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

公元888年十二月初,在和神策軍和宣武軍達成協議之後,李玄清將後續事宜以及對於兩家的後續動作的跟進全權交給總參和玄影衛,自己和民政部進駐長安城,開始進行進行政事佈置。

政要工作首在流民安置,按照民政部的規劃,關中平原的各個水利工程開始正式啓動,長安附近的十幾萬流民在民政部的統一安排之下,以以工代賑的方式開赴各處進行開挖溝渠、重修水利,趁着冬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恢復生產運動。

而鄭國渠和白渠等失去作用百年之久的水利設施這時候也被放到了李玄清和岑天時的案頭,爲此李玄清和岑天時分別帶隊就駐紮在工地,現場指導施工工作。

隆冬時節,關中平原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氣溫急速下降,但是在徐興夏全力開工豐州的製衣作坊加上後勤部將軍需倉庫儲存的所有冬裝全部拿出來之後總算是解決了了開河工程所有人員的禦寒問題。與此同時天策府工商廳下屬的各大商家也接到李玄清的緊急通知,關中民政部標記的各州按照工商廳的規劃迅速進駐,招募流民進行提前進行手工作坊的建設工作,以建設推動民政步伐的前進,爲此工商廳給各家開具了一張三個月的通行證,給予他們方便的同時也解決了這些州縣的流民安置工作。

而長安城內,由於集中了天策軍繳獲的絕大部分物資,在後勤部扣除了軍糧之後,約計三百萬石的糧食和全部的金銀全部移交給了財政廳。天策軍自成立以來第一次得到重大繳獲之後,財政廳長祁紅也大筆一揮,將先期擠壓的其他各部的預算全部批掉。

在流民工作理上正規之後,長安城的重建也開始同時推進,新任的長安縣縣令是從靈州抽調過來的原靈州刺史朱來臣,由於天策府暫時沒有對於轄地進行明確的行政劃分,但是長安城作爲未來天策府大本營,長安縣的縣令也自動上調一級,他也算是平調。之所以讓他來主政長安主要是因爲這傢伙是個有名的建築專家,靈州城的城防就是出自他家祖上,朱家在靈州世代研究建築,李玄清之前看到了他們家的靈州城建築圖之後當即拍板讓他來長安主持長安城的重建工作。

而此時長安城宮城內祁明殿內,朱來臣對着匆匆從開河工地趕回來的李玄清和岑天時述說自己對於長安城的規劃。

“長安城居民區和商業區的佈局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但是我建議如果可以更改的話要改變以前那種以坊作爲單位進行區域劃分的辦法,居民區和商業區其實可以合併或者佈置在一起,沿道路兩側作爲商業區,其他區域則可以規劃爲居民區。現在後勤部下屬的作坊已經在試製水泥了,到時候五層以上的房屋可以放開限制,這樣就可以增加人口的居住集中度。其次,對於百姓公共設施的規劃也要佈置好。長安所在地缺水,那麼澡堂和公廁這些問題也要規劃好。最後一點就是下水道的問題,趁着這一次長安城重建,把這一點加入進去,我看你在靈州對於這一塊不是做得很好嘛?”李玄清聽完朱來臣的彙報之後略略沉思一會道,“至於長安城的範圍,不一定要以城牆爲終點,長安以後是大本營所在地,絕對不會有任何人能夠威脅到長安的安全,所以城外的佈置也要安排好,大型作坊要按照行業特點集中佈置在城外,讓他們集中起來,這樣才能形成鏈條一般的依存關係。”

岑天時點點頭笑道:“來臣啊,你的規劃我是說不出什麼大的問題,你只要將主公剛纔說的那幾條仔細考慮清楚之後就可以了。至於你剛纔說的皇城建設倒是暫時可以緩一緩,不要耽誤了主公的大計就行。現在流民衆多,可以說是民力充足,你就放開手腳吧,這一塊我和主公不會過問具體細節,所有的一切你可以全權處理。”

