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

而在這場讓百姓嘖嘖稱奇的登記大潮之中,掩蓋的卻是另外一幅場景,瓜洲的宗教勢力也到了最後的關頭,被司馬道信和拓跋思諫帶過去親自體驗了慈雲寺下轄的佃戶的感受之後的了空終於低頭。雖然最終瓜洲刺史府並沒有打算追究了空的罪行,但是他本人卻沒有辦法面對自己,在出得刺史府的時候向拓跋思諫保證,要親自勸說佛教衆弟子放棄和刺史府對抗的行爲,並且主動加入刺史府的改革行動。由此,瓜洲刺史府在宗教領域的第一個突破口找到了,拓跋思諫將李玄清擬定的大唐帝國宗教活動辦法給了了空,讓其按照上面的辦法進行佛教改革,去除大部分宗教資產,進行工商業改革,將各大佛寺變成了一種頒佈特種牌照的綜合體。

其實李玄清擬定的宗教活動辦法着重點還是去除宗教原有的固定資產,並且解除宗教麾下的人口依附關係,對於宗教教衆的入教和傳教進行嚴格約束,壓制宗教發展的規模,盡最大可能減輕宗教對於世俗政權的威脅,並且和後世用的辦法相同,佛教等宗教可以集資建立佛學院,選拔學生以入教研究經典爲職業。這種種辦法對於宗教的約束了空自然是一目瞭然但是最終他還是接受了,北周太武帝滅佛的行爲可是沒過去太長時間,而目前的大唐帝國也有了這種傾向,如果不自我完成改革和救贖一旦讓當權者認爲宗教已經威脅到政權那麼再一次的滅佛肯定是勢在必得。了空可一點也不覺得眼前的這些人對於宗教到時候會手下留情。所以在連夜研究了這份宗教活動辦法之後立即召開瓜洲大大小小几十座佛寺主持集會,這一次了空可是正大光明的召開會議,宣讀大唐帝國的主張,勸說各寺進行自我改革。

其實有一點拓跋思諫和司馬道信還是做得很對的,那就是他們選擇的對象佛教其實比起在西域通行的其他宗教要溫和的多,這個時代的佛教和李玄清的前世比起來要“清心寡慾”的多,了空的辛苦沒有白費,各大佛寺在緊急會晤之後陸續向各地的衙門派出人手配合改革。

而司馬道信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幾乎是第一時間對外宣佈瓜洲進行宗教改革,聘請了空大師作爲宗教協會負責人,配合刺史府進行後續的行動。將了空放到檯面上之後就極大的給刺史府減輕了壓力,而此時蘇小虎的飛鷹旅那邊也取得了部分成績,沃火教那邊因爲本身就是代表着底層百姓的利益,在刺史府釜底抽薪給瓜洲百姓帶來切切實實好處,而且這種好處實際上也讓沃火教認識到自己將來的出路在哪裡。

沃火教的投誠在後來李玄清從長安見到的瓜洲政務簡報上見到之後大感奇怪,這個沃火教在他看來簡直和天方教差別不大,但是此時從拓跋思諫從瓜洲發過來的信息卻表明這個宗教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如天方教那樣走向極端,反倒是在上層路線走不通的時候戰而走向了下層,依靠着底層百姓在西北站住了腳。在李玄清看到這份政情之後立即派人將沃火教的首領送到長安,由此也開啓了另一段宗教傳教的歷程。

不過此時李玄清還不知道這件事,甚至在前線的拓跋思諫和司馬道信都沒有覺得這個沃火教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過這並不影響兩人判斷對於這個宗教投誠帶來的意義。沃火教走的是下層路線,有着諸教所沒有的龐大教衆基礎,一旦沃火教投誠就意味着瓜洲的基本形勢已經穩定,那麼就算是其他各教集體反叛瓜洲的局勢也不會出現大的變故。

隨着三天的時間逐漸的過去,飛鷹旅的突擊審訊手段之下,那些小宗教都被陸續搞定了部分人手,這些人被釋放之後立即被玄影衛投入到反正各各教當中成爲執行大唐帝國宗教執行辦法的種子。不過這些人出來之後卻發現瓜洲的宗教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在臺面上活動的了空還有在底層宣傳帝國政策的沃火教,這一切都和之前有了巨大的變化,大勢已在悄然間逆轉。

