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

劉秉璋瞧見徐春榮似有驚愕之色,急問道:“杏林素能鎮定,此刻何故這般樣子。”

徐春榮道:“左季帥既然奉旨調督陝甘,去剿捻回等匪,如此大事,何以沒有去和曾滌帥商酌一下;至於各省協餉一層,倒還在次。”

劉秉璋不解道:“左季帥蕩平浙省,也是中興名臣之一。杏林說他未曾去與曾滌帥商量一下,難道他的軍事之學,真的不如滌帥不成?”

徐春榮尚未答話,先把四面一望,見沒什麼外人,方始說道:“季帥的軍事之學,並不亞於滌帥。滌帥自從主持軍事以來,抱定穩打穩戰,步步腳踏實地行事,雖然稍嫌迂緩,收功較遲。現已平定大局。做總帥的不比別路將帥。中樞倘有挫折,關乎全局,門生佩服他的長處,正是老成持重,得以總攬全軍。季帥的軍事主見,注重急進,稍覺近於偏鋒,勝則見功較速,負則或至一敗塗地,不可收拾。現在甘肅一帶的匪衆,也很猖獗,萬里行軍,從援不能驟至,正合得着滌帥的那個穩字,方能萬無一失。門生是防季帥,倘若果有一點驕氣,那就不妥。所以望他去和滌帥斟酌而行。”

劉秉璋聽了方始失訝道:“照杏林的議論,不是季帥此行有些危險了麼?”

徐春榮微搖其頭的答道:“這倒不然。門生一則因未研究甘省之事,方纔的說話,不過懸揣而已;二則季帥的膽子極壯,膽壯者氣必盛。他倒挾其蕩平浙省的餘威,一到甘省,竟能立奏膚功,也未可知。”

劉秉璋聽說,忽然想起一事,便對徐春榮笑着說道:“杏林方纔的說話,乃是據理而論,卻未知道季帥現與滌帥很有意見,既有意見,怎麼再肯去和滌帥商酌。”劉秉璋說着,把手向着桌上一指道:“杏林快快替他卜上一卦,且看怎樣。”

徐春榮真的去到桌上,先焚上一炷香,然後虔虔誠誠的卜上一卦,一看爻辭,不禁大喜的對着劉秉璋說道:“季帥此行無礙矣。”

劉秉璋忙看爻辭,只見寫着是,公則稱心,私未如意,惡獸可除,侞羊墮淚。

劉秉璋看完,急問徐春榮道:“難道季帥自己竟有不幸不成。”徐春榮搖手道:“既有侞羊字樣,或者關於他的下代,也說不定。”

劉秉璋道:“家事縱不如意,究比國事爲輕。”

徐春榮也想起一件事情,把他雙眉微蹙道:“門生在江南大營裡的當口,曾九帥因聞季帥總在前後議論滌帥,便對門生說:‘季高從前曾被小人所誣,奉旨通緝歸案交官文執辦,後來多虧家兄和潤芝等等替他斡旋,那樁欽案,倘若不是家兄力託肅順,季高怎有今日?他現在因爲已與家兄的功位相埒,居然旁若無人起來。家兄爲人素持犯而不較之旨,我卻極不爲然。’曾九帥當時即命門生也替季帥卜上一卦,門生卜的是季帥的家運,那個爻辭之上,說得非常明白,他說季帥性情有些剛愎。曾九帥反而笑了起來道:‘季高的剛愎,連卦上都知道了,這倒有些好笑。’”

劉秉璋道:“他的家運怎樣。”

徐春榮道:“卦上說季帥有古稀以外的壽數,又說他的長子孝威,少年即有不幸,四子孝同,將來可以做到三品。”①徐春榮還待再說,忽見劉秉璋的部將錢玉興、萬應墀兩個參將,一齊進來,回稟公事,等得錢萬二人公事回畢,劉秉璋又和他們談起左宗棠奉旨調督陝甘,徐春榮替他卜卦等事。錢玉興雖是一位武將,卻通文墨,平時在那戰陣之上,常將所得詩句,寄與徐春榮替他修改。此刻一見劉秉璋談到卜卦之事,忙對徐春榮說道:“標下對於卜卦的事情,近來方纔有些相信,大人②的這個文王課,恐怕中國沒有第二個了。”

萬應墀笑問錢玉興此話怎講?

錢玉興道:“我有一次,要向陳玉成那裡前去劫營,曾請我們大人替我卜上一卦。卦上說,我去劫營雖能取勝,必要受傷。”錢玉興說到這裡,便把他的靴尖一翹道:“現在我的右腳,帶着一點小小殘疾,這還不準極了麼?”

