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太子來訪

“喜歡《大唐軍瑰》的朋友們,希望能給衛非常熱…用燈一位兄弟。也是本書的盟主…稻草人,投一下2o舊年度盟主票

多謝了!

“年叔,有一件事兒,你替我去辦了”鄭燕把管家李年喚進屋裡,吩咐道。

“少夫人,您不必如此客氣,有什麼事兒,說一聲即是,老朽馬上會去辦的!”李年對着鄭燕恭敬地行了一禮道。

“你“給我去打聽個事”鄭燕臉上有些不自然的神色。

“少夫人,什麼事兒?”李年有些疑惑,少夫人以往都是風風火火的樣子。今日這是怎麼了?

“你給我去怡香院去打聽個人”鄭燕把手中的一份紙箋交給李年。“你去問清楚來,當日一個公子所作的這兩詩,是送給院中哪介。姑娘的。”

“少夫人,這”李東有些傻眼,少夫人怎麼會吩咐這樣的事。又不敢回絕,“少夫人,我若是去打聽了,少爺他要責罰我的!”

李年有些想哭,他是聰明之人,就明白其中的意思!

李年隱約知道自家少爺曾上怡香院去,一看內容,猜着就知道這詩是自家少爺所作的。李年以爲是少夫人嫉妒。想去找那女的麻煩了。自家少爺這樣從不沾花惹草的人,府中不少的年輕女子從沒動過心思,身居高位,整日忙於朝事,這幾年也沒納過妾,在外面看上一個女子也是正常的事,少夫人這也管的太嚴了吧。

“年叔,我只是想知道這人是誰,具體情況如何,沒有別的意思,少爺不會責怪你的”鄭燕平靜地說道,“你一定要打探清楚所有情況。只是現在不要讓少爺知道即是,以後我自會與他說?”

“是,少夫人,那老朽就使人去打探一下,若是少爺責罰,您耍幫老朽說話啊!”李年有些惶恐。

李業詡對下人都是很和善和尊重,而正是這樣的態度,更是讓李年在管理府中事務時不敢出絲毫的差池,怕受到李業詡的責罰。

溫和的人一旦怒起來,那是要可怕百倍的,這樣揹着少爺去打探事情,萬一被知道了,那”

李年有些不敢想

“少爺,太子來訪了”管家李年一臉驚慌地跑了起來,對正在書房裡寫着東西的李業詡急急地說道,“通報的人說,太子一行馬上就到!”

“什麼?快迎接!”李業詡忙擱下筆,往屋外衝去。

一路走着,李業詡也在想,自己好長時間沒見面的太子李承乾。今日竟到自己府中來,又爲了何事?

網到府門口,李承乾帶着一大羣侍衛已經抵達。

“參見太子殿下”李業詡忙上去行禮迎接。

“孤見過李大將軍”臉上看去頗爲成熟的李承乾也忙回了一禮,“今日來,是領父皇旨,特意來看望一下將軍的!”

“不敢當太子殿下親自來探望,快請進內述話”李業詡一聽是李世民的意思,知道定是有重耍事兒,忙把他迎到前廳,並屏退所有下人。

李承乾落座後,也沒客套,即直接說道。“李大將軍,前些日子御史臺參劾你之事,現已經徹底查清,那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誣告,將軍根本不可能有通敵之事。只是中間出了一些差錯,幕後指使之人,御史臺和刑部還正在查,相信過些日子會有結果,”

未等李業詡回話,李承乾繼續說道:“父皇也讓孤來傳話,對你所受的這不白之冤,他甚是過意不去,本想親自登門來表示歉意,只是這些日子朝事繁雜,沒得空兒。所以就使孤代他來!父皇還說了?他一直知道大將軍赤膽忠心,決不會做出如此逆天之事,過些日子,朝廷會將這些事詔告天下,以得將軍名聲!”李承乾說着站起身,對李業詡施了一禮。

“多謝陛下,也多謝太子。不敢當陛下如此做,末將感激涕零。”李業詡只得恭敬地應道,回了一禮。

??“李大將軍,此次父皇所交付之事即如此,孤還想與將軍私下聊一些事兒!”李承乾低聲地說道。

“那請太子殿下到小”李業詡見李承乾如此,不知道又想說什麼私密的話,也只得到沒人來打擾的書房。

“業詡兄,我都好長時間沒聆聽你的教誨了,還真是想念的緊。”李承乾一到書房。即放下那副太子的面孔,用以前的方式說道。

“不敢當太子殿下如此說。末將如何敢指教殿下,以往也只是聊一些事兒。殿下有什麼吩咐儘管說小”李業詡一愣之下,也有些明白今日李承乾來的意思。

“非也,前些年與業詡兄聊那些事兒,真是受益匪淺,也使我明白。以前做的事太過荒唐”李承乾絲毫不掩飾他的想法,有些激動地說道,“如今我大唐邊境未安。百姓生活還不是很富足,要我這個太子做的事太多,想着父皇也整日操持國事,而我不能爲他分些憂,將軍如此這般年紀也多次征戰在外,我卻忙於玩樂,實是不應該瓚母后多次規勸。還有業詡兄許多話語的提醒,也使得我醒悟,不能能再如此下去,如今也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爲父皇處理一些政事!”

