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

梅山州一見他那世侄女包三姑的首級,掛在敵陣中的竹竿之上,不禁嚇得暈了過去。幸虧他的法術,勝過藺瑞夫、包立生兩個多多。泥丸宮中,不致走元,能夠立時元神守舍,復了原狀。當下疾忙將眼一盼,又見包三姑的首級,掛在竿上,雙目緊閉,兩眉倒垂,臉上污血,還在直淌。心裡又是一個酸楚,就將他的法術用出,打算制住敵人死命,以替包三姑報仇。誰知他的法術一齊用完,敵方毫無一點損失。梅山州至此,始知果是天意所在,劫數難逃。忙把身上的一隻馬錶仔細一看,正是子正。復又大驚失色道:“我若不走,還有命麼?”他就單身遁去,從此不知所終。

原來來王陸順德,本已暗派不少的偵探,守在包村的左右前後,包村之中的所有一切舉動,並沒有一件不據飛探報告的。來王陸順德既據探子報告,說是包村之中,復又到了幾個能人,村中的五色旌旗已在移動,恐有衝出逃走之虞。那時賽時遷已經督率項元直、張恂、魏榮等人,剛把大路水車幹,大善塔頂,早已取下。當下一聽此報,即飭十員饒將,各率人馬五萬,直把包村四近,圍得水泄不通。

正擬攻入村中的當口,可巧正值包三姑一馬衝出。大概也是包三姑的劫數已到,倒說等她一腳衝入敵人陣中,施展她的法術,所有法術,竟會一件不靈。法術既是不靈,試問一位嬌滴滴的女子,衝入千軍萬馬之中,還會不傷性命的麼!

包三姑既死非命,梅山州又已遁走,那時包村衝出的先鋒紅旗隊,不戰自亂。白旗隊趕忙繼出,也是隊伍錯亂,衆無鬥志。青黃兩旗的女眷隊,正待逃回村去,已是不及。還算那個殿後的黑旗隊,稍有些法術知識,即與天國大軍魔戰一陣。黑旗隊的結果,也是全軍覆沒。當時包立生和藺瑞夫二人,一見大事已去,趕忙各佔一個袖卦。卦辭含混,不能解釋。方欲乘隙逃遁,已被亂軍所斃。天國大軍,乘勝殺入,包村至是,真是可謂寸草不留,數萬人衆,同歸於盡。天國的諸將弁,因惡包村平日死守,抗拒天兵。入村之時,大家立誓,不教一粒螞蟻生存。因此包村的那場浩劫,確是清國中興史上數一數二的資料。

照這樣說來,包村的失敗,仍是要怪項元直和張恂兩個,公報私仇的不好。不過他們兩個,後來並未得着甚麼好處。杭州失守的當口,他們兩個,以及那個魏榮,還想功上加功,不知要想做到天國甚麼位置,方纔甘休。不料老天有眼,一齊死在亂軍之中。來王陸順德、秋官丞相賽時遷二人,本是利用他們幾個的。他們幾個既是死於亂軍,不過一道公文呈報了結。此是後話,提前敘過,後不再說。

現在單說那個王履謙,當時一見紹城業已失守,他就單身出亡,先到上虞。可憐席未暇暖,天國軍隊又已跟蹤攻破上虞縣城。知縣胡堯戴殉難,全縣死亡無算,僅有松下一鎮,未曾受着蹂躪。所以當時民間有種童謠,叫做殺遍天下,失落松下。其實也非失落,因爲松下系一小鎮。在松下人民看去,松下很是熱鬧。若到天國軍隊眼中,不算甚麼。

但是當時上虞的紳民,都怨王履謙的腳氣不好。說是他一走到,長毛隨後就到,大有怪他引狼入室之意。王履謙既在上虞不便立足,幸虧腳上會得揩油,急坐海船,逃到福州。

那時的閩浙總督,正是福州將軍廣岐兼代,因見曾國藩、彭玉麟、左宗棠等人,很有一些治軍之方,對於王履謙這人,聯帶也就看重。一見他到,不管是否喪失土地的人物,一腳將他請到總督衙門,接風款待,極其周備。王履謙至是,驚魂方定。一面飾詞奏報,全部推在廖宗元身上。一面函知浙撫王有齡,隱約其辭,似有責他調度無方之處。

