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

廣南東路廣州府新會縣監鎮鄧恩。看着貼紙上顯目的文字,趙昕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朕的三司使,卿如今果然在掙扎上進啊!”

廣南東路,就是後世的廣東,而新會則是潮汕的核心。

此地,自古以來就有無數冒險家出海博富貴,到了宋代,尤爲繁盛。

新會鄧氏則是這些人中的佼佼者。

趙昕想起了前世,這位三司使的自述書:臣祖與同鄉王安、廣州李銓等,共出船兩艘並錢十三萬陳皮兩百石爲本,結爲鬥紐,凡以十歲,獲利竟得百倍,於是欣欣然,再購大船,多僱鄉民……

及臣父繼業,續保祖業,依舊如約,及臣生,家中訾產,已有三十萬貫!

鬥紐,是宋代的一種商業聯盟方式。

其大體形式,大概是十人爲盟,各出本金、人工以及商品,立契結保,並請官府公證,定爲文書。

於是,十人持此本金,每年輪流坐莊,經營買賣,擭取利潤,到了年末就要結算,進行分紅。

如今大宋的茶商、鹽商、絲帛商大都是採用這種方法在經營。

因爲不這麼做,買賣是做不大的。

一個人再強力,那裡打的過人家十個人聯手?

須知,舉凡鬥紐,既有地頭蛇,也有精明的商賈,更有那達官顯貴子弟。

人家黑道白道都吃的開。

於是,在這個封建社會的北宋,竟出現了無數後世股份制公司的雛形。

從廣州到大名府,自益州直至廣南。

鬥紐遍地開花,繁榮的不像樣子。

除了鬥紐,趙昕還知道,現在應該也出現最早的期貨交易。

這是福建路和廣南西南的商賈們爲了賣荔枝和龍眼搞出來的。

因爲這兩種商品實在太暢銷了,以至於供不應求,爲了提前搶佔農民的荔枝和龍眼,這些聰明人於是每年提前在荔枝、龍眼開花的時候,就帶着錢直接到農戶家裡,依照荔枝樹和龍眼樹的開花情況,來預估其產量,然後立下契書,給付定金,將這些荔枝樹、龍眼樹今年的產量全部盤下來。

不止是商業,在民政和農業上甚至軍事上,大宋也出現了合夥人。

譬如,底層農民,幾戶人或者十幾戶人結保立契,一起購入耕牛、耕具,共享其使用、收益。

沿邊的弓箭手們,若是沒錢買馬,那就十幾戶相同境遇的人,一起結社買馬。

就連官府也搞這種事情,大宋的官田,租佃給民戶,也是和民戶立契,定下種種條文,約定產量多少交多少租子,若超出了某個標準,就有優免和獎勵。

在趙昕的前世,他統治生涯的中期,大宋甚至出現了最早的職業經理人——幹人。

但是……

凡事都要講一個但是。

大宋確實商業發達,城市繁榮,貿易鼎盛。

然而……

北宋終究是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

官,纔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

而且,經歷過唐代到五代的變亂後,士大夫們尤其重視中央集權。

幾乎所有士大夫都認定,五代那麼亂,就是中央沒有威信的結果。

所以,大宋王朝,中央掌握所有權力。

不止是正治權力和軍事權力,還有經濟權力!

所以,大宋商業可以發展,手工業可以發展,城市可以繁榮。

但是,大商賈見一個打死一個,或者說見一個就使勁褥羊毛,直到褥死!

當官的想搞死一個區區民間私人商人,簡直不要太容易了。

太祖的時候,大將李漢超戍邊,李漢超爲人貪婪而好色,一到邊關就放羊了,作威作福,爲非作歹。

於是,將當地一個大商人的女兒強搶爲妾,還強令後者借了一大筆錢給李漢超。

苦主忍無可忍,就進京告御狀,官司打到了皇帝面前。

猜猜看,宋太祖怎麼處理的?

答案是根本沒有處理!

宋太祖當時只問了苦主兩個問題。

第一:李漢超以前不在的時候,遼人是不是經常侵略,你們擔心受怕,日夜難眠?

答案是:是的。

於是,宋太祖當場責備那苦主:漢超是朕的大將,爲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現在他借你們點錢怎麼了嗎?啊!再說,你們的女兒能夠給李漢超當妾室那是你們的福分。怎麼還不珍惜呢?

苦主還能說什麼呢?

