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令錢乙心滿意足的退下之後。
範正再度上前道:“啓稟官家,耶律公主已經送來了蛔蒿種子,只待明年試種成功,天下兒童將會免受蛔蟲之苦!”
“蛔蟲!”
百官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一副極爲噁心的畫面,不由臉色一抽。
“邪醫範正!”
果然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範正在莊重嚴肅的垂拱殿內,當着官家和滿朝百官的面,談論如此噁心之事當真合適麼?
百官不由苦笑,也就範正膽敢如此放肆,再加上其藉着行醫的名頭,否則早就被御史彈劾了。
趙煦可沒有醫者那樣的心理素質,頓時感到一陣噁心,無奈附和道:“範愛卿辛苦了!”
衆人以爲範正提及蛔蒿乃是爲了給醫家表功,卻沒想範正並沒有見好就收,而是繼續道:“啓稟官家,蛔蒿關係到天下兒童之身體健康不容有失,以醫家的實力很難辦到,臣特意向官家求援。”
“向朕求援?”趙煦不由眉頭一揚,不解的看着範正。
要知道範正的邪方從未一敗,幾乎沒有什麼能夠難倒於他,現在主動求援可謂是開天闢地的第一回,當下趙煦不由頗爲期待。
範正解釋道:“醫家計劃在河東東路的濰州試種蛔蒿,臣請求官家和朝廷撥付給醫家萬畝荒地作爲蛔蒿種植農場。”
後世的蛔蒿就是在濰坊種植成功,範正有了後世的經驗,自然不會再讓種植蛔蒿再走彎路。
“萬畝荒地!”
“濰州!”
趙煦和百官不由一愣,他們沒有想到範正的種植蛔蒿計劃竟然如此之大。
“據老夫所知,中醫院所需的藥材大多從亳州進貨,怎麼範大人剛剛調離亳州,範太丞的蛔蒿就改在濰州種植,這未免太過於偏心了吧!”呂大防調笑道。
衆所周知,範純禮之所以能夠調任開封知府,至少有範正一半的功勞,若非醫家帶動亳州藥材業,範純禮恐怕還要再苦熬三年,纔有機會調離亳州,而且還不一定是開封知府這等重任。
範正苦笑道:“諸位大人有所不知,蛔蒿喜歡在苦寒之地生存,對於土壤,氣候和降水都有嚴格的要求,否則很難存活,醫家選了很多地點,最終認爲濰州最爲合適。”
“這有何難?朝廷鼓勵開荒!濰坊正好有不少貧瘠之地,可以開荒種植蛔蒿。”趙煦大手一揮道。
朝臣並未有保持異議,如果蛔蒿能夠種植成功,那可是天下兒童的福音,相比之下,萬畝荒地根本不算什麼?
然而範正並沒有滿足,反而得寸進尺道:“地有了,種子也已經到位,醫家還需種植蛔蒿的人手!”
“需要多少,儘管道來!”趙煦大手一揮道,大宋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種植蛔蒿需要開荒需要大量的人手,更別說從育苗開始,到種植,再到採摘,最後製成藥物,皆需人工,至少需要三千人!”範正鄭重道。
“三千人!”百官豁然一驚,按照大宋的現有的農業規模,種植萬畝農田大約一二百人即可,而種植萬畝蛔蒿竟然需要三千人之多。
趙煦不由臉色一變,他上哪給範正找三千多人去種植蛔蒿。
“陛下還真的有這三千人?”範正意味深長道。
“胡鬧,朝廷每一個人都有用處,哪裡能夠隨便抽出三千人去幫醫家種植蛔蒿。”呂大防怒斥道。
在他看來,範正乃是仗着行醫的名號,蹭鼻子上臉。
章惇也眉頭一皺,不滿的看着範正。
範正環視四周,一字一頓道:“微臣所說的三千人乃是指廂兵?”
“廂兵!”範正此言一出,立即百官譁然。
曾布怒色一顯道:“範太丞,你未免太過於驕橫,士兵乃是國之根本,哪怕是廂兵也是保家衛國,可不是爲你醫家種藥的藥農。”
其他官員也紛紛彈劾範正。新舊兩黨第一次聯合起來攻擊範正。
蘇頌見狀出列道:“諸位莫要衝動,範太丞之意是需要三千裁汰下來的老弱廂兵來幫助醫家種植蛔蒿。”
“淘汰的廂兵?”百官不由一愣道。
範正點頭道:“當年王相公頒佈裁兵法,整頓廂兵及禁軍,規定士兵五十歲後必須退役,同時測試士兵,禁軍不合格者改爲廂軍,廂軍不合格者改爲民籍。然而大宋採用的募兵制,很多士兵被裁之後並無生計,以至於士兵怨氣滔天!”
