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謀反餘波..

認亂剛測被清剿革世民擔心反賊餘孽沒有肅清指海”軍士保衛東宮安全

這個時間應該是李承乾在明德殿跟隨李世民學習政務的時間李承乾不想在明德殿聽衆臣的爭論才主動請纓爲東宮各處指派侍衛而梧桐苑是他最後一站。依照他的本意是在梧桐苑多些時間而李泰的思考卻讓他感覺到了受到冷落心中略帶不滿的離開了梧桐苑。

李泰沒有在梧桐苑留客李承乾又沒辦法領着侍衛偷跑玩耍心中雖然不甘也只好垂頭喪氣的回到明德殿向李世民交旨。

李承乾沒有理會吵成一團的衆個大臣徑直來到李世民面前:“父皇東宮各處侍衛已經調派妥當。”

“好。你且坐下李世民心中煩亂沒有注意到李承乾爲自己請功的語氣隨意的說了一句繼續關注大臣的之間的爭論。

大臣們對利州都督李孝常、左武衛將軍劉德裕極其外甥統軍元弘善三人的處置沒有什麼爭議一致同意處死並誅三族。大臣爭論的焦點是跟隨他們造反的低級軍官和官員身上是殺是赦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至於監門將軍長孫安業衆人有意迴避這斤問題根本無人提及。一旦涉及到長孫安業的問題。殿內衆個大臣的目光不是落在右僕射長孫無忌身上就是看着李世民。大家心中雪亮不論長孫家這三兄妹之間關係如何也畢竟是血濃於水萬一那句話說的不對惹來權傾朝野和右僕射和國母的嫉恨別說是前途恐怕生命都無法保障。就連和長孫家有舊怨的御史杜淹也不敢輕易開口他敢借鬆給長孫安業苦頭吃卻不敢要了他的性命。

李世民心中對待叛亂從屬和長孫安業着兩個問題上也是猶豫不定。

李世民現在仍然受到李淵舊臣的掣肘而這次叛亂的四人都跟李淵走的很近整件事背後隱隱約約有李淵的影子存在。李世民有心殺人立威將叛亂衆人無論主從全部誅殺。又擔心過多的殺戮會激起其他臣子的反感畢竟在爲數衆多的下級官員中有很多無辜盲從之人。

在長孫安業的問題上李世民顧忌身懷六甲的長孫皇后即便是衆人口中不說但在這個講究家國天下家重於國的大環境中將皇后的同父異母哥哥誅殺是十分影響長孫皇后的威望的。

倘若是就這樣赦免了長孫安業李世民又是心有不甘整件反叛事件中長孫安業是核心他一方面起到穿針引線攏合衆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利用監門衛守衛皇宮之便在皇宮內高舉叛旗製造血腥。這兩點都是讓李世民十分痛恨的。

長孫安業的過錯是罪無可赦而他的敏感身份又讓李世民不能隨便誅殺李世民將目光投向了御階下方垂而立的長孫無忌身上。在長孫安業的問題上只有長孫無忌適合言。長孫安業若說可殺那麼李世民就沒什麼可顧慮的了同爲長孫皇后的哥哥而且親疏不同日後長孫皇后也埋怨不到他的頭上。李世民是想讓長孫無忌背這個黑鍋。

長孫無忌感受到李世民的目光沉思一會朗聲說道:“陛下臣以爲應該只誅主謀赦免從屬畢竟有很多是不明真相之人若是一概誅殺有失天和

在長孫無忌開口之時大殿內的衆個大臣就不再爭論目光都落在長孫無忌身上。長孫無忌在這件事件上是第一次表達觀點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的交情來看某種程度上長孫無忌的話就代表李世民的聲音。

長孫無忌避重就輕的並不談論關於長孫安業的問題而是在對反叛從屬處置問題上做文章這讓殿內的衆人大失所望李世民皺眉望了一眼長孫無忌。對衆個大臣說道:“大家覺得長孫僕射的看法怎麼樣議一議吧。”

這家事國事參雜在一起還真讓衆個大臣不好開口一時間剛剛還爭論不休的大殿陷入了寧靜。

李世民掃視衆人一遍最後將目光落在了負責刑罰的戴胄身上。

其實戴胄不想表意見被李世民的目光點名了又不能裝聾作啞。只好硬着頭皮出列:“陛下臣認爲長孫僕射的意見有失公平雖然反叛的低級官員有很多盲從之輩但律法公正不能因爲盲從就對他們免其罪行。臣認爲應該仔細甄別他們各自的罪行以便公正的判決。”

