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

“不知,在錢莊體驗工作過的太子,對此事有何見解?”

“呃,啊!見解啊”

走神狀態中的李承乾突然被魏徵點名詢問,連忙起身緩緩走向朝班中央。

在李世民去善陽參加運動大會的這幾月期間,是魏徵輔佐李承乾監國,實話,李承乾的表現非常不錯,魏徵對他也非常認可,幾乎對於民間的各行各業,李承乾都能說出一定的道理,對於處理各種社會上的問題,他也能設身處地的爲當事人着想,即寬厚,又公正,有賢君之相。

當然,這與一年多以來,孫享福的教育不無關係,這種職業體驗的效果,就是讓李承乾能看清楚民間的實際情況,朝廷上下,現在基本都認同了孫享福的這一套教育方法,魏徵也是由於剛纔大臣們的提議他自己有些拿不準,纔想起李承乾在錢莊做過半個月的管理體驗,是以,想要問問他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李承乾之所以走的慢,是因爲他要好好想想剛纔大家提到的問題,貌似,剛纔大家爭論的,好像是錢莊的借貸和一系列的管理,到底是應該納入錢莊內部的規章制度,還是國家法律法規的問題。

魏徵等法部官員,當然是建議全部納入法律管轄範圍,溫彥博,房玄齡,杜如晦,則是覺得,應該將幾個主要的原則性的條例納入法律就行,其餘的,就當成是錢莊的內部管理制度,這樣,朝廷也便於操作一些。

本來,李承乾在李世民的龍椅側邊是有個坐的,一般,不是正式奏事,有問到他的,他起身答話也就是了,但他爲了給自己思考的時間,他卻是起身往朝班中間走了過去,站在朝班正中間奏事,那就顯得非常的正式了,連李世民也坐正了身子,看看這個被留守大臣們誇上天的兒子,有什麼見教。

還別說,就這短短十幾秒的時間,還真讓李承乾靈光一閃,想到了他在善陽錢莊體驗過後,交感悟給孫享福的時候,孫享福跟他說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

“父皇,兒臣以爲,朝廷各項律法,或者制度,都應該以公正爲先,不應該爲了操作方便,滿足朝廷的需求,而讓百姓感覺到不公正,或者被區別對待,畢竟,錢莊的錢,是百姓的,而不是朝廷的,朝廷不能把它當自己的錢來用,應該將所有的借貸條款,列入律法,不管是百姓,或者是朝廷官方,都需要遵守其條款,依規章借貸使用,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錢百姓的財產的安全。”

聞言,龍椅上的李世民都是一愣,陷入了沉思,先前,長孫無忌的奏章已經點出了,錢莊的錢,全都是百姓存的,李承乾再度點出,才叫他更加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那些錢是百姓的,它必須安全,一旦被朝廷的某個部門,或者某個主官任意的調度使用的話,誰能保證它的安全性?那可是上億貫的錢財,能夠對國家造成巨大的衝擊,現在掌管財部,或者錢莊的,是對自己絕對忠心的高士廉,可未來呢!

李世民自己現在都有點把錢莊的錢當自己的錢來花的感覺了,那他的後世子孫呢?

萬一出個昏聵些的,把錢莊裡的錢用超了,導致整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崩掉,那麼,憑白損失的錢財的老百姓能答應?到時候,恐怕就是不可收拾的局面了。

反思了一陣之後,李世民有些欣慰的朝李承乾點了點頭,又向溫彥博,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所在的方向問道,“諸位愛卿以爲,太子所言在理否?”

溫彥博出班回話道,“陛下,臣想請問太子,如此一來,是不是朝廷需要用錢的時候,也需要經過錢莊的批准?可是,監管錢莊的,又是朝廷的官員,這,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對於這個問題,李承乾其實聽孫享福講的最多,善陽那邊,可不是全靠人管事,要是這樣的話,在善陽官場人數較多的王家,早就掌控善陽了,他臉色輕鬆的道,“監管錢莊的,不應該是朝廷的某個官員,而應該是制度。

以人爲主,終究脫不開私慾,像錢莊這種掌管全國百姓鉅額財產的部門,如果只是靠官員的個人道德來監管,久之,必然貪腐現象嚴重。

而以制度爲主,則是能很大程度的防禦貪腐。

所有借貸,都必須要達到規定的標準,纔會被批准,才能得到實際放款,任何一級的主管或者主官,都不可以違規批准的時候,這對所有借貸者,形成標準的借貸要求。

另外,所有的審覈環節,全部獨立進行,受到錢莊內部,財部,法部的三重監管,任何參與了違規批准,和違規放款的管理者,官員,都要被視爲違法,給予相應的處罰。

這樣,才能百姓感覺到公正,相信,只要百姓們感覺到了朝廷的公正,感受到了錢莊的安全,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會選擇將錢存到錢莊,讓那些不流通的金錢流通起來,其對我大唐的建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

大唐真的只有三億多貫錢財嗎?遠遠不止,因爲朝廷可以從鑄錢廠的數據,和全國的財稅數據看出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鑄幣以來,各地鑄錢廠每個月鑄新錢的總額超過了五千萬貫,一年多的時間,已經累計鑄幣七億貫以上,這其中,還不算印刷的超過一億貫的紙質貨幣,這也是爲什麼大唐實行三十稅一的低稅率,民間大部分小額交易都沒有收稅的情況下,朝廷一年也能收到高達三千多萬貫稅收的原因。

但是,錢莊現在存款才三億多貫而已,市場上,真的需要五億貫錢財來流通嗎?

