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

左宗棠聽見問他隊伍的數目,將士的姓名,便很得意的朗聲答道:“兄弟此次奉旨西征,所帶隊伍,雖僅兩萬,可是都是精壯的青年,沒有一個老弱殘兵;所攜將士,雖只數員,可是都是多年的心腹,沒有一個暮氣人物;像劉松山、曹克勳、蘇元春、詹啓輪、陳亮功、李訓銘、李成柱、聶功廷、董福祥、高果臣、吳退庵、周受三等等,中丞大概不至於不知道他們的吧。”陝西撫臺忙不迭的點首答道:“知道知道。這班人物,多半是湘準兩軍裡頭的宿將,內中尤以這位劉壽卿軍門來得謀勇兼全。”

左宗棠呵呵大笑道:“壽卿是還不高興來的呢,因爲兄弟再三約他,方纔答應。不過他的年紀確也大了,如此遠征,要他同來此地,兄弟真覺有些對他不起。”

陝西撫臺也笑道:“這是爵帥瞧得起他,否則爵帥手下,難道還少大將不成?”

左宗棠摸着鬍子道:“中丞說得一點不錯,像那劉省三,①他就不肯來。”

陝西撫臺又恭維了左宗棠好久,方纔告辭而去。

左宗棠住了一宵,即於第二天直到蘭州,將近省垣的時候,寧夏將軍吉祥,迎接到十里長亭。左宗棠因爲吉祥是位宗室,聖眷既隆,人也慊和,很對他客氣道:“老哥何必如此客氣,勞駕得極。”

吉祥照例先請兩宮聖安,然後答左宗棠的話道:“季翁奉旨來此,乃是來分兄弟的憂的,應該遠接。”

左宗棠又客氣幾句,便同吉祥一齊入城,進了制臺衙門,接印之後,藩司以次,次第稟見,左宗棠一個一個的問過蘭州情形,吩咐衆官好好辦事。

等得衆官退出,便先傳見劉松山,劉松山入見,左宗棠先問道:“壽卿,你打算怎樣辦法,有主意了麼?”劉松山忙答道:“回爵帥的話,標下打聽得白彥虎,野心勃勃,竟想謀叛,現在膽敢自稱皇帝,又封他的元配白朱氏爲僞皇后,女兒珊鳳爲僞公主,這個妄人,不必說他,只是白朱氏母女兩個,很有一點妖術,就是僞元帥熊飛鵬,女將翡仙,也知妖術。”

左宗棠蹙眉道:“可惜那位李金鳳五姐,已經不在了,不然,也好把她調來幫助我們。”

劉松山搖首道:“爵帥不必躁心,標下已有辦法。”說着,便與左宗棠咬了一陣耳朵。

左宗棠一邊在聽,一邊連連點頭道:“你可小心,不要大意。好在我們的軍糧,我們是自己帶了來的。”

劉松山接口道:“標下一半就仗這個。”劉松山說到這句,又向左宗棠笑了一笑道:“不是標下恭維爵帥,從古以來,那有萬里行軍不向就地徵糧,這般累累贅贅的自己帶來,不虧爵帥,胸藏地理全書,怎麼能夠深知此地的情形。”左宗棠也含笑的答道:“壽卿,你是到了此地,就地徽糧之難,親自所睹,那裡曉得京中的一班大老,還在那兒一點不知輕重,瘋狗般的說我辦事顢頇呢。”

劉松山還待再說,忽見詹啓輪,一臉含着怒色,匆匆的走了進來。劉松山先問道:“詹大人,你在生誰的氣呀。”

詹啓輪一面從他懷內取出一封信來,遞於左宗棠去看,一面方答劉松山的說話道:“壽卿軍門,你快看信,恐怕你也要氣死。”

劉松山一聽詹啓輪這般說法,便站到左宗棠身邊,同看那信。只見寫着是:

爵帥鈞座,謹稟者,灃蒙保奏署理浙撫,晉進升見,今晨叫起,①太后首先問灃左某萬里行軍,怎樣自攜糧秣,閣臣很有說話。俺誰不聽,可是左某,也未免辦得太糊塗了,你是他的舊部,應該知道等語。灃即奏對,太后聖明,不爲閣臣讕言所動,此是邦家之福。督臣左某,首平閩浙,次復蕩平山東、河南、安徽等省捻匪,成績具在,早在太后洞鑑之中。伏查軍務之事,至重要者,即爲因地制宜。陝甘一帶,轉運困難,就地徵米,愈較轉運爲難,左某若無深知灼見,何至冒昧若是。太后如信左某,此等軍務之事,似宜任其行事,毋庸上煩聖慮。況且有功則賞,有罪則罰。臣追隨左某多年,敢以身家性命,爲左某擔保。左某熟悉西北地理,胸有成竹,決不至於僨事等語。太后聞灃奏後,始微點首雲:俺也知道左某不是荒唐人物,其中必有什麼道理,爾既力爲擔保,俺也稍稍放心,爾下去,可以迅速函知左某,俺雖不信人言,他也須得對得起朝廷,否則一誤大事,俺即治他之罪,已經遲了等語。灃又將浙中之事詳細陳奏,蒙太后獎諭有加。灃復奏稱,太后方纔所獎,灃不敢受,浙中善後諸事,皆系左某指示,太后聞言微現喜容。灃退出,探知京中上自軍機,下至御史,無一人以爵帥此行之措置爲然者,灃深爲爵帥危,特此專差飛稟,伏乞善以處之。灃不日陛辭回浙,若有所聞,定再飛報。匆匆上稟,恭叩鈞安。

