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放燈

古人有一套很奇怪的理論,那就是少勞動就是一種幸福,君主勞費民力,是一種大罪過。

這套理論在阿三國一直延續到了現代社會,勤勞的華夏人們不能理解他們爲什麼掙夠一天的飯錢就會選擇收工睡大覺,但孫享福現在理解了,說不定還是華夏的古人把他們帶壞的呢!

李世民把孫享福提前育種一年兩季的農業改革的構想批的一無是處,說這是浪費民力取悅富人的無用之舉,在他看來,有這個精力去弄這些農作物,還不如去多開墾幾畝荒地划算,所以,孫享福的賞賜又沒有了。

目前孫享福無法用李世民聽懂的語言告訴他土地養分是有具體數值的,沒有等同的肥力提升土壤質量,關中的田地會越種越貧瘠,而過分的開墾會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從而影響整個關中的生態環境。

他更加無法扭轉李世民以及所有古人田地多就是財富多的思想,所以,這次的奏對,前半部分是成功的,因爲育種有看的見的好處,後半部分卻失敗了,因爲李世民覺得完全可以用育苗的功夫去開墾荒地,開墾出來的田地是可以祖祖輩輩傳下去的固定資產。

所以,幸福村可以作爲育種基地,給皇家即將開設的雞場,豬場,漁場提供種苗,但皇家農莊的田地,依舊會像以前一樣耕種,頂多分一部分土地拿出來種植金花菜之類的魚草。

好在還是有一些人對孫享福是比較信任的,比如秦瓊,他就決定開春之後讓食邑的莊戶去幸福村學習育種,種植孫享福鼓搗出來的農作物,另外,還有虞家,在虞秀兒的大力說服下,決定將家裡一萬畝田地交給孫享福管理,那麼加加埋埋,孫享福開春之後可以種植的田地將近十萬畝。

這裡面秦瓊佔大頭,他的八百戶實食邑可就是有六萬多畝永業田,加上他本人左衛大將軍的職田也一萬多畝,孫享福兩口子才七千畝,加上虞家的一萬畝,還不到秦瓊的四分之一。

“嗯,十萬畝,差不多能夠滿足需求了。”

孫享福在書房裡做完統計,大大的舒了一口氣,既然不能讓皇家農莊起表率作用,那就退而求其次,用自家的田地給大家做樣子。

“夫君爲何如此熱衷農耕之事?”

虞秀兒這幾天也是窩在家裡整理臺本,編撰後面的劇情,看着孫享福張口田,閉口田的,有些好奇的問道。

“說白了,咱們大唐是以農耕爲本的社會,只要田地裡的產出多,老百姓都有飯吃,有衣穿,這天下就會國泰民安,天下國泰民安了,咱們才能活的舒心,大家,也才更有閒工夫來看我們的藝術表演。”

孫享福沒辦法跟虞秀兒說的太深,思想太過的超前的人,往往會被人看作是瘋子,目前,他只能按照以前的節奏,先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大家看到了成果,再來爭相模仿也不遲,就像橫空出世的幸福村一樣,現在有了成果,誰看着不眼饞。

雪水化去之後,天氣日日晴好,孫享福則是過上了早出晚歸的日子,上午去東宮教琴,下午騎馬去各處田地裡勘察情況,什麼地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沒有人比孫享福更清楚,晚上回到府裡再排練一兩個時辰的節目,午夜前睡覺,轉眼八九日就過去了,上元節就要到了。

“少爺,研究造紙的小院傳來消息,說是他們成功了。”德叔在孫享福的馬進門之後,接過繮繩道。

“快帶我去看看。”

說着,德叔忙將馬繮交給馬伕劉三,領着孫享福便往中院一角的一個獨立院落走去。

才進了院門,孫享福就看到了幾口穿底的鐵鍋,不用說,這肯定是熬紙漿的時候燒穿的,然之後,孫享福便看到了被工匠們鋪在竹蓆上晾曬的草紙,草紙成淺灰色,比麻紙要薄的多,呈半透明狀,孫享福用手輕輕拿起一張,很快,就看到了上面的裂紋。

“村長,紙雖然弄出來了,但曬乾之後就變脆了,很容易爛。”馬林有些愧疚的解釋道。

“嗯,用草木能做出這些紙來你們就已經算成功了,至於怎麼讓它變的更加實用,再慢慢調整原材料,摸索就行,給研製小組的人每人賞錢十貫錢,後面再有重大突破,還會再有賞賜。”

孫享福雖然弄爛了一張曬乾的紙,心情卻是不錯,這個世界就沒有用錢砸不出來的工藝,就看這個工藝值不值得砸錢。

得知自己一夥人被賞了十貫錢,小院的氣氛瞬間熱鬧起來,大家絞盡腦汁的思索着如何解決紙張柔軟度的問題,孫享福便不再打擾他們了。

德叔,把這些曬乾的紙拿到書房去,上元節咱們不是要制燈麼,這薄紙正好可以用的上。”

不一會,孫享福就找來了石大郎,兩人拿起柴刀開始劈蔑。 щшш☢tt kan☢¢Ο

“村長,你這是要做燈籠嗎?”石大郎和孫享福都有劈蔑做魚籠子的經驗,駕輕就熟的將一條條竹竿劈成了細細的蔑條道。

“不是,我要做一盞飛燈,所以,你這蔑還要劈的再細,再薄一些。”孫享福自己給石大郎做個示範道。

“飛燈,是什麼玩意?”

