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這是誣告

二及八年的新年來臨,長安城片喜慶的景家。誹在門口貼了喜慶的春聯以圖吉利,爆竹聲此起彼伏,響徹長安的大街小巷。

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無不喜笑顏開,歡歡喜喜地過年。

因連年豐收,百姓家中存糧富足,長安城的糧價極其便宜,其他物品的價格也跟着降低,百姓們吃穿不愁,生活安定。溫飽問題解決了,不必爲填飽肚子而愁,許多人也想到構哉其他營生。朝廷及各級官府並不重農抑商,因此農閒時候,一些頭腦靈活的人開始出門做些小生意,各地販買物品的人大幅地增多了。帶動各地城鎮商業繁榮起來。猶以長安附近更是爲甚。

因有其他營生的收入,這也使得百姓的日子更是好過。

除夕當日,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整個長安都籠罩在一片白濛濛中,到了下午,地上已經是厚厚的一層了。

瑞雪兆豐年,此是祥兆,所有的人都爲這場大雪歡呼着,整個長安都是一片熱鬧的景來

興道坊內的代國公府裡,卻有些沉寂,也比往年少了一些喜慶氣拜

雖然府門口還是貼着大紅的春聯,也有燃過爆竹的火灰殘留着。紅紅的燈籠高高地懸掛着,但府裡的各大小門都是緊閉着,與其他那些高官家府門口拜訪人絡繹不絕的熱鬧情景相比,顯得很是冷清。

雖然也有一些拜訪者來敲門,但裡面都沒有人應答,彷彿府內人特意不希望人家來打擾。

夜幕降下采時,離大門很遠處,大雪中,陸續出現一些全身着白色衣服的神秘人,偷偷地從圍牆上翻進了府內。

這是李業詡派出的幾名親衛相繼回來,他們探聽消息的任務基本完成。所打探到的消息,都是比較讓人放心的。只是一些可疑的相關人員,頻繁地來往與一些公候府中。

據親衛的回報,長孫無忌的府中,有多次現高甑生的一名部下出入,親衛也曾跟隨着進府,但都是進入密室交談,沒法探聽到具體談論些什麼。

還有房玄齡也多次出入皇宮,但房府中謝絕大多數人的拜訪,連長孫無忌使人來訪,都被拒絕。

而據偷看相關記錄的的親衛來報,那些記錄雖然沒有非常詳細地記錄這個,案件的經過,但從記錄上可以看出來。此案件中,高甑生等人提供的證人證物,都是作假的。再綜合其他幾處親衛所探聽情報的分析,房玄齡所調查的結果,應該不會出乎李靖的意料之外,此事應該是純屬幾人的誣告,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李靖和李業詡祖孫倆有造反的跡來

得到如此情報的李業詡終於放下一些心兒,但也叮囑這些親衛不可鬆懈,他交待的另一些任務,要抓緊去準備。

但李業詡沒有將此情況告訴李靖,雖然親衛出去各處探聽情報並沒有被人覺。但李業詡知道李靖知道後定會大雷霆的。

這些天李靖也曾和他聊過幾次天,也隱隱地透露上次李靖和房玄齡聊天的相關內容。房玄齡當時轉達李世民的意思,說皇帝也是不相信李靖會造反,若會造反,也不會率大軍回程,在吐谷渾境內所作的任何事。都是奉皇帝的旨意進行的。只是有人告,如此大事,也一定耍追查一番,若是誣告。定要把誣告之人的面目揭露出來。若有幕後人員指使,也要追查到底。

房玄齡也告訴李靖,他一定詳細地查探所有相關的人和物,還老友一個公道。

已經是放心大半的李業詡。除了佈置自己這些親衛們辦另外的事外。就帶着兄妹及妻兒們玩樂。

小月生的大胖小子,由幾個府中有經驗的大媽帶着,孩子長得挺好,與李業詡很是相象,而鄭燕,卻在雲兒和小月房中來回跑,雲兒所生的孩子網四個。多月大,許多事兒都要她去照理,而小月更是,自一起長大的,很多心思只有鄭燕知道,倒是李業詡幫不上忙,只得帶着李徵玩。

李業詡看着府中李業嗣和李標在那裡堆雪人,還時時地相互扔個雪團,這些天一直粘着李業詡的李徵被李業詡抱在懷裡。這小子也絲毫不怕冷。已經跌跌撞撞地和李業嗣李標他們玩在半天雪,弄得身子都有些溼了,李業詡把他抱起來還有些不願意。

除夕的家宴上,衆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李靖很是感慨,但也說他此生爲國、爲皇上效力,問心無愧,只是讓家人受到驚嚇,但過了年,一切都會過去。也不會有事。只是告誡家人們,不要因此事而對皇帝有所耿耿於懷。特別暗指李業詡,並說無論是誰遇上這種事,都不可能有他李靖這樣好的結果,沒有被下獄,沒有御史臺的官吏來問詢,查案的都是老友房玄齡所帶的人,現在連府門口那些看守…示邦撤專了,衆是皇帝對他們的極大信

?※

說完又對李業詡感慨一說道,過了年。就得搬出去住了,雖然所找房子就在斜對面,離此也纔不過數百步遠。但也從此是兩府上的人,雖然可以常回來一些聚聚,但作爲朝廷的四品大員,也得在自己的府上居住,沒事也不要跑過來。也同時對鄭燕說,讓她打理後以後府中的一切事兒。

