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

連續辯論五場,不管是參加辯論的,來圍觀學習的,還是看熱鬧的,都有些疲憊。

第五場一結束,方騰便宣佈,休息一刻鐘,然後進行今天最後一場辯議。

衆人趕緊趁這機會,起身活動一番,該入廁的入廁,該喝水的喝水。但像楊叢義和湯鷽這樣的外人,就只能乾坐着了,他們可沒地方喝水去。

但太學就是太學,十分大氣,不一會兒就有人送來了茶水,供所有人免費飲用。太學每年辦學經費十萬貫,這點茶水錢自然拿的出來。

一刻鐘很快就過去,等衆人陸續回來坐好,方騰立即宣佈最後一場開始:“大家安靜,今日最後一題,馬上開始。題目就是,如今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如何讓國庫迅速充盈?”

不等方騰退場,就有人當先上場,向衆人行禮,高聲通報來歷姓名:“在下建康沈縉。”

幾息之後又有一人上前,行禮一圈,高聲報道:“在下隆興秦淼。”

兩人先後坐下,提筆在題紙上作答。

片刻之後,兩人破題完畢。一番推讓之後,沈縉起身,將題紙向衆人展示,高聲道:“清田地查漏稅,裁軍隊減開支。”

放下題紙正要論時,被秦淼打斷。

只聽秦淼笑道:“沈兄,不巧的很,我們好像又是一樣。”隨後他起身將題紙展示在衆人面前,上面寫的是“查漏稅之地,減軍隊開支”。

這跟之前一樣,兩人十分無奈,又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場面,一樣的立意就沒法辯議,若不辯議這壓軸一題就是廢題,他二人也就沒有展示才華的機會。

一見這種情況場面,方騰額頭冒汗,後兩場怎麼盡出這樣的問題。

他趕緊上場,向衆人笑道:“沈兄、秦兄當真心有靈犀,破題幾乎一模一樣。但沒有關係,這是今日最後一題,辯議還是要繼續。剛剛大家看了一場三人辯議,過程十分精彩,這最後一場,如若有人另有新意,即可上場與沈兄、秦兄辯議。請大家踊躍參與!”

場下頓時議論紛紛,眉開眼笑,今天還真是有意思,看了一場三年辯議不夠,還要來一場,真是夠熱鬧,起個大早,值了!

衆學子也在議論,但國庫財富之事,莫不如開源節流,現在田地大部分是瞞報不交稅,清理田地就是開源,節流莫不如縮減軍隊,一年軍費開支佔據稅賦十之六七,軍隊縮減,國庫支出自然就少。沈縉、秦淼的方略就是最好的,再變也變不到哪裡去,立意基本相同。

場下的太學生們交頭接耳一番後,竟無人上前。

方騰見此等情形,也是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再次言道:“辯議方略無高下,惟願理明心也明。今日最後一場,能上場的都是一時俊傑,你們的交鋒,必然燦爛而精彩!想上場的不要再猶豫,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場下衆人還是無動於衷,只是繼續在低語議論。

“不是太學生,是否可以上場辯議?”方騰忽聽人羣中傳出一問,當下心喜,高聲回道:“我從沒說過,只有太學生可以辯議,我再說一句,任何人都可參與,想與我們辯議,只管上臺,樂意奉陪。”

人羣裡一陣騷亂,都想知道是誰在發問。

勇氣可嘉啊,想跟太學生辯議,臨安城裡誰不知道,能言善辯的除了朝堂上的官員,就屬太學裡的學生,詩詞歌賦,文章論對,無所不能,誰敢輕易跟他們辯論,就算偶爾有膽子大逞強的,最後也都是灰頭土臉,顏面掃地而去。西湖柳堤,錢塘江畔,太學生的名字,流傳的很廣。

“有想辯論的,請趕緊上前,機不可失。”見問話那人沒動靜,無人起身,方騰趕緊再跟一句。

話音剛落,就見人羣裡有兩人站起,徑直向場中走來。

方騰見那兩人着青衫布衣,頭髮束於腦後,頂無儒冠,穿着十分普通,年紀也都不大,看不出來歷,但英氣逼人。

“兩位勇氣可嘉,此辯議一起,當在太學留下佳話。二位請!”方騰說幾句之後,趕緊退場,把場地留給辯議之人。

這二人不是別人,正是湯鷽與楊叢義。

楊叢義見衆人一說稅賦,就要裁減軍隊,當即心中不服,拉了湯鷽就出來。

湯鷽雖不願意,卻也不好拒絕,便一起起身,至於怎麼辯,他心裡沒底,大不了就成一出鬧劇。

二人向圍觀衆人行禮之後,楊叢義便高聲道:“在下蘄州楊叢義。”

湯鷽高聲道:“在下南劍州湯鷽。”

沈縉向二人笑道:“楊兄、湯兄,不知二位是哪家書院的學子?”

楊叢義笑道:“辯議之後,再說不遲。”

沈縉見此也不多問,讓開書桌,便道:“二位請。”

楊叢義當即坐下,略一思索,便在紙上提筆破題。

不多時,只見他將筆放好,起身向衆人展示題紙,並高聲道:“開海上絲綢之路,回易三年國庫充盈。”

秦淼笑道:“楊兄,你們先請吧。”

楊叢義則道:“沈兄、秦兄先請,先來後到,還請二位不要推讓,你們先論吧。”

秦淼道:“好,既然如此,我先論,若有不足之處,沈兄補充如何?”

