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

貞觀十七年末,棄宗弄贊入朝,李世民嚴厲地責備一番後,也赦免了其罪行,以棄宗弄贊爲西海郡王,授鎮軍大將軍職。

李世民憐棄宗弄贊在西寧地多年,甚是辛苦,讓其在長安好好地休養幾年。

臨近年關,李世民下發詔命,將安西大都護府大都護喬師望、副大都護阿史那社爾召回京,改喬師望爲洛州都督,阿史那社爾爲右羽林衛大將軍。以郭孝恪爲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左武衛大將軍,麴智盛爲副大都護兼領西州刺史、左武衛大將軍,再以柴紹與平陽公主子柴哲威爲副大都護、左武衛大將軍並領新設的伊麗州刺史。詔命中依喬師望和阿史那社爾的報告,將安西大都護府治所移至碎葉城。

在這兩年內,安西大都護府所轄的範圍又往西北擴大了一些,屬下的濛池都護府所治地方已經包括後世稱爲巴爾喀什湖的夷播海,及後世的鹹海,爲了加強對這些地方的治理,將大都護府的治所再往西北遷移也是勢在必行。

三年多的治理下來,以阿史那社爾、郭孝恪爲首的治下百姓稱之爲“安西軍”的左武衛軍將士們努力下,平定了不少地方的叛亂,安西大都府境內基本已經穩定下來,大部的都督府都有數量不少的漢人官員任要職,這些原本羈縻都督府都逐漸地向由大唐官員任官吏的實治都督府轉變。

因有七萬左右的安西軍在,那些零散的、不願意誠心歸附的部落都已經被鎮服,這些羈縻都督府那些原來各小國或者部落的頭人們,只得半推半就地接受了這樣的事實,對那些身邊由朝廷任命的各級漢人或者交叉任職的胡人官員,都不敢有任何排擠的行爲。

而且朝廷所行的政令裡,還有一些原來各部落官員都非常恐懼的事:大量的漢人從中原移民到安西,還有這裡的駐軍將士也有大量的家屬過來,軍隊也實行軍事屯田,這讓所有胡人頭領明白,漢人是下決心要在這裡進行永久的統治的;還有,無論是官方文憑,還是民間交流,都需要用漢字、漢話,漢字是官方唯一通用認可的文字,漢話爲唯一官方交流的語言,正式場合所行的都要是漢禮,官員和平民百姓在重大節日或者舉行什麼重大的活動,漢禮服是唯一許可的服飾。

如此強勢推行漢化,起初遭到了比較大的阻力,但在安西大都護府各級官員的努力下,從各歸附的頭人開始,讓他們威服治下的族人,一定要行此道。

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還是很見效的,七萬多安西軍的戰力是無論哪一個部落都是不敢挑戰的,而且漢人所推廣的這些文化方面的東西,都是比原先各部落那些語言、文字及禮儀不知要先進上多少,這樣不論是安西一帶原來的居民願不願意,也只得把這一切都接受下來。

幾年的有效治理下來,大唐的軍事、政治力量已經在安西牢牢地紮下根來,並且隨着各方面治理的進一步深入,安西大都護府治下各地將更牢固地掌握在大唐的手裡。

形勢進一步變好,治所西遷,官員換任,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李世民也考慮到原任的一些官員在安西呆了多年,特別是阿史那社爾,以其突厥王子的身份威服四衆,最終使的許多部落來歸附,如今安西及與安北相交的一些地方都已經安定,阿史那社爾的使命也基本完成。阿史那社爾也多次上表,請求李世民讓他回長安,這樣李世民也就順其意,讓阿史那社爾回朝,接替因病去逝的宇文士及任右羽林衛大將軍。如此重要的宮中禁衛職,交由這名歸附的胡將,足見皇帝對其的信任。

