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

涇原路和環慶路相距並不算太遠。特別是治所渭州,與環慶路的治所延州,只有幾程距離。

所以,很方便這兩個大宋沿邊重鎮的守臣打嘴炮。

像是去年,爲了攻守,韓琦、夏竦、范仲淹,就隔空打了兩個多月嘴炮。

那時,陝西經略安撫判官尹洙,只能當個跑腿的,替這三位重臣,充當郵差和說客,從渭州跑到延州,又從延州跑回渭州,有時候一個月就要來回七八趟。

所以,郭爽騎快馬,從延州出發,只用了三天,就見到了坐鎮渭州,居中指揮整個涇原路的韓琦。

韓琦比范仲淹要年輕的多,相貌也要俊俏的多。

他生的文質彬彬,看上去非常隨和,沒有什麼架子。

“範希文果然是這樣說的?”聽完郭爽帶來的話,這位知渭州的安撫副使,難免有些不快:“難道我韓稚圭,在他範希文眼裡,就是這等輕浮之人?”

“範經略,只是心憂國事,還望韓經略海涵……”郭爽只好幫着打圓場:“況且,如今,元昊賊來勢洶洶,經略難免多想……”

“哼!”韓琦冷哼了一聲,心中的不滿,已經升到了頂點。

他可是出身相州名門韓氏!

這可是大宋最頂尖的門閥!

相州韓家,自唐季以來,世代不衰,連太祖、太宗都非常敬重、禮遇,專門請教過韓家治家的家規與家法,盛讚不已。

韓琦本人,更是天聖五年的榜眼進士,和范仲淹的那個乙科第九十七名的進士的差距,相當於清華大學和三本地方院校之間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范仲淹能起復,靠的是韓琦的推薦,甚至是在官家面前的保證,沒有韓琦,范仲淹就不可能起復。

然而,范仲淹起復後,卻屢屢和他韓琦唱對臺戲。

現在,范仲淹又派郭爽來傳達這種近乎於大人對稚童的擔憂的話。

韓琦怎麼可能高興?

“元昊來勢洶洶的事情,他範希文知道,我韓稚圭就不知道了?”韓琦冷着臉,不快的道:“節推回去告訴範希文,請他放心,儀州放心,我韓稚圭會替環慶路看好門戶的!”

年輕的韓琦,如今正值他人生的最巔峰時刻。

寶元二年,巴蜀大旱,饑民百萬,社會秩序瀕臨崩潰,韓琦臨危受命,拜爲益、利兩路體量安撫使,前往主持賑災。

在他的主持下,益路和利路的災民,全部妥善安置,沒有發生往年災荒,大批百姓被餓死、凍死的事情。

他又用了兩年時間,將災民遣返原籍,重新劃給土地,讓他們安定下來。

在辦完這件事情後,韓琦意氣風發,自比諸葛亮,以爲天下已經沒有能難倒他的事情了。

哪怕今年,兩府集議,共用守策。

他也不以爲然,以爲這種堅壁清野的笨辦法,太過呆板。

自古以來,哪裡有靠着堅守就能打敗敵人的?

還是得進攻,至少也得拿下橫山,收復蘭州,將元昊的勢力限制在七百里瀚海之外,讓他再也無力威脅大宋邊防。

如今,也就是國家上面強壓着,不許他主動進攻,不然的話,早在今年的六月、七月,元昊侵擾環慶路的時候,他就已經抓住機會,再來一次突襲白豹城了。

郭爽聽着,卻是大驚失色:“儀州?誰去儀州了?”

“自然是葛太尉!”韓琦笑着道:“葛太尉的一萬大軍,早就三日前,就已經入駐儀州,與鎮戎軍的任福,互爲犄角,西賊若寇,定叫他有來無回!”

郭爽聽完,腳下一個踉蹌,幾乎就要栽倒,他顫抖着身體,臉色無比難看:“葛懷敏若動,麟州的北側誰去協防?”