劉秉璋、萬應墀兩個聽說,都把各人的舌頭伸得老長的道:“這真準得怕人。”

錢玉興忽問徐春榮可曾瞧見曾國荃克復金陵的時候,一天正是他的小生日,曾國藩曾題一詩,句子極其清雅。徐春榮搖頭道:“這倒沒有瞧見。”

錢玉興道:“標下卻還記得。”說着忙去泐了出來,劉萬徐三個一同看是:

十載艱難下百城,漫天箕斗正縱橫;今宵一盞黃花酒,如與阿連慶更生。

徐春榮便對劉秉璋低聲說道:“滌帥的才氣已盡,怕他的壽數,不及左季帥呢。”

劉秉璋忙問大約還有幾年?徐春榮掐指一算道:“至多不過七年。”

劉秉璋道:“從前左季帥曾笑滌帥庸庸厚福,照這樣說來,豈不是不能算爲厚福了。”

徐春榮道:“花甲之壽,也可以了。門生自知恐怕還不能到花甲呢。”①

劉秉璋聽說,自恃是徐春榮的老師,便倚老賣老的笑罵了一句道:“狗屁,何至如此。”

劉秉璋這樣一罵,錢萬徐三個,不覺都一齊笑了起來。後來還是徐春榮先停了笑聲道:“這末協餉之事,讓門生就下去和藩司商量去。”

劉秉璋連連點頭道:“快去快去。這件事情,我就不管了。”

徐春榮和錢萬二人,一同出了撫臺衙門,錢萬二人,各去辦理各人之事。徐春榮卻與藩臺籌劃妥當,再由劉秉璋移知左宗棠。

左宗棠在京接到公事,很高興的對他長子孝威說道:“劉仲良那裡,既有徐杏林替他辦事,他真厚福不少。”孝威公子笑答道:“徐某人,不知和劉仲良是什麼緣分,很有關雲長對於劉玄德至死無他的義氣。”

左宗棠也笑着點點頭道:“徐杏林自從由孫祝棠薦與劉仲良之後,後來成爲師生,這是徐春榮抱着知己之感,連那滌生和沅甫兩個,要想奏調用他,他都不肯。沅甫且不說他,滌生本來自稱道學,倒說一到兩江任上,一位堂堂的制臺,竟去坐花船,吃花酒,我卻大不爲然。”

孝威左宗棠搖着頭,捻着須的說道:“要興市面,一則不必制臺自去躁心,自然是地方官的責任。二則這種老氣橫秋的樣子,爲父真的瞧不下去。”

左宗棠說到這裡,忽又問道:“你才從家鄉來京,我因連日召見,沒有工夫問你家事,今天偷閒在此,你那母親的毛病,莫非真的成爲不治之症了麼?爲父有些不信。”

孝威公子見問陡然掩面暗泣起來,不能答話。原來左宗棠自平浙江之亂,他那奏報軍情的摺子,比較別的督撫爲多。因爲他本是一位摺奏折老夫子出身,歡喜自己動筆,摺子上的措辭,自然明白曉暢。而且對於甘肅的匪亂雖未明言,可是自告奮勇的態度業已流露於字裡行間的了。兩宮素知他的體魄,壯於曾彭等人,便令他入京陛見,殷殷垂問甘肅的匪亂,他於奏對下來,即上一個摺子是:兵部尚書、忠勇巴圖魯、一等恪靖伯、閩浙督臣左宗棠跪奏:爲預先設防,據要扼險,立營杜匪,伏乞兩宮鑑核事。竊臣奉旨督辦閩浙軍務,業與各省撫臣暨部下將士,同心戮力,掃蕩粵匪,浙江、河南、山西、安徽等省,現已一律肅清,其他各省之餘孽,亦見次第敉平,海宇清平,中興再慶,此乃我文宗顯皇帝在天之靈,及兩宮宵旰勤勞之所致也。惟大創之後,元氣一時未能驟復,亟宜飭下各督撫臣注重民生之事。其次爲各省餘孽,不無潰躥各處,聯合回匪,尚圖死灰復燃,偶不經意,則意外之變,禍可旋踵而至;如北疆山海關,鄰於京畿,毋庸留心;南疆虎門、廈門,東疆淞江、海門等處,皆屬海防吃緊之地,亦宜添兵設將,以防外人入犯;至於西北疆陝甘等處,捻匪混跡,回翟猖獗,尤爲心腹大患。該處若平,太平之兆,永固金湯矣。受國恩深,既有所知,不敢緘默,特此瀆奏,不勝悚惶之至。謹奏。

兩宮見了此折,正合防邊之意,次日即下上諭,將左宗棠調補陝甘總督,賞加太子太保銜,及紫禁城騎馬,並令剋日馳驛赴任;又知甘肅地瘠民貧,準其各省協餉。

左宗棠奉到上諭,正在檄調舊部,預備統率入甘的時候,忽見他的長公子左孝威,單身由籍進京,稟告母病。他知孝威爲人,十分純孝,一身業已弄得形銷骨立,不成樣兒,很覺不忍,一面命他愛子,且去休息幾天,再說家事,一面又去辦理陛辭之事,打算從速起程。

