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

“皇上,瓜州那邊可真的很富裕啊,這錢莊纔開設不到半個月,瓜州錢莊已經回籠黃金十餘萬兩,白銀五十多萬兩,這哪是一個邊陲小城?都趕上當初中原一個省了。”長安皇宮內岑天時舉着拓跋思諫發回來的報告哈哈大笑,這還是大部分商家都沒接受唐幣,如果唐幣全面鋪開那麼這裡面恐怕還有更多的金銀可挖。這對於已經打算建立一個更大的唐幣使用圈而言無疑顯得更加重要。

“我聽說,這次耶律家這次做得不錯,那個耶律齊看樣子是個可造之材啊。”李玄清看了看西北發過來的政情彙報笑道:“不過這一次瓜州那邊對付宗教的辦法已經全部發回來了,你們內閣要仔細研究,爲將來在內地本土開展類似的行動提供可供借鑑的對象。”

“皇上放心,我已經安排內閣專員進行研究,然後過完年在關中地區進行推廣試點,關中地區是京畿重地,有中央警衛部隊強力鎮壓,更重要的是皇上坐鎮長安,必然能夠讓各大宗教分子不敢有異動。”岑天時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李玄清打斷了,“岑先生也開始學會吹噓奉承了?”

“聽說小四那邊已經準備行動了?這馬上就要到年底了,他不會還打算去西域吧?”岑天時將手中從西北送回來的資料收了回去,笑道:“今年過年我可是打算讓他跟我一起給天成他們做媒的,他可不能跑了,我聽說那個侯勇這臭小子也找到對象了。”

這件事倒是讓李玄清很意外,笑道:“這件事是好事,小四是不會去西北的,但是西北那邊在年前估計是要分出勝負了,咱們在那邊佈置了那麼長時間如果還不能完成這任務,玄影衛的臉只怕都要丟盡了。”

岑天時點了點頭,對於西北那邊的事情他也知道不少,玄影衛給歸義軍安排了一個完整的葬禮,只不過這支西北漢民政權到了最後的時刻,但是能不能完美的退出歷史舞臺還要看沙洲那邊的選擇。有些人有些事沒有身處其中是沒有辦法站在旁觀者的身份上做出決斷的。

不過在長安李玄清和岑天時討論歸義軍的時候,身在沙洲歸義軍中心的趙四也完成了最後一環,之前他通知蘇小虎暫緩前往沙洲的時候就已經改變了之前的初衷,採用的策略也開始改變。

“去通知下去,讓玄影衛立即行動,咱們也該給皇上送上一份新年禮物了,給歸義軍一個合適的葬禮。”趙四揮手讓身後待命的龍組立即出動,沙洲的天也從這一刻開始改變。

不過沙洲此時的局勢確實到了最微妙的時刻,在李一常的勸說之下,張朝奉放了曹仁貴一家,但是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對於曹家的監視卻加強了,雖然曹仁貴的職務盡數恢復,但是李一常卻發現這兩人自從這件事出了以後就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狀態了。張朝奉這邊的動作李一常自然清楚,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張朝奉爲何要這麼做,天策軍大軍壓境,自己雖然朝着瓜州派出了大批的探子,但是這些探子帶回來的消息要不是微不足道,要不就是消息抵達沙洲的時候瓜州那邊已經走在前面,瓜州那邊實施的新式的戶籍計劃對於外來人員的甄別實在是太方便了,根本沒有任何的死角。甚至被沙洲探子帶回來的消息李一常都認爲這是故意放給自己的。

不過李一常如今的精力都不在瓜州那邊了,自從知道瓜州改革的大致行動之後就明白對方的心思,這是在動軟刀子割肉,瓜州的各種政策只怕現在已經延伸到沙洲這邊了,對方的情報組織現在肯定已經在沙洲各地建立了無數的據點,每時每刻都在影響着沙洲的民心。此時歸義軍內部上下猜忌只怕破門之禍就在眼前。想到這一點之後李一常想了想曹仁貴出來之後做的事情,頓時讓他大吃一驚。曹仁貴出來之後對於自己的家族被監視不管不顧,一心一意的開始拉攏周邊的回鶻和吐蕃人準備讓他們出兵協助歸義軍一起對付天策軍的緊逼。但是這些事情如果在正常時期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曹仁貴之前在做的就是這些事情,但是此時如果曹仁貴和張朝奉不和,那麼曹仁貴此舉對於張朝奉的威脅就實在是太大了,這等於將歸義軍最大的援軍握在了曹仁貴手裡。

