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

洪秀全既得嶽州、漢陽等處,一鼓而下,直薄武昌。武昌的制臺赫德,撫臺常大淳,早已嚇得呆若木雞,只好去把李臬臺請去商量,要他去把一子一女喚來,保那危城。

原來那位李臬臺的名字,叫做聲鑑,河南人氏。他的兒子,名叫孟羣,非但文武全材,且以候選道臺的資格,在他原籍辦理同善堂的事務,輿論極佳極桂。他的妹子,名叫金鳳,幼年時候,曾得異人傳授,能知呼風喚雨之術、倒海移江之法。因奉師令,誓不嫁人,所以只在家中侍奉老母,平常是足不出閨門一步的。豈知那位李聲鑑廉訪,也有幾分武藝。雖然已有六十八歲的年紀,卻還老當益壯,每每自己稱能。平生最恨邪術,因此不甚喜歡他的那位千金。

這天一見制臺、撫臺二人要他去召他的子女,前來禦敵,他就大不爲然來。當下翹起鬍子的答道:“二位大帥,要把這個守城退敵的責任交付司裡身上;司裡受國恩深,位至臬司,又蒙二位大帥如此相看,應負守土之責,若命司裡辦理此事,司裡決不敢說一個不字。若是要命司裡去召我那不肖女兒,來用她那邪術,司裡誓死不爲。”李臬臺在他說話的時候,聲如洪鐘,目如急電,似乎還在氣烘烘的樣兒,大有怪着兩位上司,只重他那女兒的邪術不重他的武藝之意。

當時的一督一撫,既見李臬臺肯去負責,只要能夠守域退敵,去不去召他的女兒前來都是一樣。便去恭維了李臬臺幾句,立即會銜委他兼着全省營務處,以及水陸總統之責,連那本省的提臺,也得歸他節制。李臬臺至此,方纔當面就謝了委,馬上回到他的臬臺衙門,即使文案寫了一個招安的諭帖,命人送到洪秀全的軍中,要取回話。

那時洪秀全的本人,還在漢陽。當下看了李臬臺的諭帖,便一面交與李秀成去看;一面跟着對大家冷笑了一聲道:“這個姓李的,恐怕還在做他的夢呢。現在他們的這座武昌城池,不但彷彿已在我們手中一樣,就是那座北京城,指日也要姓洪的了。這個姓李的可真有些老糊塗的了。”大家聽說,自然一齊附和幾句。

李秀成等得看完了那個諭帖,方纔叫着洪秀全道:“千歲,我們此次的破嶽州,佔漢陽,雖是遵照錢軍師的火攻之計,方始有此順利,但也關乎天意。”

洪秀全聽了,忙接口問道:“甚麼天意,我怎麼沒有知道。”洪秀全問了這句,不待李秀成答話,他又忽然的笑了起來道:“大概就是我們天父的恩典吧。你說天意,似乎還覺有些含混。”

李秀成聽說,連連也改口的笑答道:“我說的天意,正是我們天父之意。”

洪秀全點頭道:“這纔對了。副軍師快說你的說話。”

李秀成道:“聽說岳州地方,在一個月之前,那座城隍廟裡,每夜必有數百野鬼的哭聲。那裡居民,無不聽見。直待我們得了嶽州,封刀之後,方停哭聲。此地漢陽城的一座關帝廟前,本有一塔,也在我們入城的三天以前,忽然無緣無故的自陷下去。鄰近居民,掘出一塊石碣,上有‘辰火天明,金鐵爭嗚,越王過漢,東國太平’的十六個字樣,可惜已被地方官吏藏過。既是我們的這位天父這般顯靈,似乎稍免一些殺戮,以體天父好生之心纔是。現在李臬臺既來招安,也是他的先禮後兵之處。我們不妨也回一個諭帖,命他獻城投降,免得塗炭生靈。”

