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

春上從長江往江南走,沿岸的那個風光,分分鐘秒殺後世的網紅景區,難怪古代詩人好做詩詠春了,搞的孫享福都有些嫌順江而下的水輪船走的太快了。

在時不時的觀賞美景,吟詩作賦的過程中,船很快就到了杭州灣出海口,不得不說,李泰在文學上的成就,確實比他在政治方面的要強很多,孫享福要不是因爲有很多可以傳唱千古的好詩可以剽竊,就會在他面前輸的一敗塗地,歷史上的李世民之所以不選他接班,或許就是因爲他更適合做一個書呆子吧!

要出海,就需要換海船了,而且,渭南造船廠已經在前兩年,在這裡開設了一個造船分廠,專門負責製造海船,與嶺南造船廠造船隻是爲了自用不同,渭南造船廠,幾乎要滿足國家各個方面的需求,軍用的,民用的,商用的,他們都要造,是故,楊順水的子侄們,還不僅僅是在杭州灣出海口開設了分廠,萊州,登州,明州,泉州都有。

孫享福來了,船廠自然是要給他提供最好的座船的,從第一艘包鋼水輪船生產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年多時間,造船的技術又有了較大提升,新船,也又有了一次更新換代,在大船上裡裡外外看過一遍之後,孫享福覺得,大唐的船,其實就差一個蒸汽機提供比較恆定的動力了,因爲,其它各方面,幾乎都做到極致了,就連此前他提出來的太陽能技術,也在這艘船上被大量的利用上了。

南方天氣炎熱,海上日照又充足,寬闊的甲板上,幾個反射着刺眼光芒的大鐵鍋子上,架着一些炊壺,只要負責照看的人,時不時的調整它的角度,使得這些大鍋子的聚光點在炊壺的底部,要不了多久,炊壺的裡的水就會被燒開。

如果,它的作用,只是燒開水的話,那就太小瞧大唐這些研究人員的智慧了,有一些大炊壺的口上,會連上鐵管,那些開水沸騰冒出來的高溫水蒸氣,通過這個鐵管,可以到一旁的蒸籠格子的底部,將蒸籠格子裡面的包子,饅頭,魚,等易熟的食物蒸熟。

有這個設計在,船上攜帶燃料的空間,至少可以節省八成,用來儲備更多可供持續航行的物資,因爲,只要出太陽,他們都不需要爲煮飯燒水浪費燃料,這樣,載人,載貨的能力,就加強了許多,要知道,煤炭燃料除了佔地方,它還死死重重的。

類似的簡單的科學技術,已經大量的應用在了大唐百姓的生活當中,以往的時候,住在渭南的那些高層建築上的居民,都需要用煤爐子燒水使用,現在卻不用了,各家的陽臺上,一排排這樣的鐵鍋子,幫他們節省了許多燃煤的消費不說,用水也更加乾淨,沒有那股子煤味了。

可不要擔心大唐的鐵產量不足,各個在地方上搞開發的產業做起來之後,大唐的礦物產出,翻了三倍不止,還在不斷增加,光是供給現有的三千多萬人,鐵器基本可以隨便造,這也是爲什麼孫享福敢推動百姓住樓房的原因,長孫無忌在江陵城修建那麼多大樓,就從來沒見缺過鋼筋鐵料啥的。

“楊敏是吧!我記得你是老楊的侄兒,其實,這次我只是隨便到嶺南走走,你不用親自送我。”孫享福拍了拍給自己介紹船上情況的那個壯漢的肩膀道。

他口中的老楊,自然是當年到小河集賣船,被孫享福看中,最後,成了大唐造船行業,跺一跺腳,都要抖三抖的,渭南造船廠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楊順水。

“要的,要的,海上行船,就沒有十成十的安全可言,還是我親自開船比較放心一些,另外,您如果對船的設計改造有什麼意見,我也好及時統計起來,下一輪設計新船的時候,做出調整。”楊敏一笑,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道。

看他這一身黝黑的皮膚就知道,他可沒少在海上跑,杭州灣的船廠專門負責製造海船,各種試驗,是免不了的。

“這艘新船的抗風險能力達到了幾成?”

所謂的抗風險能力,由兩種因素形成,一種是船本身的,一種是船員給它的加成,如果船造的跟後世的航空母艦一樣,那麼他在海上的安全性,就高達九成九以上,它幾乎能規避所有除地震海嘯這樣的天災之外的所有風險。

當然,以當下的這個時代的技術,那是不可能的,到目前爲止,就沒有孫享福認爲安全係數超過了六成以上的船,如果加上經驗豐富的船長和海員對於海上一些常見危險的規避,能夠達到七八成,已經是難得的好船了。

目前,也就只有遠洋探索船隊那幫在海上跑了七八年的海員,駕駛那些包鋼船的時候,能夠達到這種程度,也就是說,十次超過十天以上的航行中,他們只能保障七八次是安全無事故的,有兩到三次可能出現一些事故,至於造成的損失的大小,那就看運氣了,通常,一些磕傷碰傷,或者船體受損的情況比較多,因爲到目前爲止,他們都是結隊拉成長線而行,倒是沒有出現全軍覆沒的情況,最嚴重的一次,也不過是損失了兩條船,一兩百人。

