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準備出使

既然出使的事情基本定下來了,那麼,孫享福也得準備準備。

山南道的一些海外過來的物種,有很多,倒是可以引進一些,到大食和拜占庭那邊去種植。

自從兩年前李恪升任了山南道大總管之後,孫小妹的工作也一早就從開闢種植園,轉爲了向全民推廣這些新作物,兩年的功夫,推廣已見成效,關中各地的農田已經不像早前那樣,種那麼幾種作物了,新作物至少有數十樣,百姓們的餐桌上,早已變的十分豐富。

目前來說,大唐方面是更加希望拜占庭和大食的百姓的口味變的更加刁鑽一些的,這樣,他們就會更加依賴大唐。

所以,許多種子,他都需要大量的收集,儲藏,到時候帶過去,倒是忙活了好一陣,直到臘月,才返回長安。

大明宮,孫享福難得的來參加了一次朝會,終於又站回了文臣序列三號位,在兵部就各路大軍出動的情況給李世民做了彙報之後,馬上就說到孫享福出使的事情了,幾個月的準備,朝廷甚至幫孫享福規劃好了路線,和所有使團成員,物資的徵調。

正月過完之後,他會先走善陽,定襄,把一部分出使需要帶上的物資帶上,順便講幾天假歷史,然後再去烏蘭巴托停留幾天,再講講假歷史,之後再向西而行,進入原可薩汗國的首都伊鐵爾城。

不過,這裡現在已經設置成了大唐的伊鐵爾州,原屬於可薩汗國與拜占庭帝國的交界線,現在就是大唐與拜占庭的交界線,孫享福可以從這裡,直接進入拜占庭帝國境內,十天之內就可以到達拜占庭帝國首都。

在拜占庭帝國,使團可以停留三年之久,甚至,拜占庭方面,還希望他停留的時間更長一些,但是,朝臣們商議的結果是一年半到兩年爲宜。

然之後,他會帶團迴轉到碎葉城,進行物資,人員方面的調整,開始向西亞,進入大食帝國境內,進同樣行爲期可達三年的訪問和農耕技術教育,農學宣傳等活動,當然,朝廷會隨時根據實際情況,接應使團回國。

出使的線路定下來之後,就是出使的人數,根據各部門報上來的各行業的人數,總共達到了八千多人,其中,士,工,商,醫各有七八百人,文工團兩千餘人,農學生以及熟手農夫三千餘人,再加上到了邊境之後,會加入團隊的三千護衛軍,總人數過萬。

除此之外,就本次出使,想要達成的預期目標,大臣們也在朝堂上各抒己見,總體意思,就是在達到文化宣傳的目的的同時,爲各個行業團體,謀一些利益。

比如,在兩國開設漢語培訓學院,工廠,商鋪,以及收費的高端醫院等,這些,看似可以提升他們的需求,但卻會加速他們的資金流向大唐的機構。

散朝後,孫享福毫無意外的被李世民請到了御書房中。

“對於明年的拜占庭之行,你有把握嗎?”在沙發上坐定了之後,李世民也沒有跟孫享福客氣,直接開口問道。

“希拉剋略此人,跟我還算是有些交情,而且,我此去,是確確實實教他們種田,擴大生產的,所以,他沒有什麼理由對我不利,就是文化宣傳這一塊,臣的把握不太大,您知道的,越是往西,他們從小接受的語法,與我們幾乎是完全相反,雖然他們確實是想學習農學技術,但估計也只會派少量懂得漢語漢字的人學習,然後翻譯成他們的文字之後,再向大衆傳播。”孫享福如實道。

李世民笑了笑道,“這個沒關係,你只管用漢語教學就是了,等他們發現跟咱們種出來的產量還是有差距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找原因,找着找着,就會找到文字理解上來,這個,朕自有安排。”

說到這個,孫享福就不得不佩服馬周,唐奉義他們兩人了,居然將拜占庭和大食等國的一大半留學生,發展成了自己人,當年的一次出手,便將他們各國引入了欠債的道路上。

現在,這麼多年過去,這些被收買的留學生的人數規模不知道擴大了多少倍,再出手的話,估計效果會更大,畢竟,自私自利的人,在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是最多的,而大唐這個金主,太財大氣粗了。

“如此,臣的整個差事就輕鬆多了。”孫享福心裡稍微一鬆道。

“也不輕鬆,畢竟,這一去,最少也是五六年時光不得歸家,人生,可沒有多少個五六年。”李世民有些感嘆道。

當想年初見時,孫享福不過是個十七八歲的一個毛頭小夥子,現在,卻也是一個鬍子兩大撇,三十好幾的中年人了,而自己,兩鬢的頭髮也都白了好多。

現在,他都不敢留在長安城了,因爲,一個又一個的老夥計,都開始離他而去了,親眼看着熟人離世的感覺,真的不是很好,大悲是很容易傷身的。

所以,年後,他還是會和長孫皇后和一干妃子一起,去碎葉城坐鎮,留李承乾監國,反正現在從長安到那邊,也就十幾天時間,而李承乾,在治理國家內政的問題上,已經完全不輸給李世民,在那邊待着也省心。

