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戰爭佈署

李靖的帥帳裡,滿滿當當都是人。

這是抵達鄯州後,李靖第一次召集所部的主要將領,召開軍事會議,商議作戰安排。

李靖坐在主帳上位,其餘的部將分列兩旁,有李道宗、候君集、段志玄、薛萬徹兄弟、執失思力、契苾何力、李業詡、蘇定芳、鄯州刺史李玄運等,及一些各部的部將。

在李靖示意下,李業詡上前,把一幅剛拼接好的吐谷渾地圖掛在帥帳前面。

“啊!這麼詳細的地圖,”待仔細看了這幅地圖後,除了李靖,還有李業詡身邊的蘇定芳和鄭仁泰外,在場地所有將領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聲,如此詳細的情報是如何獲取的?

李靖指着掛在帥帳上的軍事地圖,向部將介紹了一番所掌握的敵方軍情,吐谷渾境內的基本地形,包括道路、山谷、河流、湖泊、草場,各部落所處的位置,牛馬草場分佈情況,幾座城鎮的方位,所居住的名王貴族等情況,“今日召集諸位,商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據我們所探知的情報,慕容伏允已經收縮兵馬,退至青海庫山、曼頭山一線,據險而守,最近處的庫山、牛心堆距我部有四百餘里的路程…”

卻聽李靖繼續講道,“吐谷渾在青海東南正對我方佈置了近十萬的作戰兵力,其中庫山一帶,兵力約三萬人;曼頭山近,兵力近兩萬,依託曼頭山和曼頭城而守;牛心堆一線,有兵力三萬餘,扼守拉脊山;樹墩城附近有兵力約兩萬,這幾部依據險峻的山勢而守,易守難攻,其中尤以庫山爲甚,所據守的,當爲吐谷渾最精銳之兵力。及遠處,大非川一線有兵力和族人約四萬,伏俟城近,有兵力約三萬人!”

正面十多萬精兵,另外幾處相加還有近十萬作戰力量,除了吐谷渾所部的鮮卑部,還有一些党項、羌等僕從部落,吐谷渾看來是全民動員了。

此次李靖所部不過八萬人,加上段志玄和涼州的李大亮所部,也差不多才十一萬人,還是以步兵爲主,騎兵只佔不到五成。

吐谷渾人打仗的特點,若打不贏你,撒腿就跑,讓你很難追擊。

情報也顯示,吐谷渾人是做好隨時逃跑的準備!

待通報完軍情,李靖看着本部的這些將領說道,“本帥想先聽聽各位對此戰的看法,如何打爲好!”

這是李靖的風格,他在長年征戰中,養成一種習慣,對任何重大軍事決議,從不輕易表態。李靖深諳御將之道,作爲一名統帥,如果早早把自己的觀點說了,那麼各部主將們可能就會礙於主帥的面子,不敢表述自己的觀點,或者不敢講出那些與李靖相左的看法。

對每次戰役,李靖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決定,但他還是希望集思廣益,多聽聽來自屬下的意見。

“大帥,末將以爲,我方當以精銳騎兵,出其不意,快速進擊,窮追猛打,殲滅吐谷渾人的有生力量,”作爲兩位副帥之一,李道宗第一個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軍此番西征,兵力之巨,實乃近年少見,以期一舉消滅吐谷渾,萬不可停止進軍,自損士氣!”

“大帥,末將有不同看法,”李道宗剛說完,侯君集站了出來,說道:“在此之前,末將也認爲應當以精銳騎兵,長驅直入,速殲吐谷渾部兵馬。但現在慕容伏允已做好防備,將軍隊後撤到庫山至曼頭山一帶,憑藉險要地勢據守。他們對這一隊的地形異常熟悉,我方雖然有如此詳細的情報,但吐谷渾人也已經探知我軍的動向,我方戰機已失,在這種情況下,不宜深入作戰…且我方沒有攻城的器械,所以末將以爲,應作長遠打算!”

