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
乃是任何時代、任何王朝,都是最爲嚴重的自然災難,其破壞力巨大讓無數人爲之驚歎。
蝗災一起,鋪天蓋地,哪怕是人類動物一齊努力,在數量無窮無盡的蝗蟲面前,依舊是徒勞無功。
範正記得後世有一場聲勢浩大的蝗災,從非洲跨越海峽,飛過沙漠,一路飛行萬里,所到之處所有國家無一倖免。
在後世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依舊對蝗災束手無策,可見蝗災的危害性。
而如今大理的‘蝗災’終於成型,越來越多的烏蠻部落加入劫掠之中。
原本烏蠻和白蠻就有仇怨,在此之前,白蠻掌控着權勢沒少欺壓烏蠻,尤其是高家,其主動崛起正是建立在烏蠻的血淚之上,如今終於有機會報仇,所有人都殺紅了眼。
整個鄯闡府內,滇東三十六部和西南夷各部在富庶的鄯闡府瘋狂劫掠,甚至兩方相互競爭,以爭奪更多的‘食物’和地盤。
更甚者兩方都是一羣小部落組成,兩者之間內部更是一盤散沙,相互之間同樣也有競爭和衝突。
這種情況下,簡直是和蝗蟲的生活習性一模一樣。
“邪方以人爲蝗成了!”
看到這一幕,楊邦乂徹底的心神口服,他沒有想到範正竟然僅僅只用一萬禁軍兩萬廂兵,竟然在大理席捲近二十萬的人馬甘願爲宋軍驅使。
隨着範正以人爲蝗的邪方成功,這場蝗災徹底的失控,隨着鄯闡府的被劫掠一空,被貪婪和殺戮所矇蔽的各部開始向威楚府遷移。
所過之處,所有白蠻無一倖免,所有烏蠻同樣面臨選擇,要麼毀滅,要麼加入滇東三十六部的隊伍參與劫掠,這讓這場‘蝗災’的規模更大了幾分。
在鋪天蓋地的劫掠下,威楚府毫無抵抗之力,甚至宋軍根本沒有出手,威楚府的首府威楚城就在鋪天蓋地的攻擊下,僅僅堅持一天,被一戰而下。
緊接着是弄棟府,在日益龐大的‘蝗災’面前,更小的弄棟府直接淪陷,根本沒有掀起任何浪花,直接被劫掠一空。
至此,整個大理府的大門已經徹底打開。
消息傳出,整個大理城陷入恐慌之中。
“局面怎麼會崩壞至此!”
大理皇宮內,高升泰直接傻眼了!
他沒有想到邪醫範正所率領的烏合之衆竟然給大理造成如此大的傷害,先是縱容西南夷劫掠石城郡,又藉助一衆西南夷的烏合之衆,打敗鄯闡府的軍隊。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範正竟然策反了和高家有仇的滇東三十六部,裡應外合攻破了鄯闡府城!
高升泰還不及悲傷自己弟弟之死和高家封地鄯闡府成爲一片廢墟,大理形勢更加崩壞,近十萬西南夷各部和數量相差無幾滇東三十六部猶如蝗蟲一般,鋪天蓋地的向大理擁來。
“大理危亦!”
高升泰心頭滴血,就算此戰他們能夠擊退宋軍,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燒殺劫掠,大理也將實力大損。
白蠻和烏蠻的矛盾必將再次加劇,大理的國力將會一落千丈。
“邪醫範正!”
高泰明雙眼通紅,咬牙切齒道。
他們到底還是小看了邪醫範正,哪怕是戰力無雙的種樸和兵強馬壯的大宋樞密使曾布加在一起也沒有邪醫範正對大理造成的傷害大。
此刻的高家父子才明白,世人相傳邪醫範正金身不破,而且邪方藥到病除。
如今邪醫範正從東路進攻大理,顯然又是一個邪方,而這個邪方同樣正中大理的要害。
“啓稟相國大人!陛下請相國和大將軍前去商議軍事!”一個通報傳來,打斷了父子二人的悔恨。
如今大理朝堂之上,高家父子掌控軍政大權,高升泰爲大理國相,高泰明爲大理大將軍,掌控着軍權,然而二人明顯感覺到,隨着高家的鄯闡府被攻破,滇東三十六部討伐高氏,高家的權勢大爲削弱,朝臣開始轉向支持段正淳,這讓段正淳的權柄大增。
“老夫父子這就前去!”高升泰撐着虛弱的身體強撐道。
高升泰原本身體就不好,全靠大宋醫家的醫方調養,這才得以延年益壽,如今又驟然聽到了鄯闡府被破的局面,更是差點病倒。
“見過國相大人!”