洪秀全聽了這話,並不贊成去回諭帖之事。單去急下一令,說是無論軍民人等,能將那塊石碣獻上,立賞千金。

李秀成便自己作主,就在李臬臺的那個諭帖之上,批上三日之內獻城,可饒爾命十個大字,付與來人去訖。又對洪秀全說道:“千歲快快下令、可命衆將趕造浮橋的工具,我們三天之後,要取武昌。”

洪秀全聽了一愕道:“怎麼?還要搭浮橋不成。”

李秀成道:“我能預料我們的錢軍師和楊秀清的兩路人馬,三天之後必到此地。武昌是長江的上游,城裡縱沒甚麼良將、也因地勢關係,並不比較長沙容易。”

洪秀全聽說,方纔傳令衆將,聽命各人部下,限期預備浮橋工具。三天不成,軍法從事。大家奉令,自然各自遵辦。

哪知第二天的下午、錢江和楊秀清的兩路人馬,果然到來。洪秀全一見錢楊二人之面,急去一手一個,拉着錢江和楊秀清兩個大笑道:“我們弟兄幾個,竟會在此相見,半是天父之恩,半是你們二位之功呢。”

錢江尚未開口,楊秀清因與洪秀全相別已久,急也緊握洪秀全的手道:“千歲快快不必謬讚,我說天父固然有恩,衆人固然有功,獨有兄弟沒有一點勞績可言。此來正要向千歲謝罪。”

洪秀全聽了又大笑道:“賢弟之功、豈讓衆人,快快不準謙虛。我們坐下,還是先談正事要緊。”

等得大家坐下,李秀成便向錢楊二人,報告近日的軍情,錢江聽畢,即對洪秀全道:“千歲既已下令趕造浮橋工具,這是最好沒有。此次我和秀清大哥兩個,乃是丟下了向榮,漏夜兼程趕來的。因爲清廷已把向榮授爲欽差大臣、張國樑也得了記名提督,江忠源也得了特旨道員。我料向榮,既受清廷的殊恩,一定要和我們拚命。與其和他在那長沙城外只管戀戰,不如趕來此地,先將武昌佔下,再向下游殺去。總以先得南京、方能北伐。”

洪秀全聽說,連連稱是道:“軍師的調度、我久欽佩。你既同了秀清兄弟各率大軍趕來相助,還有何說。”

錢江、楊秀清二人聽說,忙又一齊答道:“話雖如此,總得千歲主持一切。”

洪秀全便稍稍把頭一點,看了蕭三娘一眼,又對楊秀清笑道:“你們夫妻二人,也算久別的了,快趁還有一兩天耽擱的時候,你們可去彷彿新婚一下吧。”

此時的蕭三娘,本是坐在下面,一聽洪秀全忽說趣話起來,不覺將她那張粉臉一紅。走至洪秀全的面前,微微地笑着道:“我和他兩個,也是老夫老妻的了,千歲怎麼說出新婚二字。倒是我有不少的軍事、要和他去商量商量”。

蕭三娘尚未說完,大家也來附和趣笑蕭楊二人。楊秀清因見蕭三娘此時的頰泛桃花,腰搖楊柳,愈覺嫵媚、當下就借蕭三孃的說話,便同蕭三娘兩個,手攙手的,一同回他城外營裡去了。

錢江一等楊蕭二人走後,始對洪宣嬌微笑着道:“此次此地的戰爭,更比長沙要緊。蕭嫂子可將那面令旗,那柄寶劍,繳還與我,讓我交還千歲,以便讓他發號司令。”

原來洪秀全行軍,本極專制。每到要緊關頭,百事都去推在天父身上。大家一則業已相信這位天父有靈,二則早已公認洪秀全是主,所以洪秀全即於金田出發之日,造上一面紅綢的令旗:旗作方式、二尺長短。四周緣以白綾,上繡雙龍雙虎。左角之上,還有他的畫像。中間的一個令字,親筆書寫。做成之後連同他那一柄家藏古劍,傳知各軍、凡見此旗此劍,和他親到一般。若是見了旗劍,奉令行事,雖敗有功、違令行事,雖勝有罪。他的軍令,只有錢江、洪宣嬌二人,奉令之後,可以前去與他商量一次,第二次也得遵令辦理。連那楊秀清都得遵令,其餘將士,更不必說了。