王安石變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講後果,裁兵法的確是提高了士兵的素質,減輕了大宋冗兵之患,然而對於被裁撤下來的士兵戎馬一生,並無太多謀生的本領,再加上朝廷沒有絲毫的補償,這才造成軍方怨言不斷。
“你是說,蛔蒿農場可以接收淘汰的廂兵?”趙煦豁然驚喜道。
冗兵乃是大宋的頑疾,如果蛔蒿農場一下子接收三千淘汰的廂兵,那可爲朝廷減輕了不小的壓力。
範正鄭重道:“廂兵本就是朝廷收攏的災民組成,他們本身就有一定的務農經驗,當初新法強兵,大宋卻沒有足夠的土地安置這些淘汰的廂兵,如今需要大量的人力照顧,而且價值較高的蛔蒿則是收容淘汰廂兵的最佳方法。”
朝廷迫切需要擺脫廂兵沉重的負擔,而種植蛔蒿又需要大量的人手,朝堂和醫家可謂是一拍即合。
“好!此法甚妙!”
趙煦龍顏大悅道。他原本以爲僅僅是大宋獲得新的藥材,讓天下兒童免受蛔蟲之害,卻沒有想到竟然能夠順便解決一部分大宋冗兵之患。
“冗兵?”
新舊兩黨頓時臉色肅然,冗兵可是大宋的頑疾,讓歷代帝王都頭疼不已。
“可惜!一個蛔蒿農場也不過用三千人罷了!大宋足足有四十萬廂兵,醫家的努力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章惇惋惜道。
裁兵法乃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減緩朝廷負擔,但是卻飽受軍方詬病,蛔蒿農場只能承擔三千人的需求,對將近四十萬的廂兵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範正鄭重道:“啓稟官家,蛔蒿農場僅僅是一個試點而已,如果農場模式可以解決一部分冗兵。而平夏城的建立,足以讓大宋國境向前推進上百里,如此一來,可以騰出大量可耕種的田地,如果朝廷將廂兵組建成生產建設兵團!逐一解決冗兵之患。”
“生產建設兵團!”
滿朝百官頓時一楞,自古以來,士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打仗,而士兵作爲兵團用來大規模的生產建設倒也是頭一回。
“此策何解?”趙煦怦然心動道。
範正鄭重道:“生產建設兵團脫胎於前朝的屯田制,卻比前朝的屯田制更加完善,其不但負責屯田,還負責戍邊作戰,大宋冗兵嚴重,然而面臨西夏遼國的威脅,卻又必須保持龐大的軍隊,就算是裁撤老弱,又會引起士兵的不滿,既然如此,何不將老弱的廂兵利用起來,屯兵戍邊,既減輕朝廷壓力,又能解決冗兵之患。”
“如果朝廷可以將廂兵改爲生產建設兵團,在西北軍墾開荒種田,再輔助於棱堡,既可以保證前線糧草需求,又可以解決朝堂冗兵之患,一旦遇到戰事,朝廷可以緊急徵用屯田兵防禦西夏,可謂是一石三鳥也。”蘇頌附和道。
新舊兩黨頓時凝重的看着範正和蘇頌,他們沒有想到醫家和醫黨竟然計劃解決大宋的冗兵之患。
範正剛剛提議利用淘汰老弱的廂兵組建蛔蒿農場,而蘇頌則隨即提議利用蛔蒿農場的模式,推廣到西北前線,進行軍墾,用來解決冗兵之患。
“醫家!醫黨!”
