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

“大帥,腓尼基急報。”疏勒西征軍指揮部內,萬毅正打算和高斯繼商議下一步西征軍的調動事宜,玄影衛緊急報告就打斷了兩人的話語。而旁邊正在製作泰西兩地的戰區沙盤地圖的劉璇更是一步上前接過急報匆匆掃了一眼道:“兩位大帥,西洋艦隊彙報,李桂新和吳三省在腓尼基一把火將大秦海軍的主力艦隊燒的狼奔豕突,近半戰艦被燒成灰燼。”

“幹得好。這個李桂新和吳三省果然了得。”高斯繼忍不住擊節相贊,笑道:“這一下大秦海軍受創這麼大,短期內必然是無力南下進攻腓尼基了。大秦的海軍至少在半年之內無法有所作爲,這就等於給了大食帝國帶來了新的契機。”

“思繼兄說的是,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兩方大戰是再也無法避免了。今日之內玄影衛就會有急報傳過來。”高斯繼的話讓萬毅點了點頭,揮手讓劉璇將情報傳回長安大本營之後繼續道:“他們這兩尊龐然大物一旦打起來必然是越打越大,越打越難以脫身。等到雙方打的差不多了,也就會徹底耗盡泰西元氣,讓大秦和大食一戰徹底衰落下去,給我們經略泰西提供足夠的時間。”

“也罷,大帥,我看讓哈穆德聯絡烏介,讓黠戛斯王國軍隊暗自戒備,你我二人就在這疏勒坐觀兩大帝國大戰。”高斯繼和萬毅相視一笑,開始冷眼旁觀這已經打起來的泰西兩國。而事實上自從艾利多安率領海軍殘部退回塞浦路斯之後,地中海的海戰也就暫時告一段落,沒有足夠的艦隊支援就算是艾利多安將後勤運輸船隊帶到腓尼基也不可能贏得了陸地上嚴陣以待的大食陸軍的攻擊。所以萬般無奈之下的艾利多安只能一面從拜占庭等地抽調更多的後備戰艦抵達塔蘭託等地集結準備重新集結整頓,另一方面也讓後勤運輸船隊火速退回去,一面對方趁着自己新敗之際偷襲塞浦路斯。不過無論艾利多安在拜占庭王庭那邊如何解釋,甚至還直接猜測大唐介入了兩國的海戰,他率領的海軍失敗的消息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不脛而走。值此兩國戰火瀰漫隨時會大舉開戰的時候,被寄予厚望的海軍突遭敗績這讓拜占庭無法無動於衷,所以一開始艾利多安甚至直接被就地免職,雖然在其後官復原職,但是還是受到了嚴厲的斥責。

來自王庭的斥責讓艾利多安感受到冰冷的殺意,而本身急於報仇的艾利多安也需要爲自己的失敗找到洗雪的途經,所以艾利多安在戴罪立功之後立即接管了愛琴海和亞平寧半島的幾個造船廠抓緊時間補充戰船,準備重建大秦海軍艦隊然後南下決戰。