喬師望也以其功,回朝任洛州都督,洛州所治之地即洛陽周圍,這是一個對大唐來說非常重要的地方。

麴文泰子麴智盛,在歸朝後被封金城郡公、左武衛將軍,隨即重新回到安西,任西州長史,因這幾年所表現的對大唐忠心,及在任時做出的巨大貢獻,李世民也是以此要職委之。

諸官員幾年治理下來,安西所產在滿足了自身需要的同時,還有一些物資上繳至朝廷,特別是伊列河附近所產的棉花,還有牛羊等牲畜,這也讓朝中那些原以爲安西一帶是個大窟窿,需要朝廷每年扔進去大把錢物的人閉嘴了。

因爲李業詡試種植成功棉花,安西一帶又進獻數量不少的棉花,這種可以製作禦寒衣物,及有其他更多用處的作物,朝廷在接下來幾年內,將在關中及江南一帶大力推廣種植。

貞觀十七年,天下糧食又是豐足,各地的官倉都堆滿了糧食,許多地方不得不多次擴建糧倉,以備儲存更多的糧食,因從江南到洛陽的漕運暢通無阻,從洛陽到長安的大道來往便捷,大量的糧食從各地通過洛陽運往長安,長安鬥米不過兩三文錢。

爲了表示對來年的美好期望,朝廷再次下發詔命,大赦天下,長孫無忌子長孫衝也在此次大赦中被宣回長安,重新任少府少監職——

十二月底,漫天的大雪中,新羅使臣抵達長安。

新羅使臣是在年中左右從其國都金城出發的,經過重重艱難,歷經半年行程才抵達長安。

李世民在太極殿朝會時候接待了新羅使者一行。

此前已經有非常多的消息從高麗、新羅、百濟境內傳來,此番新羅使臣來京,朝中大部官員也都知道其意。

“陛下,臣新羅使臣叩見大唐皇帝陛下,”新羅使臣一臉的憔悴之色,與新羅駐大唐使節一道,拜伏在朝堂上,“臣帶來吾王的救援信,百濟連同高麗攻取我新羅四十餘城,並阻我來長安朝貢之路,還請陛下主持公道,替我新羅做主!”說着長跪在朝堂上不起。

“愛卿平身,如何一回事,你與朕細細說來!”李世民瞪了使節班列中一眼,繼爾面上沒有什麼表情地說道。

一年將盡,朝廷舉行這年的最後一個朝會,諸蕃的使節都在朝堂上,聽皇帝的吹捧,只是新羅使臣這時候出現在朝堂上,讓許多人吃驚,特別是高麗和百濟的使節,本想在新羅使臣剛剛說完時,即站出來反駁,但被皇帝一怒瞪,嚇了回去。

“陛下,臣不敢起身,”新羅使臣擡起頭,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帝,又忙把頭低了下去,“臣乃新羅伊伐飡金春秋,此次是奉王命,向大唐天朝上國獻貢,臣率人三月從金城出發,無奈先後被百濟和高麗所阻,歷經千辛萬苦,才脫離百濟與高麗的控制,得以到長安,所帶之貢物,大半被百濟與高麗所掠…”

在殿下的李業詡一聽,心內一凜,他知道新羅國內大致的情況,及官員的序列及任命情況。如今的新羅以一女爲王治理,號爲善德女王,這個伊伐飡官職所任人員是僅次於高麗王的新羅國內第二號人物,職位相對而言比如今大唐朝上的宰相還要高,據傳回來的情報上稱,這個金春秋還是善德女王的堂弟,先新羅真智王之孫,在原先攝政的金乙祭去逝,善德女王親政後,剛剛在兩年前被任命爲伊伐飡,與另一喚金庾信的伊尺飡主理政事,成爲善德女王的左右手,是除善德女王外新羅國內舉足輕重的人物,這次以其爲使來長安,意義自是不一般。

李業詡也想不到,金春秋還是這麼年輕,看模樣只有三十歲左右。

“前年,陛下曾下詔令高麗與百濟、新羅不得相互攻伐,吾王嚴格遵守陛下的詔令,罷兵務農……今年百濟與高麗聯軍,舉十萬大軍攻我新羅……我四十餘城盡被百濟所佔,百姓死傷慘重,此次並拘我來朝貢的使者,還請陛下爲我們做主…”金春秋把大概的情況講了一遍,還多次重複百濟與高麗聯軍攻取新羅的四十餘城。