王有齡一見那信,直把他的幾根鬍子,氣得一齊翹了起來,馬上親自覆上一函。王履謙接到一看,只見寫着是:大示敬悉,承責調度無方,弟固不敢辭卸。惟當時弟因歸安廖令宗元,守湖二載,保全土地,極有將才。調署紹府,原希其反危爲安,以保越中八縣。蓋紹興距省甚近,該地不失,省垣尚有屏蔽,此即調度中之一事也。拒知執事別有所屬,重私輕公,種種設施,致其不能到任。迨至到任,復又嗾使貴團勇丁,與之爲難。弟無論如何不敏,尚能預識廖守能爲國家殉難;紹紳謝主事,尚能於城破之際,親率黃頭姚勇,與賊巷戰於大善寺前。①執事身任全省團練大臣,一聞警報,立即出去,不能與城偕亡,此對朝廷未免不忠也。執事與謝主事,先爲一殿之臣,繼爲一鄉之友,任其戰死,單身出亡,此對朋輩未免不義也。及至上虞,爲人不容,再遁閩省,未免無恥。來示卸責於弟,未免無信,弟已抱定與城偕亡之志,朝廷譴責固死,朝廷不譴責亦死。省垣不破,固爲如天之福。省垣不保,弟當先往地下爲執事驅狐狸也。專此奉覆,臨穎不勝悚惶之至。

王履謙邊看邊在出汗,及至看畢,臉上紅得猶同猢猻屁股一般。正想將信撕碎,忽被一人陡的一把,從他手上搶去大笑道:“王中丞之筆,真尖刻也。”

王履謙趕忙擡頭一看,卻是那位廣制軍,只好也強顏笑答道:“兄弟來閩之時,曾聞一位友人說過,王中丞得了疾症。兄弟當時不甚相信,今天看了此信,始知疾病倒是真的。”廣制臺當場隨意敷衍幾句,也就退去。

王履謙一等廣制臺出去,他又暗忖道:王有齡之信,雖有些強詞奪理,鬧着意氣。但我不能保守紹地,總是真的。現在只有趕緊克復失地,才能說得嘴響。王履謙想罷主意,立即親筆寫了一封信,給那山陰峽山的何惟俊,打算聘爲參議,幫他對付紹興之事。

豈知那位何惟俊,曾任戶部郎中,在朝時候,很有直聲。紹興失守,已在怪着王履謙貽誤戎機,殃及人民。一見王履謙前去函聘,馬上悲悲切切的寫了一信,送給來王,請他不可多殺百姓。發信之後,從容投繯而亡。並不答覆王履謙一字。

不才做到此處,忽要加入幾句閒言:以浙江形勢而論,嘉湖寧紹猶樹之根也,餉源所出者也。衢嚴猶樹之節也,所以通江皖者也。溫臺處猶樹之葉也,邊圉之外障者也。換言之,金華乃浙東之心,而亦浙西所視爲安危者也。紹興一失,省垣烏能保乎!再說當時王有齡,自從發信與那王履謙之後,一看浙江全省:西面僅存困守的湖州一處,東面僅留一彈丸地的海寧州,真覺無節不斷,無根不掘,無葉不剪的了。

王有齡正在憂心如焚的當口,忽據探子報稱,說是出省諸將,業已紛紛敗回。王有齡一聞此信,愈加急得肝膽俱碎,再加閩省援浙軍的那個饒廷選,因爲不敢前去衝鋒,只在省垣拱衛,還要天天催逼糧餉,省軍林福祥,本來還有一點威名,自從奉令出守望江門,一聞敵人到來之信,立即潰退回城。王有齡處此絕境,實在無法,竟至去向副將楊金榜下跪起來,求他拿出良心,設法保全省垣。楊金榜過意不去,始去紮營饅頭山上。

