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

接下來李業詡已經沒多少時間回府,一大堆事兒等着他去做了。

特衛新的募兵也已經開始,雖然李世民還是指配候君集負責此事,但真正主持招募篩選的還是李業詡。此次招募早在幾個月前就公告附近幾州了,所招募的士兵要求還是挺高,合格入選的士兵自有較豐厚的薪餉,家裡也有賦稅方面的優惠,許多人正是衝着這點而來的,更是有李靖和李業詡名頭在,好男兒建功立業的誘惑還是挺大的,許多人都走了很多天的路,特意趕來報名。

還有一些是長安周邊州府選送的,都是些體格健壯之士。

報名完畢,共招募新的兵員二千多人,和前面的五百名特衛士兵混編在一起。

分編隊伍後,馬上開始訓練。自有蘇定芳親自帶領教習,原先最早的這批特衛士兵,經過大半年的訓練,還參加了平定斛薛人的叛亂,各方面表現不錯,更有實戰經驗,一些特別優秀的官兵,成了這批新兵訓練的教員,指導他們進行隊列、體能、單兵科目等一些基礎訓練。

――――――――――――――――――

李業詡這邊訓練特工人員,組建情報網的工作也已經開始。

特情處的總部暫時和訓練場地設置在一起,位於特衛大營外西南方向,新修建的一批房舍內。

這些房舍想計劃是作爲安置新招募的特衛士兵之用,如今暫時交由特情處使用,特情處的營地選擇在大營的東南方向,正開工建造中。

特情處基地與東北方向的另一處秘密基地只隔了一個山頭,再加上特衛大營,三者成品字形排列,總佔地近八千畝地,包含着附近的幾座山頭。此區域大部分建築都位於高大的圍牆之內,戒備森嚴,嚴禁任何閒雜人員靠近。

這三個地方的實際負責人都是李業詡。

李世民調撥了近兩百人過來,作爲訓練間諜人員使用,着實讓李業詡嚇了一跳。

這皇帝安排過來的人員也太多了些吧?用意有些不簡單。

這些人當中兩名職位較高的,一名叫許立,一位叫傅德,作爲李業詡組建情報網的副手。這兩個都是其貌不揚,扔到人堆裡眨眼間就找不到的那種人,但李業詡卻看得出來兩人身手都不簡單,且都是頭腦極度靈活之輩,從他們不經意間看過來的眼神裡,察覺到了那份不同於常人的犀利目光。

許立和傅德都是身經百戰,執行過許多次刺探情報工作的軍中細作,心境已經大異於常人,到這兒還肩負着一些特殊的使命,初見上官李業詡,他們是非常的驚異。李業詡這麼年輕,心境卻如此的沉穩,眼神淡然平和,讀不出任何內容來,不禁爲之動容。

李業詡自己從民間和軍中挑選了近百名隊員,這些人都是沒有任何從事情報工作的白身。

三百多名待選的特工人員,先是思想方面的教育,李業詡用後世類似傳銷的手段,進行愛國主義的灌輸,要把他們都培養成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和好戰分子,還有忠誠方面的教育與考查,作爲特工人員,對國家,對這個團隊忠誠,是最基本的品質和要求。

制定了嚴格的各種守則,類同於特戰隊中的紀律,要做到嚴格的服從,禁止的項目更多,包括不能打探任何不相關的事,不可與隊友交流任何工作中的事,佈置的任務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不能有任何的推託等等。

李業詡教習這些未來的特工人員化妝、潛伏、偵察、刺探情報、暗殺等一些基本的科目。這些東西李業詡在訓練特戰隊時,也都進行過專業級的訓練,但眼前這些專業的間諜人員,在化妝與刺探情報等一些方面的訓練要求,又比特戰隊員要高上很多…

шшш _ttκǎ n _Сo

所有這些待選人員在訓練中表現不合格,或者忠誠度不夠者,都有被淘汰的可能。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科目,就是情報傳遞的訓練。地域廣闊,交通不方便,情報傳遞在路程和時間上如果不能保證,那所獲取情報的價值都會大打折扣。信鴿是古代傳遞情報最快的工具,但並未廣泛馴化使用,李業詡讓一部分人員專門進行鴿子的馴化與情報傳遞的訓練。

訓練間諜的事,李業詡負責總體事宜,把每天要進行的訓練科目及手段都寫在紙上,自有許立和傅德具體實施,遵照執行。

許立和傅德長期從事情報刺探方面的工作,有豐富的經驗和手段,很多心得都被李業詡採用,用於平時的訓練中。

――――――――――――――――――――――

貞觀五年轉眼過去,對於大唐來說,又是一個異常好的年份。

貞觀四年,天下大豐收,各地糧倉充盈,而貞觀五年,也沒什麼大的災害,各地收成更不錯,據戶部統計,糧食總產量比貞觀四年還多了三成,很多糧倉都堆滿了,賦稅也多了兩成,百姓也都喜笑顏開,這下把李世民和朝臣們都樂壞了。

南方各州的種植和收成情況也已經上報,試驗種植水稻的官田,有五萬餘畝,每畝年收成比種植粟米等其他作物的高上好幾倍,且年前都已經種上了冬小麥。

占城稻也早已在邕州試種成功,畝產比普通水稻高了很多,且生長週期短,病蟲害少,一年至少可以種植兩熟,在嶺南的幾個州府推廣性種植了三千畝晚稻,畝產比普通水稻高了近一倍。

這水稻還只是試種期間,想不到收成就這麼不錯了,待以後全面推廣種植開來,糧食產量那還不更上一層樓?!