韓琦嘿然一笑:“那與本官有什麼干係?”

“麟州的防禦,是環慶路的事情!”

“本官能派葛懷敏前出,入駐儀州,分擔環慶路的壓力,就已經仁至義盡了!”

若是去年,范仲淹剛來的時候,韓琦或許還會盡心盡力的幫忙。

但現在……

經過去年整整兩個多月的分歧和矛盾,他對范仲淹已經失望至極。

甚至,生出了想要趕走范仲淹的念頭。

而韓琦麾下的文官武將,除了任福,沒有一個人對范仲淹有好感。

相反,大多數人都是被范仲淹從環慶路趕出來的。

自然,這些人也天天在韓琦面前說范仲淹的壞話。

於是,輕輕的將一下范仲淹的軍,叫他灰頭土臉一回,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文官鬥爭,就是這樣的。

你惹了我,我就給你一個好看,叫你知道厲害,逼着你來認錯、低頭,然後纔會伸手幫忙——當然了,大多數時候,所謂的伸手幫忙,其實比落井下石還惡劣。

因爲,在官場上,一步退就會步步退。

就像當年,范仲淹和呂夷簡掰手腕。

一個往對方頭上扣朋黨的帽子,另外一個則畫了個百官圖,直接指責後者身爲宰相,卻私自培植羽翼,扶持黨羽,把持國政,矇蔽天子,其罪可誅!

都是對準了對方的要害,要將對方置於死地,恨不得把事情搞的越大越好。

終於是把事情,搞到了有你沒我,不死不休的地步。

現在也是一般,韓琦不爽范仲淹,就在麟州的事情上,擺了范仲淹一道——你不是很厲害嗎?那麟州你自己防禦好了,反正那也不是我的防區。

麟州若有閃失,朝堂降罪,那也是范仲淹和府州的折家挨板子。

郭爽還想再說些什麼,但韓琦卻放下了茶盞,送客的意思,表達的無比明顯。

郭爽只能嘆了口氣,再拜而辭。

………………………………

大宋沿邊兩路重臣之間的矛盾,給了野利遇乞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察覺了麟州北方,沒有宋庭精銳掣肘後,野利遇乞,立刻抓住戰機,於慶暦元年十一月乙巳日,自無定河發兵麟州,兩天之內,其騎兵就進入麟州以北的安慶寨附近,並迅速包圍了此寨。

安慶寨被圍,意味着元昊的軍隊,可以將麟州、府州、豐州的聯繫切斷。

特別是豐州,立刻就陷入了被包圍、孤立的境地。

范仲淹聞報,顧不得和韓琦繼續打嘴炮,一方面迅速派人前往京兆,知會夏竦,請求支援,另一方面,范仲淹緊急派人通知府州的折繼閔,以自己經略安撫副使的名義,命令折繼閔立刻出兵,馳援安慶寨,但如此一來,豐州就失去了最後的可能的援兵。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六章 祖宗(3)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八十章 實驗(3)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八十章 實驗(3)第二十章 參政(5)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一十九章 參政(4)第八十二章 潛龍在淵(2)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九章 立威(2)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六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七十五章 實驗的想法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八十章 實驗(3)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三章 天降聖王(2)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二十章 參政(5)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2)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十章 交易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二章 天降聖王(1)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五十四章 打草驚蛇(1)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八章 立威(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八十二章 潛龍在淵(2)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九十章 緣由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六章 祖宗(3)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八十章 實驗(3)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八十章 實驗(3)第二十章 參政(5)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一十九章 參政(4)第八十二章 潛龍在淵(2)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九章 立威(2)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六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七十五章 實驗的想法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八十章 實驗(3)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三章 天降聖王(2)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二十章 參政(5)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2)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十章 交易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二章 天降聖王(1)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五十四章 打草驚蛇(1)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八章 立威(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八十二章 潛龍在淵(2)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九十章 緣由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