“大家覺得呢?”李世民又一次詢問。

“造反誅三族這本是律法規定。何必談論什麼盲從?既然他們造反就應該做好掉腦袋的準備。臣以爲都砍了了事。”說這話的是看似魯莽的程知節。

程知節在玄武門事變中就是李世民的主要打手之一在事變結束後拿着李世民的賞賜頂着高官厚祿回家享福去了。殿前議事經常稱病不來即便是來了也不過是裝作魯莽的胡說一通並不具體參與議事。

面粗心細的程知節說出這番話的意思不過是給李世具一個殺人的藉口。至於殺不殺就看李世民的所以他說完就回到朝班之中好似無

李世民心理還拿不定主意怎麼處置那些盲從跟風之輩對程知節的意見也就不置可否只是略微的點點頭。

這一點頭嚇壞了老臣裴寂這次造反的以李淵舊臣爲主即便是下級官員也是親李淵的勢力作爲李淵最信任的人現在朝中李淵舊臣的主心骨本着保一個是一個的想法裴寂不得不出來爲衆人講情:“陛下。老臣認爲還是能免則免吧畢竟都是我大唐官員培養出來也不容易。給他們一斤機會也未嘗不可。”

斐濟沉思一下懇求道:“陛下。畢竟當年隱太子李建成的舊部您都能赦免那麼這次何妨再寬大一回。”

斐濟的言辭讓李泰回想起當初玄武門事變中是斐濟勸說李淵退位。也是斐濟手持李淵手敕四處宣旨安撫李建成殘部在李世民上個的過程中斐濟是有功勞的。斐濟的情面李世民必須給於是李世民說道:“好吧既然斐老爲他們求情那就赦免了他們吧。讓他們自己離職回家吧。”

李世民赦免低級官員一方面是斐濟求情另一方面這些低級官員大多是門閥世家的骨幹人員一下子全殺了容易引起世家的不滿。李世民也走出於多種考慮纔對此妥協。

李世民的這句話代表着關於反板從屬的處置告一段落這下問題的焦點又回到長孫安業身上。

不得已李世民直接問道:“無忌你認薦怎麼樣處理長孫安業才合適呢?”

長孫無忌心中對這位同父異母的哥哥還真無法決斷兩人之間的仇怨無法化解長孫無忌即便想將長孫安業殺掉卻也開不了口。他必須顧及爲官的聲望和別人的評價。

長孫無忌心中苦笑面對李世民的詢問考慮半響才說道:“陛下。臣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從親情來說他是臣的哥哥臣應該保他的從國法來說他稱愕上是十惡不赦。臣在天人交戰難以決斷所以臣真的沒什麼好說的。”

長孫無忌的話模棱兩可又將問題拋給了李世民。

就在這個時候房玄齡說話了:“陛下既然衆人都難以決定何不問問皇后的意見。畢竟長孫安業是皇后的血親還是要考慮到皇后的意見的。”

“房愛卿說的有理我現在就去問問皇后的意見大家先就李孝常等人的處置議一下吧。”

李世民來到麗正殿就見滿臉堆笑的李泰在陪着長孫皇后小心的說話試圖開解眉宇不展的長孫皇后擔憂的心情。

看見李世民到來李泰趕忙行禮說道:“父皇來了。”

“嗯。”李世民心中有事淡淡的迴應李泰一聲後將注意力放在長孫皇后身上:“觀音婢今天感覺如何肚子裡的小傢伙沒鬧騰你吧。”

“還好了。”長孫皇后的話音未落就是一陣乾嘔李泰連忙上前輕輕拍打長孫皇后的玉背一邊爲長孫皇后順氣一邊責怪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長孫皇后的害喜讓李世民一時不知道從哪裡開口無法提及關於長孫安業的事情。

蘭心惹質的長孫皇后心裡清楚李世民是爲何而來主動問道:“此時陛下不在明德殿議事來到我這裡是想詢問關於安業大哥的處置問題吧?”

