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

長興既陷,省垣自然岌岌可危。在那廣德州未失之際,杭垣的紳矜,就去獻策於羅遵殿撫臺道:“廣德州乃是浙江的緊要門戶,現在既被賊軍攻破,杭州便沒甚麼保障。快請大公祖迅調勁旅,徑出獨鬆關,以便分扼泗安、東亭湖南兩路;再能調出一軍,前去屯於百丈關,更是固守邊圉的要着。”羅撫臺蹙額的答道:“現在本城,僅有李定太的一軍,雖然號稱十營,實在的人數,只有二千。前幾天曾上公事,說是擬離此他往,還是兄弟苦苦相留,方始未定,諸位教兄弟調出勁旅,請問那兒去調呀。”

衆紳矜聽說,不覺一齊大驚失色的道:“怎麼,偌大的一座杭州城,又在軍務時代,竟沒兵士可調,已是奇事。李定太吃了國家的俸祿,見敵就想逃走,難道大公祖不好立請王命殺他的麼,這更是奇之又奇的了。”

原來,前清的王命,只有總督巡撫,有這東西,彷彿和明朝那柄可以先斬後奏的上方劍一樣。不過明朝的上方劍,不是個個節度使,或是巡按使、觀風使所能有的,非得皇帝指名欽賜不可;任滿之日,且須繳還。清朝的王命,不是跟着個人走的,乃是跟着總督巡撫的缺分走的。只要一做到總督,或是巡撫,便有立請王命隨意殺人的權力。照大清會典所載:這個王命,文官可以殺至藩臺,武官可以殺至提臺。所以清朝的總督和巡撫,威權是很大的。

後來清朝的皇帝,因見總督、巡撫的威權太盛,恐有尾不大掉之勢,故又興出一個例子。藩臬兩司,可以會同奏參督撫。這道奏本,卻須督撫轉奏;督撫心裡不論如何不願,此折不能不代奏的。這就是防範督撫濫用王命的補救。否則只要督撫一與藩臺以下,或是提臺以下的官員不合,大家豈不被他殺盡。後來雖可平反,濫殺的督撫可得死罪;但是那個冤枉被殺的人,可是不能復生的。本書原有兼記清朝法典的宗旨,所以附記於此。

現在接說當時的那位羅撫臺聽得那班紳矜的說話,很覺有些顢頇。忙又細細的解釋給大家去聽道:“諸位方纔所說,卻也有理。但是以局外人來論局中的事情,稍覺有點隔閡。殊不知本省的軍隊,早經派出外府防禦,若要添募,非得請旨定奪。兄弟的未曾請旨添募,一因初到貴省,趕辦不及。二因既要募兵,須有現成嫡款;雖可仿照湘軍、淮軍,奏請各省協餉。可是這道本章奏上,照例是發交戶兵二部議覆的。倘與戶兵二部的堂官,沒甚私交,就是奏上十本百本,也沒效驗。諸位都是本省巨紳,當然出過任的,也該知道部裡的弊病。至於李定太的一軍,他是客軍,行動本可自主。若因此事,就請王命,那也不成說話。”

衆紳矜聽了羅撫臺的說話,個個弄得啞口無言。

羅撫臺忽見衆紳矜沒有說話,他又說道:“諸位既是來此指教兄弟,兄弟很是感激。且俟兄弟將那李定太請來一商,只要他肯答應,兄弟一定立飭藩司替他籌措行軍款項,請他徑出獨鬆關就是。”

衆紳矜聽說,只好又誠誠懇懇的叮囑一番而退。

羅撫臺一等衆紳矜走後,立即命人拿了愚弟帖子,去請李定太到衙談話。並且預先傳諭文武巡捕,說是停刻李大人到來,須得升炮。

照前清的儀注,撫臺是例兼着兵部侍郎銜的,總兵應該歸他節制;既有上司下屬之分,總兵便須落官廳,上官銜手本。撫臺和他客氣,進見以後,撫臺方命請轎,開麒麟門,升炮送客,所以總兵去見撫臺,謂之軟進硬出。軟進者,總兵的轎子停在上堂外面,先落官廳,後上手本,自居下屬之禮。硬出者,撫臺因他乃是二品大員,卻用並行官階之禮待之。那時的羅撫臺竟以硬進硬出的儀注相待李定太起來,無非要他去擋前敵,保守杭州城地而已。

