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

曾國藩剛將國荃留下。忽然同時接到皖撫李續賓,鄂藩李續宜,兄弟二人之信。展開一看,都說賊方既有內亂,正是我們報國之時;不過賊據沿江一帶,非借水師之力不爲功,務乞剋日出發水師,以便水陸夾攻,定能得手。曾國藩看完了信,忙將彭玉麟、羅澤南、楊載福、塔齊布、張玉良、曾大成、曾國荃、曾貞幹以及一切的文官武將,統統傳至大營,開上一個軍事會議。

當下楊載福先開口道:“洪軍之中只有僞軍師錢江、僞忠王李秀成、僞翼王石達開三個,確是有些才具。餘如韋昌輝、林鳳翔、黃文金、羅大綱、陳開、李世賢、賴漢英、洪宣嬌以及那個四眼狗陳玉成等人,也有一點武藝。現在既有內亂,我們這邊,應該分路殺出,不可同在一起,分而效大,合而效小。不知大帥以爲怎樣?”

曾國藩單把頭點了幾點。又聽得張玉良已在接着說道:“厚庵,既在稱讚賊中的錢李石三個,標下願領本部人馬,獨自去取九江。”

曾國藩聽說,也把頭連點幾下。彭玉麟也岔口道:“我們的船舶,從前郭意誠曾經說過,應該分開大小數十隊,不可合而爲一。若是合而爲一,一旦有警,便至不可收拾。方纔厚庵之言,可見英雄所見相同。門生願統本部水師,去守湖口門戶。”

曾國藩點頭道:“雪琴能夠去守湖口,自然放心。前幾天蘿山已愁得人才不敷分配,雪琴和厚庵都是主張分路殺出,這又怎麼辦呢?”

曾國荃接口道:“一軍人衆,只在將帥得人。我們此地,至多也不過分出幾路,兄弟之見,我們人數,足敷分配。況且外邊各軍的將士,大都願意來歸大哥節制。大哥揀中那個,即可諮調那個。爲軍之道,本來變化無窮,似乎不可拘執一端。”

曾國荃剛剛說至此地,忽見國華專人送信到來。曾國藩拆開一看,只見長篇大頁的寫上二三十張信紙,便命國荃去看。國荃接到手中只見寫着是:大哥大人手足:弟到廬州,聞皖撫行轅,已進駐桐城,追蹤趕至,李中丞極爲優待。次日即下札子,委弟統領五營,作爲游擊隊伍。弟雖不才,既出報國,性命已置度外。常觀軍興以來,各路軍隊,不能即制賊人死命者,皆由將帥不肯以死報國耳。近聞胡潤芝中丞,以藤牌兵編入撫標,①重其月餉,倡勵敢死。於是凡統將營官,莫不求敢死者,以作親兵。現在此種藤牌兵,已遍全鄂矣。出戰之時,確有效力,大哥似宜仿照辦理。

弟之所部後營營官龐得魁,方自南京偵探歸來,所言僞東王爲僞北王戕斃之事甚詳,特錄以奉告。先是僞東王楊秀清,自鄂敗歸,即假彼中僞教,以天父臨身一事,挾制僞天皇。既裸笞僞皇后徐氏,徐氏畏其兇焰,竟至與之通姦。楊氏復乘機納僞天皇西妃陳小鵑之姊陳素娟爲妃。復令男科狀元朱維新爲其秘書。女科狀元傅善祥爲其書記。有女皆奸,無男不犯,瀅亂之聲,通國皆知,甚至僞天皇之寡妹洪宣嬌,亦被奸佔。又自稱九千歲,幾欲逐驅僞天皇自登大位之勢。僞北王韋昌輝,本爲接近天皇派人物。見楊氏跋扈,每向僞天皇獻策,欲將楊氏誘而殺之。僞天皇不敢即允。僞北王遂與徐後、洪宣嬌等人計議。徐洪二人,雖非貞婦,然爲楊氏所污,心有不甘,即令僞北王瞞過僞天皇速行其事。僞北王佈置未妥之際,適接僞東王之公文,下蓋九千歲之印章,而不書名。僞北王詢其左右,左右答以此即東王之官銜也。

僞北王聞言大怒,撕毀公文曰:“東王者天皇所封也。此九千歲之名,誰賜之耶。此賊雖有王莽篡漢之志,奈有我北王在,必有以懲之。”

