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攻擊李林甫

bookmark

第87章 攻擊李林甫

“吏部官吏和江南諸道採訪使的哪些證據在你手中?”

李適之要確認能否重擊吏部。

吏部爲六部之首,李林甫兼吏部尚書,讓其羽翼更豐滿。

和上次蕭炅事件不同,屬下出問題,李林甫難辭其咎。

“江南諸道採訪使在地方所獲得的珍寶會放在長安城外的莊園中,每年末,吏部官吏就會在莊園內分贓。”

楊璹向李適之回答道。

看樣子分贓時沒少他。

“這麼說今年已經分贓完畢?”

李適之皺眉。

無法人贓俱獲,一年時間什麼變數都可能發生。

“是的……”

楊璹回答道。

“你知道有哪些官吏參與分贓嗎?”

李瑄向楊璹問道。

“知道一部分!其中還有大理寺的官吏。”

楊璹點頭回答。

由於採訪使監察地方官吏。

而地方管理的考覈、升遷,歸吏部。

通過採訪使牽線搭橋,吏部對地方官吏進行“寬鬆”的考覈,升遷的時候也更容易。

楊璹等大理寺官吏被牽連其中,是因爲採訪使還可以檢查刑獄,如果有冤假錯案,需要大理寺去擺平。

唐代的死刑,必須由大理寺複查審批,下發地方,才能執行。

但地方上豪強與官吏製造冤獄,往往不按照規矩行事。

而刑部在盛唐的時候權勢大削,如果不加特權,連七品以上官吏,都不能審理。

刑部尚書韋堅之所以有入相之勢,是因爲身兼多個使職,加重權勢!

“父親,立刻聯繫刑部韋尚書,入宮稟告聖人。待聖人同意立案,先把長安城外別墅圍起來,將裡面雜役僕從盡數抓獲。”

李瑄則勸說李適之當機立斷。

羅鉗吉網能無中生有。

既有之事,支起大網,拿起大鉗,還怕他們不招供嗎?

“楊璹,你將吏部、大理寺受賄名單寫下來,待會一個個去抓。”

爲了讓楊璹寬心,李適之特意承諾:“伱作爲證人,戴罪立功,我李適之必保你官職原封不動。聖人也喜歡迷途知返的人!”

李適之知道楊璹肯定也受賄,向楊璹許下承諾。

“謝相公!”

楊璹感激道:“我會將所受賄賂,原封不動呈交國庫。”

有李適之的保證,他就放心了。只要保住性命,就算貶到地方,他也願意。

未時四刻,李適之派人將刑部尚書韋堅請到左相府。

韋堅一手操辦廣運潭盛會後,被提拔爲刑部尚書,是當今聖人的紅人。

唐代是羣相制,李林甫不想韋堅入相。但李適之希望韋堅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爲第三宰相,與他一起制衡李林甫。

韋堅看到這個機會後,立刻入興慶宮,稟告要事。

假期時間被打擾,令李隆基很不開心。

“說吧!什麼事。”

李隆基召韋堅入勤政樓。

“啓稟聖人,大理寺少卿楊璹舉報吏部官吏集體貪污、以權謀私,與江南、山南、淮南諸道採訪使一起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他們有負皇恩,使江南民聲載道,臣覺得茲事體大,不得已在元正將近時打擾陛下的雅興,請求立案查辦!”

韋堅向李隆基稟告,並將楊璹懸崖勒馬,認罪揭發之事,告訴李隆基。

“有這種事情?”

李隆基怒形於色。

吏部選拔官吏,爲六部之首,這還得了?

“大理寺少卿已告知臣,江南諸道採訪使將搜刮的金銀珠寶,放在長安西面的莊園內,待年末諸官吏一起分贓。”

韋堅確鑿地說。

“准許立案,御史臺、大理寺和刑部,三司推事,一起審理此案。將江南諸道採訪使召回京城,但凡有嫌疑,絕不姑息。”

李隆基下達詔令。

御史臺負責監察,刑部負責審理,大理寺負責執行。

李隆基可以向臣子賞賜萬金,臣子不能受賄一兩。

作爲掌控欲極強的皇帝。他不允許有人在這方面唬弄他。

採訪使,是爲皇帝所使,他們胡作非爲,不是讓百姓怨恨朝廷嗎?

這是李隆基心中的大忌!

“臣遵旨!”

韋堅正準備退下的時候,李隆基又突然說一句:“右相兼任吏部尚書,他應該避嫌!”

意思是這大案,李林甫不能插手。

韋堅會意!

他與李林甫是親戚。

但他妹妹又是太子妃。

太子與李林甫爲死敵,他怎麼能再與李林甫有聯繫?

