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發展計劃

將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起來,除了放大產出之外,還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商業環境。

孫享福此前就對如何擴大九垸縣的產出,有很多的規劃,比如,佔據天然地利優勢的養鴨業,在這裡就可以做到非常大,即便是在後世十幾億人口的情況,這一地區產的鹹鴨蛋,皮蛋,鴨脖子,等食品,也能滿足全國人的需求,還能大量出口,以現在大唐的人口規模,只要將九垸縣這邊發展起來,就足夠類似商品傾銷全國了。

水稻田的產量大,那麼,如何將其產出的大米變的更加有價值,就是需要研究的方向,後世的福娃,旺旺,等米餅行業,能夠做到上市,在這個時代,同樣也行的通,因爲整體經濟向好之後,大家對於生活的質量的要求,都會提高。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容易放大大米經濟效益的行業,那就是米粉,米線。

這就跟此前望江樓研究出各種好吃的麪食出來,然後,很多人通過加工,讓不值錢的麪粉,賣出了很高的價值一樣,孫享福在後世,也是非常喜歡吃江陵鴨血粉,冒節子肥腸粉,雲南過橋米線之類的食物的,只要做成當地特色,讓大家愛上這一口,就自然的有很多人願意在全國各地開店,找這裡進購原材料了。

當然,民生,商業的發展,雖然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全部,但卻是基礎。

李世民已經看過王浩留下來的冊子了,那麼,他也就知道,王浩所形容的那個叫‘宋’帝國的失敗之處了,文教和經濟發展很好,同樣也有可能受外族所欺。

如果孫享福知道李世民現在正在積極的發展軍事,爲攻略西域做準備,那麼,他就會懷疑,這本冊子,根本就不是王浩要給自己看的,而是他要給李世民看的。

因爲,目前它起到的作用,除了離間孫享福和李世民的關係,以及讓李世民更加註重軍事發展之外,沒有其它任何用處。

民生保障和經濟發展,是孫享福提出來的最基礎的項目,在孫享福現在掌握的條件來說,這一點都不難。

然之後,他說到了教育問題。

“咱們九垸縣,不僅要成立規模較大的縣學,還要將學校推進到鄉鎮,甚至規模較大的村,讓所有適齡兒童,不分男女都上學,完成至少九年的學業。”

“九年的學業?”

聽到這個數字,即便是知道孫享福一直重視教育的孫大力,也有些發懵,畢竟,即便是幸福村出來的孩子,也沒有誰讀過九年書的。

“是的,從七歲開始,直到十六歲,所有的孩子,都必須接受教育,當然,學的快的,可以早些畢業,從事工作,這九年時間,從粗淺的識字,算學,到幾何,和一定的物理基礎,到最後的職業技能,都要學。

而且,除了這種對孩童的義務教學之外,咱們還要不定期的開民學,教成年的百姓,如何打理好自己的個人衛生,跟科學的生養小孩,防禦疾病。

如何將家裡的飯菜,做的更香,更好吃。

如何更好的照顧家裡的家禽,牲畜。

當然,教他們如何種植一些他們此前沒有種植過的經濟作物,是主要的。”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想要這個民族儘早的脫離低效率生產生活模式,到更高的一個文明層次,就應該讓他們懂得更多的知識,掌握了知識的人民的力量,是愚昧無知的人的很多很多倍。

比如,現在的士兵,大多還不識字,不懂得看軍令。

但同樣的士兵,他們懂得看軍令,指揮部署的將領,能夠用一紙軍令,就能很準確的調動他們,這就是一種進步,有了這種進步,在戰爭開啓的時候,就能少死很多人。

當然,孫享福從來都不贊同用武力向外擴張,更加不認可冷兵器時代的這種相互砍殺的戰爭模式,所以,他在東征期間,接手大唐的軍備工作之後,主要的重心,放新式武器裝備上。

這種裝備的進步,體現的好處是,大唐,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至少能比原本的狀態,少死幾倍的人,甚至,以原有的裝備條件,都未必能一戰拿的下高句麗,但裝備升級後,卻輕鬆做到了。

不過,在孫享福看來,這樣還不夠,即便是不使用熱武器,大唐的現有的軍事裝備,仍然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怎麼把那些東西弄出來,這就需要更多掌握了幾何,物理知識的人才,來做深入研究了。

而怎麼使用更高新的裝備,也需要士兵們懂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孫享福,現在就想要推進這個層次的進步,真的跨越過去了,大唐就具備無限對外擴張的能力了,可惜,這需要時間,而李世民,不願意等。

“這個,太長遠的東西,我不懂,你就告訴我,具體讓我做些什麼。”

孫享福一早就知道會是如此,笑了笑道,“很簡單,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給你這個快建設好的縣城攏住人,咱們本土的百姓,都要種自家的地,養自家的雞鴨豬牛,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做產業,而那些被有心人煽動過來的百姓們,又咱們需要安置,咱們九垸縣就這麼大,沒有更多的土地,房屋分給他們。

正好,利用他們來幫咱們做產業,他們這些人既然有背井離鄉的勇氣,我相信,他們也有做產業的勇氣,咱們只要給些引導,就能開始啓動,至於啓動的資本,正是咱們所有百姓今年秋收之後,除稅收口糧之外的多餘產出,後續需要追加的話,也可以增加上明年兩季的產出,這樣,產業一旦做起來,不僅能補足所有在醫療,養老,教育上的支出,還能有較大的結餘,供所有村民分紅。”

孫享福要樹立的這個模範,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在經濟方面比其它地方強,事實上,他所在的地方,經濟會比別的地方強,這一點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他是想讓李世民,讓朝廷的所有人看到,一個國家的政治管理,和民生保障,可以細到什麼程度,全面到什麼程度,別說那些現在還沒有發展到的貧困地區,就是關中,距離真正的‘好’,都還差的遠呢!