而此時大食人很顯然再也不願意放棄這個好機會,幾乎就在腓尼基海戰的結果一傳到巴格達,全面開打的命令就立即下達到各地。在埃及和地中海東岸囤積的大軍也開始迅速出動朝着拜占庭而去。而在隨後不久,伊比利亞半島的遠征軍團在沒有和渡海逃到英格蘭半島的高盧人達成協議的情況之下翻越比利牛斯山脈出現在高盧境內,並隨即和駐守在當地的大秦軍隊展開大戰。相比於地中海東岸的軍隊,遠征軍團是征戰多年的久戰之師,其戰力比起當地的大秦陸軍強悍得多,所以從剛開大秦帝國就別打得節節後退。東線被龐大的大食陸軍逼近王庭拜占庭,西面又在高盧境內被打得灰頭土臉,形勢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朝着大秦最不利的方向轉變。但是在劣勢之中,拜占庭一面進行全國動員,在中亞細亞半島和大食帝國主力展開了一場空前的大會戰,,雙方從天啓十二年五月份一直打到八月份,均是死傷慘重。而在苦苦支撐了三個多月之後,大秦帝國等到了自己的盟友,基輔俄羅斯人的馳援。十餘萬最野蠻的斯拉夫戰士冒着大食人密集的陣型發動決死衝鋒,在大秦集中了近兩百多門火炮的集中轟擊之下,雙方的僵持終於被打破,斯拉夫戰士的決死突擊帶來了巨大的戰果,將大食軍的正面硬生生的鑿開了一個寬約數裡的大口子,這就給了大秦的正面重甲兵團一個突擊的機會。大秦陸軍幾乎是不計傷亡的沿着斯拉夫人鑿開的口子衝入大食本陣之中,混戰就此一發不可收拾。涉及到幾十萬人的血拼讓前來觀摩大戰的西征軍參謀長劉璇都感到一陣莫名的寒意。而這場整整廝殺了三天三夜的大戰在落下帷幕的時候卻讓雙方再也無法承受這種寬大正面的大戰。大秦雖然用犧牲和盟友的勇猛成功的擋住了大食人對於自己王都的逼近,挫敗了大食人的戰略意圖,但是也給自己帶來沉重的代價,十五萬人陣亡的代價一度讓大秦出現了兵源短缺,如果不是基輔俄羅斯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開往中亞細亞半島,只怕只要大食人能夠堅持一下就能夠朝着拜占庭進軍了。只不過大秦那種沉重的代價大食人也是感同身受。開戰之初大食帝國除了駐守埃及的十萬陸軍之外幾乎是將本國的主力軍團全部抽調到了中亞細亞方面,四十多萬軍隊歷經四個多月的連續戰鬥,只剩下了一半,可謂是兩敗俱傷。中亞細亞會戰由此也變成了一地雞毛。短期內兩國都無力在這個方向發動大戰。由此原本只是偏師的高盧方向反倒是成了天啓十二年年底雙方關注的焦點所在。

“兩位大帥,這是我在中亞細亞觀摩戰事時記錄的筆記。”疏勒西征軍指揮部內,劉璇從泰西前線緊急返回之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詳細記錄下來之後遞給了萬毅,同時開口道:“此番兩國大戰,從一開始就直接進入了高潮,數十萬人在中亞細亞整整廝殺近四個多月,加起來傷亡只怕不下四十萬,必然是在短時間內急劇消耗兩國的戰爭潛力。因此末將有預感,泰西往後的戰事也會隨之而改變,類似這種大戰應該不會多見了,除非真的出現了決勝的良機。”

劉璇的話讓萬毅和高斯繼一陣點頭,高斯繼繼而道:“參謀長所言有理。此戰的結果只怕不僅如此,有可能會讓大秦和大食兩國高層明白,自己和對方的國力和戰爭手段在伯仲之間,如果從一開始就繼續這樣的大戰的話,那麼最終便宜的還是我大唐。所以接下來的話,他們的戰爭應該是變成以攻城略地爲主,消耗對方的戰爭潛力,加強己方。所以接下來纔是戰爭纔是重點,也是我大唐的關鍵時刻。”

“思繼兄說的不錯,參謀長將你的這些見聞還有我們的預測馬上呈送長安大本營。”萬毅站起身來笑道:“斯繼兄通知一下回鶻兵團暫時不要引起大食人的注意,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要告誡烏介,黠戛斯王國的軍隊今年的年度駐訓計劃要取消或者從北面進入北庭地區,不要在敏感區域挑動雙方的神經。”

“這一點很有必要,此次雙方大戰要不是關鍵時刻基輔俄羅斯人不計生死衝破大食帝國大軍的本陣,只怕大秦準備的正面軍團絕對難以攻進去。所以說這些斯拉夫人的戰力可是不容小覷啊。”高斯繼有點好奇的笑道:“我都想找機會去會會這些基輔俄羅斯人了,看看這些斯拉夫戰士是不是和皇上所言的那樣,是天生的野蠻戰士。”

