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事也

其實李業詡還是說的有些含蓄,他想看看身爲百官之首房玄齡的反應。

房玄齡雖是文臣,但因其在歷史上留下的英名,還有幾次接觸李業詡對其不錯的印象,更有今天這般放下身架的問詢,都讓李業詡覺得房玄齡會認可他的觀點…

即使房玄齡不同意他的觀點,李業詡也想用理由說服他,李靖已經認可了他的說法,若再有房玄齡的支持,李世民那個好戰的帝國主義頭子,說不定也不會反對的。

李業詡知道,對於北方這些部落來說,人口和牲畜是他們的根本,尤其是人口的補充,週期特別的長,對北方部落最大的打擊就是斷其這些根本…在我方沒有大規模移民的可能性下,若讓他們迴歸故里,那是放虎歸山,日後還將成爲禍害。

就比如李靖這次北征俘獲的突厥部衆,更沒有放其歸去的道理,幾十萬人口和牲畜,無論如何講都是一大筆財富,青壯年可以耕種放牧,或者做勞役,打仗時可以充入軍中,補充兵源,婦女可以從事家庭生產,只要不虐使他們就是。

退一步講,如今突厥領地也納入大唐的版圖,那這些被俘的突厥軍民也是大唐的子民,當然要教他們學漢字,穿漢服,學習華夏之傳統,如此這般,幾代之後,大部分人都會認爲自己是唐人,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種方式,是人口的一個快速補充手段,當然更是消除北方部落威脅的一種有效方法。

若此道可行,以後的戰爭中應該儘量少殺人,多抓俘虜。

如有想造反者,一個字,殺!像那個名震北疆的王鬍子一樣,歷史上的中央政府,正是對北胡民族過於仁慈了,以至於北方的威脅,從來沒有徹底消除過。現在有他李業詡在,或許能改變這些,關乎到國家利益的事,決不能含糊。

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任何時候都是最有效的。

只是,朝堂上衆多酸腐之士定會反對這種做法的,他們認爲,堂堂中華,禮儀之邦,當以德報怨,怎麼可如此呢…而唐朝時候,文臣的力量還是佔主導位置的。

眼前的兩位當朝宰相聽了都在沉思。

“雖說有些有違禮數,但講的很有道理,”李靖故做深思狀,看了看房玄齡,表示同意李業詡所說的。

“說的挺在理,只是此議定會遭人反對,肯定有人會說,我大唐是禮儀之邦,即是被俘之衆,也得以禮相待,哪能奴役他們,讓他們勞作,”房玄齡認真思慮一番後,也表示認同,只是話語中挺猶豫。

“伯父,侄兒覺得最重要的是,怎麼做對百姓有利,對我大唐有利,那就是好的做法…”

看來房玄齡也沒有完全認可李業詡的話,都是聖賢書讀的多了,只顧及面子。李業詡想,下次還是和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講講這個問題,那個喜歡殺戮的皇帝或許會欣賞自己觀點的。

“翼兒,你還有沒講出來的,繼續說,”李靖對自己孫兒的言論可是異常讚賞,當下微笑着鼓勵道。

李業詡接着講道,“隋末多年的戰亂,造成大量人數死亡,人口減少近三分之二…”

每一場戰爭,死亡的人口裡面男丁總是佔多數,李業詡不知道此時社會男女比例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比例一定是嚴重失調。而加快人口增長速度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降低婚嫁年齡,主要是男子成婚的年齡,還有一個就是不爲後世人所能接受的,一夫多妻妾。

唐初規定男二十,女十五爲初婚年齡,但官宦人家子女,特別是男子大多比這年年齡低就成親了,就像李業詡,過了年也才十七,也已定親並將完婚,遠低於法定年齡,而要做的,只是將法律條文上相應的規定修改一下而已。

李業詡把這些想法隱晦地提出來,讓房玄齡這個善謀的宰相自己去研究。

李業詡又接着說,“在不增加賦稅的前提下,鼓勵人口生育,對生育多的家庭,不但不增加賦稅,還加以獎勵…”