事爲僞北王王妃吉寶兒所聞,寶兒之姊妹兒,即僞天皇之東妃。吉妃既有所聞,乃託故歸寧。其母伍氏,爲僞比王兼第四十七天將伍文貴之姑,尚識大體。是日睹女歸,即設盛筵爲之接風。時吉妃之兄吉文元,方爲僞東王遣出犯我。席間僅有其嫂吉夫人陪座。吉妃猝然問其母曰:“父母與丈夫孰親?”伍氏答以未嫁親父母,已嫁親丈夫。吉妃聞言,默然無語。席散,吉夫人約吉妃偕至其私室,意欲探其底蘊。吉妃復猝然問曰:“兄妹與夫妻孰親?”吉夫人即答以兄妹同姓,夫妻不同姓,當然兄妹較親也,吉妃又問曰:“吾兄非靠東王爲活者乎?”吉夫人曰:“然。”吉妃又曰:“如是吾兄危矣。”吉夫人大驚,方欲再詢,吉妃已辭出。吉夫人甚疑懼,以夫外出,無可告者,次日適僞東王王妃蕭氏過彼,吉夫人即以吉妃之語,告諸蕭氏。蕭氏曰:“北王欲殺吾東王久矣。東王雖有可殺之道,然殺之者爲北王,非正理也。”吉夫人駭然曰:“如是,惟有請東王善爲防範。”蕭氏曰:“請夫人早晚爲我再探吉妃,我自有計防之。惟囑吉妃縝密行事,否則彼亦危殆。”吉夫人允諾。次日,即赴僞北王府訪其姑,告知僞東王王妃蕭氏所囑之語。吉妃感蕭氏之德,遂將僞北王欲謀僞東王之事,全行告之吉夫人。

語尚未完,適僞北王經過窗外,略聞其語,不覺駭然曰:“吾之事機不密,險些爲此二婦人所敗。惟有速行,遲則吾必先受禍矣。”是夕僞北王歸寢室,有意謂吉妃曰:“東王將殺我,爲之奈何?”吉妃不知是計,大驚曰:“此事妾實未聞東王妃爲妾言及。妾當於明日往東王府,託名問候東王妃,偵探其情,回報王爺何如?”僞北王冷笑曰:“在下僅有你這癡婦,不識輕重。人家婦人,孰不愛其丈夫,豈肯將其丈夫之秘密告爾耶?”吉妃大笑曰:“王爺真癡耶,誰敢將王爺之秘密,前去泄諸外人。王爺體冤妾也。”僞北王大怒曰:“韋某惟知有國,不知有家。

殺一婆娘,只當兒戲事,爾豈不知桂平之事耶!”吉妃戰慄答曰:“妾實未泄王爺之事,王爺可以調查。”僞北王又問曰:“連日汝回家,汝嫂復來探汝,汝二人鬼鬼祟祟,究幹何事?”吉妃曰:“吾母有疾,歸家探候耳。”僞北王曰:“待我明日親去看來,汝母究有病否?”吉妃戰抖,哀求其夫恕彼。僞北王不答。次日,僞北王先將吉妃鎖於寢室,並令其弟韋昌祚把守室門。無論何人,不準入見吉妃。及謁伍氏,見伍氏無甚病容,稍坐即出。歸語吉妃曰:“本藩已見令堂,果已病篤。”吉妃明知反語,懼至面無人色。

僞北王亦無他語,即伏刀斧手於兩廊下,始至僞朝堂,俟僞東王退出,上前握手相見。僞東王笑問僞北王曰:“吾弟何來?”僞北王曰:“頃聞威王林鳳翔兵敗淮安,已潰退徐州府矣。”僞東王失驚曰:“吾弟此信何處得來,恐非事實。”僞北王曰:“現有威王手下之部將杜某尚在敝府。”僞東王曰:“吾甚願一見此人。吾弟回府,可令此人速赴吾邸,候吾問話。”僞北王答曰:“此人現懼仇家,不敢出大門一步。王兄如願問彼言語,不妨屈駕隨小弟至敝府,與之一見可也。”僞東王不妨僞北王有詐;復因威王果退徐州,金陵即危。急欲探信,即與僞北王偕至北王府邸。及入大堂,僞東王復問曰:“此人何在?”僞北王曰:“猶在內室。”

遂同僞東王入內。路經廊下,僞北王突然喝令僞東王站住曰:“你這老賊,欲登大寶,想作躁莽事耶。”僞東王大驚曰:“吾無是心,賢弟勿聽他人挑撥之言。”僞北王又喝問曰:“然則九千歲之稱,是誰封爾者。況大局未定,遽懷異心,多結黨羽,擅發號令,姦污嫂妹,瀅亂男女狀元,阻天皇北征,梗軍師調度,其罪大矣。我與你雖爲弟兄,然不肯以私廢公。”僞東王急問曰:“汝忽言此,意欲何爲?豈汝已奉天皇之命,欲殺本藩耶。”