當然,做到孫享福目前說的這些,還只是垸田建設好之後的第一步計劃,他的後面,還有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計劃,因爲,他是在以後世一個發達國家的社會水平做終極目標,甚至有可能的話,他想比後世的發達國家都做的更好,因爲大唐現在的人均可利用資源,遠遠高於後世任何國家,是完全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

“那,咱們具體怎麼入手呢?”孫大力知道了大的方向之後,再度問道。

“你要發告示,給各鄉鎮的村民們,把這些事情都跟他們講解清楚,同時,把這些外來人口聚攏起來,把修建廠房等生產必須要做的工作,交給他們。目前來說,一,二,三號垸的各個產業,到今年已經進入第三年,產出早就已經開始放大,其它六個垸,則是今年纔開始跟進,目前只有秋收的農業產出,所以,先在一二三號垸,設立三個鄉鎮企業,目前,可以是蛋廠,雞鴨肉製品廠,和米粉廠。

另外,在這些外來人口裡,挑選一部分能說會道,懂得計算的人,負責銷售,往關中,北地,推銷我們的廠子裡製作出來的鹹鴨蛋,皮蛋,臘雞,臘鴨,各種米粉,最好能進入到長孫氏的商城市場裡面去,這樣,咱們的銷量也能快速穩定下來,見到盈利。

還要立刻開始着手建立學校,醫院的建立,這方面,我會去信長安和善陽,讓他們抽派人手過來。

其實,像早前兩年建設好的一二三號大垸裡的村民,家裡的經濟底子已經很不錯了,他們很想將自己的孩童送到學校蒙學,孩子們也願意學,可是,那個時候縣學較遠,需要他們自己供應學費食宿,現在不一樣了。

孩子們在幾裡以外的鎮上就能入學,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在村裡就能入學,而且,還是免費入學,他們肯定樂意將孩子們都送去上學讀書的。”

說白了,孫大力的主要任務,就是做羣衆工作,他和孫享福本人,都非常有錢,但是,用私人的錢,來推動當地的建設發展,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健康的,因爲,他們出資了,肯定就要回報,這就會攤薄百姓的利益,實際創造利益的,全是老百姓。

而不拿回報的話,這種模式,在別的沒有他們的地方,就無法複製。

因爲,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人不計回報,無償給百姓投資,做大好人的。

所以,他們的起始點,就是用百姓的資源搞發展,發展所得,也全歸百姓,這樣,才具備可複製性。

單個的百姓的力量都很弱小,但匯聚起來,它的力量就大了,官府,就是要做引導,將他們的力量匯聚起來,一戶百姓,想要開一個產量比較大的蛋廠,鋪設銷售渠道,那基本是天方夜譚,但是,一個鎮的百姓,卻能很輕易做到,當這個產業做起來,面向全國銷售的時候,回報過來的錢,能讓這個鎮的百姓,變的比他們只種田的時候,富裕很多倍。

長孫無忌最多還有一個月就會來荊州上任,孫大力只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將所有政策,制度,公佈,實施,做成既定事實,那麼,長孫無忌爲了保持官府的公信力,上任之後,也不會立即更改,他肯定會選擇看成效,成效好了,他會學習,複製到其它地方去,至於成效不好這個問題,孫享福根本沒考慮過,只要把他設計出來的產業做好了,就沒有不賺錢的道理。

至於那些民生保障方面的事情,就算長孫無忌自己不同意,但,這完全可以當作爲一種民間自發的行爲,百姓自己集資做產業,用產業你賺到的錢,給所有人看病,上學,你朝廷管的着嗎?只要孫大力事先將百姓的工作做好,達成協議就行。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裡,孫大力也不親自在縣城蓋的他的縣衙了,去到各個鄉鎮,任命職官,指定地方修建學校,將九垸縣準備做的產業,以及未來要實行的民生保障計劃給各個村的村長開會講,發告示,讓他們去村裡貼,給村民們全部都講到,地方小,有地方小的好處,幾天時間,宣傳全部到位,百姓意見,全部統一。

然之後,大家收割完稻子,按大家投票決定的,比較合適的數量,或出糧入股,或出資入股,或出工入股,很快,就開始實際着手起孫享福提出的產業建設了。

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743章 到船廠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666章 書畫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564章 入城第419章 回長安第415章 回荊州第197章 獻策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46章 治國難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146章 制海鹽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三十章 面聖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415章 回荊州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265章 會夷男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179章 互坑第124章 試藥第467章 鏖戰第760章 治理難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44章 偷跑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197章 獻策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454章 軍議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721章 開工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368章 定計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743章 到船廠第737章 五年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618章 九垸行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165章 忽悠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520章 到定襄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133章 種稻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562章 利益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382章 滿月酒
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743章 到船廠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666章 書畫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564章 入城第419章 回長安第415章 回荊州第197章 獻策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46章 治國難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146章 制海鹽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三十章 面聖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415章 回荊州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265章 會夷男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179章 互坑第124章 試藥第467章 鏖戰第760章 治理難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44章 偷跑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197章 獻策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454章 軍議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721章 開工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368章 定計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743章 到船廠第737章 五年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618章 九垸行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165章 忽悠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520章 到定襄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133章 種稻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562章 利益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382章 滿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