“那你就等着吧。”高斯繼的話沒有引來萬毅的回答。事實上西征軍這邊一直在研究大秦和大食大戰之後的種種反應。而根據目前雙方正面會戰的戰果來看接下來西線的偏師將成爲雙方的重點所在。而高盧地區大秦帝國要想挽回劣勢不在於陸軍能夠堅守多久,而在於海軍能夠在多長時間內恢復實力。艾利多安已經竭盡全力,甚至時到今日他的手上還有十餘萬最精銳的部隊一直沒有投入到之前的戰鬥之中,而是等待自己的海軍實力恢復然後一舉攻擊腓尼基,切斷大食帝國的東西聯絡。因爲大食這邊開鑿運河的事情大秦也是很瞭解,但是目前僅僅將河道修到大苦湖之後,這條運河只怕明年之內沒有任何貫通的跡象,所以就算是大食和大唐揹着大秦有所勾連的話,沒有運河,也是無濟於事。所以艾利多安根本就沒有理會持續從高盧前線發來的求援急報,反倒是一心一意的紮根在各大船廠之中,大秦海軍後備兵員沒有任何問題,只要戰船到位的話立馬就能恢復戰力。不過在高盧那邊被大食人打得節節後退之後不論是艾利多安還是拜占庭的大秦王庭都開始將主意達到了位於亞平寧半島上的教廷身上,於是第二次十字軍由此應運而生。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十字軍東征不僅僅得到了教廷的支持而且大秦王庭也開始支持。而亞平寧半島上的其他被征服的城邦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也大力援助,於是第二支十字軍很快就在亞平寧等地組建完畢然後乘着各式各樣的商船橫渡地中海準備繼續攻打耶路撒冷。

拜占庭組建十字軍自然是爲了分攤自己的壓力,好能夠從中亞細亞半島前線抽調部隊前往高盧地區阻擊大食的遠征軍團。但是沒想到的是人口基數比之大秦更差的大食人此時也在打着同樣的主意,而且相比於大秦那邊和教廷還有很多矛盾不同,大食這邊可是****的體制,所以天方教教徒大軍也開始組建起來,雙方的目標都放在壓路撒冷上面。所不同的是大食人是得知了十字軍的目標是耶路撒冷然後才臨時將原本應該渡海前往伊比利亞半島助戰的教徒大軍給抽調回來準備將十字軍給堵在海上。

雙方組建的教徒大軍尚未開拔秦空就已經將消息送到了疏勒這邊,萬毅將手中的情報遞給高斯繼笑道:“看樣子有時候這宗教也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手段,短短時間內就能夠相繼發動十數萬大軍準備開闢另外一個新的戰場。”

“但是太危險了,容易傷到自身。”高斯繼搖了搖頭,很顯然對於大秦和大食的做法不以爲然,反倒是對於大秦海軍艾利多安的動作很好奇笑道:“暗衛那邊關於大秦海軍的彙報有沒有最新情況?他們的戰力恢復了多少?要我看這艾利多安被李桂新給火燒了一次之後怎麼膽子變得這麼小了?現如今雙方改變勢頭的關鍵可都在他的手上,難道他不知道嗎?”

“副帥只怕是猜錯了,艾利多安正是因爲知道關鍵在他手上,所以纔會變得謹慎了許多。”劉璇笑道:“大秦海軍目前的戰船還差不少,大概能夠出海作戰的只有七十餘艘,原本進行海戰倒是足夠了,但是要想掩護陸軍登陸作戰,只怕數量不夠。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大秦戰時吃緊,將原本用來裝備戰艦的火炮調到了高盧前線。導致艾利多安一邊督造戰船的同時還需要等待咱們的火炮即使運過去呢。”

“合着弄了半天還是我們耽誤了腳步?咱們生產這種火炮應該不是太難吧?”高斯繼摸了摸腦袋之後繼續道:“裝備處那邊有沒有及時運過去?”

“副帥放心,這批火炮已經全部交付過去了,而且按照行程來計算的話,此時應該已經抵達拜占庭等地了。所以副帥不用擔心。”劉璇點點頭,他是西征軍參謀長,原本從西北出境的軍火他就有監督的權力,所以自然是一清二楚。

“那就等着吧,我看,頂多過完年,艾利多安一定會啓程南下的,到時候就看大食如何應對了,三面開戰,雖然看起來大秦目前處於劣勢,但是隻要艾利多安能夠打開局面,大秦就能夠憑藉他的舉動一次性扭轉局面。”萬毅點點頭嘆息道:“但是時間不多了,這還要看這段時間內大秦到底有沒有魄力了。”萬毅的話沒有說完,但是無論是高斯繼還是劉璇都明白對方說的是什麼。

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
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