這個讓李一常這段時間幾乎是坐立不安,但是他沒有辦法將這件事給張朝奉點破,如果張朝奉再次對於曹仁貴有這種心思,那麼歸義軍只怕是頃刻之間就會分崩離析。只不過李一常不知道的是這些事情不止他一個人看到了,還有一羣人也在盯着這一點,甚至這種情況很多時候還是他們在操控,一張無形的網被趙四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成功的布在了沙洲,而且隨着蘇小虎的飛鷹旅全軍進入,收網的時間也快到了。蘇小虎抵達沙洲的時候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挑動張朝奉的神經,幫助張朝奉瞭解曹仁貴這段時間來到底做了什麼。

其實對於曹仁貴趙四挺好奇的,這是典型的亂世梟雄的人物,有手段有心計,如果說還缺什麼的話那就是軍事才能比較差,不太會打仗。不過這也要分和誰打,和天策軍那羣幾乎已經有了完整的軍事培養體系的兵痞子打的話自然是打不過,但是對付張朝奉和歸義軍的其他將領來說卻沒有多大問題。不過趙四最好奇的就是曹仁貴對於沙洲周邊的大小部族幾乎都有來往,之前的高昌回鶻也是曹仁貴出動才請來對付天策軍的。而這一次歸義軍在瓜州受挫,曹仁貴出獄之後就再次聯繫了高昌和安西兩支回鶻人,按照玄影衛安插在他們使團內部的暗衛探聽到的消息,之前沒有動靜的安西回鶻這一次也被說服了。只不過按照暗衛的說法,安西回鶻只怕不是被說服前來給歸義軍助陣這麼簡單,甚至還有參與干涉歸義軍內政的消息。而趙四此時做的事情就是將這件事捅到張朝奉那裡。

趙四的計劃基本上一環接一環,蘇小虎那邊接到計劃開始在大屯城佈置泄露消息給張朝奉的人之後,趙四這邊就在安排飛鷹旅的其他人在沙洲城內佈置了一個嚴密無比的大網,並且順着這張大網,趙四甚至傳訊瓜州那邊,命令安西營秘密潛伏在兩州邊境,隨時接應,並且讓拓跋思諫和萬毅做好沙洲政變的準備,這也是萬毅在瓜州宗教事件被平息之後秘密返回的原因所在。

不過趙四對於李一常的處置卻沒什麼好辦法,他明白曹仁貴的異動,但是卻沒有告訴張朝奉自然是爲了歸義軍的前途着想,但是在趙四的計劃裡,這卻成了他的致命軟肋,依照張朝奉如今的心態,除了張氏族人之外最信任的就是李一常這位恩師了,如果他知道自己這位恩師知道自己的臣子有不臣的勾當卻沒有向自己彙報,那麼這其中的道理依照張朝奉的思維恐怕會立即和李一常翻臉。

這纔是趙四拿不定主意的原因所在,在趙四看來李一常其實還是很有能力的,沙洲目前的這種嚴峻的局勢與其說是張朝奉在掌舵還不如說是李一常在苦心經營,歸義軍在瓜州失利之後,就大規模徵兆青壯年從軍,還徵收重稅,民不聊生,其實沙洲現在就是一個緊繃的弦,這根弦也就是李一常在努力維持了。如果一旦李一常出了意外或者說沒有如趙四那樣歸順大唐的話,那麼想要收拾這沙洲的民心只怕需要下大力氣。

不過隨着蘇小虎的到位和大屯城那邊安排的暗衛將消息泄露給了張朝奉的人,趙四這邊已經沒有了猶豫的時間,所以幾乎就在趙四這邊讓龍組的人去將這件事通知給張朝奉的同時,大屯城那邊張朝奉的眼線也星夜兼程趕回沙洲將這個消息傳遞回來。