此時人口基數小,即使大力鼓勵生育,幾十年內,甚至百年內,也不可能出現人口爆炸式的增長,現在還是戰事不斷,而戰爭是要大量死人的。

李業詡夢想着的征戰四方,所需要的兵將無數,傷亡比例也不會低,且征戰後的移民、人口自然遷移等一系列後續政策,對人口的需求也不低。

按照李業詡的觀點,佔領一個地方就要大量移民,攻佔的地方都要建立穩固的統治,不然打來打去,也只是白忙活一場。

兩位大佬聽了繼續沉思。

“賢侄,還有嗎?接着說,”房玄齡示意李業詡道。

“祖父,房伯父,這些事翼講不出來更多了,只是還想說說募兵的事,”李業詡覺得前面這些事講的差不多了,應該說說關於募兵的事了,而這個是李靖最爲關心的問題,也是武將支持,文官反對的爭論焦點。

“戰爭是造成人口大量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征戰又不可避免。就如眼下,四夷未服,天下不能說安定,雖說貞觀三年到四年間,祖父率軍平定突厥,但北胡部落衆多,此消彼長,突厥如今勢弱,卻還有鐵勒、薛延陀、契丹、靺鞨等非常多的大小部落,還有更強大的吐蕃和吐谷渾,這些部落在很長時間內還將是威脅大唐國境安全和百姓安定的主要敵人。而如今,大唐軍隊還以府兵爲主,閒時務農,戰時出征,戰力不強。因此,必須要改變當前的府兵制度,逐步推行募兵制,以新式方法訓練,大幅提高戰鬥力,打造成一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戰力超強的軍隊。戰時能快速集結,任何條件下都能出擊迎敵…”

“這是翼爲這幾件事所寫的材料,詳細的表述都在其中,”李業詡把自己所寫的材料拿出來,交給李靖。

李靖卻示意交給還在沉思中的房玄齡。

來房府前李靖沒告訴李業詡此行爲何,是怕他有負擔,一些話兒不敢說出來。

房玄齡從沉思中清醒過來,從李業詡手中接過寫就的材料,仔細地看了會。

然後站起身,一臉肅容,鄭重地拱手一拜,“賢侄一番言論,喬受益非淺,請受我一拜,我定會將此番言論寫進奏疏。”

嚇的李業詡趕緊從座上跳起來,作禮道,“伯父折殺侄兒了,”瞅瞅李靖,卻是一副無動於衷的表情。

“藥師,賢侄之才,實出喬意外,難怪深得皇上賞識,日後啊,前途無量,成就當不在你我之下,”房玄齡笑呵呵地對李靖說道,又露出一絲惋惜的神色,“可惜啊,我家淑兒沒這個福份了。”

“皇命如此啊,玄齡,不說這個了,我們再討論一下奏疏的情況…”

“還有募兵之事,我們商量一下!”

李業詡這才知道,原來是李世民授意房玄齡和李靖,讓他們把開發南方和實行募兵制等問題寫成奏議,在新年朝會上提出來,讓衆臣商議,當初自己在李世民面前賣弄般的一番高談闊論,竟真的讓皇帝和朝臣們有了這個心思。

這封建社會政府機構辦事效率還真不低。

李靖讓李業詡先回府,他和房玄齡再商議一些事兒。

--------------------------

李業詡走出房玄齡書房,轉頭四處張望,外面空寂無人,想必下人們都被趕到外邊去了。

走出園子,往房府大門方向走去。這時,房遺愛不知從哪個角落裡跑了出來,“李家大哥,等等我!”

李業詡聞聲停下腳步。

胖乎乎的房遺愛跑到身邊,交給李業詡一個包裹着東西,“這是我大姐讓我交給你的…”