孫享福道,“臣不過三十幾歲而已,正當壯年,本就應該多做一些事情的,而且,臣習慣走到那裡,就把那裡變成自己的家,所以,您無需擔憂。

倒是您自己,主掌整個南亞地區的併入,數千萬人口的安置,不要太過操勞,多讓年輕一些的官員幫您分擔,一個國家,只有每一代都有人才涌現出來,有後繼之力,才能長久的強盛下去。”

“正明此言有理,朕將承乾交給你培養,算是當國以來,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情了,正好,說到這後繼之力,朕近來正在思索一些事,不知正明可有教我。”

“陛下請講。”

李世民想了想道,“國家傳承的越久遠,那些在安逸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後世子孫,就越缺乏開拓進取,修身自律的精神,如何防範?”

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封建朝代都會遇到的問題,從李世民能夠直接問出這個問題,孫享福就大致知道他思考問題的高度了,他是一個喜歡讀歷史的人,秦漢以來,各個王朝的結局都近在眼前,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眼下,在他心裡,恐怕併入南亞,拿下拜占庭和大食,一統歐亞大陸,都已經是必然之事,只要按照規劃好的戰略完成就好了。

而他更加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把大唐這個繁華江山給長久的守下去,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難,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作爲一個後世人,孫享福都沒有見過能夠把帝國主義完美傳承下去的朝代,更何況是在一個精神文明層次遠低於後世,並且,國土面積遠大於後世,治理難度比後世高出不知道多少倍的國度。

所以,孫享福其實心裡也是沒有什麼確切答案的,但是,沒有答案,不代表沒有想法,反正目前來看,他們這一代是不可能見證到大唐分崩離析的時候了,能做,就儘量做,說不定能有效呢!

於是,孫享福開口道,“其實,咱們現在已經做的很好了,自古以來,君王昏聵,有多種多樣的原因,生長在深宮,會限制了他們與民間的接觸,久而久之,會出現不體恤額民間疾苦的情況。

教育單一,使得所有皇子皇女的天性一定程度的泯滅,所知者,都在同一範圍,知識面不夠廣,視野便不夠開闊。

再有,他們從小身邊跟着一些唯命是從的宦官,讓他們從小養成驕奢之氣,囂張跋扈,視平民如無物,等等等等情況,我們都在改進,您看現在成長起來的諸多皇子之中,不是有很多,才能足以治理州郡,甚至還有像魏王和吳王這樣可堪當國之柱石的棟樑之才麼。

相信,再過幾十年,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皇家涌現出來的人才,也只會越來越多,足以輔助君王,管理天下。

那麼,您擔憂的,其實應該只在君王自身。”

孫享福說到這裡,李世民便坐直了身子,露出了認真之色,示意他繼續。

“君王的權利,必須要受到限制,這是早前朝臣士大夫們就領悟到的道理,但是,怎麼限制,卻是一個大課題,不能由着君王自己的性子來。

同樣,也不能讓朝臣士大夫,架空君王。

因爲,大多數君王,即便昏庸,也希望自己的國家安穩,而士大夫這個羣體,是很容易因爲私利,而枉顧朝政的。”

說到這個,李世民很是認同的點了點頭,他就是一直在摸索這一點,他此前在有些時候,會被魏徵這樣的人氣的跳腳,有的時候,面對程咬金,尉遲恭這樣的人,又只能無奈,對於李靖,馮盎這樣的人,還需要敬重。

可是他不覺得他的後世子孫,人人都能像自己這樣,把各方面處理好,人剋制自己的難度太大了,即便是現在頗有賢名的太子李承乾,也經常會撂挑子,跑去戲院看戲,或者強令執行一些自己認爲對的政策,索性,基本沒有什麼大問題。

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287章 宴會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479章 王麟隕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212章 驚覺第420章 送別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197章 獻策第534章 出手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457章 大買賣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414章 談妥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421章 又上朝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527章 進村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113章 溪村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十章 賞錢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163章 雙簧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163章 雙簧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三十章 面聖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246章 治國難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469章 自救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175章 唐奉義第238章 都來了第400章 再對質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
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287章 宴會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479章 王麟隕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212章 驚覺第420章 送別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197章 獻策第534章 出手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457章 大買賣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414章 談妥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421章 又上朝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527章 進村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113章 溪村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十章 賞錢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163章 雙簧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163章 雙簧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三十章 面聖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246章 治國難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469章 自救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175章 唐奉義第238章 都來了第400章 再對質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