舊屬蔣益灃叩

劉松山一直看完,也氣得問左宗棠道:“爵帥如此躁心,還不爲閣臣所諒,以後怎樣辦事?”

左宗棠先把手上之信,交給詹啓輪道:“你去覆信,叫他莫嚇,說我自有辦法。只要先有一些成效,做給他們去看,這些讕言,自會平靜。”詹啓輪聽說,自去覆信。

左宗堂始對劉松山說道:“京裡的事情,我會對付,你不必管,你只去辦你的軍務。”劉松山聽說,又與左宗棠嘁嘁促促的低聲商議一會,方纔退去。

過了幾時,左宗棠又接到各處的書信,都是報說和蔣益灃一樣的言語,左宗棠一一回覆之後,提筆又寫了一封家信是:威寬勳同四兒同閱,連日未得爾等安稟,不知爾母病體如何,深爲惦記。近日蝕饋日遠,前敵諸將,既須轉戰,又須負糧,往往不能速赴戎機,致稽時日。而抱罕一種,於孩提時,即習爲盜賊,長則結伴遠遊,名爲經商,實則行劫。承平時燕豫齊響馬,及近日馬賊,皆此輩爲之。最善伏路抄掉,故馱運糧料,非有隊伍往來接護不可;兵多則轉饋愈艱,兵少則抄掠愈甚。言者但知勞資萬倍腹地,而於千里饋糧苦況,鮮能詳之。宜首當時名將,均恐去之不速也。趙壯侯屯田三奏,於芻粟輕重,言之詳盡,少時頗怪其侈陳瑣屑,近歷其地,乃信古人誠不我欺;亦見屯田之不可已也。日前隴闈告成,吾監臨試事,題楹聯雲;共賞萬餘卷奇文,遠擷紫芝,近搴朱草;重尋五十年舊事,一攀丹桂,三趁黃槐。①而陝榜解元,籍商州山陽,正與紫芝合;隴榜又多知名之士,吾所決科前數卷,均佔高魁。又雍涼朱草也;解元安維峻,文行均美。其先世貧苦嗜學,爲鄉里所重,意其報在此。吾於甄別書院,及月課錄科,均拔置第一,意其不僅爲科名中人。闈中秋宵,嘗倚仗橋邊,忽仰視而言:若此生得元,亦不負此舉。不料監水官在後竊聞,後爲慶伯廉訪言之。初不覺,至寫榜日,兩主司先以闈墨見示,掀髯一笑,乃如四十年前獲雋之樂,頻日晏集,必敘此爲佳話,覺度隴以來,無此興致也。

①左文襄平生最喜撰對聯,道戊戌年過洞庭君祠曾題一聯雲:

迢遙旅路三幹,我原過客;

管領重湖八百,君亦書生。此聯最爲人所稱道。

原來左宗棠的文經武緯,除曾國藩外,當時很負時望,他的調補陝甘總督,雖然爲的剿辦回亂,可是那時陝甘兩省,因爲遍地都是土匪,一班官場,對於文事,便不怎麼關心。左宗棠卻是一個最喜歡做事的人物,又因爲他自己一舉之後,會試往往不利,後來雖然做到總督,常常恨他未曾點得翰林,所以對於考試的事情,他就格外注重,並不因有亂事,隨便模糊。只看他的家書,得了幾位有文名的門生,如此高興可知。

當時左宗棠發了家信之後,連日都得捷報,他便一面手諭嘉獎劉松山一班將領,一面飛奏朝廷。慈禧太后接到左宗棠的奏報,召入軍機大臣,面有喜色的說道:“從前有人蔘奏左某,說他辦理軍務,萬里攜糧,很是顢頇,俺虧得自有主意。現在他在那邊,文的武的,都能辦得很好,你們又怎樣說呢?”