十月初二那天,天國大軍,已從廣春門繞至清泰門,楊金榜還是隻肯出六成隊,出擊敵軍,西湖一帶的天國軍隊,一見楊金榜出戰應敵,知他後路空虛,即從淨慈寺後面進兵,直撲楊金榜的坐營。楊金榜連連收隊回救,業已不及。天國軍隊乘勝夾擊楊金榜的潰軍,楊金榜慌忙自刎,急切之間,不能砍斷喉骨,仍被敵人慘殺而斃。

那時天國方面,最勇敢的隊伍,要算紮在羅木營的那個聽王陳炳文。他因嘉興佔據已久,萬無一失的了。便又率領大軍七萬五千,在那羅木營站立五壘。燈火耀目,炮火連天,大有從前向榮、張國樑那座江南大營的氣象。初五那天,張玉良至自富陽,文瑞、況文榜兩軍,至自金華,卻與聽王陳炳文,大戰一場。聽王陳炳文敗退,五壘盡失。

張玉良、文瑞、況文榜的三路人馬,打得十分疲乏,要求饒廷選撥給軍米,暫時充飢。饒廷選卻冷笑道:“我們自己的隊伍,已經餓了幾天,你們真正不看風色。”張文況三路人馬,既無軍米,只好暫退。

聽王陳炳文一見張文況三路人馬,同時退去。連夜即將五壘築成,復增三壘。且與天國的各路隊伍,一同圍攻十門。並於清波門外,以及鳳凰山一帶,夾木爲城,築上土袕,盡安大炮。首遭其衝的,便是張玉良的一軍。十九那天的午後,張玉良剛巧送客出營,忽被一彈,擊落右脛,連夜送至聞家堰地方,第二天就傷重斃命。王有齡聞信,哭得暈了過去。

二十五日,閩軍自請去攻羅木營,饒廷選再三阻撓。王巡風參將不聽,單獨率領八成隊出擊羅木營。饒廷選恐怕紳士說話,下令出三成隊。兵士未至羅木營,僅放數排空槍而回。

這樣一來。已是十一月初上,杭州城中,業已絕糧。一兩銀子買米半升,還須熟人方能辦到。候補道員胡元博,倡議向民間捐款。城中人民,十分踊躍,不到兩天,集錢十五萬餘串,但是無米可買。兵勇沿家搶食充飢。王有齡親自捧了王命彈壓,毫沒效力。於是浮萍蕉葉,草根樹皮,以及破鼓釘靴,新舊皮箱,價格十分昂貴,無力購買,饑民餓卒,滿路都是死屍。甚至後死的人們,割食先死的皮肉,以延殘喘。當時有個民婦,攜罐搿柴,即在路旁,刀割死孩之肉,想圖一飽,及至細細一看,方知是她頭一天餓死的孩子,頓時撞死路側。此婦之屍,不到半天,又爲他人食盡。王有齡、吳曉α轎恢裂哺Х司,每日僅食藥店中的熟地當飯。其他紳民,不必說了。當時杭州城內的知兵大員,只有將軍瑞昌一個,但又餓得生病,不能調度軍事。乍浦副都統傑純,很想出戰。杭州副都統關福,堅不發兵。

初九那天的黎明,忽有天國將弁,名叫黎龍的,率衆三四百人,前來投城。林福祥一點不疑,立給婦女金銀首飾,合銀千兩,並軍衣洋槍若干。黎龍當下收了東西,不禁大喜,指天爲誓,說是可請官兵次日四鼓出隊,他就燒燬海潮寺的賊營爲應。林福祥答應照辦。

不防第二天的四鼓,黎龍先發空槍,誘騙官軍開城。等城一開,突然乘亂擁入,林福祥的兵士不能阻止,多有反去投降黎龍的。幸虧副將當得勝率隊趕到,拚命廝殺,黎龍方始退去。就在那天爲始,駐紮武林、清波、錢塘各門的官兵,無不私下投入敵軍。

十五日那天,城中人民,忽然得了一個喜信,知道有米了。原來杭州紳士胡光墉用白鱉殼船由寧波運白米二萬石,從黃道關入江,擬泊三郎廟,運入城內。湖州紳士趙炳麟,也由上海用小輪船裝米一萬八千石運杭。但是都被颶風所阻,不能到達。

