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餐桌議事

李世民入坐之後,內侍纔將各色菜餚端了上來,此時,火鍋內的半隻肥羊已經煮的糜爛,肉湯香濃,燙青菜或吃肉骨頭都是wwδw.『kge『ge.la

衆人上了一上午的朝,又在桌子前幹坐了半個時辰,早就餓極,李世民招呼大家吃喝一陣之後,才又道,“朕此前一直在思索,如何將政務工作做在前面,但只是想到了很少的一些方面,如今,朕想趁着這個勢頭,將朝廷的各項制度改革一番,諸卿有什麼建議,可以說出來,咱們議一議,就像正明所提的這個‘公民’的構想一樣,成與不成,做不做的好,且觀後效,但多一些構想,咱們治國的時候,就多一個選擇,多多益善啊!”

說到把工作做在前面,房玄齡首先提到了一點,那就是官員貪腐,橫行霸市的情況。

由於孫享福搞出來的一系列昂貴商品的刺激,長安城權貴的消費額劇增,望江樓那些高價飯菜且不提,兩市所售的香水,皮革製品,新式衣裝,傢俱,防凍香油等等,都是官員貴婦們喜歡的東西,想要得到享受這些東西,就得花大價錢。

這還只是權貴們開支增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的日常必須要的開銷,維持一個大家燒暖炕,煤爐的消耗也不小,平時吃的青菜水果多了,也要花不少錢,這些東西長安市面上現在都有賣,要麼是從嶺南運過來的,要麼是城外農夫種植的,就算你手頭錢不多,自己少吃點,但客人來了,你不撿好的招待?商品種類繁榮的厲害之處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了,能夠大大的刺激消費。

而這些官員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了,手頭上的錢自然不夠花,那他們就勢必會想辦法貪污,利用自己的官員身份謀些私利。

長安東西兩市,官員白拿小商販的貨物,甚至毆打小商販的事情屢見不鮮,而往往市署對於這樣的事情是視而不見的,小商販自己,也不敢聲張,只能忍受,因爲封建時期,民,是不可以告官的,尤其是沒有地位的商賈。

根據房玄齡提出來的這個情況,李世民覺得,今後應該禁止官員過市,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然而,孫享福卻覺得這是治標不治本,根本不是把工作做在了前面。

官員手中的權利能夠欺壓百姓,不讓他們過市,他們會以其它的方式欺壓百姓,比如,一個官員家裡需要青菜,他不會親自去那些挑青菜到東市販賣的農夫的攤子上拿,而是會出面,震住其中一兩個農夫,讓他的狗腿子們每天來攤上白拿。

現在,你禁止這個官員去東市,對於他們的實際影響其實不大,因爲這種事情,官員每天親自幹的少,他爲了降低影響,還有可能直接派自家的狗腿子去農夫的家裡拿。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孫享福是經歷過後世社會體制成熟時代的人,自然有自己的一些見識和想法,出言向李世民建議道,“官員欺壓百姓,是因爲權力沒有受到限制,他們做一些侵犯別人利益的事情,覺得是理所當然,禁止官員過市,不能根治這種情況,咱們要針對這些情況,重新修訂制度才行。

比如,公民是可以舉告官員的不法行爲,這樣就能給官員的權利套上了一層鎖,而在舉告後的訴訟判罰階段,要始終保護弱勢羣體的利益,甚至可以讓百姓匿名舉告,只有負責檢察,取證的官員知道舉告者的身份,這樣就不用擔心百姓因爲害怕官員報復,而不去告狀了。”

“給百姓舉告官員的權力?”李世民聞言,若有所思,已然覺得有些可行。

大唐現在的制度,基本都是繼承了前隋,而隋朝正是敗亡在這套嚴格的管理制度下的,官員對百姓的管理又細又嚴,稍不如意,便可找理由叛死,弄的百姓人人畏官如虎,民不聊生。

而李世民此前被外患和災難搞的焦頭爛額,沒有精力來改革,現在,外患已經解決,內部的災難也基本平息,正是着手改進這些制度的時候。

但給平民百姓舉告官員的權力,這對封建社會來說,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一地的官員如果震不住百姓,地方是很有可能亂起來的。

“陛下,百姓只有舉告的權力,真正查不查,處不處罰,還不是朝廷說了算,所以,其實不用擔心百姓擁有這樣的權力之後,朝廷會難以管制,陛下可以將監察御史或者巡查御史的職權改一改,設立一個檢察院,專門受理百姓舉告官員的案件,組成人員全部啓用專職的刑偵人員,只講證據,不講情面,並且只有查案權,沒有審判權,與御史的聞風奏事,主動糾察不同,他們只有百姓舉告,纔出動查案。”

“另外,臣還建議,取消所有官員俸米和職田。”

孫享福說完一大段話之後,加了一句搭頭。

然而,正是這句搭頭,讓在坐的所有人心裡都是一驚,取消俸米職田,是會觸動所有官員利益的事情,大唐現在有什麼必要這麼做?

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孫享福便繼續解釋道,“這麼做的目的有很多,其中,就有提升官員犯罪成本的因素。”

“犯罪成本?”

衆人已然還不太理解孫享福所說的這個新鮮詞的意思,繼續用詢問的眼神看向他道。

“陛下,咱們大唐官員的俸祿組成部分是什麼?月俸,祿米,職田產出。

月俸給錢,其實給的並不多,祿米給糧,主要是爲了保證這些官員的日常用度,職田的產出,是將官員的的收入捆綁在了田地的產出上面,雖然目的是爲了讓官員督促農耕,但真正起到的效果卻很少,咱大唐,又有幾個當官的讀書人會管田地裡面的事情呢!。而且,職田產出的糧米,已經夠官員平時消耗,祿米這一項,已然是多此一舉,讓朝廷從其它地方

徵收上來的糧食,過多的流向了官員的口袋。

所以,臣以爲,只需要保留月俸這一項就行。”

“只保留月俸?”