一班軍機大臣,只好免冠請罪道:“這是老佛爺的知人之明,臣等委實沒有老佛爺的天資,來得聰慧。”

慈禧太后笑上一笑道:“不必說了,你們下去,擬道上諭,獎獎他吧。”

軍機大臣磕頭謝恩,退出之後,狠狠的給了左宗棠一頂高帽子戴戴。

左宗棠接到嘉獎上諭,大開筵宴,文自司道以上,武自提鎮以上,統統請來吃酒。那天的席上,那位劉松山軍門,當然坐的首席。酒過三巡,左宗棠忽親自去向劉松山斟上一杯酒,滿面春風的說道:“壽卿,你且喝下這杯,我還有話發表。”

劉松山連忙站了起來,接杯在手,一口喝乾,又向左宗棠請上一個安道:“標下一點沒有什麼功勞,何勞爵帥賞酒,真正是肝腦塗地,還不能夠報答呢。”

左宗棠含笑的坐下,方對衆官說道:“從前我因軍糧一事,幾乎受着嚴譴,後來第一是,仰蒙兩宮的聖明,不爲那些讕言所動。第二是,虧得我那蔣撫臺力保。第三是……”左宗棠說到此地,把他眼睛望着劉松山道:“總算我們這位壽卿老軍門,同了諸位將士,替我死命出力。現在雖然只打幾個勝仗,女匪翡仙,業已生擒過來,在我之意,還想將她押解進京,你們諸位文武同寅,各抒己見,以爲怎樣?”

左宗棠剛剛住話,臬臺①慶伯廉訪第一個說道:“司裡以爲不必,因爲爵帥的聲威,劉壽卿軍門,以及諸位將領的本領,連那盤踞金陵一十三年的長毛,都已蕩平,何況此地這班跳梁的小丑。倘把這個女匪,鄭重其事的押解進京,未免小題大做,沿途萬一再被逃亡,尤其犯不着的。”

左宗棠聽說,連連捻鬚點首道:“慶伯廉訪之論是也。”

左宗棠說着,又向劉松山說道:“軍事貴於秘密,本屬老例,但是今天,文武同僚,都在此地一堂聚首,你不妨將此次活擒這個女匪的經過,講給大家聽聽。”

藩臺接口道:“這個女匪翡仙,很有妖法,壽卿軍門,怎樣能夠把她擒來,我們真想聽聽。”

劉松山捻着他的長髯道:“說起此事,兄弟是個武夫,不知什麼教叫天方新教。兄弟因見此地百姓,對於此教,竟至如醉如癡,至死不悟,豈不奇怪。”

左宗棠便向席上坐着那位名叫賀瑞麟的名儒,拱拱手道:“回回教的出典,連我也不甚明白,這個天方新教,老先生定知根底,可否指教一二。”

原來這位賀瑞麟,本是經學名儒,當時各省大吏,無不聞名致聘,無奈大有伯夷叔齊之風,一聞徵聘的消息,他就躲到深山大澤之中去了。前曾一度主講蘭州蘭山書院,席不暇暖,忽又遁去。左宗棠一入秦中,即聞其名,命人禮聘,也難如願。所以左宗棠致函曾國荃,有賀生瑞麟,陳義至高,固無以奪之,然諮訪衆論,亦有謂其矯激過甚者。丹初制軍,①曾延主講席,堅辭不赴,且辭桑梓之難,避居運城腥羶之鄉,不知其果何說也等語。後來左宗棠治甘之名大噪,那位賀瑞麟竟作不速之客,貿然蒞止。左宗棠喜他有漢時商山四皓的高義,卑禮厚幣,聘主書院,這天可巧在座。

他見劉松山和左宗棠問及天方新教之事,馬上詳詳細細,引經據典的說道:“回教叫做清真教,他的起源,約摸有二千年了,他們始祖,叫作阿丹,生於天方之野,一產七十二胎,每胎男婦各一,自己配爲夫婦,至彌撒而其教始興。又六百年,當隋開皇中,有名穆罕默德其人者,生而神靈,闡明清真之教,回衆翕然從之,其教益加興隆,這是回回教的老教歷史。現在回民,稱天方教,自稱謂之穆民,以尊穆罕默德之故,以稱膜民,以阿丹初生之祖言之,他們奉爲圭臬的書籍,有天經一部,回族稱爲由穆罕默德所受之於天者。又有天方性理,天方經典兩部,是爲明代,金陵回人,名叫劉智的所撰,內中發揮天經道意,又怕華人不識,復以華文潤色之。

“其教以識主爲宗旨,也似我們儒者所言,明心見性之學;以敬事爲工夫,也似我們儒者所言,制外養中之學;其考規所謂天道者五:一曰吟,謂誦經,一曰禮,謂報恩,一曰齋,謂絕物,一曰課,謂志亡,一曰朝,謂歸真,所謂人事者五,即謂輪常之理。七日一禮拜,與泰西各國相同,因爲他的源流本來出於天主耶穌,稍稍雜以佛氏之說,稱華人爲大教,自稱小教。非如奇衰詭異流,專以勾結爲事,煽惑爲能,所以雜居中國一千數百年,婚姻未通,俗尚各別,傳習不同,而未嘗敢萌他志。歷代相承,不聞查禁。我朝且錄其人才,誰許出仕。乾隆時代江督某曾經奏請,謂回教不宜留於中國,高宗特加訓飭,聖謨洋洋,足爲百世之法。