等得大致楚楚,方把孝威公子叫到跟前,問他母親之病。當時那位孝威公子,一見老父問到母親的毛病,頓時掩面悲泣起來。左宗棠微微的喟了一聲,又命孝威公子坐在他和身邊,用手拉開孝威公子的袖子道:“照你樣子,你母之病,諒已入了膏肓,爲父和你母親,數十年的憂患夫妻,她既如此病重,爲父豈有不願奏請回籍看她一趟之理。無奈聖恩高厚,限期赴任,爲父目下是:只有顧着君臣之義,不能再管夫婦之情的了。”左宗棠的一個了字,剛纔出口,可憐他的瑩瑩老淚,會簌落落的流了下來。

孝威公子至此,那裡還能吞聲暗泣,疾忙撲的一聲,跪到老父面前,兩手緊抱老父的雙膝,狂哭起來道:“父親,母親倘能馬上好好起來,兒子萬事全休。若真有個長短,兒子不怕父親見罪,一定只有殉我母親的了。”

左宗棠聽了大驚失色的答道:“我兒快快不可存這心思。父母本是並重的,我兒只知有母,不知有父,那不是平日枉讀詩書了麼?”

孝威公子此刻已經哭得昏了過去,神智已失。左宗棠趕忙親自督飭家人,將他愛子扶到臥室,急去延醫診治。診治之後,灌下了藥,孝威公子方始清醒轉來。左宗棠又懇懇切切的勸了孝威公子一番,命他次日遄回原籍,不必再惜銀錢,儘管多聘名醫,去替你的母親醫治,否則你的母親,還不怎樣,你這個癡孩子,倒要不堪設想了。

左宗棠說着,即將幾封家書,付與孝威公子;並命一個姓卞的幕僚,攜着三百兩銀子,伴送回籍。孝威公子同了姓卞的幕友漏夜趕回湖南湘陰,他的三個兄弟,首先告知母病稍愈,始與卞姓幕僚,略略寒暄,再問父親在京之事。卞姓幕僚告知大概。

孝威公子一面把信交與三個兄弟,一面早已入內見他那位病母去了。

孝寬公子先將一封較厚的家信,拆開一看,只見寫着是:捻氛平靖,又晉官銜,行次天津,遵旨入覲。復拜禁城騎馬之寵,優待勞臣,可謂至矣。

惟以西事爲急,垂問何時可定,當以進兵運餉之艱,非二三年所能藏事,乃謹對以五年爲期,而慈聖猶訝其遲,世人又以爲驕。天威咫尺,何敢面欺,揣時度勢,應聲而對,實自發於不覺,恐五年尚未必敢如願耳。西事艱險,爲古今棘手一端,吾以受恩深重,冒然任之,非敢如趙壯侯自詡,無逾老臣也。爾等可檢趙充國傳,仔細讀之,便知西征之不易。現又奏請劉壽卿率部從徵。吾近來於滌公多所不滿,獨於賞拔壽卿一事,最徵卓識,可謂有知人之明,謀國之忠。昔壽卿由皖豫轉戰各省,滌公嘗足其軍食以待之,解餉至一百數十萬之多,俾其一心辦賊,不憂睏乏,用能保奏救晉,捍衛京畿,以馬當步爲天下先,此次捻匪蕩平,壽卿實爲功首,則又不能不歸功於滌公之能以人事君也。

私交雖有微嫌,於公誼實深敬服,故特奏請獎曾,以勵疆吏。大丈夫光明磊落,春秋之義,筆則筆,削則削,烏能以私嫌而害公誼,一概抹煞,類於蔽賢妒能之鄙夫哉。人之以我與曾有齟齬者,觀此,當知我之黑白分明,固非專鬧意氣者矣。

至陝甘餉事之難,所以異於各省者,地方荒瘠,物產無多,一也。舟楫不通,懋遷不便,二也。各省雖遭兵燹,然或不久即平;陝甘回漢雜處,互相仇殺,六七年來,日無寧事,新疇已廢,舊藏旋空,搜掠既頻,避徙無所,三也。變亂以來,漢回人民,死亡大半,牲畜鮮存;種藝既乏壯丁,耕墾並少牛馬,生谷無資,利源遂塞,四也。各省兵勇餉數,雖多少不同,然糧價平減,購致非難;陝甘則食物翔貴,數倍他方,兵勇日啖細糧二斤,即需銀一錢有奇,即按日給與實銀,一飽之外,絕無存留,鹽菜衣履,復將安出?五也。各省地丁錢糧外,均有牙釐雜稅捐輸,勉供挹注;陝釐尚可年得十萬兩,甘則並此無之,捐輸則兩省均難籌辦,軍興既久,公私困窮,六也。各省轉運,雖極煩重,然陸有車馱,水有舟楫,又有民夫,足供僱運;陝甘則山徑犖确,沙磧荒涼,所恃以轉饋者,惟馱與夫;馱則騾馬難供,夫則僱覓不出。且糧糗麩料,事事艱難,勞費倍常,七也。