僞北王大聲應之曰:“吾非奉天皇之命,乃奉全國人民之命。”僞北王言已,將手一揮,預伏之刀斧手全出。僞東王至此,始知生命難保。立即跪地向天大呼曰:“天父速臨吾身,遲則吾將爲小人害也。”僞東王未言畢,其時已亂刀齊下,僞東王一身被砍數十刀。結果僞東王之性命者,爲僞北王之死士,廣東人拳師溫大賀也。當僞東王爲衆刀斧手尚未砍斃時,大聲求救。彼之衛士,屢欲沖人,悉爲僞北王之衛士殺斃,竟無一生還者。

僞北王既見僞東王已死,即匆匆入僞朝堂。時僞天皇方與僞軍師商議軍事,見僞北王至,即問曰:“賢弟匆匆來此,有何大事語朕。”僞北王曰:“特來請罪。”僞天皇又問曰:“賢弟何事有罪。即使有罪,朕當念手足之情赦爾也。”僞北王曰:“東王自稱九千歲,非欲造反而何?

臣弟不能再忍,已爲天皇誅之矣。”僞天皇一聞已誅僞東王,不禁大變其色曰:“賢弟未免太魯莽矣。東王所行所爲,誠不可赦。惟現今大局未定,遽興內亂,豈非自授外人以柄。況東王之羽黨,如李秀成、林鳳翔、李開芳、楊輔清輩,各擁重兵,一旦有變,豈不危殆。”僞天皇言已,日視僞軍師錢江。錢江故作不見,顧視他處。

僞北王乃厲聲謂僞天皇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古有明訓。臣弟之殺東王非私也,實爲公也。然擅殺大臣,自知不合,敵特來自首,請天皇治我之罪,以明國法可也。”

僞天皇曰:“朕非無情之人,況賢弟此爲,也是爲公。朕此時所懼者,東王手下羽黨太多,若有變事,不能制之耳。”僞天皇言罷,複目視僞軍師錢江,似在望其爲僞北王解圍然。

僞軍師錢江至此,始答僞天皇曰:“東王有應殺之罪,北王無擅殺之權,兩言盡之矣。至於陛下所慮東王之黨羽作亂,尚無足懼。蓋李秀成爲沈機廣識之英雄,非黨於東王者。即林鳳翔、李開芳,亦老成持重,明於大體,毋須顧慮。餘隻吉文元、楊輔清數人而已。今吉文元統兵在外,可速選一心腹將士,統兵前往,明曰助戰,實則監視,以防其變。”僞天皇聽畢,即召入羅大綱告知此事,命其率兵五萬,立刻起程。羅大綱領命,方欲退出,僞軍師錢江又叮囑道:“吉氏如有變意,汝即自由處治可也。”

羅大綱去後,錢江復問僞天皇曰:“倘有近畿東王手下之將士,來逼陛下處治北王,以償東王之命。陛下何以答之?”僞天皇悽然曰:“朕決不爲同室躁戈之事,能以言勸散衆人則已。否則惟有偕北王披髮入山,以讓賢路。”僞軍師錢江太息曰:“此婦人之仁也,臣實不敢贊同。爲北王計,不如暫避數日,且俟東王黨羽鎮定之後,再行入朝未晚。”僞北王奮然曰:“韋某殺東王之時,已存抵償之心。方纔軍師說得極是,東王有應殺之道,韋某無擅殺之權。韋某知所處矣。”

僞北王言至此,方欲退出,忽見僞翼王石達開,已汗流滿頰飛奔而至。喘息問僞天皇曰:“殺東王之命,可是陛下降者。若然,當速錄東王之罪狀,佈告天下,無令民心疑懼也。”僞天王未及置答,僞北王挺身而出曰:“殺東王者,乃韋某之意,不敢推於天皇身上。”僞翼王即怒責僞北王曰:“東王即使有罪,其家人何罪,乃一併戳之耶。”僞北王急答曰:“焉有此事,韋某一殺東王之後,立即入朝,豈有分身之術耶。翼王必誤聽謠言矣!”僞翼王又言曰:“城中已傳遍矣,此等大事,那得誤聽。”

僞天皇曰:“二位賢弟,毋庸爭論,趕快命人一探,自然明白。”僞天皇言已,即派人探聽。不半刻,即據回報曰:“北王入朝後,北王之弟韋昌祚將軍,恐防東王家人謀報復,私矯北王之命,親率衛士數百人,奔入東王府中,即將東王全家老小八十餘口,一併殺戳。除女狀元傅善祥,跪地哀求,保全一命外。即蕭王妃,陳素鵑,均已遇難。

現在城中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東王黨羽,即將生變。僞天皇不待聽畢,早已雙淚交流,噎至不能言語。僞翼王復質問僞北王曰:“此非石某說慌。北王肇此大禍,害了自己,其事猶小。倘誤國家,如何是好?”僞北王聞言,大叫一聲,暈倒地上。衆人將其救醒,彼尚昏昏沉沉。僞天皇命人送回,生死未知。此即僞東王被殺之詳細情形也。