皇帝會老,太子終將繼位。

今蒙聖人恩寵,他當然要爲自己爭取入相的機會。

哪怕長安已經宵禁,韋堅依舊帶着李隆基的命令,率領金吾衛到長安外楊璹指認的莊園,將裡面的管事、奴役、婢女全部抓獲。

現場審問後,果然有大量的財寶出入這裡,還有許多達官貴人在此聚會。但官吏的身份,沒有幾個奴婢知道。

韋堅心中頓時有底,按照楊璹的名單抓人。

李林甫把持朝政這麼多年,手下黨羽衆多。

特別是刑部。蕭炅離開的時候,安插的親信,還在爲他效力。

這麼明顯的動作,自然瞞不過李林甫的雙眼。

“韋堅這個白眼狼,爲什麼一下抓這麼多吏部官吏,還未到中書門下堂通知我!”

李林甫得到消息後,在院中大發雷霆。

“大人息怒!”李岫在一旁勸李林甫消消氣。

“爲父是什麼?以前是中書令,現在右相,在中書門下堂執政事筆!發生這麼大的事情,若非刑部暗中通知,我還被矇在鼓裡。”

李林甫拍着院中的花樹,自宰相來,從未有過這麼被動的時刻。

他何等精明,能讓首席宰相矇在鼓裡,是李隆基發話了。

敢堂而皇之的針對他,韋堅沒這個能力。

匹夫李適之!

還有李瑄,自從看到李瑄回來就感覺不對勁,果然要搞事情。

和李瑄沒關係,他是不信的。

“相公,吉溫來了。”

奴僕通知吉溫在府外等候。

“快叫吉七進來!”

李林甫趕緊傳喚。

蕭炅被貶後,將吉溫推薦給他。

通過考驗,李林甫發現吉溫是大才,於是將吉溫舉薦爲刑部員外郎。

“拜見相公!”

吉溫被帶入客廳後,向李林甫一禮。

“不必多禮,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李林甫開門見山地問。

“據說是大理寺少卿楊璹到左相府上負荊請罪,將自己貪污的金銀財寶都上繳,並供出吏部王侍郎、崔侍郎,郎中、員外郎、諸多主事、書令史一共五十八人,大理寺官吏十人。聖人龍顏大怒,已下令召回江南東道採訪使、江南西道採訪使、淮南採訪使、山南東道採訪使、山南西道採訪使。”

吉溫一口氣將得到的消息,道給李林甫聽。

大唐自開元二十一年起,將天下分爲十六道。

即京畿道、都畿道、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淮南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隴右道、河西道、劍南道、黔中道、嶺南道。

每一道設採訪使。此爲使職差譴官,一般都資歷較老的臣子擔任,他們負責檢查刑獄和監察地方管理,類似於漢代的刺史。

邊塞的一些採訪使,會由節度使兼任,有時候節度使還會再兼任度支使,使節度使集軍、政、財爲一身。

“楊璹,他不想活了嗎?”

李林甫驚呆,楊璹是他非常信任的屬下。 還是他除掉李適之的重要幫手。

通過宴會,李林甫估算出李適之的酒量不如楊璹,很容易將那匹夫灌醉。

他許諾完成此計後,令楊璹位列三品。怎麼會突然間背叛他?

“這五個道的採訪使,皆爲大人推薦。”

李岫想到至關重要的一點。

“爲父知道!”

李林甫沉聲說道。

江南是物產富饒之地,所以他一直想在那裡擴大影響力。

比如不久前身爲山南東道採訪使的韓朝宗調回來後,他立刻派自己的黨羽,補了山南東道採訪使的缺。

採訪使巡視地方,地方官吏爲討好採訪使,會用美色、珠寶誘惑,那煙雨朦朧,錦繡繁華的江南,有幾個能不被腐蝕?

當今的政局,早已不是開元前中期。

大唐國力在增加,但百姓卻越來越貧苦,耕地也逐漸變少。

因爲錢財都落到權貴手裡,慾望在無限膨脹。

想矇住李隆基的眼睛,捂住李隆基耳朵者,可不單單是李林甫一個人,而是廣大的利益羣體。

誰也無法遏制這種現象,皇帝只能時不時抓一批典型,以儆效尤。

“吉七,你通知那些被抓住的吏部官吏,讓他們咬死不要承認。刑不上大夫,他們要是敢嚴刑逼供,我上奏聖人,讓他們吃不了兜着走。”

李林甫向吉溫吩咐。

沒有人敢對一大羣吏部高官嚴刑逼供。

死不承認,或許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他對李隆基的瞭解,不會一下處置那麼多官吏。

“是,相公!”

吉溫也很難頂,本來以爲靠上李林甫要起飛,這段時間看下來,李林甫並非傳說中的一手遮天。

但現在他只能靠近李林甫,去賭李林甫可以度過難關,將來再提攜他一把。

“看看興慶宮周圍的這些坊間,哪個豪宅中沒有金銀珠寶?他李適之敢說自己乾淨嗎?就說現在江南西道採訪使齊澣,他不僅與我親近,還與高力士有聯繫;還有江南東道採訪使楊奇,他每年贈給諸王的珍寶難道是俸米換的嗎?”