“皇城的建設辦法可以這樣,對於現有的宮殿就不要去動了,在廢棄宮殿基礎上新建三個建築羣,一個是民政部辦公場所,一個是軍部辦公區,還有一個就是給律法院,三個建築不要佔用過多的民力和物力就行。圖紙的話總參那邊有,回頭我讓總參和你交接。”李玄清拍了拍手笑道:“好了,基本的意見就這麼多,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了,你拿着我的符節,可以調用你想要的物資和人力。”

朱來臣接過李玄清遞過來的天策府最高級別的銀羽劍符,躬身一拜道:“請主公和民政長放心,來臣必定竭盡全力完成長安的重建事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完之後直接退出祁明殿,帶着和自己一起來的下屬一頭扎到了長安城內的各個角落。

李玄清和岑天時相視一笑,走到大廳中央的關中大幅地圖面前開始規劃工農業發展大計。兩人這一商量就忘了時間,知道巧兮走過來通知吃飯才發現已經快要黃昏了。

“關中各地的驛道主公是怎麼安排的?要不要民政部這邊統一規劃?”岑天時和李玄清邊走邊說道。

李玄清搖搖頭,看着岑天時笑道:“你們民政部的事情太多,我已經安排後勤部去規劃開工了,此次關中會戰戰俘多大十幾萬,除了新兵處抽調了五萬人,後勤部自己留下一萬人之外,大部分都是不合格的,而且神策軍士兵素質太差,如果貿然放回地方必然滋生太多問題,所以後勤部將剩下的十萬人編組了三個建設兵團,以長安爲起點,分東南北三個方向整修驛道,在原本的道路基礎上拓寬加固,後勤部的三合土技術已經成熟,這次會全部採用新技術,爭取和你們民政部的時間接上軌。”

說到神策軍的士兵岑天時也是一陣無語,這簡直就是一羣流氓土匪組成的軍隊,上戰場不行欺負百姓倒是非常拿手,就連在戰俘營都不老實,後勤部幾乎每天都要拉出幾十人執行軍法,這十幾天下來幾百顆血淋淋的人頭一排排掛在戰俘營門口,這般絲毫不容情的鎮壓總算是將他們壓制下去。而爲了開赴各地修路,總參甚至專門抽調了一個完整的步兵營跟隨,所有戰俘更是被責令每天工作時間必須達到五個時辰以上,否則執行抽殺令和末位淘汰制,在政訓處下轄的軍法隊現場執法之下總算是讓效率提升上來。

兩人邊走邊說,到了祁明殿旁邊的附屬偏殿,巧兮早就準備好了幾個菜餚,見到兩人過來,站起來招呼。

岑天時笑道:“主公我說你真不準備把這些宮殿修葺一下?這年節成親都沒地方住啊?我看我回頭去天翔,讓他們軍隊想想辦法,這該花的不能省。”

“算了吧,這長安城雖然人口大不如以前,但是空房子多得是好不好?隨便找一個就可以了。咱們以後也不可能一直留在長安,將就一下等以後再說。”李玄清接過巧兮手中的飯碗,遞給岑天時一份之後,拍了拍巧兮凍得通紅的俏臉笑道。

巧兮笑了笑,坐在一邊道:“大哥哥,你和先生還是先忙正事要緊,今天巧兮出去看了看,外面有好多孤兒沒人照顧,我讓親衛將他們都接到了宮城內一個偏殿裡暫時住下了。”

李玄清一拍腦袋苦笑道:“這還真是什麼樣的計劃都趕不上變化啊,靈州的孤兒院儘快抽調人手過來吧,這麼多的流民估計孤兒肯定不少,待會去和親衛隊說一下,讓他們去全城尋找這些遺孤,有多少就接多少,暫時全部帶到宮城內,偏殿住不下的就住到長慶殿或者萬福殿。”

岑天時點點頭見到李玄清的模樣笑道:“主公啊,你這可真是開了先河了,開放皇宮讓這些孤兒去住,我看將來史書都不知道怎麼記載這一筆了。”