李業詡的府邸就在代國公府的斜對面,務本坊內,庭院並不大。原是一名前朝的官員所有,因被沒了官,沒法在長安再呆下去,因此使人轉讓,但因宅子太一直沒有人相中,被鄭燕看中,買了下來。裡面都已經整修完成,相關管事的人也由王氏和鄭燕挑選好了,人員都是人府中挑選,過了年。即可搬過去住了。

一番導後,李靖又走到那些有資格進前廳一起參加家宴的僕人,說一些感慨的話。

特別是李成和李萬,李靖再一次叮囑他們要保護好少爺,並說過了年爲他們辦婚事。

李成當日悄悄地與李業詡說,與那日相救的四兒有些情意,而當初李業詡救四兒回府,也有想爲李成搓合一樁婚事的想法。

李萬相中的是王氏的另一個侍女,嫌兒。嬋兒和李萬父親來自同一個縣。也彼此早有意思,這樣王氏房中的兩位侍女都被李業詡的親衛娶了過來,而李靖答應他們,等年後親自給他們主婚,並等年後,這些人即跟隨着李業詡一道,到新置的府中居住。

李業詡所擔心的,沒有時間在家過年,竟然沒有生,這個年,在府裡過得有滋有味,伴着家人們玩樂,說笑。

貞觀八年,正月初八,第一個正式朝會,朝臣議事。

李靖和李業詡也被宣進了殿。

李業詡知道,此次正是要宣佈此案的最終結果。

李靖和李世民沒有着官袍。而是一身常服站在朝堂上。朝會開始前,衆臣都只是和李靖略打招呼,只有李道宗、侯君集,作爲出征吐谷渾的兩位副手,走近和李靖、李業詡說話兒。

一會,在宦官尖利的喊聲中。李世民從側面進來,朝堂上安靜下來,文武大臣在兩邊站列。

李世民先開口說話:“諸位愛卿,年前出征吐谷渾的大軍班師回朝後。高甑生、唐奉義上奏告李靖與李業詡謀反事件,經過一段時間的查探,已經有了結果”李世民說着,示意負責此事的房玄齡接着說。

站在文臣之的左僕射房玄齡出列,從袖中拿出一疊卷宗,先向李世民行了禮,接着道:“陛下。前鹽澤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及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告西海道行軍總管、特進李靖謀反案,經臣帶領屬下諸人日夜詳查,共問詢出征的大小將領兩百餘人及部分相關人員,沒有現李靖有任何謀反跡象,高甑生等人在奏中所列的證人證物皆是作假。後經過多日問詢高甑生及唐奉義等人,他們最後終於交待,是曾因受到李靖的處罰,而心生不滿。高甑生因恨於被叛流放邊疆。因此教唆一些曾參與征戰吐谷渾的舊部下,串供並捏造證據,告李靖謀反”

高甑生除了此次不尊軍令。以致於延誤行程,未能抵達目的地而受到李靖處罰外,還曾於前幾年征戰中因沒有執行李靖的軍令以而被處以三十軍棍的責罰。

唐奉義與高甑生是摯友,唐奉義在貞觀初任廣州都督府長史,李靖率軍平定嶺南諸地時,曾受李靖節制,也因執行軍令不嚴,而受到李靖責罰,被免去都督府長史職,過了三年後,才官復原職。此次回京敘職時。與被禁足的高甑生取得聯繫。兩人越聊越氣憤,才決定泡製這樣一份誣告李靖謀反的奏摺,並找到一些以前的部下。威逼利誘下?一些跟隨李靖出征吐谷渾的原高甑生及唐奉義部下也一些策刮。

房玄齡看了看殿下站着的衆臣,停了一下,這才大聲說道:“這乃誣告”。

“高甑尖與唐奉義,均已經被收監,等待陛下親自定罪”房玄齡最後對着李世民說道。

聽房玄齡說完,李世民站起了身,面無表情地看了一遍朝上的衆臣們,這纔開口說道:“原利州刺史高甑生,在出徵吐谷渾時,作爲鹽澤道行軍總管,置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的軍令不顧,延誤軍期,並造成所領軍重大的損失,並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聯絡一些舊部下。捏造證物,誣告李靖和李業詡謀反,罪大之極”。李世民轉身問站在前面的刑部尚宗。“依大唐律該如何處置?”

朝堂上衆人也都看着李道宗,

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25章 顯神威第4章 拍板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19章 新事物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73章 佔地之計第28章 軍事屯田第10章 祖孫對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59章 路途艱辛第86章 有驚喜第158章 出海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47章 會師第132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下)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59章 吐蕃稱臣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86章 有驚喜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59章 踏上歸程第95章 刻石記功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30章 朕看好你第78章 禮節真多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9章 解惑第67章 遭遇伏擊第76章 大婚第180章 不得其解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51章 欲谷設跑了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72章 凱旋第210章 破任存城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32章 比武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章 重生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49章 過年了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59章 路途艱辛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25章 顯神威第151章 南北夾擊
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25章 顯神威第4章 拍板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19章 新事物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73章 佔地之計第28章 軍事屯田第10章 祖孫對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59章 路途艱辛第86章 有驚喜第158章 出海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47章 會師第132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下)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59章 吐蕃稱臣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86章 有驚喜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59章 踏上歸程第95章 刻石記功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30章 朕看好你第78章 禮節真多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9章 解惑第67章 遭遇伏擊第76章 大婚第180章 不得其解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51章 欲谷設跑了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72章 凱旋第210章 破任存城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32章 比武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章 重生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49章 過年了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59章 路途艱辛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25章 顯神威第151章 南北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