當下洪宣嬌因見錢江要她繳出旗劍,她就走到錢江面前,咬上幾句耳朵。錢江聽畢,笑上一笑的答道:“這樣也罷。你就快去替你們的千歲哥哥做個兇人,免得因爲此事,他們老兄弟兩個,失起和來,反而不妙。”洪宣嬌聽完,立即匆匆而去。

洪秀全及至洪宣嬌走後,才問錢江道:“她去究與何人爲難,不要鬧出事來。”

錢江搖搖手道:“千歲放心,停刻即有分曉。”

錢江說完這話,又對洪秀全笑道:“兄弟此來,卻替千歲帶了幾個要緊人來。第一個是名叫吳吉士的道士、他卻有些邪術。我們行軍,雖走正道,總以先得民意爲要。但是天下很有能人,寧可備而不用。第二個是名叫獬面的狼兵頭目。他手下有五百名狼兵,都是廣西獵戶,衝起鋒來,不顧性命。除了善食牛肉之外,一切名利二字,都不知爲何物。既易駕馭,又有大用,現在札營城外。第三個是名叫曾天養的一位好漢,確是將材。”

洪秀全聽了大喜道:“這末快召吳吉士、曾天養、獬面三人,前來見我。”

錢江即命吳吉士、曾天養、獬面三人,見過洪秀全之後,洪秀全當面慰勞一番,便將吳吉士和曾天養派在將官之例、獬面作爲各軍衝鋒之隊。三人謝了退下。

洪秀全正待再和錢江商量軍務、忽見洪宣嬌手捧一塊圓形的扁石、笑嘻嘻的走來,把那石頭呈給他道:“這塊石頭,就是楊秀清此次在那長沙城下經過,一天晚上,瞧見一塊地上,無端發起火光,命人掘了下去,得了此石。照理而論,一國有王,一家有主,秀清既得此石,應該獻與千歲哥哥,他卻秘而不宣,不知畜了何意?這件事情,還是韋昌輝將軍方纔告知妹子的。他說他在路上始知此事,便去稟知軍師。軍師說是且到此地再說。妹子一聽此話,就知此石必是國寶,所以特去指明問他討出。他起初不肯,我那姑娘勸他交出,他也不聽。後來妹子不得已起來,只好用了旗劍,假意要他把先斬後奏。直到用了此法,他才交出此石的。”

洪秀全起初接了那塊石頭,還沒來得及去瞧,已見他的妹子喳喳一連串的說了起來,只得一直聽完。先將那塊石頭一看,只見那石約有五寸徑圓,三寸厚薄。非但光瑩似玉,而且正面像是天生成的太平天國四個大字。反面又有半個太極圓形。不待看畢,不覺離坐,高興得跳了起來的對着錢江笑道:“難怪此地的關帝廟前,掘出一塊石碣、也有太平二字之樣。”

李秀成在旁,瞧見洪秀全一邊在說,一邊看那塊寶石,弄得無暇說話樣子。他便接口把那嶽州以及漢陽地方的兩樁怪事、詳詳細細的述給錢江聽了。

錢江聽完,點點頭道:“此真天父顯靈。但是我們大家,總要先順民心爲是。”

那知洪秀全一見此石之後,要做皇帝的心理,越加濃厚起來。當下即向他的妹子,收還旗劍二事。但因她去領取此石,大有功勞,立即記上首功。洪宣嬌謝了一聲,方始退去。

這天洪秀全大排筵宴,算替錢楊二人,以及各位天將、部將、裨將等等接風。大家都到,獨有楊秀清一個人推託事忙不到。洪秀全知他爲了寶石之事,不好意思前來,便也不去再請;即和大家暢暢快快的直吃到日落西山、方始散席。

第二天一早,已據各軍紛紛來報,說是奉令製造修造浮橋的工具,已經制成,只候命令,怎樣搭法就是。洪秀全聽說,即將錢江以及一班天將等人,統統請到,開了一個軍事會議。不防尚未斟酌妥當,忽據探子報到,說是向榮和張國樑的兩路人馬,已經跟蹤追到,並在洪山下寨。獨有江忠源一路,未見到來,不知逗留何處等語。

