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

王得用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全部跟李世民講了出來,讓李世民對於閹宦這個羣體,有了更加具體的認知。

他想不到,伺候皇家的這幫閹人,居然沒有一個是身心健康的。

那一刀的痛,足以改變一個人三觀和性格。

“你覺得,孫正明是在提醒朕,閹宦,不應該繼續存在?”李世民盯着王得用的眼睛道。

“是的,陛下,即便是奴婢現在位居內侍監,但如果能重來一次的話,奴婢也絕不會選擇賣身進宮做閹人。當看到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妻子兒女在身旁承歡,過着快樂充實的生活的時候,奴婢心裡的滋味······”

說到這裡時,王得用已經泣不成聲,李世民稍微的腦補一下,自己的妃子和兒女都沒有了,會是一番什麼景象,就感覺到害怕,那樣的話,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沒有了目標,就是一個行屍走肉,也難怪他們會有一些不正常的想法。

“你,先退下歇息吧!”王得用畢竟是跟在李世民身邊十幾年了的人,見到他這副悲痛的模樣,李世民的心情也不是很好,揮手道。

“陛下,奴婢是內侍監,對於皇宮事務,可以直接向您奏報,奴婢想請您改革內宮閹宦制度。”擦了一把眼淚的王得用並沒有依言退下,而是再度躬身道。

其實,就在剛纔他講述閹人的現狀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經升起了這種想法,只是,這個制度,能夠存在千年,自然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斷了這些近身隨侍的人的念想,他們才能更加一心一意的忠於皇家,防止霍亂宮閨的情況出現,而究竟怎麼改,可是一個大難題。

“你已經有什麼想法了嗎?”李世民沒有怪他沒有依自己之言退下,開口問道。

“有一些想法了,不過,可能涉及到的方面比較大,奴婢先把內宮的現狀給您說說,您再看看奴婢的想法,是不是可行。”見李世民願意聽自己說,王得用立即收拾起了情緒道。

“你且說來。”

“陛下,內宮自貞觀三年公民制度改革之後,賣身入宮做內侍的人數就大幅度減少,到貞觀六年的時候,便再無一人願意受宮刑入內侍監做事。

而內侍監原有的內侍,在皇子們逐漸成年就藩之後,需要對外派遣,人數便越來越少,如今,差不多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了。”

李世民登基以來,其實已經三次遣散宮人出宮,然而,閹人出宮也幹不了別的,其實大多數都選擇了留下來,反而宮女出去的多,自貞觀元年長孫皇后掌後宮之後,宮女的人數從兩三萬,降到搬入了大明宮之後的三千多人,等於是縮減了近九成。

要知道,大明宮可比原先的太極宮建築規模還大,即便是孫享福和閻立德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制定了一套比較有效的人力資源利用的規劃,但是,以後宮內侍的人數,依然是忙不過來的。

皇城辦公區域,光是十二棟辦公大樓,加主宮殿的打掃,就要好幾百人。

後宮之中,兩代帝王的妃子,皇子皇女,太子東宮的妃子,王子,所居住的別墅,有數百棟,還有堪比以往太極宮那麼大的花園,遊玩設施,嬉樂園等,平時修剪,打掃,維護,都需要非常多的人手,另外,長安之外的各處行宮,也都需要留守,維護保養之人。

這麼大的攤子,即便是做最基礎的打掃,漿洗,修繕維護工作的,都要好幾千人,更加別說內侍,還不止做這些活,撐傘,打扇,捶腿,奉茶,宣旨,通傳,儀仗······

各種服務工作,至少有過百項,都得他們來做,即便內侍監管着好幾千人,也做不過來,需要不斷的補充人手。

可是,現在,大唐的百姓們都富裕了,有屋有田,收入又高,吃飽穿暖不愁,誰還那麼傻願意把自己切了去爲奴爲婢?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做髒活累活的人,都不會太多,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地步的必然現象。