其時天國方面,也已斷了軍米。李秀成可巧到來巡視,查知軍中沒米,主張率隊回蘇過年。聽王陳炳文知道城中早已糧盡多時,若是率隊回蘇,前功必至盡棄,不覺拍桌大罵李秀成不知緩急,不忠天國。李秀成當場認了不是。陳炳文方始拍着胸脯,力任破城之責。

延至二十八日的巳刻,杭州各門,果被天國軍隊,分頭攻入。巡撫王有齡、學政張錫庚、處州鎮總兵文瑞、署布政使麟趾、按察使寧曾綸、糧道暹福、道員胡元博、彭斯舉、朱琦,仁和縣吳保豐,一齊盡難。杭州既已第二次失守,城中大小官員,六百餘人,無一得出。居民六十餘萬,先已一半餓死,一半被殺,一半逃出城外,依然凍死江頭。

王有齡盡難的時候,先作絕命詞數首,又繕一道遺折,命一心腹家人,縋城而出,由海塘走黃道關,呈與胡光墉,轉交駐紮上海的署理蘇州巡撫薛煥,代爲呈奏。折中大意,說是杭州不守,咎由紹紳團練大臣王履謙。臣死不能瞑目云云。朝廷接到王有齡的遺折,除厚恤外,並未降罪於王履謙,清廷的政令顛倒,實不可諱。

當時連那李秀成,也說王巡撫、張學政、文總兵三人,很知忠義,令人可敬。乃用上等棺殮,親筆題字,清朝忠臣某官某某之柩,並命林福祥同了署杭州巡道劉齊昂二人,護送棺木至滬。誰知滬地官紳,並未設祭。即將棺木啓開一看,只見個個面貌如生,王有齡的項下,猶系白綢。大家至是,方始肅然起敬。上海縣李敖,正想稟知薛煥,擬替三忠設祭。忽見張學政的雙目陡然睜了開來,同時血淚迸出眼眶。薛煥急祝告道:“張寅兄,你也不必如此。兄弟一定替你逐走長毛報仇便了。”說也奇怪,當時薛煥的說話未完,張學政的雙目,忽又自閉。

照薛煥和李敖二人的意思,確想替三忠設法開弔。無奈又接杭州的警報,說是那座旗營,也於十二月初一那天陷落。將軍瑞昌,縱火自焚而斃。副都統傑純,力戰陣亡。連那海寧州,也於初三那天失守。同時處州知府李希郊、台州知府龔振麟、協臺奎成,先後殉難。薛煥要顧軍事,雖然沒有工夫再替三忠開弔,卻也一面飛即報知兩江總督曾國藩那兒。一面調軍堵截松江,以防浙江敵人去攻上海。

那時李秀成坐鎮杭州,提報南京。公事剛剛發出,忽見來王陸順德親自晉省,說是自願去攻湖州。李秀成嘉獎一番,命他仍守紹興。湖州之事,另派大軍進攻。來王陸順德又上條陳,說是他在紹興多時,訪知嵊縣巨紳徐春榮,現充清朝淮軍劉秉璋的營務處。能知過去未來之事,又說他的文王卦,勝過文王多多,要求李秀成設法招致,以爲天國得一人材。果能如願,便與錢江回來一樣。李秀成答應照辦。來王陸順德,方始歡天喜地遄回紹興。

無奈李秀成派往攻打湖州的隊伍,無不失敗而回。就是派往招致徐春榮的馮兆炳,也被劉秉璋當場正法。

直至同治元年五月初三那天,天國軍隊,始將湖州攻陷,知府瑞春當場殉難。趙景賢這人,深爲天國將弁所惡,將他活擒到省,擁至李秀成面前。李秀成敬他爲人,便擬釋放。左右將弁一同鼓譟起來。趙景賢也在大罵,只求速死。諸將一擁而至,走到趙景賢的面前,正擬亂刀將趙景賢砍死。李秀成慌忙用他身體攔住,復又大聲對着諸將說道:“本藩留他有用,諸位不知我的用意,將來自會知道。”大家聽見李秀成如此說法,方始無話。李秀成即將趙景賢密室優待,暗諭左右,防着趙景賢覓死。趙景賢絕食數次,竟不能死。