“常聽陛下稱讚太子殿下如今頗識大體。能爲他處理許多事,此是我大唐之幸,陛下之福”李業詡也只得附和着說道。

“多謝業詡兄的誇獎,今日我來,正是有一些事兒想請教一下!”李承乾恭敬地作了一禮說道。

“太子太客氣了”李業詡也有些佩服起李承乾來,前些年與李泰的爭端事一點也不提起,也沒問李泰是否來拉攏過自己,還有自己與李恪的交往也沒什麼在意,眼前的這個李承乾,與歷史上記載的那個太不一樣了。氣度上更是不一般。

“父皇前些日子也與我說了。朝廷年內將要進行兵制方面的改革,其實我甚是不解,如今所行的府兵制不是挺好?這些年,我們對外的作叫??。允是無往不勝的!這不是說明。府兵的戰力也不差一掣小乾問道。

“殿下,不是末將論功,這幾年的征戰中,無論是在平解薛的叛亂。還是滅吐谷渾的戰役。及這次與吐蕃大軍的對仗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都是經過系統練的特衛。還有其他諸衛的那些常備軍及邊軍。臨時徵召的那些府兵,在作戰中戰力表現低下。紀律方面相比較也是十分鬆懈。試想,在吐蕃高原上,臨時徵召的府兵。能進行長途奔襲,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以五萬之衆,將吐蕃三十餘萬大軍全部消滅?就一個機動能力上,府兵就差上很多,更別說在與敵的拼殺能力上”。李業詡嚴肅地說道。“若要以小的代價取得戰役的巨大勝利,那我們必須擁有一支經過系統練的常備軍隊?”

征戰吐谷渾的戰役,有不少的府兵,但這些府兵在行動上遲緩許多,與敵對仗中,傷亡也較大;在與吐蕃人的大戰中,數萬將士都是由入伍多年的邊軍,還有就是李業詡所領經過系統練的特衛,再有執失思力的突厥族士兵組成,這些都是經過系統練或者經歷過多次戰事,戰力很強大的軍隊,這也是這次戰役能取得輝煌戰果的決定性力量,後面的長途奔襲,更是考驗部隊各方面能力的時候,侯君集親領的一部軍隊。就是跟不上大部隊的行進。基本沒參加戰鬥。

“如此說是不錯,我也是如此想的”。李承乾聽了沉思一會似有所悟,也接着稱讚了李業詡一番,“這幾戰中業詡兄立下的戰功,無人可比。父皇也是常在我們面前稱讚,父皇說。漢之衛青,霍去病的功績,也是無法與我們的李大將軍相比的!”

“報國殺敵,此乃軍人本職,翼沒想過其他”。李業詡正色道。“翼雖說立下一些功績,但怎麼也不能和衛、霍相比?”

說實話,李業詡對權個共沒太多,他想的,正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一個無比強大的大唐帝國,出現在世界上。不讓原來歷史中那些中華民族的屈辱史重演。

至於與衛青、霍去病這兩員彪炳史冊的名將相比,李業詡還是很汗顏,至少如今比起來。還差的太多。

“業詡兄如此抱負,我甚是敬佩”李承乾再行一禮道,“只是我還有一些事不明白,如今我們邊上沒有什麼大的威脅了,爲何還要進行兵制改革?這樣要增加國家的許多負擔,百姓賦稅也要增多,生活將受到影響,如此不利於國家穩定,”

李業詡這時也明白過來,定是有不少的人,在李承乾面前說過這事,而李承乾可能還有支持與反對中搖擺,所以今日過來問自己,或者還有李世民使其來問的意思。

想到此,李業詡即說道:“太子殿下,我們是要節約開支,以免加重百姓負擔,更是多一些能增加賦稅收入,又不至於影響百姓生活的舉措來,這樣百姓更富足,國家也跟着富足,國力就更是強犬”

