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

二月初的草原仍然是白雪皚皚,千里無人煙,一切都在冬季的籠罩之下。在這樣的草原上,一支幾百人的小隊卻縱馬往北而去。

“老大,這次去上京,咱們能不能多呆幾天,上次匆匆而去還沒來得及體驗一把契丹姑娘的火熱呢。”這支小隊就是北上刺探契丹人動向的飛鷹旅。此刻一名隊員湊到蘇小虎身邊,擦了擦臉上沾着的雪粒子,一臉猥瑣的笑道。不過很顯然這句話剛剛說完就被蘇小虎一巴掌拍到了腦袋上,後者沒好氣的道:“瞧你這點出息,你要是這麼想女人,明天就打報告退役,回去愛找幾個找幾個。咱們後方十幾萬大軍就等着咱們的消息,你可倒好,滿腦子都是女人,你可真行。別廢話了,趕緊的,這裡距離上京還有五天的路程,等辦完了事,你把他們大汗的妃子娶回家我都懶得管你。”

蘇小虎說完之後再也忍受不了這傢伙絮絮叨叨的話語,一夾馬腹衝到了前面,讓這傢伙獨自在原地哀怨。

蘇小虎說的倒也沒錯,此刻陳凡兵團十幾萬騎兵幾乎都集中在薊州一代就等着探明耶律瀚雄的後手是什麼。不過他想不到一語成讖的是這個名叫蘇炳權的傢伙後來真的把契丹的后妃給娶回家了,雖然不是耶律瀚雄的妃子。

此時天策軍這邊大軍密佈隨時準備開戰,但是後方的經濟發展卻在一刻不停的往前推進,在土地改革完成之後,民政部農業廳這邊組織百姓冒雪進行土地翻整,興修水利灌溉設施,將那些因爲戰亂而損壞或者年久失修的中原地區的灌溉設施全部休整。而且在李玄清準備興建北方鐵路線的時候交通廳已經開始和後勤部聯手封鎖運河,開始着力打通北方幽州地區的運河線路。

京杭大運河自隋煬帝挖通之後就成爲中國南北聯繫的最重要的水路通道,支撐着整個唐代經濟發展。但是隋煬帝的運河當時是以洛陽爲南北連接點的,在歷經了兩百多年後,洛陽段已經逐漸因各種原因而語塞變窄,直至廢棄。不過這一部分基本上都在朱全忠的轄區之內。交通廳要疏浚的是滄州境內至黃河,北線至涿州的這一部分河道。

因爲距離並不長,所以在後勤部大隊人馬攜帶了大量的水泥,並組織沿途各點燒紙了新式的紅磚之後,將語塞的河道內水排幹,挖出河道底部的淤泥,並且按照交通廳的規劃再次拓寬,變成寬二十丈,深兩丈餘的寬大河面。這一工程量讓新分離組建的大唐國有建築公司的負責人頭大不已。和交通廳的新任廳長王成彥思考再三決定分段施工,建築公司共計五萬人分佈在這長七百多裡的運河沿線,交通廳協調民政廳組織了十五萬百姓以以工代賑的方式加入,兩者合計二十萬人。

人數一多分攤下來的工程量也就少了很多。先期花了二十多天的時間進行排淤,然後重新拓寬加深,這一副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場景將北線一直關注契丹人東向的李玄清都吸引到了涿州,在實地查看了交通廳的辦法之後也不再多說什麼,有些事情還是需要下面這些人自己去想辦法。相對於李玄清後世帶來的知識,這些古人掌握的技能有時候並不差,而且開挖運河本來就是他們的強項,所以只是在叮囑了要在交通要道上架設橋樑以方便溝通東西交通之後就不再過問這件事。

在何家和慕容家沿途開設了三家大型水泥廠投產之後,先期已經挖好的河段率先進入重塑河堤的階段。爲了保證質量,建築公司的負責人楊易的侄子楊虎採取了在河堤底部全部以大石鎖住底部,利用冬天結冰之際用水泥強化,一層層澆築。雖然費事費力,但是按照楊虎的說法,這一道河堤足夠保障百年之久。