李定太一見羅撫臺如此相待,心裡早已透亮。及聽羅撫臺請他率兵徑出獨鬆關前去扼守泗安、東亭湖兩路,於公於私萬難推託,只好一口答應。

哪知藩司籌撥出發之費,耽擱了一天;李定太守候運兵船隻,又耽擱了一天;到了湖州,又多住了一宵;尚未趕到泗安,已據探子報到,說是泗安、東亭湖兩處相繼失守。李定太聞報,只得改援安吉。及至趕到安吉,安吉又已失守。連連下令退卻。已經不及,便在梅溪地方,算與李秀成的軍隊打了一仗。無如李定太的人數,僅止二千;李秀成的人數卻在二十萬以上。寡不敵衆,當然吃上一個大大的敗伏。急又下令退守湖州,剛剛紮好營盤,第二天的拂曉,李秀成的部將陳坤書、李尚揚,已來進攻。第一個要隘的青銅橋,守兵只有三百人,不戰而潰。

陳坤書、李尚揚跟蹤進撲,勢甚危迫。李定太忙與紳士趙景賢、湖州府知府瑞春、歸安縣知縣寥宗元等人,一同登城守禦。大家猶未議出辦法,陡被敵軍的一顆落地開花大炮,轟隆隆的一聲,不偏不正的恰恰打在青銅門下,立時擊斃官兵二百餘人。李定太首先嚇得牙齒打戰的向着衆官說道:“長毛的大炮厲害,我們血肉之軀,怎麼可以抵擋。”李定太一邊說着,一邊就想避下城去的樣兒。

趙景賢本在曾國藩軍中幹過大事的,只因受過李秀成的好處,曾經設過誓的,以後不與李秀成直接作戰。曾國藩倒說他有義氣,知信守,准許他不與李秀成直接作戰。可是京中的一班多嘴御史,不肯放他過門,狠狠參上一本,趙景賢便得軍職永不敘用的處分。①他就看破世情,飄然的回到湖州家鄉,原想終老林泉的了,不防敵軍又來攻打他的鄉土,自然不能袖手旁觀。

當時一見李定太講出這般話來,立把他的雙目一突,紅筋迸起的厲聲說道:“總戎一退,軍心自必大亂,此城益發難保。日後果有甚麼疏虞,總戎須擔責任。此間中丞,我雖不能直接講話,曾滌帥倒還相信我的句把言語。”

李定太爲人,本極剛愎,對於一個永不敘用的趙景賢,本來不在他的心上。起初瞧見趙景賢對他那種兇相,已經大爲不然;再加怪他擾亂軍心。正待發火的當口,又聽到趙景賢說出曾國藩的字樣,方始軟了下來。陪着笑臉說道:“趙大人不必發火,兄弟若不重視貴處,何必前來拚命保守。不過我們大家站在此地,若被大炮打着,倒犯不着。況且趙大人又是一位磐磐大才,將來必要大用,應該留着此身,以報國家。快快同了諸位,去到敝營,商量御賊之法纔是。”

廖宗元也怕李趙二人,鬧了意見,官紳不和,更加不妙。趕忙一手一個,拉着趙李二人下城,一同走到李定太的營內。

大家正在打算趕緊招募鄉勇守城的時候,忽據探子飛報前來,說是記名總兵曾秉忠曾大人,親自率領長龍炮船六十艘已由吳口震澤,銜尾鳴鼓而至,軍容非常壯盛,一到青銅門外,便與長毛大打一仗,長毛不能支持,已沿太湖直趨夾浦去了。李定太聽了方在大喜。

廖宗元卻跺足的說道:“這樣一來,省垣危矣。”李定太不以此話爲然,正想有所辯論。

廖宗元道:“李大人不必爭辯,但願省垣安穩,那才一天之喜,倘若被我料中,浙省人民便無噍類矣。”

湖州府知府瑞春插嘴道:“李大人要在此地保守城池,不能兼顧省垣,如何是好?”

趙景賢躊躇道:“這倒是樁難事。”

那時李定太的私心,本也不想回省,索性向衆位官紳討好道:“兄弟既受羅中丞的囑託,來此禦敵,自然只好專顧此地。”大家聽了,也沒別的辦法。

誰知沒有幾天,即得省城失守的信息。

原來羅撫臺自從打發李定太出省之後,滿望李定太能將長毛擊退。只要泗安、東亭湖兩路未失,省垣還不礙事。不料李定太一出省垣,羅撫臺即據四處探子分頭去報,說是李定太尚未趕到獨鬆關,泗安、東亭湖等處,已經失守。長興縣是十三那天,被賊攻破。武康、良渚等處是十七那天被賊攻破。羅撫臺一聞這等信息,只是急得跳腳,但是一無辦法。

正擬飛檄蘇皖贛幾省乞援的當口,又據撫標中軍羅丹忱面奉,說是今天黎明時候,武林門外忽有幾十個本地土匪,闖進城來,標下正待親自前去捉拿,究又不知去向。羅撫臺聽說,皺皺眉頭道:“土匪雖沒長毛厲害。你們職守所在,也應該仔細一點纔好。”