不過對於飛鷹旅都沒辦法攻破的天方教諸人,此時卻在密謀着自己的計劃,這些人利用之前的眼線悄然避過了刺史府的守衛,和自己在外面的教衆取得了聯繫。

不過隨着律法院的人員提審這些天方教的首領,這場宗教事件在此基本上落下帷幕,拓跋思諫沒有干涉律法院的事情,大大小小几十名瓜洲各個極端宗教的首領被集體處決,這種血淋淋的感覺讓冬日裡的瓜洲染上了一層不一樣的感覺,天方教的教衆此時被各地駐軍嚴密監控,被處決的現場更是被封鎖的嚴密無比,但是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幾十起殺手準備突入法場準備截人。

這種事情顯然都在拓跋思諫等人的意料之中,劉璇調集過來的大隊人馬第一時間將這些人斬殺殆盡,而且刺史府也直接將這些人定性爲暴力分子,試圖搗毀瓜洲改革成果,毀壞百姓生活的希望。這些老百姓可不知道什麼叫改革成果,但是對於自己生活的希望還是很看重的,所以一時之間羣起激憤,大冬天的原本在看熱鬧的老百姓甚至有不少人直接擠到了刺史府門口,如果不是被衛兵好說歹說勸住了這些人甚至都想見司馬道信。最近這一段時間司馬道信在瓜洲百姓心中的威望是急劇增加,一項項改革從刺史府發出執行,這些惠及底層百姓的措施讓百姓明白刺史府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刺史府了,再加上沃火教投誠之後開始宣傳這些新政改革的好處讓百姓更加清楚這些改革到底在哪裡對百姓有好處。

說起來這也是瓜洲城本來就不是天方教的據點,而白虎關附近更是聚集了陌刀營一個整營三萬人的兵團,在這種強力壓制之下天方教的教衆暫時沒有太大的異動,否則的話只怕依靠天方教的洗腦手段,今日瓜洲城絕對不只是那些截人的這麼簡單,搞不好就是武裝衝突了。

不過隨着天方教的首腦人物被處決之後拓跋思諫就開始部署錢莊和稅務機構,將原本由刺史府按照以前模式收稅的模式徹底改變,從河西那邊調集專業的稅務人員接手稅收,然後等待錢莊開業,將這裡大量散落在民間的金銀通過錢莊系統匯入到大唐的金融系統當中。

天啓三年十月十九,拓跋思諫剛從前院司馬道信的刺史府轉過來的時候就被刺殺,十幾名殺手摸進刺史府,聯手對拓跋思諫進行刺殺。這個時間刺史府別院的守衛可以說是一天當中最低點,而且隨着飛鷹旅大部已經撤出準備去策應趙四,可以說在短短片刻之間就被殺手連殺三手,如果不是拓跋思諫原本就是軍旅出身,這麼多年也沒有懈怠,只怕早就命喪黃泉。

受傷之下的拓跋思諫一邊大聲呼救一邊朝着前院退了過去,這些殺手久攻不下開始拼死攻擊,這一下讓拓跋思諫更加危險,幾乎是在片刻之中就連連中三刀,殷紅的鮮血順着袖子嘩啦啦的往下流,拓跋思諫一下子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不過此時的打鬥也讓刺史府的守衛反應過來了,大呼小叫的朝着這邊而來,而拓跋思諫趁此機會竭盡全力將自己身邊的一名殺手斬落塵埃。剩下的那些人見到拓跋思諫聽到呼救之後鬥志反倒是更加昂揚,毫不猶豫直接翻牆逃走。

殺手逃走,拓跋思諫靠着柱子喘着粗氣等到了親衛的到來,但是自己的傷勢卻讓親衛大吃一驚,刺史府又開始一番忙碌。而劉璇和蘇小虎得知消息之後更是大吃一驚,連夜從軍營趕到城內。在知道拓跋思諫雖然失血過多但是身體並無大礙之後立即開始搜捕兇手,只不過這番搜捕自然是沒有多大用處,但是那名死者卻讓蘇小虎知道了兇手的來路。當夜留在瓜洲城的飛鷹旅餘部幾乎是全體出動,連夜趕赴白虎關,原本劉璇還想讓駐軍參與的,但是被蘇小虎拒接了,後者陰沉的臉色讓他知道了這傢伙想幹什麼,這羣兵王被這羣人給打了臉八成是要打回去,不過敢在刺史府刺殺朝廷要員劉璇也沒打算給這幫人求情。他不去管瓜洲就沒有人能夠約束蘇小虎,一場真正的殺戮也隨即在白虎關那邊開始。