就像後世,許多大城市都面臨清潔工用工難的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即是百姓不願,那朕便不可置民意於不顧,必須得改。”李世民聽了王得用的講述之後,點頭道。

王得用又繼續道,“自去年搬遷入新宮,內侍監人手出現不足用之後,奴婢就一直在思索如何改革,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只有讓百姓們願意來做這些事務,才能長久的解決這個問題。因爲,皇宮大內,還是陛下和一衆貴人的生活之所,用罪犯,戰俘之類的人員做事,會很不安全。”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你此言有理,可是,如何讓百姓們願意來做這些事務呢!”

王得用答道,“首先就是取消宮刑,讓百姓們無有斷子絕孫之憂慮,然後······”

“可是,後宮之中,盡是妃子,宮女,如果放大量的男人進去,如何控制霍亂宮閨的事情出現?”李世民打斷了王得用的話道。

謀朝篡位,有一個最捷徑的辦法,那就是綠了皇帝,從殷商時期開始,王朝的統治者爲了防備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有了閹宦這個產物的出現,只是那個時候叫寺人。

而這套體系,到了唐朝,便開始有了較爲系統的管理模式,並且得以壯大。

前文已經說過,內侍監管的攤子極大,所以,在唐代,這個職位屬於正三品職官,堪比各部尚書,如果按照品級來說,外人喊王得用一句內相,他也是當的起的。

當然,太宗時期,對於宦官的人數,還是有嚴格規定的,可到了唐中宗時期,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七品以上的宦官,就高達千人,整個宦官羣體的人數,達到了數萬人之多。

沒辦法,人家有五百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大明宮需要管理,而且,還有東都洛陽的宮殿,以及全國各處行宮需要管理。

而到了肅宗時期,宦官權勢再度擴大,直接就開始掌握軍權了,禁衛機構,幾大軍種,全部都由宦官管理,雖然少有出現干涉外庭政務的情況,但這個羣體擴大到了這麼巨大的規模,掌握了這麼巨大的權利,對於一個國家造成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孫享福並不瞭解宦官的發展史,他只是單純的覺得,閹割人,不人道,他討厭與這些身心不健康的人打交道而已。

而馬大全,正好又是對他懷有敵意的一個宦官,那麼,就順勢用他,來推動宦官制度改革了,爲了後世不知道多少男人的丁丁着想,犧牲他一個人,還是值得的。

“奴婢以爲,後宮,當全部使用女官管理日常事務,用女侍衛,來負責保衛安全,一應基礎雜活,也可以招聘女工來做,就如同渭南各個工廠招的女工一般,只是爲後宮提供勞動服務,不再限制她們的人身自由。

至於皇城辦公區域,由於沒有後宮嬪妃出入,則完全不需要用宦官,使用正常的勞工即可,相信,只要內侍監開的薪酬高,還是有些人願意來宮中做事的。”王得用將自己想到的一些辦法,一股腦的說出來道。

“女官,女侍衛。”

說到這個,李世民想到了自己的密衛,爲了辦事方便,可不是男女都有麼,而且,大唐現在女人比例比男人高的多,應該大量應用女人的勞動力纔對。

“是的,奴婢這些日子看文工團那些女官的精氣神,個個都堪比軍人,如果,內侍監訓練出一批像她們這樣精神面貌的人來管理後宮次序,效果一定很好。

至於閹宦平時要做的一些體力活,力大的女人,也完全可以勝任,奴婢不認爲內侍監的閹宦,比那些在田地,工廠裡幹活的村婦和女工們的力氣大。

另外,您可能沒有發現,大明宮中,許多的設計,都是爲了幫幹活的人省力氣的,比如水的方面,以往,需要咱們一桶一桶的從井裡往上提,然後往缸裡挑。

現在,直接在高處修建了水車,提太液池水進過濾池,過濾池的位置在高處,過濾出來的清水,可以直接通過管道,進入到所有的別墅和建築中。

即便是澆花,也只需要將打造好的水車,推到提水車前,等其自然裝滿水之後,推到花壇處,擰開車廂底部水閥,用皮管,往花壇裡噴水即可,根本不需要費多少力氣,隨便一個人,都能做到。