羅丹忱尚未來得及答話,統帶寶勝勇的候補道陳煥文,不待傳見,早已慌慌張張的走入,對着羅撫臺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回大帥的話,職道剛從武林門前經過,瞧見數十騎賊人,很似長毛的樣子,官兵都當他們是土匪。大帥快快下令關城爲妙。”

羅撫臺聽了一嚇道:“這還了得。”說着,一面急拔一支大令交給羅丹忱,命他飛馬前去知照四城城守,趕緊關城。一面又命陳炳元再去打聽,即行來轅稟報。

當時陳炳元去了未久,又來稟說道:“職道業已探得確信,賊人探得昨天是觀音誕辰,本城城門,照例通宵不閉,原打算就趁那時殺進城來,卻未知道杭城規矩,遊夜湖是在十八晚上的。幸虧賊人算錯一天,錯過機會。但是現在已將武林、錢塘、涌金、清波等門,團團圍住,杭垣仍舊可危。”

羅撫臺不待陳炳元說完,急又搖頭搓手的說道:“羅中軍所司何事,賊人業已圍城,還來說是土匪。”

陳炳元接口道:“大帥此時怪他,也已不及。現在只有趕緊調兵守城,方爲正辦。”

羅撫臺聽說,立傳三司①一府兩縣,商議辦法。等得衆官到來,杭府何紹祺首先說道:“卑府剛纔據報,知道四面圍城的賊人不下七八萬人。我們城內,得有撫標各營兵士二千,運司鹽丁五百,協防局團勇三百,姚都司發科所帶的福勝勇五百,臬司所部親兵營四百,一共算來,不過幾千,怎麼能夠守城。”

羅撫臺忙問鹽運繆梓傑道:“兄弟曾留江南大營過境的兵士二千,札在城外,不知可還能夠調進城來麼?”繆運司忙不迭的搖頭道:“八城已閉,如何能夠調進城來。只要不被賊人擊潰,就算幸事。”

臬司段光清接口問羅撫臺道:“司裡知道大帥曾經奏調湖北道員蕭翰慶,率領本部訓字營援浙的麼,怎麼尚未到來?”

羅撫臺一聽此話,不禁氣得紫漲了臉的說道:“張芾張欽差,真正不是東西。倒說一見蕭道員率兵過境,硬叫留下,幫他防堵,②置我們這裡於不顧。”

藩司王友端道:“大帥不必動氣,現在氣也無益,還是趕緊調兵守城要緊。至於城防經費,司裡無論如何爲難,三天之內,至少可以籌出三千。”

當時王藩司的一個千字,剛剛離嘴,陡然聽得坍天塌地,轟隆隆的幾聲炮響,夾着街上老百姓的一片哭聲,使人聞之,心膽俱碎。

臬司段光清,運司繆梓傑,杭府何紹祺一齊說道:“事已危急,司裡卑府等等,就去各自調兵,守城應敵再說。”羅撫臺雙手亂拱的答道:“很好很好。今天的事情,只有仗諸位同寅費一費心的了。諸位走後,兄弟就去和將軍商量,請他統將旗兵調出。”

及至三司一府兩縣,以及都司姚發科等人,統統上城之後,適有寧紹臺道仲孫懋率領興勇二百名,來省助防。因被天國軍隊圍攻,幸由旗兵開城,方得進來。

這樣的一連死守兩天,曾國藩那邊的援浙軍張玉良率部五千,首先趕到。副將向奎,率前鋒兵士一干五百人,由平望取道海寧,也已到來。李定太因恐省垣失守,究竟說不過去,又與趙景賢一同來援。三路人馬一齊到達,札在清波門外。敵軍素懼張國樑的威名,一見張字旗號還當張國樑到了,於是稍退。

羅撫臺忙又召集所屬會議,臬司段光清主戰,運司繆梓傑主守。正在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的時候,天國的軍隊,已將清波門外的西竺庵掘通地道,擬用炸藥炸燬杭城。丁憂紹興府照磨陳奉彝,已聞其事,急去面稟繆運司,請開城內地道,以應敵人。繆運司大爲讚賞,立撥經費三千,即命陳奉彝承辦其事。無奈連天大雨,平地水浮二尺,不能動工。延至六月二十七的那天卯刻,西竺庵的地雷陡然炸發,清波城門,立塌三丈有餘,天國軍隊,一擁而入。

