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康親王椿泰薨,託合齊與齊世武兩人就在治喪事期間聯絡、鼓動一批滿人大員,特別是實職的都統、副都統等武職大員私下聚會,十一月安郡王馬爾渾又薨,這給他們私下聚會創造了大量的機會,一幫人多次聚集到都統鄂善家宴飲,人員也發展到二十多人,其中兵部滿尚書耿額、都統雅圖、副都統悟禮幾人最爲突出。
簽押房裡,沒有絲毫的寒暄,齊世武進來就問道:“這麼急讓我來,可是太子有事吩咐?”
“太子爺說今年福建遭災,明年青黃不接時,恐會更加厲害,着你多加留意。”託合齊輕聲說道。
“福建地瘠人悍,朝廷舉措不力,鬧將起來的可能也不是沒有。”齊世武沉吟着道,而後卻輕嘆了一聲,“留意又如何,一則鞭長莫及,二則沒有可靠的人手。”說到這裡,他神色一喜,放低了聲音道,“可是北邊有了消息?”
“這個太子爺倒沒說。”託合齊緩緩搖了搖頭,太子還是那句話,“沉住氣,乘時,乘勢,伺機而動。”
十二月初二,康熙下旨,在戶部下設海關總署,總管全國海關,下設海關總監督一名,海關監督五名,新增天津海關,着皇十四子恂貝勒胤楨總監督海關。
這份上諭並未引起多大的關注,畢竟牽扯到的是極少幾個人,這段時間,整個大江南北、朝野上下都陷入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辯論之中,正確引導奢侈之風與反對奢侈之風的辯論隨着張鵬翮的奮力反擊,儼然分成了兩大對立的陣營,康熙也暗中推波助瀾,在邸報上連連刊發兩方的文章,見康熙如此關注,不論是在朝的還是在野的紛紛加入進來,一衆大員能寫的是親自動筆,不能寫的則找人捉刀,居閒的名家大儒也不甘放棄這大好揚名的良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辯論亦越演越烈。
江蘇巡撫張伯行在苦等兩個月之後,見張鵬翮在上海忙於筆戰,而噶敏圖竟然又跑回江寧忙於策劃什麼秦淮河紅燈區,張元隆一案竟是毫無動靜,不由大感氣餒,一邊加入到反奢侈之風的陣營大肆攻訐,一邊給康熙上摺子以老病爲由,請求罷官,回籍養老。康熙卻是不允,溫言安撫、慰留之。
兩江總督噶禮則更是鬱悶,八爺黨的祖允圖當衆彈劾他也就罷了,現在老十四和這個噶敏圖竟然把手伸到他鼻子下面來了,生生把江寧最爲富庶的秦淮河沿岸的稅收給挖走,這不僅是打臉,這是蔑視,根本沒把他噶禮放在眼裡,可對方是尊康熙的旨意辦事,他除了憤恨,鬱悶,難堪,有能如何?
更爲可笑的是,他一直在八爺黨和太子.黨之間搖擺,自以爲左右逢源,哪想到八爺黨竟然棄他如敝履,這讓他情何以堪?惱羞之下,他索性旗幟鮮明的倒向了太子一邊。
上海,留春園。
海鋒、孫長浩、萬建圖等人一早就向胤楨報喜,火藥作坊率先完工。胤楨聞言大喜,“走,一起去看看。”出門時他又吩咐達春,帶上一百親衛。
孫長浩將火藥作坊建在一個較偏僻的地方,而且離江較遠,一行人趕到時,孫長浩的副手馬鳴早就帶着一大幫人候在外面了,見到胤楨過來,急忙趕上來見禮。
胤楨微笑着叫衆人免禮,而後在一衆人等的簇擁下細細的參觀了一遍,火藥作坊佔地廣闊,各原料倉庫成品字型分佈,加工作坊也都分的較散,成品火藥的儲存倉庫有2個,都遠離作坊。
胤楨對這佈局很滿意,雖然增加了運輸難度,可提高了安全係數,看完了作坊,他又去看工人的宿舍和伙房,這裡可是禁止私下升火做飯的。對於工人的薪俸和伙食標準他都做了詳細的規定,薪俸按外面的雙倍算,伙食要保證二天一餐葷,但出產的每包火藥都必須標記工匠的姓名,有不合格者,重罰。
之後,胤楨又去查看孫長浩和馬鳴的住宿條件,這兩人都各自有單獨的院子,一進孫長浩的院子,胤楨就聞到一股淡淡的刺鼻的氣味,他不由微皺了皺眉頭,不過,他眉頭馬上就揚了起來,這是化學藥水的氣味。
他不由疑惑的瞅了孫長浩一眼,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麼氣味?”
孫長浩也沒料到胤楨會到他院子來,聞言有些尷尬的笑道:“是強水,這味道難聞,十四爺還是不要進去了。”
強水?胤楨一楞,喃喃唸了幾遍,心頭已是狂喜,急切的問道:“是不是能夠融化鐵、銅之類的東西?”
孫長浩不由大爲驚訝,十四爺可真是博聞強記,他忙回道:“是的,除了黃金外,其它的都能融成水。”
酸,是酸!胤楨一陣狂喜,不過他在這方面是個小白,不能夠確定這到底是流酸還是鹽酸、硝酸,他忙試探着問道:“除了這種強水?你還知道別的能夠腐蝕金屬的水嗎?”
孫長浩不知道胤楨是在考探自己,還是另有用意,但仍是小心的回道,“除了強水,還有礬油,不過礬油不能夠將鐵、銅等化成水。”
三大酸,現在就有了兩種,胤楨按捺住心頭的興奮,“好,以後火藥作坊的具體事情,都交給馬鳴負責,你專心把這兩樣東西弄出來,越純越好,然後試着按比例混合,看看能夠得出什麼。再有,不要掃敝自珍,多帶些徒弟,這兩樣東西很重要!你要能大量生產,爺不吝重賞,你孫長浩也會因此流芳百世。”
剛剛纔把火藥作坊建成,胤楨就剝奪了自己的職位,這不是過河拆橋嘛,孫長浩正鬱悶,聽到流芳百世,也不僅呆了,這礬油古已有之,強水倒是他整理先人手稿時發現的,據說是傳教士傳給徐閣老的,就這兩樣東西能流芳百世?他不由感到一陣迷茫。
胤楨哪裡知道孫長浩的想法,他掉過頭來,又吩咐海鋒道:“在各個名門世家子弟中宣傳,爺大量招攬這類雜學人才,有真才實學者,一律優厚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