李玄清撇了撇嘴笑道:“管他怎麼記載呢,做人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這樣才能心安。”說完給巧兮夾了一塊肉笑道:“巧兮你這是又研究新菜了啊,紅燒肉,味道做的不錯。”

“紅燒肉,新菜名啊,我也來嚐嚐。”岑天時嘴裡唸叨了兩句,手上卻是毫不客氣,直接夾了一塊笑道:“我回頭讓我家夫人跟着巧兮學習學習,不然這回家吃飯什麼味道都沒有了。”

三人嘻嘻哈哈吃完飯之後李玄清帶着巧兮趕到城外的軍營,岑天時則連夜召集民政部各部門首腦,開始協調指揮後續的工作。

李玄清趕到軍營的時候,楊天成也趕回來了,兩人見到李玄清連夜到軍營有點詫異,徐天翔道:“主公這麼晚趕過來是不是有什麼事?”

李玄清擺擺手笑道:“有兩件事要提前和你們說一下,本來打算明天說的,但是忽然想起來明天我和巧兮還要去鄭國渠那邊,時間也來不及了。”

“第一件事大概就是楊復恭和朱全忠的皇帝之爭吧?”徐天翔遞給李玄清一張紙笑道:“玄影衛的奏報剛剛抵達。宣武軍和神策軍相互算計,楊復恭打劫宣武軍的後軍,打算搶奪糧草,而丁會則帶人突襲神策軍大營,兩家三天前跑到對方的家裡打得不可開交。楊復恭在軍營設伏,差點擊傷丁會,拓跋思繼率領騎兵營兩萬人在神策軍大營外佯攻,嚇得神策軍連忙停手,丁會也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李玄清點了點頭,道:“後面呢?拓跋思繼的第二步有沒有展開?鄭璠不是留了後手在神策軍內部嗎?小四有沒有去湊熱鬧?”

“玄影衛的計劃已經開始了,楊彥魯估計不錯的話今晚就應該會叛出神策軍,丁會那邊也安排了人手去接應。”楊天成端過來幾杯熱茶,招呼巧兮也坐在火爐邊烤火,笑道:“按照協議咱們的計劃已經完成,所以天翔已經傳令騎兵營立即後撤回軍了。剩下的事情交給小四就好了,玩這種陰謀詭計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他話還未說完,門外忽然出現一個聲音道:“什麼陰謀詭計?哥玩的是計策,懂不,計策。”話音剛落一股寒風中一個身着軍大衣的漢子鑽了進來,赫然就是胡小四。

“你的計劃完成了?”徐天翔錘了這傢伙一拳,笑罵道:“大晚上的你就這麼直接闖進來?這親衛怎麼回事啊?下次我得讓他們留個心眼,遇到你直接逮起來再說。”

“去去去,一邊呆着去。”胡小四推開徐天翔,對着李玄清一拱手笑道:“主公,三嫂,你們怎麼也在這?”

“來看看你,看看你這次能撈回來多少油水。”李玄清也是跟着笑道,倒是旁邊的巧兮聽到胡小四喊她“三嫂”俏臉一下子變得通紅。

“我把楊彥魯的身份賣給了楊復恭,這傢伙把自己在關中藏寶的倉庫地圖給了我。”胡小四從懷裡掏出一張地圖遞給李玄清笑道:“這傢伙就是個地老鼠,藏寶地藏得滿長安都是,這一處我是真沒查出來,不過好像聽他說這裡面金銀財寶不多,主要是大唐皇室以前蒐羅到的珍貴典籍什麼的。沒事,明天我就帶人去給他挖出來。”

“典籍?還是皇室的?”李玄清心頭一動,臉上一股莫名其妙的笑意一閃而逝,笑道:“好了,這第一件事算是結束了,第二件事就是軍隊整編問題。”

徐天翔和楊天成胡小四對視一眼,齊刷刷站起身來。

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
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