雖然後來,宋太祖暗中悄悄召見李漢超,密令他還錢還女兒。

自然,用屁股都能想到,李漢超一定會照辦,同樣的,用屁股也能想到,那苦主最後的下場了。

李漢超是武將,吃相難看。

但文官們也好不到哪裡去。

太宗名臣劉蟠監淮南茶稅,自創了釣魚執法的技術——他常常僞裝成商人,去當地的農民和商戶家裡談買賣。

在錢貨交訖的瞬間,早就埋伏好的官吏一擁而入,將主人抓起來——對不起,你犯法了!

因爲北宋禁絕茶葉私自貿易。

真宗的時候,鹽鐵副使林特主持茶法改革,一夜之間把茶商的利潤壓制到了不足原來的一成,無數商戶破產,而林特則靠着這項只有暫時之利,實則公私兩害的茶法,把自己的袍服顏色變成了紫色。

鹽商更慘!

因爲國家的規定說變就變。

但最慘的是織戶,因爲國家動不動強徵和強買他們的人與產品。

官府之下,除了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們的關係戶,一般的小老百姓拿什麼鬥?怎麼鬥?

所以,北宋商業和民間經濟發達繁榮的另一面,是官權力下無孔不入的監管與敲骨吸髓。

小買賣還好,買賣一做大,不好意思,若靠山不夠硬的話,那麼立刻就會發現有數不清的人伸手過來了。

逮着一隻羊褥到死,也算是大宋特色了。

自然鄧家與他的合夥人們的這個鬥紐做大了,也就迎來了無數褥羊毛的人。

甚至,有人連羊毛都不想褥,想要乾脆殺雞取卵,吃個爽再說。

幸虧,鄧家和他的朋友們運氣不錯,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官——時任工部郎中、天章閣侍制段少連恰好被除知廣州。

而段少連爲人公正嚴明清廉,作風淳樸而認真。

自是看不下去這種齷齪之事,果斷出手喊停,才讓鄧家免了這場大災!

但,此事,也驚醒了鄧恩,使他明白了一個真理——這個世界有錢不是萬能的,有權纔是萬能的!

於是,果斷走了納粟爲官的道路,並從此踏上了漫漫求官路。

在趙昕的前世,這位鈔能力及其強大的官員,用了二十年時間,花了數不清的錢財,才終於轉爲京官。

但那時,他已經是五十六歲的高齡了。

然後,他就遇到了剛剛登基,意圖打通海外貿易渠道,賺取海外錢財來充實國庫的趙昕。

君臣一相遇,頓時無比合拍。

三年時間,鄧恩就替趙昕在廣州和泉州建立起了一個完善而高效的貿易系統,並組建了多支國營的商船隊。

五年後,鄧恩以提舉市舶司任上歲入內緡錢五百萬貫的政績左遷三司副使,最終拜爲三司使爲龍圖閣直學士,六十九歲致仕時,贈太子太師、檢校太傅、資政殿大學士,七十三歲薨,追授舒國公,諡文莊。

而在如今,這位前世的官迷,同時也是趙昕身邊最懂海商和海外貿易的大臣,現在纔不過三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稍微想了想,趙昕就將眼睛從鄧恩的名字上略過。

玉不琢不成器,不經歷苦難,鄧恩又豈知何爲天恩浩蕩呢?

趙昕已不是前世最初即位的那個愣頭青了。

對人心人性,他已看透。

知道貿然提拔或者插手,這不是在幫鄧恩,而是害他!

拔苗助長可是不好的!

而且比起鄧恩,顯然,趙昕更關心這三色人名冊上以及其他兩本名冊上的幾個人。

於是,趙昕便招手,將富弼叫道身前,問道:“正言,諸選人的書言身判何時開始?”

“定在明日……”富弼躬身答道,然後問道:“未知國公可有德音教誨?”

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六十章 小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七章 母慈子孝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十一章 南廳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五章 祖宗(2)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十一章 南廳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四章 祖宗(1)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四十章 國公聖明(3)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六十一章 滾刀肉第六十章 小報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八十章 實驗(3)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醜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六十章 小報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八章 立威(1)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六章 祖宗(3)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一百章 聽政(2)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爺爺(1)第五十四章 打草驚蛇(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六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十五章 富弼(3)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
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六十章 小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七章 母慈子孝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十一章 南廳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五章 祖宗(2)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十一章 南廳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四章 祖宗(1)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四十章 國公聖明(3)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六十一章 滾刀肉第六十章 小報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八十章 實驗(3)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醜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六十章 小報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八章 立威(1)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六章 祖宗(3)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一百章 聽政(2)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爺爺(1)第五十四章 打草驚蛇(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六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十五章 富弼(3)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