弟因此事,關乎我方之進攻戰略不少,務乞大哥速與雪琴,以及諸將一商,迅速出兵,不可失此機會。餘俟後述,敬請時安。

國荃細細的一直看完,始將信中大略撮要說與曾國藩聽了。曾國藩聽畢,立即發令,一是命彭玉麟統率船舶二千艘,出守江西湖口。二是命張玉良率兵五千,去攻九江。三是命羅澤南率兵五千,助守湖北。四是命曾國荃率兵五千,助攻安慶。五是命楊載福,統帶船舶一千艘,助攻安慶。六是命塔齊布率兵五千,策應湘鄂皖贛四省官兵。七是命曾貞幹調查各地義倉,每百怞五,以充軍糧。八是命曾大成率兵一千,押運各路湘軍的軍糧。九是命四川試用知府大營文案委員馮卓懷,擬出厘金制度的詳細章程,以便奏請權時設立,以裕軍餉。十是命大營文案委員程學啓,擬出各營冠以本軍統帶的名字,作爲營名,以便認識。大衆奉命去訖。

曾國藩即在大營坐候捷報。又因國華能于軍務倥傯之際,寫來如此詳細之信,很覺高興。但防國華少讀兵書,軍謀不夠,急寫回信示以軍謀道:來信俱悉。李中丞一見,即待之甚優,委以統領,此非爲弟之才具,實爲弟之家世也。弟既受此知遇,第一須不負此知遇,方對得起李中丞,亦對得起吾家之家世也。統領五營,已是古時之旅將;五營兵士之性命,名譽、道德、風紀,全在吾弟一身之處置。來書謂既出報國,性命置諸度外,義固如斯,事宜斟酌。此即古人所謂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者也。應死而死,死得有名。

不應死而死,死得無謂。爲將之道,亦非隨便一死,即盡責任也。

兄將軍謀之大略,撮要告之。凡用兵主客要正,夫人而能言之,未必果能知之也。守城者爲主,攻者爲客。

守營壘者爲主,攻者爲客。中途相遇,先至戰地者爲主,後至者爲客。兩軍相持,先吶喊放槍者爲客,後吶喊放槍者爲主。兩人持矛相格鬥,先動手戳第一下者爲客,後動手即格開而即戳者爲主。中間排隊迎敵爲正兵,左右兩旁抄出爲奇兵。屯宿重兵,堅札老營,與賊相持者爲正兵。分出遊兵,飄忽無常,伺隙狙擊者爲奇兵。意有專向,吾所恃以禦寇者爲正兵。多張疑陣,示人以不可測者爲奇兵。旌旗鮮明,使敵不敢犯者爲正兵。羸馬疲卒,偃旗息鼓,本強而故示以弱者爲奇兵。建旗鳴鼓,屹然不輕動者爲正兵。佯敗佯退,設伏而誘敵者爲奇兵。忽主忽客,忽正忽奇,變動無定時,轉移無定勢,能一一區而別之,則於用兵之道,思過半矣。吾弟須注意之。

又將平日記於筆記中者,擇其切要者,摘錄數條:一、約期打仗,最易誤事;然期不可約,信則不可不通也。二、治軍之道,以勤字爲先。身勤則強,佚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惰者暮氣也,常常提其朝氣爲要。三、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凡攻壘一撲再撲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四、守城煞非易事。銀米子藥油鹽,有一不備,不可言守;備矣,又須得一謀勇兼優者爲一城之主。

五、軍中須得好統領營官,統領營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算路程之遠近,算糧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強弱,是第二義;二者若有把握,方能作將。此外良法雖多,調度雖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命而已。六、兵者不得已而用之。常存一不敢爲先之心。須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七、近年從事戎行,每駐紮之處,周曆城鄉,所見無不毀之屋,無不伐之樹,無不破之富家,無不嘆之貧民。大抵受害於賊者十之七八,受害於兵者十之二三。以上數條,尤其不可忽略。匆匆手復,俟復再述。

曾國藩發出此信之後,僅過月餘,忽接探子來報,說是漢陽、武昌,復又失守。曾國藩不待聽畢,頓時吐出一口鮮血,暈了過去。正是:

運籌帷幄書纔去

失守城池報又來

不知曾國華性命如何,且閱下文。

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二五回 儒宗談理學實益人心 勇將壯聲威僞裝狗眼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二九回 對的放矢委屈將軍 隔車打油便宜和尚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九六回 投鼠忌器騙子發橫財 愛屋及烏親家問數學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二九回 對的放矢委屈將軍 隔車打油便宜和尚自序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
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二五回 儒宗談理學實益人心 勇將壯聲威僞裝狗眼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二九回 對的放矢委屈將軍 隔車打油便宜和尚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九六回 投鼠忌器騙子發橫財 愛屋及烏親家問數學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二九回 對的放矢委屈將軍 隔車打油便宜和尚自序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