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

詔命發佈後,李業詡卻有些失落,原本以爲,因爲他這個穿越人的到來,歷史改變了,自己立下這般大功,李世民發佈的繪凌煙閣功臣詔命內,人員會有他的一份,可惜還是沒有。

李業詡自覺自己立下的功勞,比一些上了凌煙閣功臣榜的朝臣們大的多,名聲也更加的響亮,卻還是沒能入這凌煙閣功臣序列中,讓他越想越失落。

人都是圖名氣的,包括李業詡也不例外,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名聲實在太響亮的,李業詡這個後世來的人更是知曉,能入其中,那將爲後人世代敬仰。

李業詡之前還期望着,因自己立下的大功,李世民能弄個二十五或者更多功臣之類的,將他也包括進去,進一步名留青史,爲世人敬仰,只是最終還是失望。

更可惡的是,與自己的嫌隙的長孫無忌還是如原來的歷史上般,位於凌煙閣功臣榜的榜首。

還有,同樣立下大功的李道宗,也是一樣沒有入凌煙閣功臣列裡面,李業詡也深爲李道宗鳴不平,心裡想着,這位戰功卓著的宗室名將,也一定與他般鬱悶和抱怨。想到李道宗也是如此,李業詡稍稍的有些心理平衡。誰叫自己沒早生幾年,能幫李世民打天下,以致錯過這般機會,李道宗這位曾爲李世民打過天下的宗室親王,都沒份呢!

只是李業詡也想着,若自己早生幾年,還說不定,這天下落入誰手裡呢!哼哼…

還有,凌煙閣功臣榜上的人,剛好一半已經過世了,李業詡想着自己還能生龍活虎了混了幾十年,這就比他們強了,還有很多功勞可以立下,待以後,讓繼位的皇帝弄個比凌煙閣還要名氣大的功臣榜,再把自己弄進去,不是更爽?

還有,李業詡也想到,自己的祖父李靖,已經位於其中了,若自己在同一時候進這個凌煙閣中,那也太不一般了,祖孫倆個,同時得此殊榮,讓李世民也有些不太舒服吧!?——

繪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詔命下達後,在朝中引起非常大的反響,許多人認爲,這是李世民以凌煙閣的排位表示對諸臣功勞的認同,長孫無忌雖然在前些時候獲罪,但在皇帝心中,其功勞還是第一,再加上其妹主位後宮,是皇帝最最寵愛的皇后,長孫無忌以後仍然會得到重用。一時間,沉靜了年許的長孫府上,拜訪的人又如以往一般絡繹不絕。

讓朝臣們更震動的事接連發生,貞觀十七年三月初,李世民再發詔令,重新任命一部分官員職位:以守侍中長孫無忌爲司徒,併爲太子太師,以司空房玄齡爲太子太傅,特進蕭瑀爲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李世績爲太子詹事,以軍事學院祭酒李業詡爲太子少師,並領東宮左衛率,以工部尚書、左衛大將軍李大亮爲太子少保,領東宮右衛率,前詹事于志寧、中書侍郎馬周爲左庶子,刑部侍郎蘇勖、中書舍人高季輔爲右庶子,刑部侍郎張行成爲少詹事,諫議大夫諸遂良爲賓客。

再以蕭瑀、李世績、李業詡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參預朝政,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名稱自此始。

除侯君集吏部尚書職,轉爲侍中,以中書令楊師道爲吏部尚書,以中書侍郎岑文本爲中書令,刑部尚書張亮轉任洛州都督,以刑部侍郎劉德威升任刑部尚書以兵部侍郎韓瑗轉任軍事學院司業,但仍兼領侍郎職。

李世民一連串的人事變動讓人有些眼花繚亂的感覺,只是大多的人都從這番變動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味道,特別是剛剛被赦的長孫無忌,回朝後不但委以重職,躍居三公之首的司徒職,並位列凌煙閣功臣榜第一位,讓所有人都明白,對長孫無忌在上年犯下的罪行,皇帝已經既往不咎了。還有李業詡以不到而立之年,即與其他幾人一道,委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參預朝政,並領太子少師、太子左衛率,大多的朝臣們都明白,皇帝對這位青年才俊更是重用了。

而且,李業詡的任命與長孫無忌的任命一道發佈,太耐人尋味了。

只是這些似重磅炸彈樣的消息還沒讓人回過神來,又一件更重大的事發生了。

三月中,李世民的第五子,齊州都督、齊王李佑殺李世民派去委以其師的長史權萬紀,起兵謀反。

在此前,諫議大夫褚遂良剛剛上書稱,如今皇子們年幼,還不知道如何從政,建議皇帝暫將他們留在長安,教他們治國方略,等到長大以後再派到各地。

李世民聽從諸遂良的奏議,下發詔命準備將派往封地的諸皇子都召回京來,沒想到詔命剛發下來,就發生了這樣的事,起兵謀反的是他自己親生的兒子,這讓這些年以來一直意氣奮發的皇帝李世民,差點氣出血來,在得知此事後,立即召集一些重臣議事。

李業詡也被召入宮,看到被李世民傳喚的都是一些重量級人物,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績、楊師道、岑文本、李大亮、劉德威、吳朋等人。

一名原齊王府的典軍也被帶入宮中。

“陛下,末將是齊王府典軍韋文振,此次原本護送齊王殿下與權長史與一道進京,沒想到權長史在夜半時分被人襲殺,幾人被我們逮住,經審問,是齊王殿下派來的,末將等不敢耽擱,星夜進京,沒想到…”這名劉王府的典軍惶恐地說道。