“見過大將軍!”
……………………
二人一路進宮,所遇之人皆恭敬行禮。
“見過陛下!”
二人徑直來到皇宮正殿,對着段正淳躬身行禮。
段正淳一臉驚慌道:“相國大人,已經軍報傳來,有匪軍前鋒已經進入了大理境內,恐怕不日即將抵達大理府!”
如今東路軍的成份太過於複雜,既有宋軍,也有西南夷,更有滇東三十七部和被裹挾加入的烏蠻!只能用匪軍統一稱呼。
這些匪軍實在是太狠了,白蠻集中的大理四府被劫掠一空,他們卻早已經死傷慘重,而如今已經有前鋒進入大理府境內,恐怕這些如同蝗蟲一般的悍匪必將席捲整個大理府全境。
更讓段正淳憂心忡忡的是範正所帶領的東路軍乃是宋軍三路大軍中最弱的一支,北部的西路軍和北路軍更加的強悍,若非有金沙江天險,早已經攻打進入大理城下,這一次怎麼看大理都是亡國之相。
“啓稟陛下,匪軍中至少有十萬之多乃是滇東三十六部,若是陛下能夠將其招降反水,或許能夠逆轉形勢,一舉擊敗東路軍!”一個大理臣子建議道。
大理衆臣心中一動,大理段氏和滇東三十六部皆是盟友關係,此次滇東三十六部跟隨宋軍燒殺劫掠,打的旗號就是清君側。
段正淳怦然心動,眼神卻不禁飄向一旁的高家父子,臉色一肅道:“此計不可,滇東三十六部受到邪醫範正矇蔽,攻破鄯闡府,犯下了死罪,又豈能將其招降。”一衆大臣頓時苦口婆心道:“陛下莫要意氣用事,滇東三十六部乃是受到邪醫範正矇蔽,並非真的想要反叛,如今我大理被宋軍三路進攻,眼看就要亡國,又豈能在意這等小事。
“小事?”
高泰明心中怒火中燒,因爲滇東三十六部,二叔戰死,鄯闡府被攻破,留在鄯闡府的高家家族幾乎被屠戮一空,如今卻被百官說是小事。
高泰明正要發火,卻被高升泰一把按住道:“諸位大臣所言甚是,高家和滇東三十六部的恩怨只能算是私仇,而大理的生死存亡纔是大義,爲了大理的安危,高家願意對着蒼山和洛水發誓,於滇東三十六部化干戈爲玉帛,前塵往事一概既往不咎。”
高升泰看得很清楚,如今一衆大理臣子早已經被宋軍嚇破了膽,若不分化匪軍,二十萬匪軍一旦涌入大理府,非但大理城不保,就連整個白蠻部落都將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那時整個大理纔到了滅亡之時。
更重要的是高升泰如果不願意放下仇恨,那就是代表其置國家大義於不顧,恐怕將會遭到羣臣的拋棄,恐怕會徹底失勢。
以如今的局面,一旦高家被大理君臣拋棄,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相國大人英明!我等佩服!”
大理衆臣鬆了一口氣,對高升泰躬身道。
高家父子權勢滔天,尤其是高升泰又曾經謀朝篡位,極有手段,若非危急關頭,他們必定不會得罪高家,而如今大理危急,想要拉攏滇東三十六部,那就只有讓高升泰先低頭。
“相國大人受委屈了!”
段正淳眼中閃過一絲愕然,他沒有想到高升泰竟然如此隱忍,讓他的謀劃大爲落空。
高升泰搖了搖頭道:“老臣一生所做之事,無不是爲了整個大理,如今大理生死存亡之際,別說是讓老臣低頭,就是砍下老臣這顆頭顱去平息滇東三十六部的怒火,老臣也束手就擒。”
高升泰口中慷慨激昂,若是沒有一旁高泰明警告的眼神,恐怕任誰都認爲其乃是忠臣,而不是一個曾經謀權篡位的梟雄。
“相公大人言重了,相公乃是大理的中流砥柱,朕又豈能自毀江山!”段正淳連忙表態道。
高升泰環視一圈,所到之處,大理衆臣無不低下頭顱。
“雖然可以招降滇東三十六部,然而大理卻不可將希望寄託在這些烏蠻身上,老臣認爲大理需要做兩手準備,一個是讓大理城周圍的百姓儘可能的收攏入大理城,以加強大理城的防守實力,各堡寨加強防備,小的堡寨全部聚集在一起,來不及的立即隱藏進入林莽之中,以免被匪軍劫掠。”高升泰吩咐道。
“相國大人英明!”