用兵之道,剿撫兼拖;撫之爲難,尤苦於剿,剿者戰勝之後,別無籌劃,撫則受降之後,更費綢繆;各省受降,惟籌資遣散,令其各歸原籍而已;陝甘則釁由內作,漢回皆是土著,散遣無歸,非先籌安插之地,給以牲畜籽種不可,未安插之先,又非酌給口糧不可,用數浩繁,難以數計,八也。吾以此八難奏陳,實以陝甘事勢,與各省情形迥別,非髮匪、捻匪可比。果欲奠定西陲,決不能求旦夕之效,所以徐春榮曾上書於劉仲良,王子壽亦上書於吾,二人所陳,確有見也。

孝寬公子的學問本好,那年因見他的長兄孝威公子,中了壬戊科的第三十二名舉人,從此更加發憤用功,不久果然入了府庠。

這天看完他的老父的家信,對於陝甘之事,說得通暢詳明,如數家珍,不禁覺得萬分津津有味,竟把遠道回家的老兄,以及那位卞姓幕友,一時忘記得乾乾淨淨。再將其餘之信一一拆了看畢,因見都是命他們幾兄弟,趕緊延醫醫治母病,並好好的勸慰長兄,便將所有之信,給與孝勳、孝同兩個兄弟看過,遵照老父之命,分別辦理。

卞姓幕友瞧見周夫人的毛病雖重,急切之間,尚無大礙,住了幾天,辭別孝威、孝寬、孝勳、孝同四位公子,料定左宗棠必已起程,沿途迎了上去。等得在山西境內追着左宗棠的隊伍,稟明一切。左宗棠聽得周夫人的毛病,還不十分礙事,稍稍放心一點,當下慰勞了姓卞幕僚幾句,即向陝西進發。

到了省城,巡撫以下,親出迎接。左宗棠住入預備的行轅之後,細細問明近日匪衆的軍情。

陝西撫臺道:“現在陝甘一帶的匪首,要算白彥虎,僞皇后白朱氏,僞公主珊鳳,僞元帥熊飛鵬,女將翡仙,男將熊飛龍,以及另外一股匪頭,名叫白翟野主的,都極十分厲害,他們本是流寇性質,不主佔領省垣。現聞爵帥率了大軍到來,不知躥往那裡去了。晚生已命探子四出偵探,尚未前來回報。”左宗棠聽說,捻鬚的答道:“中丞只顧籌措協餉之事,剿匪的責任,當然由兄弟擔任。兄弟此次奉旨調補陝甘,打算到了蘭州,佈置妥當,再令部將出剿。”

陝西撫臺,連連答應了幾個是,方又問道:“爵帥此次西來,不知帶來多少軍隊,哪些將士,晚生想來平浙的那些大將,要在浙江辦理善後,一定不能隨節來此。”

左宗棠點首道:“中丞料得極是,不過兄弟此番帶來的一班將士,都是很好的腳色。”正是:

作戰當然重地理

治軍幾次挽天心

不知左宗棠所帶的一班將士,究是何等人物,且閱下文。

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徐哲身小傳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九七回 公誼私情彭公護命婦 雪膚花貌錢氏受官刑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十三回 有挾而求情同蟄伏 養癰成患誤解狐言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七回 弄玄虛兩蛇入穴 辦團練雙鳳來朝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自序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自序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三三回 隔省辭官獨嗤黃太守 因禍得福共保左京堂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自序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第四三回 老家人捨身救主 章文案謅謊成真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七回 弄玄虛兩蛇入穴 辦團練雙鳳來朝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四三回 老家人捨身救主 章文案謅謊成真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徐哲身小傳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
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徐哲身小傳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九七回 公誼私情彭公護命婦 雪膚花貌錢氏受官刑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十三回 有挾而求情同蟄伏 養癰成患誤解狐言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七回 弄玄虛兩蛇入穴 辦團練雙鳳來朝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自序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自序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三三回 隔省辭官獨嗤黃太守 因禍得福共保左京堂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自序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第四三回 老家人捨身救主 章文案謅謊成真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七回 弄玄虛兩蛇入穴 辦團練雙鳳來朝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四三回 老家人捨身救主 章文案謅謊成真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徐哲身小傳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