呂大防和章惇對視一眼,醫家和醫黨的密切配合,給了新舊兩黨很大的壓力。
“微臣反對!”楊畏硬着頭皮道。
“楊愛卿請講!”趙煦看向楊畏道。
楊畏看了一眼趙煦道:“我大宋素來講究強幹弱枝之策,西北本就已經屯集重兵,再將四十萬的廂兵變成建設兵團,集結於西北之地,恐有大患。”
頓時舊黨衆人紛紛點頭,相比於冗兵之患,他們對士兵造反更加牴觸。
唐朝之所以發生安史之亂,就是因爲安祿山手中的兵力太多,最終讓安祿山有了造反的實力,一場大亂最終讓盛唐衰落。
蘇頌見狀搖頭道:“前朝安祿山掌控的是大唐的精銳士兵。而前往軍墾的乃是大宋的廂兵,平日半農半兵,豈能相提並論。”
“事關大宋社稷,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楊畏一臉正氣道。
範正冷笑道:“那楊大人可有解決朝廷冗兵之患的良策。”
楊畏頓時一滯,卻硬着頭皮道:“本官僅僅是言官,只是指出伱建設兵團之法的弊端而已,等到大宋擊敗西夏,不需要如此多的兵力,自然冗兵之患立解。”
範正反駁道:“楊大人連敢讓廂兵軍墾西北的膽量都沒有,如何膽敢豪言擊敗西夏。”
楊畏的想法乃是一個死結而已,朝廷實行強幹弱枝,不放心大量的兵力放在邊疆,而邊疆兵力虛弱,想要擊敗西夏自然是癡人說夢。
“臣贊同範大人的生產建設兵團之方!”忽然曾布出言支持道。
呂大防不由一愣,他沒有想到新黨竟然率先支持醫黨。
就連章惇也意外的看了曾布一眼,
曾布卻是有苦難言,他掌控樞密院,自然知道大宋冗兵之患多麼嚴重。
八十萬禁軍,外加四十萬的廂兵每年的開支都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再加上戰馬和震天雷更是一個個吞金獸。
如果能夠將廂兵改造成生產建設兵團,不但解決四十萬廂兵的負擔,還反哺八十萬禁軍的糧草,樞密院的壓力大減。
曾布鄭重道:“以微臣之見,生產建設兵團無需負責作戰,可以繼續沿用之前的更戍法,如此一來就可以解決西北之地擁兵過重之弊端。”
趙煦頓時眼睛一亮。
更戍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才造成大宋兵力低下,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更戍法竟然成爲解決大宋冗兵之患的良方。
“更戍法。”
範正微微點頭,此法大宋運行上百年,雖然成功讓大宋自廢武功,但是也讓大宋軍隊失去了造反的能力。
在大宋廂兵推行更戍法的確是能夠更大程度加強朝廷對西北的控制,如此一來,生產建設兵團的推行將會更加順利。
然而這並非是曾布的目的,只見曾布繼續道:“生產建設兵團足以緩解大宋冗兵之患,然而卻無法提高大宋軍隊戰鬥力,微臣懇請在軍中推行將兵法,以振我大宋軍威,抵禦遼夏。”
“將兵法!”
呂大防不由一震,頓時明白了曾布的計劃,準備趁機在軍中推行將兵法!
將兵法乃是王安石變法強兵的主要措施,就是把禁軍的廂、軍、營、都四級編制,改爲將、部、隊三級編制,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的弊端。
王安石變法強兵之法,最大的詬病就是粗暴的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如今醫黨提出的生產建設兵團正好解決新法強兵之法的弊端。
新黨順勢推行將兵法,可謂是順水推舟。
新黨衆人頓時恍然大悟,紛紛上書贊同生產建設兵團,同時推行將兵法。
一時之間,朝中贊同的聲音佔了主流。
範正和蘇頌不由對視一眼,當他們商議推出生產建設兵團的時候,就明白新黨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果然新黨順勢推出將兵法,和醫黨的生產建設兵團完美結合。
“醫黨和新黨竟然合作起來!”
呂大防頓時臉色沉重,就在剛剛,新黨和舊黨還在全力反對舊黨,卻沒有想到轉眼間形勢立轉,新黨和舊黨就已經聯合起來,共同推進強兵之策。“
“三黨鼎力!”
趙煦見到這一幕,不禁若有所思。
如果是僅僅有新黨和舊黨,別說生產建設兵團之法,就是將兵法恐怕也要爭一個天翻地覆,久久沒有一個結論。
而有了醫黨的加入,三足鼎立已成,三黨之間各抒己見,相互之間時而合作,時而對抗,雖然有黨爭,再無之前劍拔弩張的氣氛,也能穩定推行變法。
“傳旨,濰州撥付萬畝荒田協助蛔蒿農場試行生產建設兵團之策,廂兵推行更戍法,禁軍中軍中推行將兵之法,大宋擺脫冗兵之患,日後兵強馬壯,擊敗遼夏計日可待。”趙煦大手一揮道。
“官家英武!”
朝堂之上,百官紛紛俯首道。
在朝堂大勢之下,就連舊黨也只能低頭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