“當然是在天上飛的燈了,到時候咱們做個大的,然後下面掛一串小燈,像一條火龍一樣放到空中,把長安城的人都吸引來。”

孫享福要做的就是孔明燈,當然,像石大郎這樣沒讀過什麼書的人自然是不知道孔明燈這個玩意的,不過聽說要製作的東西是在天上飛的神奇事物,他手上的柴刀又快了幾分。

晚飯時分,大小十幾個細竹篾制的籠子被製作好,跑過來看熱鬧的小傢伙們紛紛幫忙將紙片糊在了籠子上,除了底部,一點也不許漏氣,孫享福還惡趣味的在糊好的燈籠上用毛筆畫上了笑臉,當然,最大的那個足以塞進去一個成年人的大天燈上寫着望江樓三個大字。

“給你們出一道題,大天燈裡的火油一刻鐘就燒掉一斤油,小天燈裡的,一斤火油能夠燃燒半個時辰,現有一個大天燈,九個小天燈,想要大小天燈裡的火油同時燃燒兩個時辰,各需要裝進去多少火油?”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算術題,所以,不一會,就有孩子答道。

“大哥,一共需要52斤火油,其中大的16斤,9個小的各4斤。”

孫享福想不到心算速度最快的竟然是小妹孫麗麗,於是,讓工匠們照着數量取了大小不一的銅壺裝油,又將銅壺固定在用竹篾製成的箍口上,最後將大小天燈全部拿到最望江樓門前的水泥空地上,用繩索將大天燈繫好,又將小天燈和大天燈串在了一起,同時點燃。

“村長,這些燈真的能飛起來麼?”

孩子們看着銅壺口裡騰起的火苗道。

“當然,只要你們糊紙的時候沒有疏漏就行。”孫享福控制着繫着最大那個天燈的繩索道。

“那這是什麼原理呢?”孫得壽跟着孫享福學的比較多,用了一個比較現代的詞彙問道。

“這就是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跟咱們望江樓的地下壁爐一樣,從地下開始燒炭,最先熱的,反而是頂樓。”孫享福解釋道。

“哦,熱空氣上升,那豈不是說,我們只要把這個東西製造的足夠大,就能把人也帶到天上去?”孫得壽繼續問道。

“理論上是這樣的,不過這東西穩定性差,太不安全了,最好還是不要帶人,你看,就這一個燈,都得哥哥我用繩索控制着。”孫享福計算了用油的數量,卻沒有計算熱氣蓄積的時間差,現在,空間和載重較小的小天燈反而先飛了起來,大天燈卻是晃晃悠悠的,還沒有往上衝。

“哇,真的飛起來了耶。”

孩子們看着升空的孔明燈鼓掌歡呼,望江樓的員工們也紛紛跑出來看熱鬧。

“快,再找些繩索接起來,把燈放的高高的,讓長安城的人們都看到,明天晚上沒有宵禁,他們肯定會過來看天燈的。”

孩子們的歡笑聲讓孫享福的心情也不錯,明天就是上元節,只當是給孩子們找個樂趣了,他卻不知道,貓在一旁全程觀看了孫享福製作天燈的李淳風此刻已經神遊九天了。

人可以上天,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如果能去天上看一看,他死都情願,所以,當天燈被放到了比長安城的城牆還高几倍的高度的時候,李淳風頭也不回的消失在了黑夜中,哪怕是闖宵禁,他也要將這個消息帶回道門,告知袁天罡。

不一會,天上的動靜果然引起了長安城一些還沒有睡覺的人的關注,皇城上值守的侍衛第一時間發現了異樣,將其稟告了上官,沒多久,李世民也知道了這個事情,親自披衣來到宮城上觀看。

也幸好李淳風沒有顧上宵禁趕了回來,否則,袁天罡指不定鬧出什麼笑話來。

“陛下,此燈若是用於軍事,傳遞消息,大有可爲也。”

袁天罡和李淳風將天燈的事情給李世民講解了一番後,負責宿衛宮廷的獨孤謀道。

“何止於此,此物可上天,若是能溝通天地,取天上之物······”

袁天罡沒有繼續往下說下去,李世民卻是將眼睛眯了起來,他晚年沉迷煉丹修道,尋求長生不老之術不是沒有原因的,跟道士走的太近,多少會受些影響。

“速令孫正明將製作之法呈上來。”李世民給獨孤謀下了一道命令,便屏退了左右,與袁天罡獨自在城頭密議起來。

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470章 夜襲第734章 宣撫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469章 自救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547章 進展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317章 逛夜市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30章 計策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163章 雙簧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420章 送別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509章 大招工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179章 互坑第130章 計策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十二章 告狀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711章 誣告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583章 回程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338章 返城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576章 中計了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755章 過黑海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265章 會夷男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155章 合作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14章 談妥第211章 戰略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
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470章 夜襲第734章 宣撫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469章 自救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547章 進展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317章 逛夜市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30章 計策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163章 雙簧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420章 送別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509章 大招工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179章 互坑第130章 計策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十二章 告狀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711章 誣告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583章 回程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338章 返城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576章 中計了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755章 過黑海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265章 會夷男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155章 合作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14章 談妥第211章 戰略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