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

胤禎於次日一早就帶着衆人乘船前往揚州。

船倉裡,方苞心思重重的望着江岸熟悉的風光,他是方孝標的侄孫,《南山集》一案,把方孝標的《滇黔紀聞》也帶了出來,而他又曾爲《南山集》作序,確屬《南山集》大逆案的重犯,《南山集》大逆案現在越演越烈,其牽連之廣已經可以媲美康熙初年的《明史》一案了。

此番進京,他是深感凶多吉少,十四爺雖然自信滿滿,言辭鑿鑿的說康熙寬厚仁愛,會有恩旨,可他忘了,正是康熙親自將《南山集》一案定爲大逆案的,自古帝王皆是金口玉言,康熙更是堪稱千古一帝,他會做出自食其言的事?

正在沉思,外面卻傳來了敲門聲,方苞起身開門,一親衛含笑道:“方先生,王爺有請。”

方苞稍稍整理了下衣冠,便跟隨親衛上了二樓,二樓的船倉不僅視野開闊,而且十分寬敞,見到胤禎,他長身一揖道:“方苞敬謝王爺援手,免去押解之苦。”

禎一伸手,而後含笑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請你前來,有一事不明,《南山集》一書究竟是何處觸怒了聖上,以致聖上欽定大逆?”這個問題,對胤禎來說很重要,要想勸康熙放手,就必須對症下藥,方苞既是一代大儒,又是方孝標的侄孫,對這個問題應該有更透徹的看法。

對這個問題,方苞在入獄之後亦是冥思苦想了幾天,方纔琢磨出究竟是何處觸逆了康熙,此刻聽的胤禎相問,他不由意味深長的看了胤禎一眼,才道:“王爺是想聽真話?”

“當然。”胤禎收斂了笑意,肅然道:“這裡沒外人,亦無須禁口,本王此番進京便是要向聖上進諫,聖上對文字獄寬鬆了幾近四十年,爲何突然抓住《南山集》不放,不明其中原委,本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方苞沉吟了半晌才道:“國族入關,前明已滅,中原實爲無主之地,國族入關之初打得口號是‘爲明剿寇’,聖上親政之後亦親自祭拜明孝陵,此時二者,實則都是安撫人心,爭取民心。但在處理朱三太子一事上,世祖爺操之過急,留下了無窮的後患和無盡的把柄,《南山集》觸怒聖上的應該就是這一點。”

他這一說,胤禎亦反應過來,殺死朱三太子這事,可說已經成了康熙的一塊心病,直接關係到大清得位是否正統的名聲,《南山集》卻好死不死的將這段歷史又翻了出來,難怪惹得康熙盛怒,直接就定了大逆案。

不過兩天,胤禎一行就趕到了揚州,奉旨到揚州會審江南科考案的兩江總督噶禮、江蘇巡撫張伯行、安徽巡撫樑世勳三人已是早到了揚州,聞知胤禎悶聲不響的到了揚州,而且直接住進了揚州城,三人都是一樣的疑惑,看邸報,皇上是着十四爺回京述職,他怎得在揚州住下不走了?

胤禎既貴爲皇子,身上又兼着欽差,同城而居,他們三人也不敢佯裝不知,只得前去參見,不過,三人都被胤禎的親衛擋了駕,據說是染了風寒,不宜見客。三人皆是久在官場,聞聽此言,不由面面相覷,十四爺這是要留在揚州監督審案?是奉有康熙密旨,還是他有心插上一腳?

張鵬翮次日也趕到了揚州,跟前來迎接的噶禮三人略略寒暄之後,他便抽身前去探望胤禎。

二人見面見禮寒暄幾句之後,張鵬翮就直接問道:“江南科考案的情形,王爺身在江南,箇中緣由自是比下官更爲明瞭,不知王爺是何看法?”