衆人又是一愣,大家都知道孫享福不是無的放矢之輩,他這麼說,肯定是有一些他的考慮的,可剛纔他只是說職田產出與祿米有些重複,那麼最多也就取消祿米,現在怎麼連職田也算上了,要知道,這可是官員俸祿最大的一塊。

“對,只保留月俸,這樣做有幾樣好處,一是朝廷不需要那麼多糧米支出官員俸祿,這樣會使得國庫的糧食儲備更充足,在國內或某一地有災難的時候,不會受制於一些商賈,能夠更加自如的調動糧食賑災。

二是能夠防止官員私蓄奴僕佃戶,藏奴,生事。

而田地直接到了那些百姓自己的手中之後,他們幫自己種地,會更加用心,產出也會更加多,朝廷的稅收自然也多了。

當然,不發祿米和分配職田,並不是說朝廷要降低官員的俸祿,而是要增加官員的俸祿,不過,只給他們發錢,這樣做的第三個好處就是,會刺激消費,增加朝廷的商業稅收,促進商業繁榮。

如此一來,官員的收入單一了,一旦犯罪被罷官的話,他就沒有了任何收入來源,比農民還不如,而被那些官員用金錢供養的吏員和屬下們,也會擔心飯碗的問題,而阻止官員犯罪,畢竟,當唯一有收入上官的來源沒有了,他們的飯碗也就跟着碎了,這樣做,會讓官員更加重視自己的官位,不敢輕易犯險。”

孫享福的這套構想說出來,長孫無忌聽的是連連點頭,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有些骨感,首先,朝廷就拿不出這麼多錢來支付官員的俸祿,別說全國,只是關中一地,甚至只是長安城內的京官權貴,每個月要發的俸祿,如果全部折算成銅錢,那也是一個巨大數字,朝廷怎麼可能承受的起每個月幾十萬貫現金的支出。

不過,從孫享福的這些話裡,李世民卻是聽出來很多別的有用東西,首先孫享福提出來的那一套查案,與審判分離的想法,就很靠譜,這樣做,似乎能夠很好的控制官員的權力,從而讓民告官成爲現實。

其次,這樣能解決官員蓄養私奴,過於龐大之後,對國家形成的危害,只要把職田這項政策取消,大唐就再也難以形成能夠威脅國家政權的世家。

他在心裡大略的算了一算,光一個太原王氏,出仕爲官的人就數百,他們的職田加起來有多少?由於這些職田,他們將多少戶百姓控制在了自己私人的手上?也無怪乎他們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擠出數萬戶農奴到關外去給他們搞開發,這也是像太原王氏這樣的世家的根基力量之一。

另外,只發錢,還能對皇族,權貴等各方面勢力進行監控,他們沒有數量龐大的職田,那麼蓄養佃戶農奴,自然是沒有用處了,所有能夠自產的東西都會大大減少,而如果他們起事造反,則必然要先要在市場上購買大量的糧草,軍械,一旦他們用錢在市場上大肆購買這些東西,李世民就可以馬上知道。

然而,這種一舉多得的構想,卻是因爲大唐錢少的問題,而難以執行,真是讓人鬱悶。

看到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先後露出了遺憾的表情,孫享福再度開口問道,“可是因爲錢的原因,而讓陛下覺得此事不可行?”

長孫無忌聞言,看了看李世民的眼神,得到允許之後,才轉頭接話答道,“我大唐去年的總稅收,除去糧食,布匹,絲帛牲畜等,現錢才兩百八十萬貫而已,而要是把大唐,不,只是關中的所有官員的俸祿折算成銅錢的話,只怕至少需要一千萬貫,你要知道,朝廷以往給官員發放俸祿,所需要的現錢只是佔很少的一部分而已。”

這時,李世民其實已經聽出了孫享福話中的一些意思,如果他沒有解決錢這個問題的方法,就不會把這套東西說出來,於是直接開口道,“你有什麼辦法,就直說,如果可行,朕一定會考慮的。”

孫享福聞言笑了笑道,“還是陛下了解臣,其實沒有什麼巧,微臣以安北大都護府的名義,在善陽開來一間免費存錢的櫃坊,從那之後,我善陽所有的交易都是走現金,從來沒有缺過錢。”

“免費櫃坊?”

腦洞不夠大的人,還真想不到孫享福說的是啥意思,而家族中有櫃坊生意的王圭,卻是眯起來眼睛,一旦免費櫃坊在長安開設起來,包括王氏櫃坊在內的所有長安櫃坊生意,將全部面臨關停,這不僅僅只是影響他們謀利,還讓他們在金錢市場失去話語權,就像孫享福,他只需要看看善陽櫃坊的數據,就能對各家的資產一目瞭然,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把他們吃的死死的。

第761章 家事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666章 書畫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604章 擺鐘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338章 返城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556章 抓捕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73章 開賽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543章 採紅菱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118章 殺倭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338章 返城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05章 對策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317章 逛夜市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219章 追擊戰第305章 對策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562章 利益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22章 治病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69章 私聊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368章 定計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212章 驚覺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760章 治理難第187章 孫府迎客
第761章 家事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666章 書畫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604章 擺鐘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338章 返城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556章 抓捕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73章 開賽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543章 採紅菱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118章 殺倭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338章 返城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05章 對策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317章 逛夜市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219章 追擊戰第305章 對策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562章 利益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22章 治病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69章 私聊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368章 定計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212章 驚覺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760章 治理難第187章 孫府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