那時繆運司正在城上防禦,首被擊斃,杭州城池,即於是日陷落。浙江巡撫羅遵殿、布政使王友端、杭嘉湖道葉-、寧紹臺道仲孫懋、新任杭府馬昂宵、仁和縣李福謙等人,於是一同遇害。臬司段光清、候補道陳炳元、撫標中軍羅丹忱,巷戰半日,方始殉難。當天晚上,天國將弁兵士,還防城中有狀,仍退城外住宿。

第二天即是二十八日,全部重又入城。將軍瑞昌,副都統來存,佐領傑純,竟率旗丁,死守滿營。所有滿洲婦女,盡將旗袍厚底鞋子,統統摔在路旁,各持長矛短劍,守城禦敵,甚至火燃髮髻,邊拂邊戰,毫沒懼色。天國兵將,恨得咬牙切齒的叫罵道,老子們既得杭城,不見得讓你們這班滿賊。再守旗營。但是儘管叫罵,一時不能攻入。

張玉良乃於七月初二的拂曉,率兵士乘坐小船六百艘,直至民山門外,又將戰時雲梯架在民房屋頂,攀登上城,張玉良立即手刃天國將弁一十八人。敵軍陡見張字大旗,仍舊當是張國樑到了,無不大駭。便在撫臺衙門,召集會議,以定去守。會議結果是,一因滿城未下,二因業已飽掠,三因官兵大至,四因金陵空虛,即於初三大早棄城,出涌金、清波二門,向平窯、獨鬆關、孝豐一帶,竄回寧國府、廣德州而去。

張玉良、李定太、趙景賢三人,一面會同紳矜,資僱民夫,掩埋屍首。一面飛稟曾國藩那兒報捷。曾國藩奏知朝廷,朝廷便以蘇州布政司王有齡補授浙江巡撫。並令將死難官紳將士,查明請恤。王有齡奉到上諭,直至次年的三月,方始到任。到任之日,查知紳士趙景賢很有大功,首先給予令箭一支,命他督守湖州。

其時適值江南大營潰散,副欽差張國樑戰死丹陽,蘇常既陷,浙中復震。張玉良那時已經駐軍蘇州,聞風自潰,單身乘坐腳划船,以十幾個親兵護衛,漏夜駛至杭州。手下將弁連同兵士,竟至潰散二萬餘人。浙西一帶,擾亂得不成模樣。趙景賢飛稟王撫臺請示,王撫臺急命旗牌官四人,各將大令一支,趕赴湖州,禁止潰兵,不準越過湖州,倘若違令,即以土匪辦理。潰兵至此,紛紛竄入江西。直到四月初上,浙境始無潰兵蹤跡。

豈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侍王李世賢,又率大軍十五六萬,由金壇一帶,進攻嘉興。浙江提督江長貴,未曾接戰,潰於平望、震澤等處。李世賢跟蹤追擊,二十六的那天,嘉興復又失守。府教授蔡兆輅、訓導張園等等,同時殉難。浙撫王有齡聞報,只好復請張玉良招集流亡散卒,以便保守省垣。

那時張玉良正是進退維谷的當口,一請即出。沒有多久,已經招得潰卒一萬二千人,自願擔任克復嘉興之責。只是兵燹之餘,大宗軍餉,無處可籌。王有齡有位姓高的幕友,首倡十倍紹捐之議。

怎麼叫做十倍紹捐,原來浙江第一次被陷的時候,紹興一帶,幸未糜爛,所有軍餉,都是取挹於寧紹的。十倍的一句說話,乃是比較平時的捐項增高十倍其數。

王有齡既沒他法可籌軍餉,只好不管民間疾苦,採取此議。姓高的幕友,且任籌捐局總辦之職。張玉良既已有兵,又已有餉,於是軍容復盛,所有經過之處,不免有所蚤擾,百姓紛紛控於王有齡那裡,王有齡如何敢去顧問。

只有湖州一帶,因是趙景賢督守,城中又有團練五千多名,主強客弱,總算未被蚤擾。趙景賢並與張玉良相約,張軍如能克復嘉興,他願籌措犒賞費三萬以贈。其時曾國藩限令張玉良剋日克復嘉興的公事,適值又到,張玉良無奈,只好率兵前進,及到嘉興,即在三塔灣、白衣庵一帶駐軍。正是:

焊將驕兵無異賊

忠臣義士可成神

不知張玉良能否將那嘉興克復,且閱下文。

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三六回 論人材詳述文王卦 練偵探私抄敵國書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三六回 論人材詳述文王卦 練偵探私抄敵國書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二五回 儒宗談理學實益人心 勇將壯聲威僞裝狗眼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
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三六回 論人材詳述文王卦 練偵探私抄敵國書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三六回 論人材詳述文王卦 練偵探私抄敵國書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二五回 儒宗談理學實益人心 勇將壯聲威僞裝狗眼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