對於江南科考案,胤禎通過曹家的情報網蒐集了大量的信息,做了大量的分析,心中早有具體的方案,賴在揚州不走,就衝這江南科考案而來,這起案子不僅在康熙朝,在整個清朝,都是影響巨大,而且拖延日久,其中又夾雜了江南督撫互參案,更是險些捲進《南山集》案,而且張鵬翮因爲此案也名聲大損,弄得灰頭土臉的回京。

張鵬翮現在是他十四黨的一面大旗,胤禎可不希望他因爲此案而栽跟頭,另外,對張伯行這個江蘇巡撫,他也有心招攬過來,同時,他還想籍着這個案子,贏得江南士子、縉紳和寒門子弟的好感,若是《南山集》案再能有所表現,那無疑就徹底在江南士林豎立了威望。

有了江南士林的擁戴,不論是壯大十四黨還是日後爭奪大寶,都是好處多多,更何況他的遠洋艦隊的主要基地上海也在江南,不論是從政治、軍事、經濟哪個角度出發,他都必須贏得江南縉紳、士林擁戴。

聽聞張鵬翮問起,胤禎沉聲道:“江南科考案比你想象中要複雜的多,捲進去的官員不在少數,涉及的金額堪稱鉅額,這起案子,本王實在是不放心,所以才特意留下來陪審。”

聽胤禎說要陪審,張鵬翮心裡默想了下,十四爺雖說是奉旨回京,但病在揚州不能成行,恰逢審理科考案,列席旁審,那是沒絲毫問題的,他身上畢竟還有個觀風使的欽差身份,不過,聽到胤禎把案情說的如此嚴重,他的神情立時就凝重起來,沉吟了片刻,他才說道,“王爺想必已有具體的方案,該如何做,王爺儘管吩咐。”

胤禎微微點了下頭,才道:“此科江南鄉試,鹽商鉅富、達官貴人的子弟上榜人數有四十餘人,引起民憤極大,這第一步,就是把這些人召集起來進行復試,一來可以看出究竟有多少人弄虛作假,爲日後審案摸清底細,二來也可以堵住江南百姓悠悠之口。

另外,在此期間,有些重要的涉案人犯也要秘密的提到揚州來,具體的名單,本王已經擬好,人手,就用本王的親衛,以免泄露風聲,這起案子畢竟已經過去二個月時間,不僅複雜,難度亦不小,大意不得。”

第36章 督撫之爭第493章 徵日(二)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381章 和好如初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715章 捷報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713章 倭奴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695 章 反應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506章 捷報後記十後記一算是續集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6章 都是精英第410章 吃早茶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202章 李衛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714章 大局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694章 規劃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29章 抽絲剝繭第191章 大喜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710章 揉搓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670章 驛站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232章 用人如器後記5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650章 醞釀第522章 遊說第34 章 上帝,我沒聽錯吧第136章 不厚道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73章 一折驚心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129章 刺殺(上)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後記十第375章 大忽悠第565 章 鐵帽子王後記5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96章 平衡第492章 徵日(一)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677章 薄懲第23章 妖孽謀士第706章 割辮子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673章 滿城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76章 康熙偏心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355章 陛辭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410章 吃早茶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694章 規劃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650章 醞釀第422章 家務事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504章 和談第483章 十三當家
第36章 督撫之爭第493章 徵日(二)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381章 和好如初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715章 捷報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713章 倭奴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695 章 反應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506章 捷報後記十後記一算是續集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6章 都是精英第410章 吃早茶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202章 李衛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714章 大局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694章 規劃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29章 抽絲剝繭第191章 大喜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710章 揉搓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670章 驛站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232章 用人如器後記5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650章 醞釀第522章 遊說第34 章 上帝,我沒聽錯吧第136章 不厚道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73章 一折驚心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129章 刺殺(上)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後記十第375章 大忽悠第565 章 鐵帽子王後記5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96章 平衡第492章 徵日(一)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677章 薄懲第23章 妖孽謀士第706章 割辮子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673章 滿城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76章 康熙偏心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355章 陛辭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410章 吃早茶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694章 規劃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650章 醞釀第422章 家務事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504章 和談第483章 十三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