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半晌,李承乾纔在杜睿的陪同之下,暫時返回了東宮,這幾日李承乾都在太宗的病榻之前衣不解帶的侍候,早已經疲憊不堪,如今太宗駕崩,李承乾心傷之下,更是堅持不住了。
到了東宮,李承乾依然神色頹唐,雙眼無神,好半晌才道:“承明啊!你說爲兄~~~~~”
杜睿忙提醒道:“聖上!請自稱朕!”
李承乾一怔,道:“此處只有你我兄弟二人,何必如此拘禮!”
杜睿忙道:“聖上若是還體恤微臣,今後切不可再提兄弟之事,否則臣不敢擔待!”
李承乾見杜睿面色鄭重,也是長嘆一聲道:“難怪但凡帝王都要稱孤道寡,如今連你也不願意與我做兄弟了,罷了!罷了!朕!朕!承明!朕如今神情恍惚,也不知道該如何辦了,做了二十幾年的太子,如今一朝成了皇帝,可這個皇帝該怎麼做,朕的心裡是一點兒主意都沒有!朕既不會行軍打仗,也不懂百工,什麼都不會啊!”
杜睿正色道:“聖上可百事不需要會做,只要會做一個皇帝就行了。”
李承乾聞言,卻疑惑起來,問:“怎樣才能叫會做皇帝?”
杜睿說道:“皇帝第一是以身作則,不要有不良的習慣,讓下邊人跟着學習,這邊叫做上行下效。第二善於用人,象漢高祖就因爲用了蕭張韓陳四人,才典定了天下,先帝也是因爲聚攏了天下英才爲己所用,纔有了貞觀盛世。聖上,還記得微臣布衣之時,聖上向微臣問過的君子與小人之別嗎?”
“朕永遠都會記住。”李承乾也不禁想起了當初化名與杜睿相交的日子,如今已經過去了快二十年了。
“不錯,也許一個好皇帝什麼事都不會做,但他只要做好這兩件事,就肯定是一個好皇帝。無論什麼事,大唐帝國數千萬的子民,總有一個能把它做好,而不必要聖上事必躬親。比如楊堅,可以說是一個最勤快的皇帝,可他在歷史上的位卻遠遠不如文景,再比如諸葛亮~~~~”
“哦,諸葛亮不是好丞相?朕可是記得你是最祟拜他的,你那一本《三國演義》,可是將諸葛武侯好一通誇獎。”李承乾好奇地問。
“聖上,人無完人,物無盡善之物。微臣是祟拜他那麼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精神。卻不是說明他什麼都做對了,臣寫地那本《三國演義》也是爲了宣揚這種精神,纔將他完美化。他一生最大的缺點就是事必恭親,結果自己活活累死,而蜀國的其他大臣因爲諸葛武候一人就將事情做光了,得不到煅練機會,在諸葛亮死後,蜀缺少真正可用的大臣,才迅速滅亡。” WWW¤ttκa n¤C〇
“承明的意思是要朕什麼事都要放手給大臣去做?”李承乾更是疑惑了。
“也不是,也是,聖上不是什麼事都要放手,關健是識人,知道下邊大臣的長處,這樣才能讓他們擔任適當的地位,比如諫官就要象魏徵大人這樣的倔脾氣擔任,而尚書令就要像褚遂良大人這樣肚量大,沉穩公正的人擔任,再比如先帝讓微臣擔任兵部尚書,總領總參謀部,便是看中了微臣在軍學上的造詣!”
李承乾聞言,若有所思,過了半晌才道:“可朕終歸比不得你,怎樣才能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呢!?”
杜睿聽了,不禁一陣暴汗,皇帝居然說他比不上自己,這還了得,幸好這沒有旁人,否則傳到那些言官的耳中,還不知道會做出多大的文章。
雖說太宗降旨,任何人都不得彈劾杜睿,可是縱觀華夏曆史,歷朝歷代的言官,哪一個是怕死的,真要是觸怒了皇上,氣的皇上要揮刀殺人,他們不但不會害怕,還極有可能會滿心興奮的將腦袋伸過來,挑釁一番:你殺!有本事你就殺!殺了老子,老子可就出名了,而你在史書上可就是個昏君桀紂。
李承乾也感覺自己的話有些問題,忙轉換了話題,道:“可是就如你所說,現在朕登基未穩,朝中大臣去向不明,朕希望承明能不辭勞苦,多多輔佐朕,料理好政事,這朝中,真正讓朕信任的只有你一人了。”
杜睿聞言,更是苦笑不已,李承乾這話說得,越來越讓人承擔不起了,滿朝文武就信他一個人,這叫什麼話,要是讓別人知道,他可就是衆矢之的,李承乾這話說得,非但杜睿沒辦法感激涕零,分明就是在將他放在火上烤啊!