“如今我大唐,經過多年南方的開,國庫已經頗爲殷實,百姓家中存糧也不少,朝廷鼓勵商業貿易,從商人中收取的賦稅。會該慢慢地多起來,以後甚至比農戶中所取的還多。陛下所行的這些舉措,使得我朝國力大增,如此纔有能力進行一些改革,而兵制改革是必須進行的事

李業詡把心中只素,想好,要與李承乾說的話說了出來,“如今我們大唐四邊,還有太多太多不安定的因素:我東面,有高麗、百濟、僂國。還有韓鞠等;西北有突厥,還有更遠的大食;北面有薛延陀,勢力日益強大;西面還有吐蕃的殘部小南面有天塹各國,這些國和部族常侵擾我大唐邊境,我們接下來要進行的戰事肯定還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支有着非常強大戰力的軍隊,以使在這些國家對我大唐襲擾時,能做出快的反應,保護我邊境不受侵犯,百姓不受虜掠,而兵制改革。正是爲了此”

“業詡兄說得挺在理”,小

“還有,我大唐疆土日益擴大,維護邊境安全的軍隊數量也必須增多。這樣也必須得有一支有着能抵禦外敵入侵的軍隊守國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軍隊!力求以小的成本管理好軍隊,”

“如今大唐在皇上多項利國利民的舉措下,越來越強大,沒有人敢對我們的中國抱以輕視,作爲軍中的武將,我們也自是希望太子也能將大唐的這份榮耀繼續下去,甚至比現在的更加強大,”

“業詡兄,你說的太對了李承乾聽了李業詡如此說,臉上露出激動的神色來。

“殿下,保證國力強大的。必須要有一支忠於國家的軍隊,還要有更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如今陛下想進行的兵制改革,可以使許多的府兵解脫出來,可以安心地從事生產。或者經商做買賣。兵制改革後,一些舉措可以使軍中將士沒有後顧之憂,那些入伍從軍的人,也可以專心守衛疆土,獎勵措施使得士兵更有榮譽感,你說,此等大好事,我們除了支持外。還能做什麼?”

“聽業詡兄如此一番說,承乾茅塞頓開。父皇說的沒錯,業詡兄想得果然深遠,業詡兄拳拳抱國之心,更是讓人敬佩請受我一拜”。李承乾站起身,對李業詡恭恭敬敬地施了一舉,

“不敢當太子殿下如此之李業詡忙起身回了一禮。

李承乾再坐回位置上,臉色與網來時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業詡兄。我還有一事想問,吐蕃使團。我們要如何處置爲好?房相建議將使團扣留!我覺得好似不太妥當

“祿東贊敢派人散步謠言,想攪擾我大唐君臣間的關係,居心險惡。而且吐蕃國力強盛,大部都是祿東贊之作,出兵攻擊我邊境也是其的謀劃,若放其回去,那是放虎歸山,殿下覺得合適嗎?”李業詡反問道。

李承乾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我知道如何做了,告辭了。過些日子再來請教!”

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71章 完勝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158章 出海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68章 遼東首戰告捷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婦了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27章 共餐第41章 慕容順歸降第17章 機會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79章 勇敢的回紇女孩第16章 《出塞曲》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3章 三月三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51章 元旦朝會第7章 鄭氏兄妹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97章 回家了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67章 遭遇伏擊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55章 抵達幷州第6章 李靖辭相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3章 很多意外第15章 抵達鄯州第93章 勸和第10章 吾兒李徵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59章 踏上歸程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5章 長孫無忌太討厭了第76章 太子的事第74章 組建情報網第78章 禮節真多第60章 其樂融融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56章 遭遇馬賊第76章 太子的事第86章 有驚喜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25章 顯神威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15章 再次相遇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2章 即將開始第29章 解惑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95章 刻石記功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9章 戰神李靖第79章 勇敢的回紇女孩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
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71章 完勝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158章 出海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68章 遼東首戰告捷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婦了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27章 共餐第41章 慕容順歸降第17章 機會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79章 勇敢的回紇女孩第16章 《出塞曲》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3章 三月三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51章 元旦朝會第7章 鄭氏兄妹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97章 回家了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67章 遭遇伏擊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55章 抵達幷州第6章 李靖辭相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3章 很多意外第15章 抵達鄯州第93章 勸和第10章 吾兒李徵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59章 踏上歸程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5章 長孫無忌太討厭了第76章 太子的事第74章 組建情報網第78章 禮節真多第60章 其樂融融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180章 開城請降第56章 遭遇馬賊第76章 太子的事第86章 有驚喜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25章 顯神威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15章 再次相遇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2章 即將開始第29章 解惑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95章 刻石記功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9章 戰神李靖第79章 勇敢的回紇女孩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