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吐谷渾復國

大唐帝都長安。

皇城太極殿內,朝會正在進行中。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心情大好,看着殿內整齊排列的文武官員,朗聲說道:“衆位愛卿,剛剛收到吐谷渾前線的軍報,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不辱使命,率領大軍,經過兩個多月的征戰,終於平定吐谷渾,哈哈哈…”李世民很得意地大笑幾聲,“大軍已經佔領伏俟城,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自殺身亡,大寧王慕容順殺天柱王請降,南線的李道宗、候君集也基本肅清了大非川一線的敵情,戰事進展如此之快,實出朕的意料之外!”

“陛下,我大唐兵威天下,吐谷渾衆不過數萬,如何能抵擋我大唐雄師的征伐。有李大將軍率軍,我大軍定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那對付如此蠻夷小國,定是不在話下,”房玄齡先出列說道,“這是陛下用人得當之功,選了一名良帥,還有如此多出色的將領!”

“陛下,正如房相所言,此乃陛下用人得當才取得的…”長孫無忌也出列拍馬屁道。

“好了,此都是前方征戰的將士之功,”李世民擺擺手,打斷長孫無忌的話道,似乎不想聽這些大臣們的馬屁之言,“李靖李大總管奏請如何處理吐谷渾事宜,將是我們今天要議的。”

李世民和李靖在出徵前就已經商議過這事了,李世民也給李靖明確的表示過,但此事關係重大,還是要拿到朝會上來討論。

“陛下,慕容伏允既然已經自殺,那就應該新冊封一可汗,治理其境,國不可一日無主,待吐谷渾國內局勢安定下來,大軍即可班師,以免招人非議!”新任的侍中魏徵出列奏道。

“陛下,臣覺得吐谷渾既然已經被滅了,就不應該復其國,如前朝樣,在其地置郡府,派駐官吏治理,使其成爲我大唐新置之國土,以免日後再遭其侵擾!”右驍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柴紹出列奏道。

“陛下,萬萬不可,前朝在吐谷渾地置郡縣,卻無法有效治理,結果讓其境內四處生亂,我遷移之漢民受鮮卑人禍害不在少數,不可再重蹈覆轍,若在其境內置州縣,也會使其他歸附的部落擔心他們所治之地也落此境遇!”魏徵大急道。

“陛下,臣附議,魏侍中此言甚在理,且吐谷渾境內皆高寒之地,人畜生存困難,如同雞肋,食之無味,如此不毛之地,佔之何用?”禮部尚書陳叔達出列奏道。

“陛下,臣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復其國,以一與我大唐示好者當政,若其國內有不服者再生亂,則可再剿亂,除其國號,這樣也可以詔示天下,我大唐並不是一味以強權壓人,”長孫無忌出列奏道。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的話,不由的露出了讚許的笑意,只是有些意外,長孫無忌這次怎麼和李靖想到一塊兒去了?

“陛下,依李靖在奏報中所寫,青海附近乃天然的牧馬場地,可以牧養的軍馬數在幾十萬頭,且諸多的河流邊,都適宜築城居住,如此好的牧馬之地,當不可放棄,即使復其國,我們也要在此地牧養軍馬,屯兵駐守。另,河湟谷地靠近鄯州,庫山一線地勢險要,這塊地方,當不可再還於吐谷渾人,若我方扼守這些地方,那吐谷渾人即使恢復元氣,也沒可能對我大唐襲擾了!”房玄齡已經和李世民詳細討論過這個問題了,說話方式與其他人當是不一樣。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理,朕亦覺得,河湟谷地,當必取之地,青海邊的牧馬場地,也不可放棄,然,除其國,當也不是非常合適之法,”看到大殿上的朝臣們意見又起紛爭,李世民臉上有些不悅,“只是朕不願看到再有一個時常對我大唐邊境朝廷襲擾的吐谷渾出現在青海邊。”

