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鑄倒是一點也沒有顯得緊張,甚至連臉上的表情都沒有絲毫的變化,反而他身後的古宗傑的身體卻微微向前傾過去,看那個樣子應該是想要隨時發難。
但是張順卻還是微微一笑“你們兩個人到底是誰?難道到了這個時候還不願意和我說明白麼?”
“我們只是大宋子民而已,這一點不是說的很清楚麼?將軍到底想要問什麼,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了。”古鑄還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
張順活動了一下胳膊,這個時候所有的疼痛感已經消失大半了,心裡更加開心於是直截了當地說道“好了!我也真的沒有時間和你們在這裡打啞謎。江鑄,江宗傑這才你們的二位的名字吧?不要這樣看着我,我也不是神仙,只不過我知道三古十二齋的大名而已。”
這還真就不是張順在詐人,而是他已經認定了這兩個人的身份。實際上他在後世的時候曾經拍攝過反映這個時代的電視劇,名字就叫做正氣歌,但由於資金鍊斷裂所以最後並沒有拍完項目就黃了,不過當時張順還在其中扮演過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色,也就是這個江鑄,所以也就知道了三古十二齋的事情。
三古十二齋指的就是江西九江都昌江氏,其中三古是指宋末愛國丞相江萬里以“古”爲號的三兄弟,他們先後均以身殉國。而十二齋是指江萬里以齋爲號的十二個子侄,他們自蒙元入侵湖北鄂州時,就自發跟隨江萬載節節抵抗蒙元,千里轉戰臨安、婺州、溫州、福州、泉州、惠州等地,直到新會崖山,其中有多人戰死沙場。
其中江萬里號古心,江萬載號古山,江萬頃號古崖,這江氏三兄弟都先後科舉高中,登仕南宋朝庭高官,蒙元兵滅南宋時,江萬里與子江鎬率一百八十多家人投止水池殉國;江萬頃與其子江鐸被蒙元俘獲,父子皆不屈罵賊而死;江萬載則與其子江鉦率家族男人自組義軍抗元,江萬載在厓門海戰前爲救落海的宋端宗濤家而死,其子江鉦也於厓山海戰七日後投海而死。江氏滿門忠烈,時人根據其兄弟及子侄取號的情況,雅稱其家族爲江氏“三古十二齋“家族,其中“三古“即江萬里三兄弟,十二齋則是其十二位子侄,其取號後一字皆是“齋“字。
明、清兩朝,在江萬里家鄉江西都昌、饒州和江西首府南昌都建有“雙忠“祠、“濟忠“廟祭祀江氏滿門忠烈,後人在廟門前寫有如下一副對聯作爲對江氏“三古十二齋“家族的評價:“兄宰相,弟尚書,聯壁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義,一門忠孝世間稀。“江萬里官至南宋左丞相兼樞密使,江萬載官至禮部尚書,江萬頃則官至戶部尚書。
這個江鑄字國通,號直齋,江氏十二齋之一,江萬里第三子。據史料記載鹹淳九年隨叔父江萬載參加義軍,任中軍護將,在福州扶端宗即位後,經丞相文天祥奏請楊太后同意,與堂兄江鑰、弟江鏜隱居福建夏門同安洪水橋湯阪裡,後裔才逐漸向其他方向發展。
而另外一個那個江宗傑出身孤兒,是江萬里的義子,但是他在史書中也被記載爲忠心不二,誓死和元軍戰鬥到底,但最終卻落得個杳無音信,不知道是戰死沙場還是歸隱的結局,但這個人一直都在和韃子戰鬥卻是準的了。
除了他們之外十二齋中也是人才輩出,他們當中有的爲國家戰死,有的則是爲國戰鬥不息,其中也的確有一些千年之後依然被人銘記。比如善於水戰的江謬,投水殉國的江鎬,參加義軍經年征戰的江鏜,崖山之後寧死不降的江鑰等等,提出來都是響噹噹的漢子。
可和這些人相比江鑄就顯得沒有那麼著名了,甚至他還在戰後活下來,這也是一個很讓人吃驚的人。不過張順也知道這個時候這些人並不出名,因爲到現在爲止鄂州大戰還沒有開始,天下人倒是有人知道江氏三兄弟的官職,卻還不知道他們抵抗到底的決心,而且這個時候元人也沒有在意他們,這一門英烈還沒有真正的天下揚名。
當聽到張順輕易地把他們的名字叫出來的時候,江鑄和江宗傑同時一呆,他們誰也沒想到自己的身份竟然被張順一語道破,但卻還是有些疑惑,三古十二齋這個說法可也是頭一次聽說,自己家的兄弟們雖然數量不少,但總也沒有想過十二齋這個數字到底是不是和現實相符。
“將軍這是什麼意思?”江鑄雖然心裡還是非常驚異,但表面上還是故作鎮靜的反問。
張順呵呵的笑了起來,然後慢慢的走到了他們兩個人的身邊一字一句的說道“我知道你們兩個人的身份,你們難道還不相信我是個什麼人麼?到現在爲止難道連你們一句實話都說不出來?”
江鑄到底是年輕,而且這個時候他也真的看到了張順一直都在和韃子作戰,所以留在這裡幫助他們治療傷兵也是毫不在意,更重要的是他這一次出來就是得到了江萬里的授意,要尋找一些值得信任願意爲大宋而戰的英雄豪傑,而這個張順又何嘗不是那種人呢?
於是他思索了一會便長嘆一聲,再次整理衣服,對着張順一揖到地“張將軍,本人正是江國通,而這位也正是我的兄弟江宗傑,這一次出門就是爲了尋找一些願意爲國家二戰的英雄豪傑,您的確就是這樣的人,小子心服口服了。”
張順看着他輕輕一嘆,這個時候他的心情很複雜,他知道自己終於走上了大宋朝廷的舞臺上,不管這一點是好還是壞,他都必須要走這一步,可問題是這一步走出去也就真的沒有回頭路了。
“我只想問一句話,陛下現在知道襄樊的情況了麼?”
江鑄更是發呆了,他安全沒想到張順竟然知道這件事,不過嘴上還是老實的回答“陛下已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