七百里的運河,二十萬人足足全負荷施工到四月初,兩個月的時間耗費唐幣七百餘萬才全部完成,幾乎是一里路一萬唐幣了,這還是以工代賑人力成本極其低下的情況下覈算的。岑天時看到最後交通廳報上來的數字差點咬掉了舌頭。不過和他的反應相反,李玄清倒是很平靜,只是快馬給財政廳和巡捕廳送達了一個命令,迅速組建河關司,開始徵收河關稅,並且組建運河水警司,執行巡邏和緝捕任務。

然後給岑天時傳訊,以交通廳的名義授權大唐錢莊發行一千萬唐幣的運河特別債券,三年期收益率不高於定期存款三倍左右。岑天時接到這條消息的時候臉色變得異常精彩,不過還是很快傳訊長安大本營開始籌備運河債券的發行事宜。

不過此時的李玄清卻只是打算用運河的事情試驗一下債券在民間的反應,後期的鐵路債券纔是需要真正頭疼的大事情。此時北線的建築公司已經開始按照之前技術人員勘探過的路線進行建築材料的蒐集工作,按照李玄清的設想,這些沿途的非技術性的材料很多都交給了各地的小商小販負責,甚至在流民當中選擇部分人員負責這件事,真正將產業鏈的思想帶到底層百姓的面前。這種新奇的事情讓百姓惴惴不安的同時也開始進行各種嘗試,隨着第一批蒐集到的合格的枕木被施工隊認可並當場發放了酬勞,這也重新豎立了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威信,在隨後的時間裡大量的原材料全部倚靠這些分了地但是冬季無所事事的百姓肩扛手提運送到施工現場。

“大哥哥,你看是不是鐵路建設才能夠帶動全民參與到工業發展當中?”巧兮看着沿途不斷變多的枕木和石子甚至水泥廠運送過來的水泥堆放在一個個臨時倉庫中,笑道。

李玄清點點頭也是忍不住感慨道:“交通運輸就是工業發展的血脈,只有血脈打通了才能夠加速血液流動,從而讓各地區緊密聯繫在一起,不僅僅發展經濟還能夠促進社會穩定,從而真正實現長治久安。”

“這下子要算算能掙多少錢了。”巧兮嫣然一笑,寒風中猶如一朵搖曳多姿的花骨朵一般,俏生生的。

李玄清微微一笑,對巧兮的俏皮話也不以爲意,以她和自己的掙錢本事,這錢財基本上只能算是數字而已,所以想了想問道:“鋼鐵廠那邊投產了沒有?易州那邊可是鐵路建設的開始。”

“大哥哥放心吧,張大哥已經去了易州現場指導,鐵道鍛造車間一共有三個呢。而且建築公司已經將五個已經造好的火車車頭帶了過來。”巧兮也知道李玄清這段時間心憂北方的戰局,所以溫言安慰道:“等到這邊的鋼鐵廠穩定了就在易州重新新建一個新的中心裝備製造廠。只是目前的技術工人人數不夠,很多還是在秦大哥的裝備處借調過來的人手,所以貿然設置新廠效率也不高。而且寧州那邊也要兼顧西北鐵路網的建設。”

“巧兮,咱們去易州吧。去看看。”李玄清招來玉獅子帶着巧兮朝着易州而去。

而就在李玄清夫婦趕往易州的時候,易州那邊也已經打開了局面,在兩個多月的緊張建設之後,鋼鐵廠第一期三座高爐拔地而起,圍繞着廠區水泥路面也全部澆築出來,各種各樣的車輛來來往往,往廠內輸送鐵礦石和石炭,第一爐鋼鐵也已經開始冶煉。

此時的鋼鐵廠已經有了後世的一絲雛形,不過這些在大老闆慕容瀚海眼裡卻還是太慢。他作爲工商廳廳長是知道天策府的計劃的,所以明知道已經盡力但是還是忍不住對着身邊的兄長抱怨進度。

“慕容廳長。”就在慕容瀚海和自己的大哥嘀咕的時候身後傳來了一個聲音,卻是工業集團的張強到了。

“慕容廳長,聽說鋼鐵廠已經開爐,我特意來看看。夫人那邊傳訊,主公已經啓程往易州而來了。”張強見到鋼鐵廠開爐也是很開心,不苟言笑的臉上也帶着一絲笑意朝慕容瀚海拱手道。

