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

4被長孫無忌質問番,李業詡環真的希望與李話兒,把皇帝的心思搞清楚來再說,畢竟現在自己的命運還是人家手裡掌握着。b

若是這樣明白的事都被長孫無忌抓住把柄,或者被李世民猜忌,那就太冤枉了。

只是李業詡不知道李世民留下自己要吩咐什麼,但知道皇帝肯定不可能對自己說,長孫無忌剛纔是在瞎講,他當皇帝的一點也不相信,讓李業詡不要擔心,若是這樣的話就太沒意思了。

面前這皇帝一定是對自己剛剛什麼漢化的言論感興趣了,或者是想問一下自己剛剛是如何率人將這些突厥人擒獲的。

不過李世民若問抓住這些突厥人的經過,那真的沒什麼可說,近百號特戰第一支隊的隊員們,面對四十二名臨時湊合起來的突厥武士,還真沒費什麼吹灰之力就搞定了,李業詡想着,連那些參加行動的特戰隊員也都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提起,已方用兩倍於對方的兵力,眨兩下眼的功夫就將對手製服了,這樣的戰績說出去,估計要被其他隊友們笑話,被他們看輕。

若是漢化的問題,那是要好好地想一下,畢竟這事牽涉的東西太大了。

李業詡正自尋思着,李世民已經吩咐宮人們上了早點。

“賢侄,還沒用只膳吧,聯也沒,你就陪聯一道兒吃吧”李世民在宮人們擺好碗筷都退下後。示意李業詡在他對面坐下。

“陛下,這??臣不敢李世民的舉動出乎李業詡的意外,和皇帝一道用餐,這是李世民對大臣的特殊恩寵,除了李業詡剛剛穿越來到這裡不久,有過一兩次,後來好像就沒有了。這樣特殊的恩寵,今日又降臨到自己頭上,這皇帝想表示什麼?

“鬧騰了大半天,聯知道你也餓了,來。坐下,就當你陪聯咆”李世民卻很客氣。

。是,陛下”。李業詡只得很拘謹地在李世民對面坐了下來。

“賢侄,這是冰糖綠豆粥。裡面還加上孫道長送的一些藥物。據說可以清火消暑,這些日子你帶着兵刮練辛苦。是要消消暑 ”李世民親自盛了一碗綠豆粥,放到李業詡面前。

李世民這樣的舉動更讓李業詡受寵若驚,這皇帝今日是不是抽風了。

“賢侄”。李世民端起自己面前的粥喝了一口道,“你與聯對歸降之人及所佔之地如何漢化?”

“是,陛下”。李業詡一聽小頓時來了精神,剛剛也想着李世民會不會就這個問題問他,還真沒什麼意外,即說道,“那臣就說一些淺薄之見”。

“你邊吃邊說。聯也邊吃邊聽李世民挾起一個雞蛋餅扔進嘴裡,又喝了一大口粥。

李業詡見皇帝如此,也只得端起面前的粥喝了一大口案上擺的東西。樣式挺多,營養還真豐富,這皇帝還挺講究吃的麼,怪不得這些年身體一真不錯,原來有孫思邈這老妖道在爲他提供藥膳。

一大碗帶着溫熱的粥下肚,忙了大半夜的李業詡感覺身子舒服多了,腦子都覺得靈活起來,也就清清喉開始說:“陛下,對一個民族來說,族人是組成體。語言和文字是他們交流、聯絡的紐帶,是他們的根,由語言和文字衍生來的習俗文化、信仰,組成了這個民族的共性,這是維繫一個,民族凝聚力之本。若將這些東西都去除,那這個維繫這個民族的根本就將被破除”

。征服一個民族,特別是人口衆多的民族,殺人是一種手段 但不可能將所有人殺死,所有人都死了,那也就失去了征服的意義,過度的殺人也會引起這些民族的恐懼和仇恨,反抗肯定會很激烈,臣覺得,若要徹底征服一個民族,在軍事佔領後,再進行文化上的佔領,必須將被征服民族語言和文字及衍生的這些都去除掉,讓他們習我漢語言和漢俗”“小對於我們漢民族來說。歷史上一些曾經是我們敵人的民族,被我漢民族征服同化後,採用我們的語言和生活習慣也都跟着改變,幾代人後。無論是言語舉止。起居服飾上與漢人已經沒有區別。他們骨子裡。也認同自己是漢人小這些人,就可是說是被漢化的,也是能接受我們漢民族統治的人;而我們漢民族也”

李業詡差點說出了漢民族曾經被蒙元和滿清統治,這兩者在統治上有很大的不同,滿清極重視在文化上的征服,使得他們的統治連續了幾百年,只是猛然想到蒙元和滿清的事還都沒發生,忙改口。

“小我們劉造出了優秀燦爛的中華文明。先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必貿切了無數的寶貴經驗,正是有這些文明和經驗,造成了先秦、兩漢之輝煌。如今我大唐因陛下各項利國利民政策的施行下,無論是民生經濟、軍事各方面都領先於其他民族和部落。這些政策。很多都是在以往歷史的總結,這也是漢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和傳承。