當然不是。

很多人,都是把自家的金銀銅,拿到鑄錢廠鑄造成成色更高的新錢之後,拿回家儲藏了起來,因爲朝廷能肆意的拿錢莊的錢去用,他們不大相信錢莊的安全性,尤其是各大世家,在山南道的幾家被孫享福通過錢莊金融手段掐死之後,各自都留了近一半的現金儲備在自己家裡,免得到時候,朝廷一旦封禁自家的賬戶,他們立即就變成了任人宰割的窮光蛋。

不過,要不是有他們拿出來的大量的金銀貴金屬被鑄造成貨幣的話,朝廷一年也鑄不了這麼多的錢。

像北宋年間,拿新開採出來的銅鑄錢的話,一年才幾百萬貫,大唐現在的開採能力,未必趕的上北宋,等這一撥舊錢鑄新錢的工作全部完成了,每年的新生銅錢貨幣,可能也就幾百萬貫而已。

至於金銀方面的貨幣,不怎麼好說,得看外部的流入量,大唐自身,是沒怎麼開採金銀礦的,按照孫享福和李世民當時的想法是,自己本土的,先作爲儲備留下來。

李承乾說到這裡的時候,李世民的眼睛已經有些發亮了,這個兒子,還真是讓他有點意外,對錢莊的見解,居然比他自己還深。

他卻不知道,李承乾說的這些,不過是他在錢莊實習之後,孫享福講給他聽的一些原話,當然,此刻,李承乾把這些話拿出來給大家說的時候,他自己本身對這些道理,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稍作停頓,又道,“父皇,其實,不光是在錢莊的管理上,在朝廷的所有其它管理中,都應該是以制度爲先,咱們朝堂的諸公,只需要對這些制度的合理性,實用性,進行考究,再頒佈實施就好,有必要的話,咱們還要在各個行業,請一些代表過來,爲朝堂諸公講解他們的訴求。

比如,種地的農民想要什麼?做工的工人想要什麼?經商的商賈想要什麼?甚至,當官的官員想要什麼?

咱們都可以將其統計起來,在現有的條件下,逐漸的滿足他們,只要咱們朝廷,是在爲天下所有的百姓服務,那麼,朝廷,就會永遠得到天下所有的百姓的支持,有了天下所有百姓的支持,那麼,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如果之前李承乾的那些話,只是讓李世民的眼睛亮了,那麼現在李承乾的一番話,則是讓李世民的心裡都亮了。

連本來還想跟李承乾據理力爭一番的溫彥博等人,也都覺得辯無可辯了,因爲,這涉及到了李唐王朝的核心政治理念的問題,作爲臣下,不管是支持,還是不支持,都不好開口定基調,只能由君主和儲君來說。

“這些話,可是孫正明教授給你的?”

到了李世民這個程度,早就已經喜怒不形於色了,他很好的隱藏了自己內心的歡喜,正色看向李承乾道。

“正是,孫師在擔任太子少師官職之前,便是兒臣的音樂老師,即便他現在沒有太子少師的職位,他也還是兒臣的老師,兒臣在施政方面能有一些所得,全賴孫師教導,至今不敢忘懷。”

李承乾絲毫沒有猶豫的回答,讓朝堂諸公都是點頭稱讚,至少,大家看到了李承乾的擔當,不會因爲孫享福是一個被李世民罷官除爵了的罪人,而否定他的功績。

就連李世民看李承乾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隱藏不住的欣慰,再度向他開口問道,“孫正明在九垸縣鼓搗縣令孫大力推動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和免費養老等百姓的民生保障項目,已經得以實施,你覺得,他下一步會推動什麼?”

wωω¤ttκá n¤¢〇

“呃,這個,兒臣也不知道,或許,是免稅吧!”

李承乾畢竟是個少年,對於孫享福講過的東西,他或許還有些印象,沒講過的嘛!就信心不足了,他依稀記得,孫享福好像說過,如果普通農民百姓,是不用交任何稅收給國家,那麼,朝廷和百姓之間,或者說統治者和百姓之間,就會少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這樣,自然就減少了很多衝出,於是,有些不自信的答道。

“免稅?這是何意?”

被李世民追問,李承乾只要硬着頭皮往下答了,“就是,讓天下所有種地的農民百姓,不用向朝廷交任何稅賦。”

“什麼?農民不用向朝廷交任何稅賦?這,朝廷如何運轉?”

李承乾硬着頭皮的解釋,讓朝臣頓時下巴掉了一地,要知道,在農耕社會,農民階級,可是整個國家最大的羣體,人數比其餘的所有階級加起來都多,給他們全部免稅,那可不是小事情,也虧的是李承乾提出來,若是別人提出這個構想,一定會被大臣罵作白癡的。

倒是龍椅上的李世民聽完之後,久久不說話,心裡面百轉千回,在思索着什麼。

農民種地不交稅很難麼?

未必。

後世我國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時候,就已經實現農民免稅的政策,甚至,還倒貼錢給種地的農民作爲補貼,孫享福是想把這個國家打造成發達國家,甚至超越後世許多發達國家的國度,農稅這個東西,怎麼可以存在呢!

反正不管怎麼說,首次在朝堂上提出農民種地不用交稅的李承乾,亮了。今天朝堂上的這番對奏要是傳到民間,他的聲望,將會被無限推高,因爲,受益的,可是所有擁有土地的人,這裡面甚至包括擁有土地最多的世家子。

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265章 會夷男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182章 見李績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三十章 面聖第197章 獻策第197章 獻策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79章 王麟隕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340章 談條件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149章 歸來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721章 開工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12章 驚覺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39章 見韋李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549章 北上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24章 加官進爵
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265章 會夷男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182章 見李績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三十章 面聖第197章 獻策第197章 獻策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79章 王麟隕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340章 談條件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149章 歸來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721章 開工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12章 驚覺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39章 見韋李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549章 北上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24章 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