其它各個方面,也都有這樣的設計,奴婢就不一一跟您列舉了,總之,據奴婢觀察之後,就沒有發現後宮之中,有什麼活計,是宮女幹不了的。”

李世民聽了王得用的這番講述之後,覺得確實可行,於是道,“如此的話,你將這些建議寫成奏章,呈報皇后,朕與皇后及朝中大臣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諾。”

見到李世民有意改革,王得用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

此前,孫享福在跟他閒聊的時候可是說過,如果閹宦制度在他手上終結的話,那麼,他必將能夠青史留名,被後世百姓稱讚,作爲一個太監,只要不在史書上留下壞名聲,那都是好事了,現在,能夠有一個留好名聲的機會,他自然是要全力爭取的。

聊完了這些事,李世民的心情,就沒有那麼不愉快了,換了身平民裝扮,正準備出門散散心,卻在書房的小院外,看到了幾個放學回家的皇子公主,他們手上,都拿着一個黑乎乎的泥疙瘩在啃食,李世民知道,那是烤紅薯。

“怎麼,縣學今天連晚飯也管嗎?”李世民笑呵呵的迎了上去,一幫孩子們便紛紛跟他行禮。

“不是的父皇,這些紅薯,都是他們自己種的,現在收穫了,老師分了一些給同學,麗質也跟着他們沾了些光呢!”

已經十三四歲的李麗質已經是個小少女了,她一邊說着,還將手上提的籃子中,一個烤好的紅薯拿給李世民食用。

由於她此前受過宮廷的文化教育,理解能力很強,在九垸縣學之後,很快就將學習進度提升到了五年級的課程,倒是讓她錯過了很多一二年級的課程中的樂趣。

這種紅薯,便是九垸縣學新增的一二年級的課外活動課題,此前紅薯種子到山南道的時候,他們這些年幼的皇子皇女正好去九垸縣學上學,那個時候,種植紅薯,被孫享福指定加入了教學內容中,是故,剛上學的這幫皇子皇女,在課外活動課的時候,就被老師帶出去,教他們種紅薯。

畢竟,紅薯是農作物中,種植起來比較簡單的一種,在後世,倭國的學校,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教孩子種植,何況是這些七八歲的小學生們。

至於李麗質所在的五年級,則是學難度稍微高一些的莧菜,胡菜,香瓜等作物的種植,今天李麗質也帶了一些回來。

接過李麗質遞過來的烤紅薯,李世民沒有急着吃,心裡卻是想着,孫享福讓縣學教這些孩子們種植紅薯的意義是什麼,畢竟,這東西纔剛剛引進到大唐來,經過之前宦官的事情,他覺得,孫享福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用意的。

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700章 歸家第235章 胡商到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147章 豐收樂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八章 加夜餐第729章 說服第706章 開武舉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464章 驚變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549章 北上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577章 追擊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400章 再對質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450章 效果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323章 又出招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八章 加夜餐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131章 去交趾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700章 歸家第176章 風雪路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241章 運作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九章 送魚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693章 去雲南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729章 說服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125章 審訊第755章 過黑海第714章 航海人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165章 忽悠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
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700章 歸家第235章 胡商到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147章 豐收樂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八章 加夜餐第729章 說服第706章 開武舉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464章 驚變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549章 北上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577章 追擊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400章 再對質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450章 效果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323章 又出招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八章 加夜餐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131章 去交趾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700章 歸家第176章 風雪路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241章 運作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九章 送魚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693章 去雲南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729章 說服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125章 審訊第755章 過黑海第714章 航海人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165章 忽悠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