兩人又說了一陣,還是武京娘心細,命人準備了晚膳,只是因爲太宗的駕崩,兩人都吃得不香,草草用完後,杜睿才向李承乾告辭,臨離開皇宮時,杜睿再次來到麟德殿,太宗靈柩前恭恭敬敬的跪了三個響頭,讓其他地內監和宮娥看見,都說杜睿忠心。
第二天,長安的百姓就得知了太宗駕崩的消息,頓時舉國譁然,州城府縣隨着訃告到來,四處都是哀嚎聲,幾乎全國百姓都自發的披麻戴孝。太宗雖然喜歡對外炫耀武力,在位期間,幾次發動大規模的戰爭,然而,在他統治這個帝國的時候,大唐的發展速度迅猛,百姓也落到了不少實惠,至少自先秦時代,就一直壓在他們頭上的那些世家大族被一舉扳倒,讓他們總算是體會到了一種揚眉吐氣的暢快感覺,所以百姓都念着他的好處,第二天長安幾乎所有人都飄白,自發的爲太宗披麻戴孝。在華夏曆史之上,能讓百姓們如此懷念的君主,也就只有後世的宋仁宗可以媲美了。
剛剛登基爲皇的李承乾隨即頒下喻旨,大赦天下,除殺人者與忤逆不孝的罪犯外,餘者盡皆釋放,百官各進一等,優賞諸軍。太宗大殯與新皇登基諸費,全部從國庫裡拿出,不要百姓加賦。
同天宗正府進言:“準禮例,差官奏告天地、社稷、太廟、諸陵,應祠祭惟天地、社稷、五方帝諸大祠,宗廟及諸中小祠並權停,俟廟禮畢,仍舊。”
次日李承乾正式即位,杜睿身爲太宗的託孤之臣,當朝兵部尚書,總參謀部尚書,太子太保,理所當然的位居武將班列的首位,引得那些前來觀禮的異國使臣,紛紛側目,概因杜睿實在是太年輕,和同朝爲官的其他人相比,他絕對是個少壯派。
特別是吐蕃的使臣,此時是憂心不已,太宗在位兩國還能相安無事,如今情況可大不相同,杜睿是個極端的民族主義者,這在大唐可是出了名的,而且杜睿對吐蕃的印象極壞,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如今大唐新皇登基,杜睿身爲李承乾的寵臣,一旦鼓動大唐西向的話,對吐蕃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現在的吐蕃在松贊干布的努力之下,國力更勝從前,不但吞併了吐火羅,康國,石國,勢力達到了中亞,還南向攻拔了天竺的大片領土,可要是和大唐相比,卻還要差得遠了。
吉時已到,登基大典正式開始,黃麾大仗當先,也就是五千儀仗隊,其中仗首左右廂各二部,絳引幡十,執各一人,第一部,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各一員,第二部,左右領軍衛折衝,掌鼓一人,兵官一十人,次執儀刀部十二行,每行持各十人,後部並同。
第一行,黃雞四角氅,持龍頭竿。第二儀五色幡;三青孔雀五角氅;四烏戟;五緋鳳六角氅;六細弓矢;七白鵝四角氅;八朱絡盾刀;九皁鵝六角氅;十細弓矢;十一槊;十二綠絡盾刀。揭鼓二。掌鼓二人。後部同。第一部位於軍員之南,第一部稍前。第二部於第一部之後,相向。
後面左右三部:第一,左右屯衛;二左右武衛,並大將軍;三左右衛將軍,果毅,折衝。於仗首第一部之南,相向。持黃麾幡二人,在御廂前分立,當御廂左右一部,左右衛果毅各一人,玉輅之前北向。
再後面左右三部:第一,左右驍衛將軍;二左右領軍衛折衝;三左右領軍衛果毅。第一部,分於當御廂之左右差後;第二部,左在金輅之後西偏,右在象輅之後東偏;第三部,左在革輅之後西偏,右在木輅之後東偏,並北向。
最後左右廂三部:第一,左右武衛將軍;第二。左右屯衛將軍;第三。左右領軍衛折衝。各在網子、雞、貔旗之前,東西相向。左右廂各步甲十二隊:第一隊。左右衛果毅;二左右衛,四左右驍衛,六左右武衛,八左右屯衛,十、十二左右領軍衛;三左右驍衛,五左右武衛,七左右屯衛,九、十一,左右領軍衛果毅各一員。每隊旗各有一面貔、雞、仙鹿、金鸚鵡、瑞麥、孔雀、野馬、牛、甘露、網子。內第十二隊旗同第一隊。十二隊刀盾、弓矢兵,每隊三十人,五重。第一至第六隊,在仗首第二部北;第七至第十二隊,在仗首第二部南。
左右廂後部各十二隊:一、二左右衛;第五至第七左右武衛;第十至第十二左右領軍衛折衝。三、四左右驍衛;八、九左右屯衛果毅。每隊有旗角、赤熊、兕、太平、馴犀、騶、騶牙、蒼烏、白狼、龍馬、金牛各二。次弩五人爲一列,弓矢十人爲二重,槊二十人爲四重。以上在大慶殿門外,第一至第四隊在前,第五至第八隊在後,第九至第十二隊在後,東西相向。真武隊:金吾折衝都尉一員,仙童、真武、蛇、神龜旗各一,執各一人。槊二人,弩五人爲一列,弓矢二十人爲四重,槊二十五人爲五重。以上在大慶門外中道,北向排列。殿中省尚輦:陳孔雀扇四十於簾外,執各一人。
陳輦輿於龍墀,大輦在東部,押、執、擎人二百二十有二人;腰輿在南,十七人;小輿在南,二十五人,皆西向。平輦在西,逍遙在南,共三十七人,皆東向。設傘,扇於沙墀:方傘二,分左右;執傘將校四人。團龍扇四,分左右;執扇都將四人。方雉扇一百,分傘、扇之後,爲五行。執扇長行一百人。押當職掌二人,各立團龍扇之北。金吾引駕官二人,分立團扇之南。
所有的安排佈置,都是在周禮的基礎之上,經過不斷的發展,變化,衍生出來的,要知道,這可是新皇登基的大典,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都不容有錯,私下裡也不知道排演了多少遍了。
總之一切的佈置都是爲了彰顯皇帝的正統性,這個皇位得來是名正言順的,當然,之所以這麼繁瑣,也是因爲增加神秘性,畢竟皇帝是上天之子,自然是不同於凡人的。