“齊王在齊州如何行事,你都與朕細細說來…”李世民怒睜着眼,幾乎是吼着道。

站在殿下的李業詡從這位齊王府典軍所講述,及李世民自己所說中,大概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權萬紀本是吳王李恪的老師,吳王府的長史,因教導李恪有方,被李世民盛讚,就把權萬紀派往一向桀驁不馴的五子齊王李佑府中,李世民就是希望這位教導出李恪這般好兒子的權萬紀,能把這個狂妄無知的兒子李佑也教育好,只是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把這樣一位極富盛名的師者殺了,還起兵造反。

齊州都督齊王李佑,在齊州時一直表現得性情輕狂急躁,李佑的舅舅、陰妃的兄長尚乘局直長陰弘智勸,說李佑的兄弟較多,皇上一旦駕崩,爲了自保和謀大事,應當召募壯士來自我保護,李佑深以爲是。

陰弘智也積極地爲李佑謀劃事情,向李佑薦舉其妻兄燕弘信,李佑很喜歡勇猛善武的燕弘信,賞賜了他很多金玉,讓燕弘信暗中召募壯士,燕弘信也依李佑的吩咐,招募了數百名死士。

此事被齊王府長史權萬紀察覺,對李佑直言切諫,只是李佑卻不聽其勸,一意孤行。由燕弘信招募的壯士昝君暮、樑猛彪因武藝不錯,得到李佑的寵幸,權萬紀彈劾他們,並將他們趕走,李佑又暗中將他們召回,更加寵幸。韋文振作爲齊王府的典軍,也多次出言相勸,但李佑置若罔聞。

權萬紀將李佑所有的事,在送與進行的奏報中都已經提及,李世民還多次下詔責備李佑,讓其反省,李佑回奏中唯唯諾諾,表示一定聽從權萬紀長史的教誨。

只是李佑仍然我行我素,權萬紀擔心自己會與李佑一同獲罪,逼迫李佑悔過自新,還說願意上京爲他求情。

權萬紀在得到李佑保證悔改的承諾後,來京述職,對李世民報告了李佑這些些所做下的錯事,並一再保證,在他教導下,李佑肯定能改過自新。李世民大爲高興,嘉勉權萬紀,再次下詔數落李佑,令其改進以前的過失。

只是權萬紀剛回齊州,李佑也有表送來,對李世民大發報怨,說長史權萬紀性情褊狹,刻薄自私,約束他這位皇子沒有行動的自由,說是這位長史連城門外都不讓他出去,還將他用於打獵的鷹犬等放掉,身邊的近臣昝君暮、樑猛彪不讓他們相見。

而差不多同時候,權萬紀又送來奏表,說李佑身邊的昝君暮、樑猛彪二人想謀害他,便將他們拿入獄中,急發驛傳文書上報皇帝,並彈劾李佑一同爲非作歹的幾十人。

李世民大怒下,派時任刑部侍郎的現任刑部尚書劉德威前往按察,經劉德威查證,權萬紀上告事多有驗證,李佑身邊的人確實有不軌的舉動。

李世民便下詔令李佑與權萬紀一同入朝,李佑對權萬紀積怨較深,也怕一些事兒敗露,便和燕弘信的哥哥燕弘亮等密謀殺掉權萬紀。

權萬紀奉詔令先行一步,李佑派燕弘亮等二十多人乘馬追上,趁護送的典軍韋文振沒防備,將權萬紀射死。李佑的同黨一起逼迫典軍韋文振讓他與他們合謀,韋文振不從命,與燕弘亮的人拼殺,最後在李佑派更多人馬到來前,帶着一部被擒獲的人,逃奔幾裡地,所幸終於逃脫。

韋文振率人抓獲了李佑派出的刺客後,馬上進京稟報。

事兒都說明了,李世民最後陰沉着臉,幾乎是一字一句地道:“李佑私自署爲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等官職,大開府庫物品行賞,又將百姓趕到城內,全副武裝、修繕兵器、城樓,並設置拓東王、拓西王等官職!你們說,朕要如何處置?”

第11章 陽春白雪第23章 初次進宮第10章 開始募兵第53章 青海道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75章 復職第76章 千刀血第6章 長安西市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32章 出征在即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6章 成爲軍人第96章 太子監國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60章 歸來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79章 買一送一?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52章 雙河之戰第68章 分兵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90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上)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56章 老搭檔又到一塊了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0章 祖孫對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38章 再次進宮第252章 李世民親迎出長安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59章 回家第57章 回到長安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55章 抵達幷州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67章 遭遇伏擊第96章 太子監國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70章 攻擊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76章 千刀血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93章 勸和第52章 過年雜事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6章 《出塞曲》第60章 歸來
第11章 陽春白雪第23章 初次進宮第10章 開始募兵第53章 青海道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75章 復職第76章 千刀血第6章 長安西市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32章 出征在即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6章 成爲軍人第96章 太子監國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60章 歸來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79章 買一送一?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52章 雙河之戰第68章 分兵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90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上)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56章 老搭檔又到一塊了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0章 祖孫對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38章 再次進宮第252章 李世民親迎出長安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59章 回家第57章 回到長安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55章 抵達幷州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67章 遭遇伏擊第96章 太子監國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70章 攻擊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76章 千刀血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93章 勸和第52章 過年雜事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6章 《出塞曲》第60章 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