直至次年三月二十八的那一天,李秀成率兵回蘇,杭州城池,交與譚紹的胞弟譚紹光鎮守。譚紹光因事去見趙景賢,趙景賢一見面就罵,譚紹光乃用手槍,將他擊死。

趙景賢自從咸豐十年二月,奉令督守湖州,每用奇兵,擊退天國軍隊。並將平望、廣德等處,次第恢復。及至杭州再陷,湖州孤懸敵中,四圍一千數百里,都是天國軍隊,尚無絕糧之虞。他的本領,可想而知。

朝廷知他確能大用,特授爲福建糧道,命他迅速到任,明是保全他,留爲大用。及聞久不到任,復又將下上諭,準他棄了湖州,不必堅守。當時趙景賢本可衝圍而出,前往福州到任,只因不忍捨去湖城民衆,以致被擒。

他在同治元年二月下旬,尚將天國的貽王袁夏雨一軍,殺得大敗於七裡亭外。嗣爲千總熊得勝,開城降敵,急切之間,無法抵制。湖州人士,恨得熊得勝入骨,公稟新任巡撫左宗棠那裡。

左宗棠接稟,深爲惋惜,於是下令部下,能將熊得勝其人生擒到營,先賞現銀三萬兩外,再保兩個異常勞績。後來那個熊得勝,果被左宗棠的部將潘鼎新擒獲,總算報了趙景賢之仇。

左宗棠又查得金華人,名叫周兆榮的,本是金錢會匪首。曾以妖術,在那咸豐八年時候,擾亂溫州一帶,人民死傷無算,嗣因事敗在逃,迄今未獲。便又下令,有人拿獲周兆榮的,也照拿獲熊得勝的一樣獎賞。

原來周兆榮這人,本非金華的土著,只因一向住在金華府城,即以金華人自稱。他的金錢會規,首先請人吃菜,吃菜之後,誘人青田、永嘉兩處交界的山中,教人用一文制錢,投入沸湯之中,能夠浮而不沉,大家因此相信。不久即集教民一千餘人,橫行不法,四處肇事,良民漸漸怨恨。其時天國軍隊,正陷處州。民間生怕因此召人長毛,於是糾衆多人,出其不意,將其山中巢袕焚燬。周兆榮輾轉流至平陽錢倉鎮上,改爲單名一個榮字。首與埠頭差役趙啓相結納。

趙啓相本是無賴出身,因知周榮曾經幹過金錢教的,他就忽然揚言,說是他于山中某處地方,掘得金錢七枚,必當大貴。鎮上居民,本無知識,大爲信仰,趙啓相因而竟得驟至首領地位。正是:

妖孽本來生亂世

賢臣因得震威名

不知趙啓相既作首領,還有何事鬧出。且閱下文。

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三回 分屍飲血神勇堪驚 鬥角鉤心聖衷可測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七回 公誼私情彭公護命婦 雪膚花貌錢氏受官刑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徐哲身小傳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三九回 劉麗川興兵上海城 曾國華死節三河鎮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
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五五回 王履謙釀成驕子 徐春晏誤接奸朋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三回 分屍飲血神勇堪驚 鬥角鉤心聖衷可測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九七回 公誼私情彭公護命婦 雪膚花貌錢氏受官刑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二回 嵌字聯生離死別 落葉賦陰錯陽差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義 譚紹鐵嶺鏖兵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三四回 蠢婦人多言開殺戒 好兄弟遠路示軍謀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三二回 手中落箸大將憚援兵 面上飛金如君認乾孃徐哲身小傳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三九回 劉麗川興兵上海城 曾國華死節三河鎮第十八回 三月圍城軍糧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鮮花第九一回 龍頭挨板子苦主伸冤 馬桶滿公堂能員得獎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