分,有明確記錄的可以追朔到巫山人,並非後世考究,而是一個誰也看不懂的頭骨書,十二個巨大的頭骨被打磨後串在一起,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上面記錄着什麼內容,沒有人知道。
這本書被定爲始古,其族被稱之爲‘巫山’,之所以如此,是黃帝的批註,黃帝在始古書上面刻入了‘始古巫山人’,並批註道:“距今未知,源巴山巴國,交換所得。”
而在旁邊,還有一個石刻,青銅卷,帛卷,紙張卷,均是復刻文,爲一套,石刻源自夏,青銅卷源自商,帛卷源自周,紙張則是由近期典藏庫吏員抄錄……但是,文字載體雖然變了,但裡面的文字沒變,不認識就是不認識。
伏羲文字由伏羲創先天八卦,倉頡結合天象而成。
但燧人部落位於黃河流域,隨着氣候環境數次南北遷徙,均未涉及到被重重大山所阻隔的巴蜀地區。
而巴蜀地區自成一體,被稱之爲巴國,甚至要遠在夏之前,在黃帝時期便已經是一個國家,具體成型時間,按照夏禹所記,早於一萬年,巫山已成國。烥
同時。
按照伍胥石冊記載,黃帝與巴國交換始祖信物的時候,將一個長寬約七丈的龜卜作爲交換,交給了巴國。
這個龜卜便是伏羲創造八卦圖文的始物。
這是兩個上古文化之間的接觸,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並沒有建立文字語言的溝通體系。
而兩個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體系,沒有上千年時間的互譯互通,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其實,在面對陌生文化之中,肢體語言要更偏重於文字語言。
尤其是對於兩個已經有獨立語言體系的文明。
而這一切,就要歸結到夏禹時期。烥
沒有人知道當時巴國發生了什麼,但以夏朝的記載,盆雨十天不停。
不知道是不是誇張。
天上的雨水像是盆往下倒一樣十天不停,山洪像是湖海一樣在翻滾。
夏禹時期整個華夏大地所有部落均處於自顧不暇,通往巴國的路也被阻隔。
本以爲等到安定之後再去,可夏禹再次尋巴國之時,找不到進山路了,便記以‘山形變化,舊路無蹤,翻山無歸’。
長達百年的時間裡,夏國試圖與與巴國聯繫,始終沒有進展。
直到太康時期,這才找到了通往巴蜀之路,便記以‘巴路,通巴國,地形大變,不見人蹤,燧近遷至巴。’烥
夏朝太康期間,派遣大量的人力打通了巴蜀之路,可是再見之時,巴國已經找不到蹤跡,地形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於是就距離最近的部落遷徙到了巴國,重新生活。
可以說。
上古夏禹之時的大洪水,近乎截斷了華夏文明傳承,很多記錄之中的物品,都消失了。
而在記錄中還有一份關於巴國地形的青銅鼎,在山洪中遺失,且互譯竹簡也跟着消失了,被埋在什麼地方,只有鬼知道。
按照夏朝記錄,燧人部落,女媧部落,華胥部落,神農部落等,南北往來無阻,也就是說在上古以前,秦嶺對南北的阻隔,並沒有現在這麼嚴重。
只是在大陸版塊變化,氣候變化,冰川變化中,出現了隆起的山脈阻隔了往來。
可以說。烥
巴蜀地區是夏朝之後的二次開發,歷經幾千年,這纔有了秦國得到巴蜀地區後,不到三年時間就讓巴蜀成爲了戰備資源的大後方。
也是在夏朝,巴蜀地區從統一國家重新回到部落狀態。
而至於說在他後世經驗來看,華夏文化的第二次斷層。
主要原因要歸結在兩個人身上。
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收繳天下典藏追根朔源,然後……被莽夫項羽一把火燒沒了。
剩下的,就只能靠博學者猜了,猜成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
至於說華夏文化的第三次,第四次斷層。烥
就不多嘴了!
只要是正統華夏傳承,每一個繼承者都在試圖探尋始祖文化,追根朔源,這無關皇朝更替,因爲想要統治華夏大地,就一定需要正統炎黃子孫。
在這個神奇的文明之中,炎黃子孫總能夠在地獄中爬上來,站在食物鏈最頂端。
嬴城以前沒有讀過這些內容,實在是這些內容,只能做考古之用,課外讀物。
但想要學習到什麼,實在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可是現在他倒不這麼認爲了。
現在他都想要去巴蜀之地挖巴國了。烥
如果他猜測不錯的話。
巴國,是一個傳承了三千年而不滅的國家,炎黃時期接觸巴國,而在夏禹之後,夏禹效彷巴國建立夏朝,那麼夏朝的制度是更接近於巴國。
夏朝以前在發生大洪水的時候,巴國可能在面臨更爲嚴重的問題,印度板塊和亞洲版塊擠壓導致青藏高原快速隆起,高原物質東流抵達了巴蜀地區,但因爲巴蜀地區多剛性地塊阻礙了高原物質,在長期積累下,令巴蜀地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甚至用天地倒轉來形容也不爲過。
而這直接將整個巴國埋葬了下來。
而夏禹見巴國舊地無人,便將巴國劃入版圖,劃分九州,天下部落臣服。
如果從夏朝統治的角度來看曾經巴國的統治。
精神文明,鑄造九鼎的意義非同凡響,將神權具體到某一件物品之中。烥
刑法一定昌盛,禹刑雖後有補充,但這是從夏禹開始正式的進行統一量刑的。
官吏爲重且官少吏多,也就是說很多的官員並不需要朝廷負擔,這些吏員還可以從事其他事物。
貢賦制度非常嚴厲。
領土疆域一定有極其嚴謹的劃分,九鼎之上刻着九州地圖,可見一斑,且,血緣關係通婚一定是互通有無,並非以氏族爲首。同時,姓氏區分,宗族關係肯定很關鍵,且爲父權關係。
家天下,皇權一定是集中的,但是按照黃帝時期接觸巴國,那麼也就是說,巴國同樣存在推選制度。
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按照夏禹之制,所有的兵力均在部落。
這種種若是與巴國,後世稱之爲三星堆文明的一個更加遙遠的華夏文明古國有關,夏禹在和巴國接觸之中,進行效彷。烥
又因爲大洪水時期的到來而中斷。
夏禹所指定的制度那便是一個模彷巴國而成的似是而非的制度。
夏禹改姓?
嬴城忍不住的思索,暗暗吃驚。
禹爲姒姓,其子孫均被分爲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等十二姓。
而這。
是否也意味着。烥
如楚國一般, 若是將贏姓除了皇帝一脈之人,太子繼位之外,其餘姓氏,全部分爲其他姓,而只有贏姓可以繼承皇位?
而被改姓之人,自成宗族,傳承三五代,也就意味着,宗室的禍亂減少了?
而若按此軍事分佈來說。
整個巴國的軍事分佈,應該是……散佈在每一個鄉里,戰時調動?
但倘若是因爲大陸版塊碰撞導致青藏高原擡升,是否也意味着,巴蜀之南一馬平川,而巴國之都在巴蜀之地,國都需要在儘可能遠離危險的位置?
而夏朝也有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按照地位不同分不同階層和等級。
嬴城腦漿子都在翻滾的翻閱着這些古老的典籍。烥
試圖尋找到一條萬世之路,而這,也似乎爲他打開了一個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