杜睿也是在朝爲官多年了,以往每當各種節日,或者祭典,也有各種禮仗,但哪一次也都沒這次來的規模大,畢竟是經歷過的首次新皇登基大典,前世杜睿可是個名副其實的歷史發燒友,看着各個流程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杜睿也不由得感嘆,古人對禮法的苛求程度,可當真是名不虛傳。
杜睿和褚遂良分局兩廂,引領着衆臣邁步走入太極殿,這太極殿只有在特殊的大典和舉行大朝的時候,纔會啓用,以往平日裡太宗理朝都是在麟德殿。
看到衆臣魚貫而入,排班站好,樂官奏唱:“冠佩雍容,時惟上公。享於清廟。陟降彌恭。籩豆靜嘉,粢盛潔豐。孝孫有慶。萬福來同。”
然後宗正宣口敕曰:“先皇帝奄棄萬國,凡在臣僚,畢同號慕,及中外將校,並加存撫。”
羣臣口稱萬歲。
宗正入內室,將李承乾請出,羣臣再次跪拜,先帝近臣王德手捧先帝遺詔上前,敕曰:“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爲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爲利、一天下之心爲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爲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朕在位二十三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至也。《尚書洪範》所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以考終命列於第五者,誠以其難得故也。今天下安樂,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朕念雖純全淨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爲前代帝王剖白言之,蓋由天下事繁,不勝勞憊之所致也。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無可旁諉,豈臣下所可以比擬?
臣下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政而歸,抱子弄孫,猶得優遊自適。爲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如舜雖稱無爲而治,然身歿於蒼梧,禹乘四載,胼手胝足,終於會稽,此皆勤勞政事、巡行周曆,不遑寧處,豈可謂之崇尚無爲、清靜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嘗言及人主之事,可見人主原無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盡瘁,誠謂此也。
我朝承襲先烈,應天順人,撫有區宇,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又年力盛時,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爲。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承平宇內,橫掃八荒,皆出一心運籌。
昔梁武帝亦創業英雄,後至耄年,爲侯景所逼,遂有臺城之禍;隋文帝亦開創之主,不能預知其子煬帝之惡,卒致不克令終,皆由辨之不早也。朕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至。
唯念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太子承乾,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着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李承乾跪接太宗遺詔,羣臣上表請李承乾聽政,連續三上。始允。
當即頒佈旨意,改年號爲永徽,自明年始爲永徽元年,立武氏京娘爲皇后,尊韋貴妃爲皇太后,世子李仁爲皇太子,次子李憲爲趙王,尊先帝廟號爲太宗,太者大也,《廣雅?釋詁一》段曰:“後世還言,而以爲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諡號爲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到了第三天,召集大臣進麟德殿參觀太宗遺物。直到第五天,李承乾纔去掉衰服,去杖,侍臣扶着升坐,於太極殿接見羣臣。
望着穿着龍鱗錦表,上綴玉爲七星,旁施琥珀瓶、犀瓶各二十四,周綴金絲網,鈿以真珠、雜寶玉,紫雲白鶴錦裡地加冕服李承乾,在殿外陽光的照射下,臉上一片莊嚴肅穆,杜睿不由地感到一陣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