“唔,果真如此嗎?起來說話吧!”李世民再次喝道。

其實李世民已經接到一些奏報,說是百濟聯合高麗進攻新羅,在召集衆臣商量後,幾乎所有大臣都認爲,這是個好現象,讓這三國相互廝殺,以削弱其力量,在沒有接到哪國的求助或者控訴時候,不加以干預。

只是如今,新羅王竟然派遣了其國內的伊伐飡來朝請援,這事兒又是不一般,不能不管了。

“陛下,新羅使者是在胡說,我王並不曾派軍隊攻擊新羅!”在金春秋說完後,百濟使節終於忍不住,跳出來反駁道。

“陛下,我王和莫離支也不曾派兵攻擊新羅!”高麗使節也跟着出列指責新羅使者金春秋亂栽贓。

“陛下,此是千真萬確的事!”見百濟與高麗的使者如此說,而皇帝又不置可否,金春秋大急道,“臣獻貢途中,曾被高麗拘拿,後在營州都督張儉將軍的干預下,才得以脫身,已經將此事報於張大將軍,張大將軍也知道百濟與高麗聯軍攻擊我新羅,在天朝皇帝面前,如何敢亂說…”說着金春秋對高麗和百濟的使節怒視。

金春秋說完後,新羅的使節也起身指責高麗與百濟的使節是在胡說。

“陛下,那些地方原本就是百濟之地,被新羅佔領,如今只是將其取回來而已!”百濟使節見皇帝臉上有怒色,只得再次出列申辯道。

接着高麗使節也是如此說,他們所攻佔新羅之地原本都是高麗的。

“夠了!”李世民暴喝一聲,“高麗、百濟、新羅都是大唐之蕃臣,朕曾下詔令三蕃不得相互攻伐,如今又起戰事,高麗王高藏、百濟王義慈、新羅王善德都不聽朕的號令,朕自是不會容忍如此的事繼續…”

第73章 閉門謝客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51章 如何善後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31章 是喜是悲?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68章 回紇人歸降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22章 剖析第78章 禮節真多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2章 即將開始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27章 拜訪房府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186章 新羅王是個絕色美人第18章 計策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6章 長安西市第54章 大軍班師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46章 火藥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22章 剖析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46章 火藥第71章 朝會第226章 李世民親自指揮攻擊平壤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23章 初次進宮第68章 回紇人歸降第26章 決定第57章 回到長安第80章 不堪一擊的頡利苾部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58章 連根拔除第24章 一場鬧劇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6章 長安西市第58章 凱旋儀式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90章 抵達靈州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4章 蜀王李恪第226章 李世民親自指揮攻擊平壤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56章 爭功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72章 這是誣告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151章 夠味吧第51章 元旦朝會第33章 皇帝巡視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37章 利器第54章 大軍班師第37章 壽辰(上)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4章 坊間傳聞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
第73章 閉門謝客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51章 如何善後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31章 是喜是悲?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68章 回紇人歸降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22章 剖析第78章 禮節真多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2章 即將開始第111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27章 拜訪房府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186章 新羅王是個絕色美人第18章 計策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6章 長安西市第54章 大軍班師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46章 火藥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22章 剖析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46章 火藥第71章 朝會第226章 李世民親自指揮攻擊平壤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23章 初次進宮第68章 回紇人歸降第26章 決定第57章 回到長安第80章 不堪一擊的頡利苾部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55章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第58章 連根拔除第24章 一場鬧劇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6章 長安西市第58章 凱旋儀式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90章 抵達靈州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4章 蜀王李恪第226章 李世民親自指揮攻擊平壤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56章 爭功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72章 這是誣告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151章 夠味吧第51章 元旦朝會第33章 皇帝巡視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37章 利器第54章 大軍班師第37章 壽辰(上)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4章 坊間傳聞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