“陛下,吐谷渾大寧王慕容順長期客居長安,一向提議與我朝交好,不若以其來主持吐谷渾國內事宜,並由陛下冊封其汗號,授其我大唐之爵位,那慕容順定心存感激,當政後會對我朝示好的,”房玄齡不緊不慢地說道。

“陛下,大寧王久居長安,恐怕其國人不服啊,”長孫無忌表示了自己的擔心,“尊王也是懦弱之輩,不若由其當政,或許更利於施加我朝的影響。”

“陛下,臣還是覺得應該除其國號,直接派官吏治之,萬一他日,吐谷渾人忍辱負重,經過一些年的經營,羽毛豐滿,又對我大唐邊境進入騷擾,那這次征戰不是失去意義了?”柴紹大急,“而且李大將軍在奏報中所言,吐谷渾緊鄰的吐蕃,也有蠢蠢欲動的跡象,若我們不抓緊控制吐谷渾,有效針對吐蕃進行佈置,比吐谷渾更加兵強馬壯的吐蕃,對我們大唐邊境的威脅更大。更不要說遭受重創的吐谷渾根本沒有能力防備吐蕃人的攻擊,若我們大軍全部班師回朝,如何應付這種局面。”

“柴大將軍此言甚在理,有誰想到過這一點,”李世民聽了心裡一凜,他雖然想了很多,但還沒更多的去考慮過吐蕃的威脅。

“陛下,如此高寒之地,取之何用?吐蕃人從遠處而來,他們出擊之時,我方從青海近出兵,也足可擊敗他們,”這是中書令溫彥博的話。

接着還有許多的大臣們各自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朝堂上又是一副亂轟轟的景象…

李世民看着殿下的諸多朝臣們,心中感嘆着,都是些文臣啊,大多都是支持恢復吐谷渾國號,有說話份量的武將們都在前方打仗,沒有人能用軍人的眼光去看這事兒,李靖在奏摺中所擔慮的事,還真的變成了現實。

“朕決定了,復吐谷渾國,立慕容順爲可汗,我朝以一部駐軍護衛之,散朝…”李世民站起了身,語氣卻冰冷。

--------------------

李靖很悠閒地在伏俟城外的軍營中呆着,趁着空,帶着李業詡縱馬在草原上奔馳打獵。

而慕容順則三天兩頭上門來拜訪,諮以一些事務,也繞着彎兒打探有沒有皇帝的旨意到達。

又是半個月後,李大亮和執失思力都已經完成作戰任務,回到伏俟城近。

這時李靖也終於收到長安來的旨意,一份是給慕容順的詔書,一份是給李靖的密旨。

李靖在看了密旨後沉默良久。

“祖父…”李業詡在一旁開口想問!

“皇上讓吐谷渾復國了!”李靖凝重的臉色已經恢復了正常。

“祖父,孫兒想不明白,爲何還要讓慕容順復其國!”李業詡有些傻眼,李靖不是一直和他講,已經和李世民討論過了如何治理吐谷渾這塊地方了?爲何還要復吐谷渾國?

難道他們沒有采納自己的意見,佔其地而治之?

“你應該知道,前些日子李大亮和執失思力清剿殘部的消息吧,”李靖臉色平靜地說道,“吐谷渾族人在李大亮及執失思力派人說明慕容伏允已經自殺,慕容順率部投降,但那些部落的頭領還是不願降服,爲何?就是吐谷渾的一些部落頭人不願置於我大唐的治理之下…”

“除了那些戰俘,這些族人我們不可能全部帶回長安去,幾十萬族人,如何安置還好說,但把所有的吐谷渾族人都帶走了,此地那不是就沒有人了?所以,這些族人還是要讓他們生活在這裡,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接受我們的管轄,若強行去其國,勢必會激起吐谷渾的進一步反抗,帶來動亂,雖然我們有強大的軍力,但總不能把所有的吐谷渾族人都殺光吧?而且我們要在此地站穩腳跟的話,更不能如此。而且,朝中沒有什麼人支持除吐谷渾國…”

“祖父,孫兒有些知道了,但皇上讓吐谷渾人復國的聖旨已經下了,那不是沒有餘地了?”李業詡明白,朝中大臣們都反對,這纔是最重要的原因。

“呵呵,翼兒,你會明白的,凡事不能急,我們等着看好戲,吐谷渾人會幫我們解決的,”李靖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態,“皇上還有另外的吩咐的,你別擔心!”