連夜追上去的飛鷹旅根本沒有給天方教教徒反應的機會,這羣兵王也根本沒有手下留情的機會,幾乎是前後腳跟上了這羣殺手的足跡,殺戮就此展開,一夜之間白虎關幾乎是血流成河,天方教隱藏在白虎關的高層力量全部被屠戮,等到天明時分飛鷹旅撤出的時候駐軍進入的時候整個白虎關的天方教高層被一掃而空,連帶着周邊的天方教子弟也被屠戮一空,這種血腥而殘暴的報復方式讓整個白虎關在隨後的幾個月之中每天都生活在瑟瑟發抖之中,那些天方教普通弟子當中的心智不堅定分子當即宣佈脫離門戶,和天方教劃清界限。不過這件事因爲飛鷹旅出手,所以刺史府也沒辦法發佈公告,但是這件事官方沉默卻讓恢復了平靜的民間再起波瀾,拓跋思諫在刺史府被刺殺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並且很快和白虎關事件聯繫在一起,這兩件事也讓很多人看出了端倪。

只是這件事一過,原本就被刺史府各種各樣的政策和手段打壓的擡不起頭來的其他各教卻再次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情,那就是這羣殺人不見血的殺手幾乎將天方教在瓜洲的根基一掃而空,這種明顯而暴力的殺戮手段讓各教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唐帝國不僅僅是有明面上的手段,還有這種暴力而滅世的能量。

也幾乎在這幾天之後,天啓三年十月底,在拓跋思諫讓司馬道信將此番經過送抵長安的時候,瓜洲各教正式放棄了抵抗,了空的宗教協會在瓜洲開花結果,西北諸教從此開始在宗教協會的制約之下歸順大唐帝國政府的統治,雖然目前這種制約還只是靠着暴力,但是在李玄清後續的政策影響之下,不會成爲什麼難事。

而瓜洲的局勢雖然在此時平靜下來,但是蘇小虎卻接到了趙四那邊的急訊,沙洲那邊也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牀榻之上的拓跋思諫讓蘇小虎放心前去,飛鷹旅這支天策軍最強橫的力量開始全力進入沙洲去介入沙洲的爭端。

不過此時瓜洲這邊也迎來了大唐錢莊的入住,而且錢莊這種東西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原本就是超前,所以瓜洲這邊在剛剛經歷動亂之後根本不願意這種將錢財交給這種莫名機構的做法,但是也就在此時原本一直在旁邊坐觀局勢發展的耶律齊開始宣佈,以後凡是和耶律家做生意必須無條件使用唐幣,並且耶律家的結賬方式也將採用錢莊劃賬的方式進行。這種宣告頓時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唐幣這種紙幣在內地雖然百姓已經司空見慣,但是在西北,尤其是還在戰爭還未結束的瓜洲顯然行不通。不過此時之前和耶律家有過生意往來的幾大豪門卻在一聲不吭的開始將自家金銀錢幣送入錢莊然後兌換唐幣,接受新式的金融系統,趁着大家都在驚詫和不解之中從耶律家接過了大批量的聲音,耶律齊甚至直接將西行商路的販運渠道都交給了這幾家,由此也造就了後來瓜洲新的三大家族的出現。

不過讓耶律齊感到詫異的是之前的那個竇家居然也在同一時間和這三大家族做了同樣的舉動,竇家雖然此時已經衰敗,但是說到底比較是難得的漢人家族,他們之前也沒有在商業上有過過多的關注,但是此時的選擇卻非常有遠見。

“你的意思是竇家也加入了?”拓跋思諫剛剛能夠下牀聽到耶律齊過來彙報的時候饒有興趣的笑道,“既然如此那就過幾天讓他派遣幾名弟子隨你一起回長安,幫他們一把。西北大開發需要更多的人蔘與。”拓跋思諫的話讓耶律齊多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點頭道:“叔父放心,這幾天我會拜訪一下那個竇威,既然此人能夠緊隨我大唐的步伐,那麼也就說明他有資格參與進來。”

“你們這五大豪門啊,真是人才輩出,你爹剛去了工商學院去陪耶律家那個老頭子,你這番成績可謂是出類拔萃啊。說起來我都羨慕你們家老爺子了。”拓跋思諫擺擺手笑道,“接下來是待着等沙洲事情結束再回去還是這幾天就走?”

“沙洲那邊也快開始了吧?這麼好看的戲我怎麼能錯過呢?”耶律齊端起茶杯笑道。

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
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