“大帥,末將同意候將軍的看法,”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緊接着站了出來,“末將以爲,速遷吐谷渾人的想法固然是好,然吐谷渾在在此處經營多年,對環境非常熟悉,如今又據險死守,攻擊難度異常之大。近段時間以來,末將也曾與吐谷渾人交手過幾手,一接觸,若不敵我,吐谷渾人即快速撤離,我方難以追殲,也怕中其埋伏,我方遠道而來,不知敵情,不熟環境,當不可貿然深入如此荒涼之地,以備不測,所以宜穩紮穩打!”

接着薛萬徹和薛萬均兄弟也站了出來,支持候君集和段志玄所說的,穩步推進,穩紮穩打,鄯州刺史李玄運也持相同觀點。

諸將心中都有相似的想法,如今吐谷渾人佔據險要地方而守,攻擊必定是打硬仗,那傷亡肯定會很大,若我方大量人員傷亡,敵人卻趁機遠逃,那太得不償失了!

“哦,還有人有不同意見嗎?”李靖聽了幾人的發言後,臉上表情並沒多少變化,也沒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問餘下的諸將。

“大帥,末將支持李道宗將軍的建議,我方應以騎兵快速突進,尋機與敵正面交手,殲其有生力量,速戰速決。此定會在吐谷渾人的意料之外,也正是大帥的用兵之道。若屯兵不前,定會損我士氣,我契苾部願作爲進攻的前鋒,”說話是剛剛歸唐不久的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

這契苾何力雖然長的粗大威猛,但纔不過十五六歲,一口漢話講的倒非常流利,舉止間也頗似漢人。

執思失力也表達了和契苾何力相似的觀點,認爲該主動出擊,與吐谷渾人決戰,也願打頭陣。這兩員胡將歸附後,得到李世民的重用,都授以左領軍將軍職,然卻未有軍功,都想借此大戰機會,立下戰功,證明自己的能力,得到李世民和朝中官員的認可。

李道宗再次站出來,說道:“大帥,戰機轉瞬即逝,必須儘快決斷,快速出擊,庫山一線吐谷渾人離我離最近,請大帥允許末將率部先行,攻擊庫山一線之敵軍。”

接着又有一些各部部將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更多的都傾向於全軍逐步推進,穩紮穩打。

“唔,還有嗎?”李靖聽了還是沒有表現出特別的神色,環顧四周而言道。

其他將領有些不約而同地看向李業詡。

這個主帥的孫子,出征大軍的前鋒,怎麼就不發表意見呢?

李靖也望向李業詡,微一頜首。

“大帥,末將以爲,如今我方已經掌握敵人詳細情報,宜舉大軍快速出擊,殲滅吐谷渾人的有生力量,並從幾個方向包抄,即使其逃跑,我軍也能阻擊,不讓其遠遁入漠及河源一帶,”李業詡接着把剛纔在李靖面前說過的計劃再詳細地講了一遍!

李業詡剛說完,衆將面面相覷,滿臉訝然,一些人已經在下面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嗡嗡”聲不絕於耳,大手筆,絕對的、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大手筆,這小李和老李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胃口大得出奇,不戰則已,一戰就要把對手全吞到肚子裡。

也有人覺得李業詡是說大話了,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方可是近二十萬的作戰力量啊!