洪秀全不待探子說完,不覺大吃一驚,連說怎麼來得這般神速。

錢江接口道:“我的初意,雖然料定向張江三人,一定跟蹤追來,但是沒有防到這般快法。他們既是到了,我們對於武昌,只有暫緩進攻,且俟籌妥萬全之計,方好行事。”

楊秀清不待錢江說罷,立即氣烘烘的接口說道:“武昌居長江上流,得之可以直撼江南,俯瞰江西。我軍數十萬之衆,難道還怕向張二隻狗子不成!”

錢江微微地點着頭道:“秀清大哥之言,雖極有理,但是武昌這個地方,易攻難守。向榮老成有謀,張國樑百戰不疲,江忠源諒來不久即到,兄弟所以說要計出萬全,並非不攻武昌,以及畏懼向張江三人也。”

楊秀清聽了,又連搖其頭的駁錢江道:“軍師每每稱讚向榮那個老賊,很有能耐。但我見他每戰必敗,老成何在,有謀何在?我願前去獨當此賊,你們此地可以騰出工夫,去攻武昌。”

錢江道:“秀清大哥既是去當向榮,須得仔細。”

楊秀清又忿忿的答道:“軍師難道真個瞧我不起不成,我與千歲大哥,起義以來,一向未曾落於人後。”

洪秀全忙插嘴勸着楊秀清道:“秀清賢弟、你卻不可錯怪軍師,他也不過爲了慎重起見,總是好意。你既要去獨當向榮,我命李副軍師同你前去。”

楊秀清聽說,方對洪秀全、錢江、李秀成三個,獰笑一笑,彷彿自認魯莽的樣子。李秀成瞧見楊秀清在笑,也不推辭,立即隨同而去。

羅大綱眼看楊李二人走後,便對錢江說道:“方今隆冬時候,河水已涸,水面漲有巨砂,我們水軍,難進內港;不如就用兵船架了浮樑,貫以欽索,由此地漢鎮直達武昌省城,自較容易。”

錢江大拍其手的讚道:“此計甚妙,但恐遲誤日子。”

石達開接口道:“這不礙事。我們一面不妨即用大綱兄弟之計行事,一面去與張國樑誘戰,使他不防,免得乘機阻止我們的工作。”

錢江又點點頭道:“這樣也好。準待本月月杪,那晚上一點沒有月光,一夜架好浮樑,直搗武昌可也。”

錢江剛剛說到此地,又有探子來報,說是江忠源一軍,業由鮎魚套地方,偷進武昌城中去了。

錢江聽說,將他的衣袖一擺道:“再探。”探子去後,錢江又接說道;“江軍既已入城,他一定去和李臬臺會合,欲與洪山的向軍,成爲犄角之勢。我們可把水軍,也是偷偷的渡過武昌東岸。彼軍未備船隻,城內之兵,用槍或箭,不能及遠;用那土炮,又恐打着向軍。我們正好借這投鼠忌器的便宜地方,以壯楊秀清一軍的聲勢。”

洪秀全聽了大喜,即命依計而行,大家散會不提。

單說楊秀清回營之後,認爲受了錢江的欺侮,馬上發令,正欲率了李開芳、林鳳翔、李昭雪、郜雲官、萬大洪、範連德新舊六員大將,渡江去攻向榮的時候,李秀成慌忙上前阻止道:“千歲擁了數十萬之衆,聽了錢軍師之議,不敢輕事渡江。秀清大哥若急渡江,勝則其功不小,敗則不可收拾的了。”

楊秀清自恃他的位份在李秀成之上,便不聽李秀成之計,徑自渡江進攻洪山。

李秀成只好急去報知洪秀全知道。洪秀全便令陳坤書、陸順治二人,各率水師策應秀清。

及至錢江聞知其事,陳陸二人早已出發。他急去見洪秀全道:“三軍之所以能用命者,全在軍令。今楊秀清不遵軍令,將來何以服衆。我當用千歲的令旗前去止之。”