李靖讓李業詡帶領特衛去休整,只是讓其不得懈怠,保持戰備狀態。

---------------------------------

李靖在伏俟城的王宮召集了吐谷渾上層人物宣讀了李世民的聖旨。

“大寧王聽旨…伐罪吊人,前王高義,興亡繼絕,有國令典。吐谷渾擅相君長,竊據荒裔。志在凶德,政出權門。猷渠攜貳,種落怨憤,長惡不悛,野心彌熾。莫顧藩臣之節,曾無事上之禮。草竊疆場,虐割氓庶。積惡既稔,天亡有徵。朕君臨四海,含育萬類,一物失所,深責在予。所以爰命六軍,申茲九伐,義存活國,情非黷武。其子大寧王慕容順,隋氏之甥,志懷明悟,長自中土,早慕華風。爰見時機,深識逆順,以其父愎懷違衆,獨蹈迷途。遂誅邪臣,存茲大計,翻然改轍,代父歸罪。忠孝之美,深有可嘉,子能立功。足以補過,既往之釁,特宜原免。然其建國西鄙,已歷年代,即從廢絕,情所未忍,繼其宗祀,允歸令子。封順西平郡王,食邑四千戶,仍授趉胡呂烏甘豆可汗。所司量遣使人,備禮冊命…”

“臣西平郡王、趉故呂烏甘豆可汗多謝皇帝的封賜,”慕容順恭敬地行了一禮,作爲臣子接受旨意的禮節。

其他名王及頭人也都一副恭敬的神色,但一些人看上去卻是滿臉的不屑與不服。

隨即,慕容順在李靖的主持下,正式接任已經自殺的慕容伏允爲吐谷渾可汗,以其子燕王慕容諾曷鉢爲太子,並奉大唐爲宗主國,稱臣納貢…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4章 坊間傳聞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4章 蜀王李恪第42章 善後事宜第22章 論理第47章 大舉攻擊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38章 再次進宮第6章 成爲軍人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21章 巧遇父親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53章 青海道第40章 受到攻擊?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49章 有佳人第58章 凱旋儀式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31章 重兵出擊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68章 分兵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81章 太子的抱怨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121章 贊聶部沒有動靜第31章 丫頭雲兒第78章 爲何如此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16章 《出塞曲》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55章 抵達幷州第59章 踏上歸程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40章 伏俟城內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87章 一堆名將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71章 完勝第26章 決定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8章 凱旋之師第64章 初經人事第71章 朝會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73章 復職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16章 《出塞曲》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75章 女助手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5章 論道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2章 再次分兵第1章 邀約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54章 大軍班師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72章 小部回紇人的叛亂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90章 抵達靈州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34章 轉移陣地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75章 復職
第4章 坊間傳聞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4章 蜀王李恪第42章 善後事宜第22章 論理第47章 大舉攻擊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148章 新羅與百濟、高麗起紛爭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38章 再次進宮第6章 成爲軍人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21章 巧遇父親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53章 青海道第40章 受到攻擊?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49章 有佳人第58章 凱旋儀式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31章 重兵出擊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68章 分兵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81章 太子的抱怨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121章 贊聶部沒有動靜第31章 丫頭雲兒第78章 爲何如此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16章 《出塞曲》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55章 抵達幷州第59章 踏上歸程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40章 伏俟城內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87章 一堆名將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71章 完勝第26章 決定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8章 凱旋之師第64章 初經人事第71章 朝會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73章 復職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92章 酒後亂性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16章 《出塞曲》第33章 蘭州遇故人第75章 女助手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5章 論道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2章 再次分兵第1章 邀約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54章 大軍班師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72章 小部回紇人的叛亂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90章 抵達靈州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34章 轉移陣地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260章 事情很複雜第75章 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