“各位,”李靖壓壓手,示意輕聲交頭接耳的將領們靜下來,“衆將都已經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本帥都會作考慮的,還有一些情況你們也要知道的…”

李靖接着把手中所掌握的其他地方的情報都給在場的將領們通報。

在得知唐廷將對吐谷渾用兵後,吐谷渾伏允可汗及天柱王恩威並施,煽惑一些已經歸附大唐的党項諸羌,重新叛唐歸附於吐谷渾。

“據最新收到的戰報,洮州羌叛亂,殺刺史孔長秀,附於吐谷渾,高甑生部對洮州羌發起進攻,經過數日的戰鬥後,擊破了叛羌,這些部落的遊離不定,給高甑生和李道彥部帶來諸多不便,本帥已使人以重金利誘党項人,但願李、高兩將能領會其中的意思,率部到達預期目的地,”

接着李靖又和諸將熱烈討論了一番,

商議了近兩個時辰,最後,李靖宣佈作戰計劃,“本帥決定,快速出擊,速殲吐谷渾人,各將聽令…”

李業詡聽着訝然,李靖佈置的作戰計劃竟然和他剛纔所說在基本相似!

按李靖的安排,各部分兵出擊:北面,已經往青海北岸方向而去的涼州李大亮部,加快行程,從青海北面經浩門河谷插向湖西部,伏矣城西北以遠,重點是阻斷可能的吐谷渾人向西北逃竄的路線;段志玄所部,從鄯州南下,翻越拉脊山,經黃河河谷行至黃河源一線,阻斷吐谷渾部往烏海、河源方向的退路;高甑生所部向鹽池一帶插進,李道彥從鬆州經赤水,與段志玄部匯合後,攻擊大非川一線。

本部人馬,從正面攻擊吐谷渾人。

如此三個方向,對吐谷渾人形成合圍之勢!

糧草物資的運輸,由鄯州刺史李玄運負責。

第一仗,由李道宗率一部及契苾何力部及李業詡所部特衛,共兩萬餘精兵,快速突進,攻擊庫山之敵,力求出其不意,全殲庫山之敵。

李靖親自率餘部,跟隨突進,目標是攻擊曼頭山及牛心堆一帶吐谷渾人。

衆將看着李靖的手在地圖上移動,和李業詡剛纔所說的相似,只不過部署的更周密…這祖孫倆是早已經商議好的,還是想到一塊兒了?

分兵突進,面對人數佔優的吐谷渾人,會不會冒很大的風險?

衆將心裡又明白,若進展順利,吐谷渾的幾十萬大軍和族人,定是在劫難逃,而且,李靖指揮的戰役,還未曾有過敗績!

李靖寫完作戰命令,令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長安,也急送李大亮部、李道彥部、高甑生部,並令其嚴格按令行事,不得有誤,否則軍法從事。

待將領都領命出去,李靖留下李業詡和李道宗、契苾何力、蘇定芳四人,進行庫山戰役的佈署…

第9章 戰神李靖第75章 復職第54章 上元節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41章 慕容順歸降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8章 訓練繼續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82章 李業嗣第9章 有後了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73章 佔地之計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78章 禮節真多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24章 游泳訓練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55章 再抵鄯州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93章 勸和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6章 長安西市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62章 只能成功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2章 剖析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19章 一羣公主來鬧騰第70章 攻擊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20章 帶曼蘇到我帳中來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90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上)第103章 大唐有火炮了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116章 會有好戲看了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64章 初經人事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60章 歸來第20章 廟會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97章 回家了第56章 遭遇馬賊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52章 雙河之戰第40章 伏俟城內第65章 驚喜事兒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48章 大事也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78章 異常情況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18章 庫山之戰(中)
第9章 戰神李靖第75章 復職第54章 上元節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41章 慕容順歸降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8章 訓練繼續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82章 李業嗣第9章 有後了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73章 佔地之計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78章 禮節真多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24章 游泳訓練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55章 再抵鄯州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93章 勸和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6章 長安西市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62章 只能成功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2章 剖析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19章 一羣公主來鬧騰第70章 攻擊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20章 帶曼蘇到我帳中來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90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上)第103章 大唐有火炮了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116章 會有好戲看了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64章 初經人事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60章 歸來第20章 廟會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97章 回家了第56章 遭遇馬賊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52章 雙河之戰第40章 伏俟城內第65章 驚喜事兒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48章 大事也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78章 異常情況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18章 庫山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