錢江說着,即令洪宣嬌拿了令旗去阻楊秀清渡江。及至洪宣嬌趕到,楊秀清已經渡過江岸多時的了。

洪宣嬌急急回報錢江,錢江、石達開二人一齊說道:“秀清這般魯莽,真誤大事。”

石達開又單獨說道:“現在只有速將大軍,統統都填浮樑而進,秀清一軍,方不至於全軍覆沒。”

洪宣嬌、韋昌輝兩個,也一同說道:“秀清這人,本是我們軍中的害羣之馬,何不讓他斷送狗命,省得將來爲他所制。”

錢江忙搖頭道:“這是因噎廢食的政策,如何可以行於戰爭之際。”

洪秀全即下命令,即照石達開之計行事。

此時向榮已在洪山之上,瞧見楊秀清的人馬,已經渡江,便朝左右大笑道:“洪秀全手下,雖有錢江、李秀成、石達開三個好手。但有楊秀清這人,夾在裡面不聽軍令,擅自行動,也是我們朝廷的洪福。”

向榮說罷,即行傳令,命敬修之弟張敬業,引兵五千,靠江札營,截斷洪軍水師。總兵湯貽汾、陳勝元、奚楚方、克釗四人分左右兩翼,去敵楊軍。再命張國樑督率大軍押陣,若見洪楊二軍,何方有了弱點,即向何方進擊;但須看見洪山之上的一杆大旗舉起,方準進攻。

大家奉命去後,只見楊秀清安營既定,甚是性急,即命李開芳、李昭雪、郜雲官、萬大洪、範連德、林鳳翔六員大將,一齊殺出。大家正待洪山舉旗,方敢進擊,就在此時,忽然聽得西北風大起,吹得一面大旗呼呼的聲音,遠遠地都會聽見。各人擡頭一望,果見洪山的山頂上面,豎起一面奇大無比的旗幟來了。大家本已待久,此時自然即遵向榮的軍令進攻。

誰知楊軍那邊,只知顧着向榮一面,不防江忠源一軍,竟從城內突然殺出。這樣一來,楊軍這邊的六員大將,便被前後左右圍攻起來。真是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兵之力的了。

幸虧錢江率了大軍,直攻武昌。一則用的是圍魏救趙之計,二則又見江忠源既由城內殺出,城內一定空虛。護理總督赫德、撫臺常大淳二人,都是木偶,李臬臺雖然有些武藝,自然獨木難支。所以下了一個獎令,誰能首先攻入省城的,賞銀二萬。那知那個獬面狼兵頭目,雖然不愛銀子,卻喜殺人玩耍。他一聽了此令,立即率了五百狼兵,大聲一吼,猶同天崩一般,正待殺入南門。不料斜刺裡忽然殺出一員老將,倒也十分厲害,若非獬面有些特別本領,早已沒有性命的了。正是:

一片忠心雖貫日

滿城血水卻成河

不知獬面所遇的一員老將,究竟是誰,且閱下文。

第三回 分屍飲血神勇堪驚 鬥角鉤心聖衷可測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三三回 隔省辭官獨嗤黃太守 因禍得福共保左京堂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三七回 林威王稱兵進諫 易太守舉室全忠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三七回 林威王稱兵進諫 易太守舉室全忠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七回 弄玄虛兩蛇入穴 辦團練雙鳳來朝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自序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徐哲身小傳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
第三回 分屍飲血神勇堪驚 鬥角鉤心聖衷可測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三三回 隔省辭官獨嗤黃太守 因禍得福共保左京堂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五九回 陳延壽生爲負債人 洪秀全死作貪花鬼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八三回 學政作庭參童生吐氣 尚書行國法世宦歸陰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三七回 林威王稱兵進諫 易太守舉室全忠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三七回 林威王稱兵進諫 易太守舉室全忠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七回 弄玄虛兩蛇入穴 辦團練雙鳳來朝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自序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徐哲身小傳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