李業詡打開一看,愣住了,竟是一個繡有並蒂蓮的香包,還有絲絲的溫暖和淡淡的香氣。

“這是我大姐平常自己佩帶的,”房遺愛露出狡黠的笑容,輕聲地說,“大姐在看着呢,”轉身跑了。

李業詡觀察四周,隱約看到遠處一微開的窗戶後面露出半張臉,有人偷偷地看着他,正是房淑。

他可不知道,這大半年來,房淑可是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境界。

房淑一直偷偷地喜歡這個異常俊秀和氣的翼哥哥,而一直以來,李業詡對其也不錯,前些年也常一起玩樂,少女的心裡早已有了那份心思,也終於等到兩家定親的事,心裡樂開了花。

眼看好事馬上就要成了,那知道卻被當今皇上阻止了,那感覺就像是從幸福的天堂到地獄。

房淑不知道的是,此李業詡已經非以前她所認識的那個一直對她非常好、異常疼愛她的翼哥哥,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如今的李業詡對房淑只有陌生的感覺,或者可能有一點對漂亮女孩子本能的欣賞,但因爲這場政治聯姻秀,讓李業詡對房淑有些打心底的排斥感。

可如今,看着手中的荷包,還有遠處看着自己的姑娘,李業詡心裡還真不知是什麼味兒…

--------------------------------

隨後幾天,李靖都讓李業詡呆在府裡。不斷有武將上門,李道宗、候君集、秦瓊、程咬金等先後來拜訪,商談關於募兵之事。一連串的高談闊論,直把李業詡折騰的夠嗆。

李恪這閒的蛋疼的皇子,卻常找理由上府來,向李業詡討教兵法和槍法,把李業詡稍稍一點的空閒時間也擠佔了。

李業詡回城後,竟然沒有多少閒暇的時間,連雲兒都抱怨,見到李業詡的時候還真少,能和自家少爺說上話的機會更少。

終於,李靖的事也忙的差不多了,親自帶着李業詡往鄭府拜訪去了。

鄭府的家人都從老家回到長安了,包括鄭燕的父母,還有鄭仁泰的妻兒。

鄭仁泰也在府裡。

鄭府家人對於李靖親自上門拜訪,很是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大唐第一名將,當朝的尚書右僕射、代國公,爲了孫兒的婚事,竟親自出面說明事由,讓鄭家人甚至有些惶恐,所有的疑惑也如煙雲般消逝了。對鄭家來講,只要李府沒有悔婚的意思,那他們也放心了。男兒先有功業,再成家,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有家人在場,更有李靖這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在,李業詡只和鄭燕聊了一些尋常話兒,鄭燕滿腹的相思都寫在臉上,眼睛只往李業詡身上瞅,心不在焉地聽着衆人說話。

-----------------

快過年了,這事兒還真多…

忙忙碌碌中,立春日盛大的慶典活動過去,馬上就到除夕了…

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87章 一堆名將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48章 新的佈署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68章 分兵第5章 論道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78章 禮節真多第75章 復職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86章 有驚喜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9章 戰神李靖第23章 初次進宮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06章 上元節的煙火晚會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9章 有後了第97章 回家了第4章 不速之客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4章 蜀王李恪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82章 李業嗣第112章 軍歌--《大唐軍魂》(上)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39章 麴文泰被嚇死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7章 庫山之戰(上)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158章 出海第76章 太子的事第82章 李業嗣第87章 一堆名將第4章 不速之客第121章 贊聶部沒有動靜第19章 一羣公主來鬧騰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37章 壽辰(上)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38章 再次進宮第160章 千萬不能賜婚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96章 太子監國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73章 閉門謝客第45章 吐谷渾復國第48章 大事也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46章 好馬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64章 初經人事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52章 此人是誰
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87章 一堆名將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48章 新的佈署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68章 分兵第5章 論道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78章 禮節真多第75章 復職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86章 有驚喜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9章 戰神李靖第23章 初次進宮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06章 上元節的煙火晚會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9章 有後了第97章 回家了第4章 不速之客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4章 蜀王李恪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82章 李業嗣第112章 軍歌--《大唐軍魂》(上)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39章 麴文泰被嚇死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7章 庫山之戰(上)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158章 出海第76章 太子的事第82章 李業嗣第87章 一堆名將第4章 不速之客第121章 贊聶部沒有動靜第19章 一羣公主來鬧騰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37章 壽辰(上)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38章 再次進宮第160章 千萬不能賜婚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96章 太子監國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73章 閉門謝客第45章 吐谷渾復國第48章 大事也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46章 好馬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64章 初經人事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52章 此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