李林甫罵罵咧咧,恨得牙癢癢。

“大人,該如何?”

李岫不禁爲父親着急。

“府中珍寶,只要不是聖人的賞賜,明日全部運送到城外宅院藏起來。”李林甫向李岫囑咐道。

他也收過不少寶貝。

右相府光奴僕、護衛、婢女有上千人,家中錢財以億計算。

“遵命,大人。”

李岫應道。

……

翌日。

“相公,那些吏部官吏皆不承認自己受賄。也不承認與諸採訪使有聯繫。”

韋堅一大早頂着熊貓眼來到左相府。

御史臺時不時會來監察,根本無法對這些官吏用刑,哪怕是最低等的八九品小吏。

現在御史大夫爲王忠嗣攝,王忠嗣在外,以御史中丞楊慎矜判事。

楊慎矜雖然未依附李林甫,但楊慎矜的官職爲李林甫所升。所以楊慎矜保持中立,呈觀察態度。

也就是御史臺既不幫助李適之和韋堅,也不對付李林甫。

“讓莊園內的奴僕指認去過那裡的官吏。”

李適之向韋堅說道。

“他們都是奴僕,人微言輕,而且給出的回覆不肯定。如果吏部官吏沒有簽字畫押,聖人不會認可。”

韋堅向李適之回道。

連家中的寶貝,都說是自己的祖上傳下來的。像是統一口徑一樣。

身爲刑部尚書,韋堅自然知道刑部佈滿李林甫的眼線。

“七郎!”

李適之將正練寫字的李瑄叫過來。

“見過韋尚書。”

李瑄向韋堅行禮。

“李將軍英俊,可有辦法嗎?”

韋堅知道李瑄是個麒麟兒,除勇武外,還有智計。

“刑部中不老實的人太多。韋尚書有無信得過的心腹?”

李瑄對韋堅問道。

“有!”

韋堅好歹當了半年的刑部尚書,籠絡一批心腹。

李瑄向韋堅耳語幾句,最後說道:“按照我的說法,必讓吏部官吏老老實實簽字畫押。”

他將史書上吉溫的陰險辦法告訴韋堅。

韋堅眼睛一亮,立刻告辭前往刑部。

……

六十多名吏部、大理寺官吏,包括兩名吏部侍郎,全部被韋堅換到一所新的院子關起來。

院子中,除了刑部的衛士,就只剩下韋堅的親信。

大理寺卿李道邃是清流一派,厭惡李林甫專,即便有他的佐吏,也未乾擾韋堅。

韋堅和李適之承諾不牽連到他。

御史中丞楊慎矜過問,卻被韋堅信誓旦旦的保證,絕不動用刑法。

“諸位,我勸你們老實簽字畫押,以免受皮肉之苦。”

韋堅又將這些吏部官吏集合在一起,向他們威脅道。

“韋尚書,沒做過的事情,何必冤枉我們!”

吏部侍郎崔嶽硬着脖子說道。

“聖人讓我成爲主審,我已掌握一些證據,奈何你們還是不簽字畫押,我只有出下策了。”

韋堅一聲令下,四名衛士拉着其中兩名吏部官吏,進入一所刑房之中。

其他的吏部官吏,就在院子裡呆着。

“放心,我們都是朝廷命官,他不敢對我們用刑!”

崔嶽雖然這麼說,但心虛得很。

下一刻,他被打臉。

“啊……”

“啊……”

一聲又一聲的淒厲慘叫響起來,此起彼伏。

“咻咻!”

還有鞭子抽打的聲音。

犯法的官吏養尊處優慣了,頓時嚇得臉色蒼白,一個個不寒而慄。

“不認罪就往死裡打。”

韋堅吆喝的同時,還對一衆犯法官吏說:“鞭子只是開胃菜,十八般刑具全部用上,看你們嘴硬到幾時!”

“別打了,我招……”

“我招……”

裡面的官吏像是扛不住一樣,大聲喊道。

當韋堅的目光再次看來的時候,所有吏部官吏眼中露出恐懼之色。

“不要用刑,我們招了。”

崔嶽等官吏心驚膽戰地向韋堅說道,生怕下一個捱打的是他們。

“拿紙筆來,將自己受賄的經過寫下來,簽字畫押。”

韋堅滿意地點了點頭。

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18章 一石強弓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1章 軍功入相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80章 滿城沸騰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24章 廣運潭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56章 唐軍陣形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46章 再遇薛錯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60章 峽口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12章 大案第64章 大舉進攻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24章 決戰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
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18章 一石強弓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1章 軍功入相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80章 滿城沸騰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24章 廣運潭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56章 唐軍陣形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46章 再遇薛錯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60章 峽口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12章 大案第64章 大舉進攻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24章 決戰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