正是由於這些國策的施行使得大唐國力快速的提升,百姓富足。國家穩定,在對外戰役中無往不勝。諸蕃國畏懼我們,同時也仰慕我們,才使得這麼多外胡民族部落來歸降。許多歸降的胡人,特別是留在長安的胡人,無不是以學漢字,着漢服。習漢俗爲榮。他們都希望有朝一日成爲真正的唐人。能被世人認作是我大唐的子民。”李業詡口若懸河地說着,並下意識地從李世民面前夾了一塊雞蛋餅,放到自己嘴巴里嚼起來,待嚼了一半,感覺在皇帝面前這樣有些唐突了,又快速嚥下去。坐正身姿,接着講道,“就如現在的契芯何力和執失思力等人一樣,在漢學的研究上,我們許多漢人都比不是我大唐的影響力日增之故,使得我漢文化受到更多外族人的學習和推崇”

李業詡隱約地記着,好似在後世時候看到過一篇講契芭何力的文,上面寫着契芯何力精通漢文,對漢禮漢俗很有研究。甚至讓飽學之士發出“禮失求之於野”的感慨。如今看契蔣何力,也確實有這樣的感覺,這傢伙明顯就是披着一張胡人臉的漢人。另外相熟的執失思力,接觸過幾次的阿史那社爾,還有好久沒見着的李思摩也是如此,他們原本不太純正的漢語。幾年後。也都變成了一口地道的關中腔,原本看着彆扭的漢禮也很順眼,連一手漢字也很是不錯了。

“這些原本是外族的胡人。在漢文化的影響下,都已經慢慢被漢化。聯下也知道,契茁何力將軍之子,自小在長安長大,雖然長相有些像胡人,但無論是從話語中。還有行爲上,都和我們漢人家的子弟無異。還有陛下您的小外甥,阿史那社爾將軍的兒子,不也是如此麼?他們都是受漢俗影響的胡人後代。若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長大以後肯定都把自己當作漢人看待,長安的生活舒適,我大唐子民那份榮耀,若再讓他們回到草原,他們也肯定是不願意的”

李世民未出聲,一直聽着李業詡講着。甚至連夾在筷子上的糕掉回盤子上都不知曉。

李業詡看皇帝這樣出神地聽着,連東西掉了也沒發覺,得意的有些想笑。也不點破,繼續道:“文化的征服力,有強大的軍力影響下。更是有成效,若我們對一個地方發動戰爭後。軍事征服成功了,陛下派官吏治之,治理的同時,再施以文化上的輸入。就如青海之地,都讓當地的人學漢字,講漢話,幾代人之後,遍地都是說漢語、習漢俗的唐人,還有多少人還記着他們原先的文字和習俗,還會有多少人認爲自己是吐谷渾人、鮮卑人?”

“我們優秀的漢文化影響力,與軍事手段相輔,臣覺得是征服的最好手段。在很多時候是文化手段的效果是軍事手段無法比擬的。軍事打壓下。反抗可能會很激烈,但先進文化的影響,則很難被人抗拒。人類都是從野蠻到文明,從落後到先進,無論誰都希望過上舒適的日子,文明富裕的生活,人與人相處有禮節。這都是讓人嚮往的。而陛下所領的大唐,無論是在物資上。還是文化、禮儀上,都能提供給這些歸降的胡人更好的生活,那這些歸降的胡將和他們的族人們,也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習我們的漢語和漢習,幾代之後,將會被徹底的漢化,成爲我大唐漢民族的一員”

“若在我們所有徵佔之地上。推行此道”

李業詡說着,不自覺地露出陰險的笑容。同時腦中出現一些畫面:大唐各地,邊陲重鎮。各種容貌上看去非漢族的唐人,都身着唐裝。搖頭晃腦地拿着書念着之乎者也的古文,用毛筆字在練着方塊字;一大堆高鼻子藍眼睛的外族人。正在面紅耳赤地爭論一句詩的韻腳問題;各酒樓裡,有成堆這樣的人在談論是否該動身去長安參加科考了,是該考進士科還是明經科。參加科舉考試時用什麼題材作文會被考官們賞識,舊 口斌峪。酬泡書凹不樣的體驗!

若普天之下,都是這樣的場景,那該多好,李業詡想想都得意,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作

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23章 初次進宮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99章 又有人彈劾第120章 帶曼蘇到我帳中來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236章 你爲何不自立爲王?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36章 特種訓練(下)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82章 李業嗣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98章 溫情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72章 小部回紇人的叛亂第8章 凱旋之師第226章 李世民親自指揮攻擊平壤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1章 邀約第64章 初經人事第16章 戰爭佈署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67章 出征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34章 血戰赤海(二)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77章 訪客衆多第71章 朝會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34章 轉移陣地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31章 丫頭雲兒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60章 潛規則?第163章 殺光小日本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4章 坊間傳聞第9章 有後了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章 即將開始第98章 溫情第25章 顯神威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
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23章 初次進宮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99章 又有人彈劾第120章 帶曼蘇到我帳中來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236章 你爲何不自立爲王?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36章 特種訓練(下)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82章 李業嗣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98章 溫情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72章 小部回紇人的叛亂第8章 凱旋之師第226章 李世民親自指揮攻擊平壤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1章 邀約第64章 初經人事第16章 戰爭佈署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67章 出征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34章 血戰赤海(二)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77章 訪客衆多第71章 朝會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34章 轉移陣地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31章 丫頭雲兒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60章 潛規則?第163章 殺光小日本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113章 吐蕃大軍壓境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4章 坊間傳聞第9章 有後了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章 即將開始第98章 溫情第25章 顯神威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