“想來主公也是心急鐵路進度啊。”慕容瀚海點點頭道:“這樣吧,大哥安排廠裡將我們出爐一半的鋼鐵全部輸送到鐵道廠。只要鋼水出來直接鑄造成鐵軌。”

聽到慕容瀚海的保證張強也算是鬆了口氣,雖然直接鑄造的鐵軌並不合格,還需要回廠重新加工。但是卻也省了不少事。最重要的是有了數量保證,自己也能夠早點動工。交通廳那邊已經將前期的建設費用撥付下來了,如果自己不能按時出貨,到時候就算有巧兮在也要捱罵。

“大哥,三哥。”就在慕容瀚海準備帶人去迎接李玄清的時候,慕容飛雪悄然出現,讓慕容瀚海一陣頭大,但是還沒等他說什麼,慕容飛雪走過來笑道:“你就別皺眉了,我可不是來找你和大哥的麻煩的,我是來見巧兮的。”

“那就一起走吧,從涿州到這裡這個點也快到了。主公的玉獅子估計都已經到城門口了。”慕容瀚海兄弟對於自己這個妹妹可是沒什麼好辦法,所以也只能帶着她一起來到易州城外。

巧兮和李玄清此時已經到了,見到衆人到來笑道:“看你們的眼色是不是鋼鐵廠投產了?”

慕容瀚海苦笑道:“投產是已經投產了,但是感覺壓力比沒投產之前更大。我自己都快坐不住了。”

“好了,去易州刺史府,咱們邊走邊說。我剛剛看了,你們的鋼鐵廠的規模還是不夠大,三座高爐你一天能出多少鋼鐵?”李玄清邊走邊道:“還有後期最好不要建這種土高爐了。”

一行人來到刺史府的議事廳,易州刺史去忙水利建設去了,所以李玄清坐下來之後道:“土高爐鍊鋼的效率太低,想辦法改成平爐。後勤部應該有技術儲備,你到時候去找秦耀。”

“我明白了。”慕容瀚海聽說過後勤部捯飭出來的東西,只是時間太緊由不得他去建設複雜的平爐,所以點點頭道:“請主公放心,剛纔和張強說過了,鋼鐵廠會優先供給鐵道廠。”

“你的鋼鐵廠要注意帶動周邊的產業鏈的發展,儘可能的惠及本地百姓,讓那些小商小販也能夠參與其中。”李玄清想了想道:“工商廳在這一方面要多加註意,工業發展需要全民參與,從而帶動整個社會逐漸從農業轉移到工業發展上來,簡而言之就是讓更多人享受工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李玄清的話讓慕容瀚海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是什麼意思,肅然道:“主公的意思是工商廳鼓勵普及千萬小廠的計劃?”

“正是,工業化除了扶植培養你們這些大商家,大集團,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廠,他們纔是構築工業會最重要的基座。你身爲工商廳長當期的主要精力就是想辦法扶植這些小廠小商,市場會幫助你們篩選,最終成長成活下來的就是工業發展的希望所在,也是未來工商業不算推進的動力所在。”李玄清點點頭道。

“請主公放心,我這就着手讓工商廳制定計劃。”慕容瀚海拱手接令道。

“慕容三哥,你可以聯繫錢莊,對於你們工商廳篩選合格的廠商進行必要的貸款扶持,帶動一部分人先參與進來,只有百姓嚐到實惠纔會有動力。”巧兮見到李玄清說完細聲道。

“巧兮說的不錯,工商廳在這一方面可以和錢莊協商,對於部分經營的不錯,但是不能達到錢莊貸款條件的可以視情況提供必要的背書,推動其發展。”李玄清笑道。

“工商廳給廠商提供背書?”慕容瀚海起先被嚇了一跳,但是隨即明白了這是什麼意思,笑道:“還是夫人聰慧,瀚海遵命。”

“好了,你們正事也說完了。咱們找地方吃飯吧。明天我和巧兮要去找個場地準備開一家培訓教導機構呢。三哥,到時候記得幫忙和財政廳說下給個友情價,不能敲詐自己人。”慕容飛雪見到大家正事說完笑道。

“說什麼呢。主公在這哪來的友情價?”慕容瀚海被這句話說的臉都白了,倒是讓旁邊的巧兮和李玄清笑的前仰後合。

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
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