沈縉點頭應承。

隨即秦淼論道:“天下稅賦,莫不出於土地,土地無人則爲荒地,荒地無出,則無稅賦,亂世十室九空,耕地無人,廣收稅賦無從談起。難渡之後,宋金和議,天下初定,百姓安居,賦稅亦有所增,然國庫不豐。何也?皆因諸多良田不繳稅。大宋開國已近兩百年,王公貴族、豪門大戶,數不勝數,賜田地無數,俱不繳稅,佔據一縣之地十之五六,剩餘田地十之四五。然田有肥瘦,產出不同,繳稅各異,肥田豐年產米六擔,瘦地豐年產糧不過兩擔,豪門大戶藏六擔之地,多以瘦地充數。故一縣之地穀穗沉沉,而稅收無幾,府庫不豐。天下州府,俱是如此,一半良田不交稅,國庫何以豐盈?如今,北國破碎,百廢待興,急需清丈田畝,收避稅之田,增加稅賦,是爲開源。

然國庫不豐,亦因天下不安,供養軍隊甚巨,中戶三家之賦,僅活一兵,步卒五人之糧,可贍一騎。戰亂之年,一年軍費佔稅賦十之八九,無戰之年,軍費佔稅賦十之六七,禁軍不下六十萬,廂軍更有百萬之巨,天下已定,當減裁軍隊,軍隊減員十之三四,結餘錢糧百萬貫,裁減之軍化而爲民,又可增稅賦。如此,何愁國庫不豐?是故,當此天下初定、百廢待興之時,當清田畝,增稅賦,裁軍隊,減軍費,一增一減,寬進嚴出,則國庫豐盈,三五年事而已。”

秦淼論罷,楊叢義當即論道:“耀耀華夏,雄踞東方,夏商兩週,傳承千年,春秋戰國,星光燦爛,強秦崛起,天下一統,華夏之盛,當屬漢唐,撫今追昔,後世仰慕。漢逐匈奴於大漠,封狼居胥,建都護於西域,絲路方成,以通有無,大漢屹立三百年,四方蠻夷,莫敢忤逆。唐逐突厥於塞北,北達北海,西接大食,再建安西都護,重開絲路,溝通東西,大唐聳立三百年,四方來賀,以唐爲師。漢唐之繁盛,後世莫及,究其緣由,其一當爲文武並重,不偏不廢,文安邦,武定國,無數名將統帥,揮師北上或西去,打下廣闊疆土,其二中原西域聯通,建立絲綢之路,東方絲綢瓷器遠銷西域諸國,帶回金銀物產無數。疆域廣闊,物產豐足,東南西北,產出不同,南有稻米,北有羊羣,東有絲綢,西有名馬,回易不絕,強盛不息。是故,國家之強大,回易通暢,當爲首重。

大宋立國兩百年,文之一道,繁盛無比,不遜大唐,武功之道,遠不如矣,燕雲未收,中原又失,西北有夏,再西有遼,諸國阻隔,東西斷絕,絲路不通,空有絲綢瓷器,名滿天下,卻無北方之牛羊,西域之名馬,回易不暢,物資不豐,則強盛難復,以致屢有蠻夷,南下欺凌,西北小國,騷擾不息。今大宋南渡,舉國奮力,爭得一息,宋金和議,天下初平,百廢待興,庫無盈餘,窮困若此,別無他途,當闢蹊徑。

漢唐強盛,西域回易,當居首功,如今西域不通,可開海路,順風南下再西去,大國小國林立,糧食滿倉,金銀滿庫,我有絲綢茶葉與瓷器,商船啓航,一本萬利,海船十艘,兩年可獲銀錢百萬貫,海船百艘,一去一回,獲利千萬貫。漢唐威名,遠震西域,大宋文脈,亦可教化海外,海船南下,攜華夏餘威,宣大宋文明,不出三年,國庫豐盈,萬國來朝,物資繁盛,雖失北地,亦可東方雄踞。是故,當此窮困之時,應通南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廣爲回易,豐盈國庫,再圖漢唐盛世!”

楊叢義剛一論完,既贏得場下叫好。

湯鷽眉頓時開眼笑,頗爲興奮,楊兄此論,正和他心,回易之道,他多有耳聞,此議已立不敗之地。

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432章 召集令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346章 提前準備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27章 傳言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767章 明覆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69章 以槍結緣第117章 完顏亮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12章 使節登陸第94章 各有心思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305章 地道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446章 江口村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792章 放權第123章 送別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579章 戰和逃第11章 漏洞百出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637章 故人相見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709章 謹言慎行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657章 獻城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65章 奶頭山
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432章 召集令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346章 提前準備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27章 傳言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767章 明覆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69章 以槍結緣第117章 完顏亮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12章 使節登陸第94章 各有心思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305章 地道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446章 江口村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792章 放權第123章 送別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579章 戰和逃第11章 漏洞百出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637章 故人相見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709章 謹言慎行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657章 獻城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65章 奶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