李世民根據各州府上報的情況,和衆大臣商量過後,決定貞觀六年更大範圍地在南方推廣種植水稻,北方一些州府開始試種。也讓普通百姓開始種植,並免費提供稻種,同時由戶部委派人員指導耕種。在嶺南道加大種植占城稻的面積,江南道一些州府也開始試種。

一些配套措施也跟上,趁農閒時,徵集民工,興修水利,疏浚河道,修築道路,修建糧倉,並把北方一些較先進的耕作技術和農具在南方推廣。

這些決定,在朝會上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朝廷的一系列政策深得民心,短期內糧食問題基本解決,瑤役和賦稅也沒加重,百姓不再餓肚子,作奸犯科者也少去,各州府的牢房都是空蕩蕩的,連續兩年全國被判死刑的犯罪者都只有幾十人。

糧食供應基本不成爲問題,只是人口沒有這麼快增長。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正式下發詔令,把男子初婚的年齡從二十歲改到十八歲。

前些年大量被突厥掠去的漢族子民,在突厥被擊敗後,朝廷也通過贖買或威嚇等一些其他手段,把他們弄回到中原,前後有近十萬人口。

因叛亂而被俘虜的近六萬名斛薛人,先是進行一段時間有人監管下的勞役期,開荒、築路,修水利,待半年的勞役期滿後,被分散開來安置在從嶺南到江南的一些州縣,以家庭爲單位分以田地,有人教他們耕種。這些田地的賦稅,在前面三年也都是減半徵收。

斛薛人並不是十分剽悍的民族,人口又不多,在草原上沒有很固定的地盤,大部分時間在一定範圍內過着逐草而居的生活,四處流浪般,家和家鄉在斛薛人心中並不是一個很強烈的概念,帳篷紮下來的地方,就是家。

如今過慣了居無定所的斛薛人,有了固定的安身之地,稍稍的不適應後,大部分人都接受下來,若平時不尋釁滋事,鬧出什麼動靜來,也沒有人來找他們的麻煩。只是還有些心有不甘,想逃跑或者鬧事者,這些都是在叛亂時候有親人死亡的人,自有嚴厲的處罰等着他們。

嚮往安定的生活是人的本能,每一個地方安置的斛薛族人並不多,也沒可能積蓄很大的力量,一段平安富足的日子後,斛薛人也都慢慢融入當地的生活當中,耕作種植,還可以放養牲畜,感嘆在大唐的生活與以前四處奔波的遊牧相比,簡直是天上與地下的差別。大多斛薛人也都安於目前安定的生活,學習漢俗,習漢字,穿漢服。他們也終於明白,作亂反叛的那些頭人,是多麼的愚蠢。

從此以後,斛薛人也都慢慢地把自己當作大唐的子民,以自己爲唐人爲榮,斛薛這部落的名稱也就慢慢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朝廷所作的另一件事,更是讓天下百姓爲之稱誦。李世民遣使攜詣,到高麗收取隋時出征戰亡的數十萬將士骸骨,舉行隆重的祭奠葬禮,並誓言,血債要血償,天下爲之震驚…

年前的最後一個朝會上,一臉得意李世民咧着大嘴,說着年內的成就,和着大臣們的馬屁之聲,自是有許多有功之臣得到封賞。

李世民也因李業詡建言有功,欲給李業詡加以封賞,在長孫無忌及其他一些朝臣的反對,及李靖和李業詡一再推辭下,也只得罷休。

但更讓李業詡高興的是,鄭燕有了身孕,李府上下也都喜氣洋洋。

沒有煩心事兒,自然會想着去做更多的事情。

眼下大唐國庫充盈,百姓富足,國力也隨着增加,但國力增強必要的條件,那就是軍隊的戰力要提高。所有取得的這一切成就,必須得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來保衛。

在李世民和李靖、李業詡心裡,都有類似的想法,改革兵制,提高軍隊的整體戰鬥力,是接下來要做的事…

在滿城喜慶氣氛中,又是新的一年…

-------------------------------

PS:第二卷完,請繼續關注第三卷《兵鋒》!

第55章 抵達幷州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38章 壽辰(中)第48章 大事也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6章 長安西市第17章 機會第22章 意外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8章 關於吐谷渾的情報第18章 計策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27章 鬆州之戰(一)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婦了第11章 吐谷渾,自找死第15章 抵達鄯州第10章 祖孫對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82章 夷男被殺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22章 論理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157章 水師的戰力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252章 李世民親迎出長安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46章 火藥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18章 訓練繼續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17章 機會第38章 再次進宮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34章 喝酒鬧事第72章 凱旋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章 邀約第171章 攻擊熊津城(上)第15章 抵達鄯州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16章 戰爭佈署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8章 凱旋之師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116章 如何戰?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37章 利器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48章 新的佈署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20章 廟會第17章 機會第171章 心跡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37章 壽辰(上)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125章 軒然大波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27章 拜訪房府第61章 皇帝的心思真不少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
第55章 抵達幷州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38章 壽辰(中)第48章 大事也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6章 長安西市第17章 機會第22章 意外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8章 關於吐谷渾的情報第18章 計策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27章 鬆州之戰(一)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婦了第11章 吐谷渾,自找死第15章 抵達鄯州第10章 祖孫對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82章 夷男被殺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22章 論理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157章 水師的戰力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252章 李世民親迎出長安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46章 火藥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18章 訓練繼續第34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17章 機會第38章 再次進宮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34章 喝酒鬧事第72章 凱旋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1章 邀約第171章 攻擊熊津城(上)第15章 抵達鄯州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16章 戰爭佈署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8章 凱旋之師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116章 如何戰?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37章 利器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48章 新的佈署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20章 廟會第17章 機會第171章 心跡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37章 壽辰(上)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125章 軒然大波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27章 拜訪房府第61章 皇帝的心思真不少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