“這艘船吃水深度,超過咱們以往所有制造的船,其最高安全載重量,達到了五萬石,一丈高以內的海浪,很難將它掀翻,經過我們三十次航行試驗,得出的結論,這艘船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應該達到了六成,而且,因爲它的體型較大,非常的牢固,在經驗豐富的船長和水手的操控下,能夠更好的規避風險,所以,我們給它的整體安全評級,是八成以上。”

五萬石,那就是六百萬斤,換算成頓,那就是三千噸,而實際上,它根本不會運送到最高安全載重的貨量,能裝到兩千五百噸,還跑的動,就算不錯了,這種載重量的船,在後世,別說是在海上了,就是長江上,隨便一艘中小型運沙船的載重量,都超過它許多,後世的船,沒有個三五千噸的載重量,在江上跑都容易虧本。

但是沒辦法,它在這個時代,就是代表一種極限了,動力,阻礙了它的發展。

“在我看來,他的安全係數,就是六成左右,因爲,咱們大唐,沒有那麼多像你這樣經驗豐富的船長,從我去一趟嶺南,都需要出動你這個杭州船廠的總工程師來親自駕船,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孫享福說到這個,楊敏的臉色頓時一囧,還真是如他所說,大唐航運體系在短短七八年之間,何止擴大了十倍,所有的熟手船工,都被他們蒐羅進了這個行業,即便是船廠和各個需要船運服務的商家們,一再的提高了船員的待遇,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增長也十分有限,人手緊張的不得了。

要知道,今年開始,即便是在長江水道上跑船的普通船員,月薪也漲到了五貫錢一個月,但市面上根本招不到人,要不是船廠有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提供的一些學員做支撐,現在根本就無法實現擴張,當然,即便是擴張了,也擴張的很勉強,原因麼,孫享福剛纔已經說了,開個船這點小事,也要楊敏這樣的總工來,這就是現狀。

楊敏無奈的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涉及到的技術多了之後,社會上沒有足夠水平的人才加入,我們也沒有辦法。”

孫享福卻是道,“沒有那麼多人才,就要動手培養人才。”

說白了,限制這個行業發展的,就是教育體系,如果大唐早些年,開設專門的航海學院,情況就不是這樣了。

楊敏解釋道,“職業技術學院每年都在招生啊!不過,學習航海的條件本來就很苛刻,北方人都不善水,而具備了條件,又選擇做海員的人,不多。”

“北方人不善水,就把學院建到南方,說白了,還是待遇不夠好,這樣,你派人幫我給老楊送一封信,讓他寫一份奏章給陛下,船廠出資,專門在杭州灣這邊成立一個航海學院,完成基礎文化教育的人都可以報名就讀,學員就讀期間,食宿全免,每月再給一貫錢的生活補助,每個學院最多有三年學習時間,期間只要達到畢業標準了的,月薪十貫起。”

“免費學習,還給錢,月薪十貫起?”楊敏被孫享福這番話說的瞪大了眼睛道。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市場需求,決定了他們的價值,大唐往後,需要更多能夠駕駛海船出海的船員,所以,這樣的投入,也是值得的,讓老楊儘管上奏朝廷。”

爲什麼說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呢!沒有教育體系的支撐,你做任何事情,都會受到肘制,大唐現在已經過了原始資本累積的時期,它在全國各地的鑄錢廠,每天都在不停的鑄錢,是時候往教育口上猛砸錢了,等啥時候供需關係平衡了,啥時候再收手也不遲。

就像現在李世民瘋狂的鑄錢一樣,孫享福就從來沒有勸阻過他,因爲,市場上的錢還是太少了,很大程度上,沒能保證流通量,從糧食,布匹,家禽,牲畜等百姓能產出的主要商品的價格還是沒有絲毫漲價的趨勢,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當然,李世民在沒有把錢鑄造到舉世皆用唐錢的規模之前,他也是不會願意收手的。

船足夠的大,所以,設施也非常的齊全,什麼救生艇,救生衣啊!應急醫藥,等等等等,應有盡有,孫享福最愛擺弄的,還是那幾根金屬製的釣魚竿。

馬賽的合金研究又有了新進展,他已經弄出了很多種不同堅韌度的合成金屬,並且將其標上了號,現在他愛弄的,已經不是堅韌耐磨型金屬了,因爲他覺得自己研究出來的那幾十個型號,已經足夠全面,到了一個極限,所以,他轉向研究那些有形態恢復性,甚至拉力的金屬了。

第一批的成果,就是孫享福手上的釣竿,別看他只有手指頭那麼粗,幾十斤的海魚,在水中爆發出來的拉力,也不可能折斷它,或者永久性拉彎它,看到自己釣上來的那條重達二十多斤的石斑魚,孫享福的垂釣慾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看來,這一路到嶺南,不會那麼無聊了。

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155章 合作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70章 戲劇院第387章 開考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357章 起塘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127章 海戰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560章 審問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559章 擒王浩第760章 治理難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543章 採紅菱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118章 殺倭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527章 進村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474章 房謀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273章 酒宴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265章 會夷男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285章 上朝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267章 受邀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
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155章 合作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70章 戲劇院第387章 開考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357章 起塘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127章 海戰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560章 審問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559章 擒王浩第760章 治理難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543章 採紅菱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118章 殺倭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527章 進村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474章 房謀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273章 酒宴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265章 會夷男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285章 上朝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267章 受邀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