李世民有些尷尬的扶起長孫皇后愧疚的說道:“我也不想在這斤時候打擾你不過真的需要儘快處理反叛的事宜所以”

李世民沒有把話說完扶着長孫皇后做好後等着長孫皇后的意見。

長孫皇后無奈的一笑悵悵道:“陛下作爲皇后我本不該參與朝政議論不過長孫安業也算是我的大哥。我還是有幾句話要說。

“陛下你也知道我這位大哥在兒時對我和無忌並不好但這也改變不了我們是一脈血親的事實。無忌對大哥是否記恨我不知道但我已經放下??所以看在我那早故的父親情分上我還是希望陛下能放他一條活路。將來在九泉之下我也好和父親見面。”

長孫皇后一邊爲長孫安業求情一邊默默的流淚。

李世民連忙安慰心情激動的長孫皇后:“觀音婢別哭你說的我都答應你要小心身體千萬別激動。小心孩子更要小心你自己的身體。”

李泰安靜的在一邊看着仇儷情深的二人默不作聲。

公元隧年貞觀元年十二月三十利州都督李孝常因謀反被誅。左武衛將軍劉德裕極其外甥統軍元弘善被誅。

監門將軍長孫安業因皇后爲其求情改誅殺爲流放嶺南終身不得回京。反叛中無知盲從者免其罪行。罷官爲民。至此這場反叛風波徹底平息。

第二卷寫完了下章開始第三卷李泰也該長大成*人了。長大後的李泰將會在第三卷中帶給大家更多的精彩。

第148章 猜疑第91章 李世民的縱容第48章 孔穎達告狀第94章 享受親情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55章 初見長孫衝第147章 漢王多心第231章 診治第133章 心甘情願的竹槓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195章 糧價第227章 兄弟對話第206章 開端第198章 強項令第73章 麗正殿(上)第113章 盧國公有請(0)第35章 拜師前奏第66章 好自爲之第154章 逃脫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87章 作繭自縛第158章 環彩閣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181章 求官(下)第158章 環彩閣第224章 婚事第69章 安頓喬家第62章 閉門羹第162章 又見李元昌第229章 病重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196章 固執的杜正倫第122章 藉機警告第50章 李泰捱打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72章 李世民召見第216章 謀劃第118章 明達出場第55章 初見長孫衝第73章 麗正殿(上)第41章 爲何而笑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135章 承乾認錯第231章 診治第50章 李泰捱打第53章 長孫皇后規勸(下)第212章 罪狀第20章 王府備戰第185章 冤屈..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82章 風乍起(上)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192章 難進的門(下)第148章 猜疑第91章 李世民的縱容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159章 開端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61章 李泰出宮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50章 魚龍混雜第41章 爲何而笑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22章 藉機警告第159章 開端第27章 誰錯了第181章 求官(下)第198章 強項令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22章 千古一箭第214章 祭奠第222章 落幕第233章 一舉四得第80章 長孫僕射第71章 兄弟對話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222章 落幕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146章 長孫府(下)第140章 弟弟妹妹第118章 明達出場第64章 何人猖狂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60章 心思不同第34章 承乾算計第222章 落幕第205章 序曲第27章 誰錯了第125章 李恪..第142章 母子談心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148章 猜疑第221章 回京第218章 借糧與放糧第195章 糧價第182章 投靠第102章 河南府刺史(上)
第148章 猜疑第91章 李世民的縱容第48章 孔穎達告狀第94章 享受親情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55章 初見長孫衝第147章 漢王多心第231章 診治第133章 心甘情願的竹槓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195章 糧價第227章 兄弟對話第206章 開端第198章 強項令第73章 麗正殿(上)第113章 盧國公有請(0)第35章 拜師前奏第66章 好自爲之第154章 逃脫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87章 作繭自縛第158章 環彩閣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181章 求官(下)第158章 環彩閣第224章 婚事第69章 安頓喬家第62章 閉門羹第162章 又見李元昌第229章 病重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196章 固執的杜正倫第122章 藉機警告第50章 李泰捱打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72章 李世民召見第216章 謀劃第118章 明達出場第55章 初見長孫衝第73章 麗正殿(上)第41章 爲何而笑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135章 承乾認錯第231章 診治第50章 李泰捱打第53章 長孫皇后規勸(下)第212章 罪狀第20章 王府備戰第185章 冤屈..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82章 風乍起(上)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192章 難進的門(下)第148章 猜疑第91章 李世民的縱容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159章 開端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61章 李泰出宮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50章 魚龍混雜第41章 爲何而笑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22章 藉機警告第159章 開端第27章 誰錯了第181章 求官(下)第198章 強項令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22章 千古一箭第214章 祭奠第222章 落幕第233章 一舉四得第80章 長孫僕射第71章 兄弟對話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222章 落幕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146章 長孫府(下)第140章 弟弟妹妹第118章 明達出場第64章 何人猖狂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60章 心思不同第34章 承乾算計第222章 落幕第205章 序曲第27章 誰錯了第125章 李恪..第142章 母子談心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148章 猜疑第221章 回京第218章 借糧與放糧第195章 糧價第182章 投靠第102章 河南府刺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