“至於這個天方新教之名,乾隆四十六年,馬明心蘇四十三,忽由西域歸來,詐稱得着天方不傳之秘,創立新教。其後,馬逆煽惑下愚,謀爲不軌,四十九年,復有名叫田五其人繼之作亂,雖經大軍先後擒斬,但其根株未能盡絕。嘉慶年間,又有穆阿渾其人,與現在的馬化-之父馬二……”

賀瑞麟一口氣停也不停的說至此地,大家都在聽得津津有味,忽見劉松山陡把桌子拍得應天響,大驚失色的攔着賀瑞麟的話頭問道:“真有這個馬化-不成。”

賀瑞麟未及答言,左宗棠忙問劉松山道:“壽卿,你莫非曉得這個馬化-不成。”

劉松山瞪着雙眼的答道:“怎麼不知,標下一到此地,就聽得人說,馬化-住在金積堡地方,大有謀叛之志。標下連連四處打聽,哪知此地的百姓,敬重馬化-,當他天神看待,甚至不敢直呼其名。標下想要打聽馬化-的壞處,竟沒一人肯說;就是此地的文武官吏,也說馬化-只知傳他天方新教,不預外務。標下又打聽得白彥虎就是他的門徒,不過擒來的女匪翡仙,標下再三的嚴刑審問,也不承認。”

左宗棠便把雙眉一豎的問着文武衆官道:“此事到底怎樣?諸位同寅,吃了皇上俸祿,應該拿出良心說話!”

從官一齊答道:“馬化-真是好人,爵帥只管訪查。”

左宗棠聽說,方纔又對賀瑞麟說道:“你且講完再說。”

賀瑞麟雖是一位道學名儒,也怕得罪本省文武官員,忙接口道:“馬二固是不好,現已早經亡過;馬化-呢,或者守份一點,也未可知。”

劉松山也催賀瑞麟且說下去。

賀瑞麟始接說道:“馬二既受穆阿渾的蠱惑,即以新教傳人,幸他死得還早。馬化-即繼父志,到處行教,京師的齊化門、直隸的天津、黑龍江的寬城子、山西的包頭鎮、湖北漢口等處,均有他的教徒。其傳教人的名稱,叫做海里飛,就和內地的經師一般,又曰滿拉,如內地的蒙師一般,品級皆在阿訇之次。馬化-自稱總大阿訇,他的教規,大略和老教相同,所異的地方,老教誦經,必須合掌向上,新教兩掌向上而不合攏,老教端坐誦經,新教夥誦口卯口怒,頭搖肩聳,老教送葬不脫鞋子,新教脫鞋赤腳送葬。”

賀瑞麟說到此地,便朝左宗棠單獨說道:“我說天方新教,只要也同老教不預外事,那就無礙。若是也與白蓮教、清香教、無爲教、圓寂教,要想借此擾亂,自然不好。”

左宗棠聽說,心中已有主意,當下即對劉壽卿說道:“此事姑且丟開,我有辦法,你此刻快述你的戰績,好使大家聽了,如讀漢書下酒。”

劉松山略略謙虛一回,正待說他的戰事,忽見周受三匆匆走入,對他說道:“女匪翡仙,在獄裸着全身,似已發瘋。”劉松山不覺大驚。正是:

欲述奇功未啓齒

偏聞怪事裸全身

不知劉松山見了周受三到來,何以吃驚,且閱下文。

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四三回 老家人捨身救主 章文案謅謊成真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二五回 儒宗談理學實益人心 勇將壯聲威僞裝狗眼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十回 越俎代謀本軍看冷眼 開誠相見清將死愚忠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九六回 投鼠忌器騙子發橫財 愛屋及烏親家問數學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自序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自序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十回 越俎代謀本軍看冷眼 開誠相見清將死愚忠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三回 分屍飲血神勇堪驚 鬥角鉤心聖衷可測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三七回 林威王稱兵進諫 易太守舉室全忠
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四三回 老家人捨身救主 章文案謅謊成真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二五回 儒宗談理學實益人心 勇將壯聲威僞裝狗眼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十回 越俎代謀本軍看冷眼 開誠相見清將死愚忠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九六回 投鼠忌器騙子發橫財 愛屋及烏親家問數學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自序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自序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十回 越俎代謀本軍看冷眼 開誠相見清將死愚忠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三回 分屍飲血神勇堪驚 鬥角鉤心聖衷可測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三七回 林威王稱兵進諫 易太守舉室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