一衆大臣躬身,此刻的高升泰經過一連串的操作,重新拿回主動權。
“還有,既然宋軍東路軍已經進入大理府境內,那就代表着大理城已經不再安全,大理需撤回回來北方的主力用來拱衛大理城。”高升泰繼續安排道。
“撤回北方的主力!”
滿朝大臣不由一陣驚呼,誰也沒有想到高升泰的計劃竟然如此瘋狂,一旦如今大理的主力北方一帶阻擊宋軍,一旦撤回主力,那就代表着輕鬆讓宋軍主力攻打下大理城。
高升泰點了點頭道:“如今我大理的兵力有限,而宋軍又遠道而來,必然糧草不濟,水土不服,只要能夠守住大理城,我大理方有可能反敗爲勝。”
“可是如此一來,我軍豈不是被大宋三路大軍包圍?”段正淳皺眉道。
高升泰不以爲然道:“雖然是三路大軍包圍,然而西路軍和北路軍正在北部,而東路軍則在大理城南部,我大理城北有龍首關,南有龍尾關,西有蒼山天險諸葛,東有洱海相阻隔,宋軍進攻大理城,只能強攻龍首關和龍尾關,而兩大天線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攻破!”
“龍首關和龍尾關!”
聽到高升泰此言,滿朝文武大臣都頓時信心大增。
雖然高升泰調回大軍有穩定權力的打算,然而其眼光卻依舊毒辣,很明顯,經過多次戰鬥,無論是野戰還是普通城池,皆敵不過大宋火藥武器的威力。
大理想要阻擋宋軍,那就必須藉助龍首關和龍尾關的天險,徹底擋住宋軍,只要龍首關和龍尾關不被攻破,大理城就會高枕無憂。
而龍首關和龍尾關在建成數百年之間,從未被人攻破過,這讓大理君臣頓時底氣大增。
“就依相國大人之策!”段正淳一如之前,對高升泰言聽計從。
……………………
大理府和,所有城寨幾乎空無一人。
東路軍的以人爲蝗的戰術早就已經傳遍了整個大理府,再加上高升泰的一系列安排,大理百姓要麼墮入林莽,要麼躲入大型城寨,更甚者大理城周圍的百姓,直接躲入更加安全的大理城。
“竟然躲了!”
當東路軍進入大理府,整個大理府堅壁清野,所到之處竟然空無一人,這讓乘興而來的西南夷各部大爲失望,各部之間甚至還有退兵的想法。
“將軍這該如何是好?”
楊邦乂皺眉道,他可是知道範正執行的乃是以人爲蝗的邪方,而如今他們這羣蝗蟲大軍一窩蜂擁到了大理府,卻發現原本天下最富裕的大理府竟然空空如也。
一旦蝗蟲沒有了食物,那最終的結果只有兩個,一個是蝗蟲向更遠的地方遷移,另一個則是蝗蟲自相殘殺。
範正不以爲意道:“誰說沒有食物,雖然大理府堅壁清野,大理百姓隱藏入山林,然而無論是滇東三十六部還是西南夷皆對林莽極爲熟悉,只要有心,就能足以找到藏起來的百姓。
再說,很多小型村寨聚集成大型的堡寨,雖然其變得更加難啃,但是獲得收益同樣巨大。
楊邦乂皺眉道:“就怕這些匪類欺軟怕硬,想要劫掠,又想要保存實力。”
這一路的劫掠太過於順利,以至於滇東三十六部和西南夷各部都大發橫財,而人一旦富裕起來,就會吝嗇性命,不願意拼殺。
更甚者,隨着大理城傳來段正淳的旨意,高家承諾對滇東三十六部既往不咎,化干戈爲玉帛,整個滇東三十六部頓時人心大亂。
一時之間,原本勢如破竹的東路軍竟然有崩盤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