不過趙四這個人屬於和胡小四差不多類型的人,一旦下達命令之後就會心無旁騖,所以兩邊消息放出去之後立即第三步跟上,曹仁貴那邊安排的眼線也適時的出現在他的視線當中。之所以曹仁貴這邊的消息要稍早,那是因爲曹仁貴目前的家族尚在張朝奉的監控當中,如果不給他時間的話那麼他根本無法和掌握着歸義軍大權的張朝奉相抗衡,這不符合趙四的計劃。

可以說趙四的這個計劃目的是挑動歸義軍三大掌權人物的內鬥和相互猜忌,從人心的角度出發設計,根本沒有辦法破解,甚至此刻趙四主動將這個計劃送到張朝奉面前,只怕張朝奉也不會相信曹仁貴和李一常,很多時候人就算是看清了形勢也看不清楚自己的內心,猜忌一旦在心裡形成,那麼久再也揮之不去。這纔是趙四這麼多年從胡小四那裡學到的最厲害的一招。從人的內心下手,那麼不論是陰謀陽謀那麼都沒有了用處。

只不過趙四有可能沒有發現,沙洲如今最爲龐大的一個羣體在瓜州改革的那一瞬間就開始朝着大唐偏移了,在歸義軍橫徵暴斂和搶抓壯丁的時候瓜州那邊大量的百姓分到了田地和牲畜,就算是沒有這些,那些城中的商家大戶也都被刺史府的各項政策點名,在強制之下大量底層的奴僕雜役成爲了自由人並在刺史府的監督之下和他們簽訂了全新的僱傭合同,各項福利待遇也強制性的按照大唐的勞工用法來制定。只是區區這一項,這些人的待遇就一躍而上成爲了能夠自食其力並且養活家人。這種全新的生活的希望讓這些人不僅僅自己成了大唐帝國的忠實擁護者,而且還將消息四處傳遞給自己的周邊的人,兩個月的時間這個消息甚至就連沙洲這邊都是到處都是。

這些已經讓底層龐大百姓的心早就心向大唐帝國了,而且他們甚至時刻盼望着一旁的瓜州那邊早點打過來。這些事趙四沒有考慮到的,雖然他們玄影衛也負責在日常向這裡的百姓宣傳大唐帝國的好處,但是常年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玄影衛如果沒有正式的命令他們基本上沒有考慮過這一塊。

不過目前雖然趙四沒有注意到這一塊,但是已經不影響大局了,隨着趙四這邊的一聲令下,曹仁貴那邊得知消息之後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開始部署保護家人的計劃,與此同時曹仁貴開始飛速傳訊給安西回鶻,讓他們早日出兵,甚至如果可能的話以最快的速度派遣輕騎前來接應。

曹仁貴這邊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開始佈置反制措施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張朝奉其實猜的也沒錯,曹仁貴那裡確實是早有準備,原本心向他的軍方將領也開始陸續接到曹仁貴的指示,暗中戒備隨時準備和張朝奉決裂。而等到曹仁貴這邊已經做完準備張朝奉那邊也收到了消息,果不其然張朝奉對於曹仁貴叛變的消息怒不可遏但是卻沒有絲毫的猶疑,他本來就猜忌曹仁貴,此番的情報只不過是印證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已,但是接下來內衛送過來的這份情報就讓他再也忍不住了,關於李一常的情報。

接下來不管張朝奉如何反應,這一切都已經全部落入了趙四的計劃當中,歸義軍三大巨頭在天啓三年十一月初一這天註定反目。張朝奉直接下令將李一常打入天牢,並且將李一常的所有家人盡數抓捕,與此同時派人前往曹家府邸準備抓捕曹氏家人,而且給歸義軍下達了戒嚴令。

李一常被抓讓張朝奉毫無懷疑,但是曹仁貴以及曹氏家人卻意外漏網,這讓沙洲的局勢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而此時趙四也發出了最後一份命令,玄影衛在城內的所有佈置也全部開啓,而安西營也順利從兩州附近潛入沙洲城下。

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
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